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衝突會從「拳擊變太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拜登對中政策:和緩期、戰略競爭與貿易
◆  聯合報黑白集/寬伯和3Q哥的銅像論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衝突會從「拳擊變太極」?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衝突會從「拳擊變太極」?


2020-11-07 01:5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大選若無意外民主黨拜登已勝券在握,雖然川普還在反撲,但大家已開始關心拜登執政後對台灣的意義及影響。乍看之下,拜登跟川普大不相同,實際上未來四年很多議題恐怕將繼續受到川普的制約。

許多觀察指出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將是其與川普最大的差異。確實拜登曾明言美中在暖化、公衛等領域應維持合作,也不認同貿易戰。不過拜登也指出中國在不公平貿易、科技、南海、一帶一路及人權上,對美國是一種特殊挑戰(Special challenge)。借用拜登重要幕僚 Sullivan 的說法,美中是一種「像冷戰又不同於冷戰」的關係。在拜登政府這種認知下,未來四年美中關係衝突應該不會少,但全面開打也不至於。

這也顯示出面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與威脅,拜登與川普在因應處理手段上的不同。川普很明顯走的是「責怪與懲罰」路線,把處理重心放在制裁、壓制對手身上。拜登看起來可能會偏向「壯大與精實」路線,把政策重心放在提升美國本身的經濟及科技實力。這兩條路線的差異,當然會反映在政策上,例如拜登多次指控貿易戰開打至今,並無法把供應鏈帶回美國來,因此未來要全力加速供應鏈重返、發展現代基礎建設、新能源等,以堅強的、精實的美國來對抗威脅,並以實力說服各國,重建美國領導地位(The Power of America's Example)。

固然川、拜重點很不一樣,然而其對問題認知卻完全相同,就是壯大中的中國並非可信賴的志同道合夥伴,而是威脅多過合作的對手。這個定性雖非川普的創見,卻是由他發揚光大,這是第一個拜登會繼續受川普制約的面向。不過川、拜兩人一個重懲罰,一個重壯大,對台灣的態度很可能因此有所不同。川普時代台美政治及軍事關係爆發,當然有挑釁北京的成分;拜登可能更重視台灣在重建美國經濟實力及供應鏈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一個看面子,一個重裏子。至於大家關心的台美貿易協定洽簽,目前看起來拜登對任何自貿協定都不是很有興趣,因而有無機會尚待觀察

另一個表面上的差異,在於川普打著美國優先的旗幟,不僅到處得罪盟邦,各類國際組織也無一倖免。拜登則強調將全力修補與盟友關係作為支持美國重返領導地位的基礎,也可成為共同抗中的聯盟。川普上任前兩年確實大舉破壞過去美國所建立的國際及區域秩序,不但制裁歐加墨日,退出 CPTPP 及 WHO,也威脅要退出 WTO。然而從民國108年(2019年)推出印太戰略後,又搖身一變成為對抗中國的隊長,全力推動與日、澳、印度的雙邊及四邊夥伴架構,積極提出 WTO 改革方案,國務卿龐培歐更不顧疫情周遊列國,全力拉攏歐亞國家。由此觀察,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或許名稱會變、順序會調,但仍會在類似印太戰略的架構下落實其結盟多邊主義,同時抗中仍然會是美國與盟友的重要議題。這是第二個繼續受川普制約的面向

在此大方向下,拜登是否會重返川普退出的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過去拜登對此未置可否,只稱就算要重返部分內容需要重談,其副手賀錦麗更是反對重返,因此不確定性仍高。未來可能要等拜登團隊到位,具體經貿政策出爐後才會逐漸清晰。

回到台灣,拜登領導下的台美外交關係或許會相對降溫,回到常態,不過經濟上美中對抗的大方向看來會維持不變。反之,台美實質經貿關係及因疫情而加速的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預期都會沿著過去的路徑繼續前進,甚至更受美國重視。拜登入主白宮後,驚喜及熱鬧或許會變少,但政策可預測性提高,有助於企業布局規劃。美中衝突會從「拳擊變太極」,給予各國較多的調整時間,這應是有利的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寬伯和3Q哥的銅像論


2020-11-07 02:0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為了退輔會榮家、農林機構「蔣公」銅像處理問題,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與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在立法院唇槍舌劍。圖/取自立法院直播畫面


基進黨立委3Q哥陳柏惟質問馮世寬,退輔會拆蔣公銅像為何毫無進度?馮世寬答稱,他堅持反對拆銅像,也會強烈抗爭。陳柏惟與馮世寬的辯論,反映了兩代人對蔣公銅像的不同看法一個懷著仇恨,一個帶著感情

