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東洋啟示錄 強化生技資訊揭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再重返亞洲:美國東亞政策的變與不變
◆  聯合報黑白集/美式民主的價值
◆  經濟日報社論/東洋啟示錄 強化生技資訊揭露





經濟日報社論/東洋啟示錄 強化生技資訊揭露


2020-11-08 03:5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有關台灣東洋藥品的新冠肺炎疫苗代理權議題,從宣布取得德國 BioNTech (BNT)疫苗的代理權,到宣稱 BNT 與我國主管機關未能達成協議而無法如期代理疫苗進口,致使股價暴漲暴跌,引發股市重大爭議。

東洋藥品股價從民國107年(2018年)初之後就乏善可陳,從102元下跌到之前代理疫苗訊息宣布前的69.5元。在今年10月12日宣布取得疫苗代理權後,股價開始連續漲停至最高價90.3元;11月3日公告代理權破局後,6日股價下跌到69.4元,打回原形。值得一提的是,東洋藥品在取得疫苗代理權訊息公開後,股票成交量明顯增加,而且融資餘額張數從1,320張大幅提高到最多的4,144張,使投資人面臨虧損的窘境,同時引發在有此利多消息下究竟是誰會賣出股權的疑問,這些有待主管機關調查。

有關這項訊息為何會重大影響股價?如同東洋的新聞稿提到,BNT 與美國輝瑞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可望在年底通過審查,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疫苗。在當前疫情再度肆虐的情況下,第一個上市疫苗的題材,一定會對股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資訊公開的時間點、內容的嚴謹度與確實性,必須更加小心。

在取得疫苗台灣代理權的新聞稿中,東洋董事長林全提到獲得疫苗代理權,可望在政府政策的同意下,引進通過安全與效果認證的疫苗,且定價會貼近國際行情與市場需求。再者,東洋除了爭取足量的公費疫苗外,也希望與政府討論是否可以滿足商務人士的自費市場需求。此一新聞稿可說是充滿了可被期待的利多消息與對東洋商機的預期。

然而後來情況卻急轉直下。11月3日東洋的新聞稿提到先前取得BNT 疫苗在台銷售「有條件授權書」後,經過20多天密集與 BNT、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協商,雙方對數量及價格仍有落差,因而無法如期代理疫苗進到台灣。但是,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蔣人祥卻指出,這次與 BNT 合作破局的最大原因,是東洋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談判無以為繼。指揮中心表示,未來會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與廠商接洽,並未放棄爭取 BNT。

東洋藥品已經連續四年在上市上櫃公司治理評鑑為前5%的公司,也經常對外提及其致力於公司治理與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自然必須嚴謹地進行資訊公開事宜,我們在此就東洋藥品資訊揭露提出有待改進之處。首先,東洋應該在10月12日新聞稿中清楚地提到其所取得的是「有條件授權書」,並交代成就的條件為何。但是東洋在當時的新聞稿中僅提到,「可望在政府政策的同意下,引進該疫苗」;其次,東洋可以等到 BNT 與政府協商獲得一致性共識,亦即消息明確之後再對外宣布,且在公布前所有參與其事的人士要簽署保密協定,並不可交易相關公司的股票。

再者,在未如期取得疫苗的原因當中,到底是東洋所說的 BNT  與政府未有一致性協議,還是疫情指揮中心所說的東洋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致使談判無以為繼。此一爭議涉及議題,金管會有必要進一步調查真實的情況,釐清東洋是否是在沒有正式授權文件情況下,逕自公布足以顯著影響股價的重大資訊。

最後,民國96年(2007年)7月政府公告「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民國106年(2017年)1月大幅修正,提供相當優渥的租稅優惠、便利與好處,以協助發展生技產業,但資訊透明與投資人權益必須兼顧生技製藥公司發布重大訊息時用詞要確實,說清楚、講明白是最重要的精神。過去新藥業有關新藥市場規模的估計、各開發階段的成就要件等,不能只傳遞遠景的夢,也必須告知相關風險。透過對於這次東洋藥品疫苗代理權事件的檢討,建議金管會可以進一步修改相關規定,強化資訊公開的時間點、內容的嚴謹度和確實性,以及相關風險的必要告知。












聯合報黑白集/美式民主的價值


2020-11-08 03:5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自稱勝選 美國總統川普五日在白宮發表演說,指郵寄選票是非法選票,驗票官司會打到底。遭多家媒體中斷直播,提出更正。(美聯社)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由於競爭激烈、對立嚴重,加上開票冗長、票數拉鋸,選後持續紛擾,讓美式民主備受質疑不過,川普在白宮憑空指控選舉舞弊的談話,被三大媒體中斷直播,讓人再度看到美式民主的價值

開票陷入膠著,川普談話當然是新聞熱點,更是收視率保證。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以錯誤、非事實、須查證等原因中斷直播沒中斷直播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福斯新聞,也於事後補刀,指川普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這幾個新聞網立場各異,卻共同彰顯了美式民主新聞自由重要價值;怎麼播、要不要播,由媒體本於新聞專業判斷,發揮守門功能,維護民主體制,沒有媒體會因此被政府威脅關台;因為美國人民深信第四權監督制衡的重要

反觀台灣,扁政府有「媒體屠夫」,蔡政府也對中天新聞台磨刀霍霍;從陳水扁的「南線專案」到蔡政府的萊豬辯詞其中不少依常識即可判斷是非,但除了有聞必錄,有多少媒體善盡查證、平衡的責任

當暴衝的總統正在破壞民主,美國媒體及時踩下煞車,顯示美國不會因一時選舉僵局而衰敗反之,政府扼殺新聞自由,或媒體一味充當政府傳聲筒,甚至縱容當權者逾憲越法、打壓異己,才會讓國家走向民主末路










聯合報社論/再重返亞洲:美國東亞政策的變與不變


2020-11-08 03:5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七日在賓州大勢底定,取得至少兩百七十三張選舉人票,跨過當選門檻,當選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 (路透)


在驚濤駭浪下,拜登幾已篤定擊敗川普,贏得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對美國在東亞的傳統盟友來說,對於拜登上台,其實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過去軍費分攤的紛擾終可告一段落,讓美日韓軍事同盟關係重回正軌;而怕受傷害的是,拜登是否會延續歐巴馬時期的「重歐輕亞」政策,重新擺回「戰略耐心」路線,讓日韓獨自面對來自北韓及中國的軍事威脅。

其實,在過去四年期間,國際大環境已經出現兩項質變,這讓美國的亞洲政策出現兩種不變。首先是中國大陸軍事實力快速崛起,並頻頻在南海填島造礁,意欲突破西太平洋島鏈及進入印度洋,中國大陸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美國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視中國大陸為戰略對手的意向不會改變。

其次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中國戰狼式外交,讓各國逐漸改變過去中國和平崛起的想像,形成「五眼聯盟」的抗中連線,同時在疫情的肆虐下,也讓美國國內出現集體反中的氛圍,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美國聯合日韓等亞洲盟國抗衡中國大陸的格局不會改變。

換句話說,抱持積極抗中路線的川普雖然下台,但反中思維早已深植美國,成為美國朝野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新常態,這讓今後拜登的共和黨政府,在圍堵中國大陸力道會遠大於遏制北韓

然而,過去長期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也參與歐巴馬時期外交政策的制訂,讓拜登在外交路線上與川普出現極大的不同他主張以價值觀取代意識形態的對抗,以重返國際社會來提升美國的競爭力,以務實對話避免陷入新冷戰,而維繫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同時又要維持抗中的力道,將成為拜登外交政策的雙核心」,這會讓拜登在亞洲政策上出現以下三種改變

首先是以多邊主義取代孤立主義。川普時期雖然將歐巴馬時期的「亞洲再平衡」擴大為「印太戰略」,卻吝於投入軍事經費支持;目前美國只出資一點一三億美元,再加上韓國對加入印太戰略的態度搖擺,讓印太戰略淪為美日澳印四國的鬆散對話。拜登上台後,將會重新以亞洲地區主軸,以日韓盟國為基礎,重新建構多邊安全對話機制,與盟國合縱連橫的多邊主義路線,將會成為拜登的主旋律。

其次是以修補盟國關係取代重商主義。川普時期在美國優先的路線下,要求日韓分攤每年八十億及五十億美元的駐軍費用,同時也以經濟關係不對等為由,退出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川普的錙銖必較削弱了美國與亞洲盟友的關係。而拜登則主張美日同盟是亞洲和平穩定的基礎,美韓同盟是鮮血築成的同盟關係,他不但不會以軍費來敲詐盟國,還會尋求以新形式讓美國重回 TPP,以價值同盟來「重返亞洲」將成為拜登的外交主軸。

最後是以不冷戰、不脫鉤取代全面性的對抗。川普時期以制裁華為、中興對中國大打科技戰,也尋求與盟國建構可信賴的產業供應鏈,讓美中經濟脫鉤;這種經濟新冷戰模式,不但會讓美國經濟受損,也讓盟國必須選邊站。而拜登則認為在美中兩國綿密的經濟關係下,完全脫鉤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美國應該致力於重建經濟來與中國進行良性競爭,而選擇性的經濟對話與合作,將會成為拜登對中政策的新圖像。

拜登上台後,美國將再次重返亞洲只是,亞洲不再是過去的亞洲,抗中格局仍在,但美國與盟國信任關係卻亟待重建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