不管是帶著仇恨或感情,兩人都把蔣公銅像當成某種「資產」。對陳柏惟而言,這個資產攢起來好輕鬆:只要沒事損一損銅像,唱一唱反中高調,他的政治資產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對馮世寬而言,銅像則代表著他經歷的戰亂年代之真實血淚,和所有退撫弟兄有過的貢獻和情感依託;這個資產當然必須維護,不能亂拆。

從來不知戰亂為何物的3Q哥,在那裡鼓吹反中仇蔣,說「蔣介石對台灣人是有傷害的」,催促要拆除銅像,談笑之間充滿輕鬆得意。然而,上一代台灣人熬過「反共歲月」的困頓憂懼,比起陳柏惟今天嘻哈說唱的「嘴上反共」,何止天差地別。試問,追打一尊銅像,到底表現什麼英勇?要說拆銅像能平撫誰的族群情感,但能不顧撕裂另一群人情感嗎?

促轉會說「不能理解」馮世寬的態度;這種不理解,其實不難想像。一個把「轉型正義」業績簡化為拆銅像進度的機構,要說對不同族群或世代的歷史記憶、正義和感情有真正的理解,簡直是向夏蟲語冰。











聯合報社論/拜登對中政策:和緩期、戰略競爭與貿易


2020-11-07 02:0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法新社)


北京對這次美國大選極為關注,因為選舉結果影響美中關係及中國發展相當深遠;但也有人認為,無論誰當選,美國遏制及對抗中國的態勢不會改變。如今拜登幾已篤定當選,美中關係將隨川普下台出現一段和緩期,未來兩年是習近平走向「廿大」權力頂峰的關鍵期,他必須處理好美中關係;拜登上台是一個重設按鈕,北京必須抓住機會。

拜登與習近平間存在一些私人交情。民國100年(二○一一年)起的一年半間,已是「儲君」的習近平和當時的副總統拜登至少見過八次面。拜登也說,「我與習近平相處的時間,超過任何一個世界領導人」。然而,拜登上任總統後,不會重回歐巴馬對中的「交往政策」,他將不是歐巴馬2.0版的總統。事實上,在歐巴馬的第二任期後半,與中國交往已證明無效,大陸已成為美國的長期戰略威脅。

這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結構性因素崛起的強權與守成的強權之間,必然會有的緊張關係。這項緊張,不會因為領導人的私人關係,或是美國新政府與北京的蜜月期,而有太大改變。拜登政府將以更有效的手段來應對中國崛起,而隨著戰略競爭加劇,中美在南海或台海發生衝撞的機會也不會下降。

拜登當選後,第一個觀察的指標是,目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即所謂的「亞洲北約」,是否會如期形成?拜登年初在《外交事務》上撰文闡述外交政策說:應對中國挑戰的最有效方式,是建立一個美國盟友及合作夥伴的統一戰線。拜登既將恢復美國對北約的承諾,即有可能繼續「亞洲北約」的組建,甚至延續川普的國安策略,把中國與俄羅斯視為戰略競爭者。

但除了對抗,拜登上台後,還會有合作的一面。觀察最近的中美經貿趨勢,中國大陸在七月後加緊自美國進口,至十月下旬採購金額已高達二三○億美元,達到承諾金額的七一%,美國牛豬產品均創下歷史新高。中方這麼做,與其說是替川普助選,不如說是北京轉向和平低調,以防止美中關係惡化到不可收拾。美國農業部長還稱,中美首階段貿易協定,對美國經濟已是「巨大成功」。

由此可見,美中的經貿對抗畢竟有其極限。越來越多人開始檢討,川普的「關稅戰」和「脫鉤戰」是否真有益於美國經濟。中國今年第三季 GDP 成長四・九%,第四季可能成長五%,對比美國經濟仍深陷泥沼,恐需加深加快兩國經濟合作才能促進美國經濟復甦。

拜登對川普與中國的經濟衝突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川普的貿易戰「用錯方法」;這點,被解讀為可能重新審視對中關稅。他的外交顧問布林肯說,與中國「脫鉤」並不是好辦法;而民主黨黨綱也認為不該片面展開關稅戰,這只會傷害美國勞工。拜登尤其希望把眼光放遠,聚焦新國際環境中的合作雙贏,為此,必須在全球問題上與中國合作;尤其在氣候變遷和防疫上,兩國合作空間很大。

這次選戰中,從台港到美國有很多華人希望川普能夠連任,主要因素是川普敢對北京態度強硬,屢屢出招讓中共難堪這種心理,與其說是對川普的支持,不如說是對中共高層漠視自由和人權強烈不滿,因而樂見川普制衡。拜登上台後,這股期待會投射在拜登身上。事實上,民主黨比共和黨更重視民主與人權,拜登曾形容習近平,「這個人身上沒有一根民主的骨頭」。對北京而言,比起軍事與貿易戰,一個堅持民主人權的美國政府,其實還更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