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122/web/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城市治理的轉變與發展
台北市政府日前舉辦「2020後疫時代智慧城市數位治理論壇」,希望透過產政學研的對話,為後疫情時代的產業形貌、生活形態與城市的轉變,激盪出更多的創新解方。柯文哲市長在論壇中表示,由於疫情的衝擊,數位轉型勢在必行;未來數位治理將是台北市政的關鍵,如臨櫃服務e化、Pay.Taipei、大數據中心等,皆期望由公部門先行,逐步打造台北數位生態圈。基本上,我們樂見公部門前瞻環境變遷而思考超前部署,不過整體城市的轉變比我們想像的更劇烈,需要公私部門協力方能竟其功。
這些轉變有四,首先,在數位科技迅猛發展及市況掌握的需求下,城市環境將從「人工量測」到「機器監控」,全球各城市,不論是民主社會或集權國家,都加速建置 AI 視訊監控系統;從商機而言,高精度影像辨識、邊緣運算、高速行動網路等技術或建設完備下,以影像為基礎,搭配人工智慧(AI)的防疫視訊監控方案深受矚目。例如,現在的熱成像儀與 HD 光學鏡頭,結合 LTE╱5G網路,每分鐘可量測百人體溫,可大幅度提高檢驗效率。
但是,AI視訊監控存在科技行政與道德隱私之間平衡的議題,以及資料盜用影響國家安全的疑慮,在美中科技戰白熱化的態勢下,預期各國將重新檢討採購策略,導致全球 AI 視訊解決方案將朝兩套系統陣營方向發展,這值得產業進一步關注。
轉變二,過去的「數據孤島」將需要進一步做「資源整合」,透過智慧運籌中心掌握與預測突發事件。舉防疫為例,政府應整合各單位市政資料,連結電信營運商用戶定位資訊,精準判斷人口流動與預測疫情擴散方向。但是市政府下有不同單位,傳統上交通、衛生、民政等功能各司其職,分析各自蒐集的數據,難以讓資料發揮最大的價值。面對如新冠疫情等需要快速反應及決策的事件,資料整合更有其必要性。
因此,如何克服各單位存在的本位主義和既有系統不相容的挑戰,有賴領導者由上而下的意志貫徹執行。對業者而言,整合資料是一項浩大工程,預期將集中於大型資訊系統業者與電信營運商為主,相關資訊與網通設備廠商宜強化與主要業者的夥伴關係。
轉變三,運用數位科技,如區塊鏈等新技術改善市民服務,提供「自動化的數位身分驗證」。
在市政工作執行上,市民需求(如紓困補助申請)涉及不同局處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導致中間衍生不少溝通成本。若能建置自動化數位身分驗證系統,將有助於為企業及市民提供更有效率且多元的服務。目前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等16個組織合作的 U4SSC(United for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計畫,正在推動B4C(Blockchain for Cities),預計在民國109-114年(2020~2025年)間,在不同城市進行多項計畫,促使基本城市服務轉為自動化。
最後,是從「接觸」到「非接觸」的轉變。全球已有38國、超過92家電信營運商推出商用5G網路,正助力各產業因應防疫社交距離需求,發展聯網遠距化的創新服務,台灣應急起直追。
以上這些趨勢正在轉變城市的風貌,但也存在許多課題亟待克服,其一是流程的重新檢視。如何找出整體系統最大產出的受限瓶頸,有賴整體資訊蒐集、分析與處理工作流程的重新設計。
其二,數據的整合。要讓資料發揮最大的價值,唯有建置整合各單位資料的智慧運籌中心才能有效發揮。
其三,永續的商業機制:電信營運商勢必扮演重要角色,新的商業模式與相關合作業者的整合與分潤機制須妥善規劃。
最後是成本效益,相較於傳統有線、以及4G等無線技術,須考量轉換為5G的營運成本、系統穩定性及應用的可擴充性,讓整體的效益極大化。
聯合報黑白集/陳菊愛將闖禍,冤了誰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允恭毀人不倦,蹧蹋女友引來對方玉石俱焚的爆料,醜聞如幽靈般糾纏綠營,被叩門者一一現形。相對蘇貞昌、范雲護短,恥度無下限;丁允恭前長官陳菊卻無限切割,展現一概不知的無辜,竟把提拔之責甩鍋給「三八兄弟」賴清德,渾然忘記當年新系藉賴神組閣「練兵」之事。
十年愛將闖大禍,花媽低調避風頭,怎料監院內部會議,監委田秋堇直指丁某是院長由南到北一路提拔。南霸天聞言怒火中燒,強勢澄清是賴清德看中丁某才華,主動引薦到行政院。絕口不提自己的市府淪為局長砲房。
大姐頭臨危慣叫小弟頂包,花媽姿態實在難看。別的不說,丁允恭以權謀色,陳菊作為市長,御用化妝師在她眼皮底下逞威作樂,她還親頒三等功績獎章,憑什麼理直氣壯大喊無辜?陳菊在申請調查的監委面前撇清責任,莫非在預設查案紅線?
陳菊自詡一向提拔年輕人,但麾下除了敗德者還有貪官——打著「花媽乾兒子」旗號招搖的趙嘉寶。這些殘枝敗葉,勾勒出花媽用人的問題與長期盤踞高雄的幫派政治文化。就在當下,陳菊又帶著一夥高雄親信進駐監院,怎知不會是菊市府再版?
南霸天接掌監院時自稱,雙北二市府被糾正的案件,比她任職高雄時還多,反擊質疑其德不配位的批評。但世間事從來因果不滅:丁允恭高雄醜聞鬧進監院調查,原本被綠委蓋牌的陳菊官箴,正好讓民意重新檢驗。
聯合報社論/當善意不被珍惜,兩岸只剩鷹派在歡呼
一波三折之後,國民黨因等不到央視主持人李紅的道歉,決定不以政黨形式參加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由王金平率團出席之事就此作罷。在兩岸關係日漸僵峙之際,國共海峽論壇的觸礁,不僅是國共關係的下挫,更顯示兩岸交流的善意橫遭抹殺。此刻,為這個結局感到振奮的,恐怕只有兩岸的鷹派了。
國民黨在出發前一刻決定打住,顯然是不得已之計。最初,是陸委會全力杯葛恫嚇,搬出法條三禁五管;俟邀請王金平率團與會,又因他剛會晤過蔡總統而引發內部質疑。更糟的是,臨出發前,央視主持人李紅發出「這人是來求和」的視頻,瞬間矮化了國民黨與會的地位。在反覆交涉後,央視或李紅皆拒絕就此道歉,國台辦也僅私下表示他們無法影響中宣部。至此,國民黨最後的善意也失去支撐,只能喊停,以免裡子面子雙失。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李紅「求和說」的失當發言,大陸國台辦乃至中共當局為何採取消極的態度,不要求她或央視作任何道歉之表示?李紅長期主持「海峽兩岸」節目,照理應該相當理解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的敏感;此際她卻用貶抑之詞來形容王金平之與會,直間接也讓國民黨極其難堪,難道不該公開道歉?但據稱,中共相關部門卻以「求和說」頗獲網民認同,而無法要求李紅致歉。曾幾何時,中共的大政決策竟也以網民意見為依歸,而不是遵循專業判斷?又或者,大陸的鷹派勢力正在抬頭,迫使北京必須給台灣一點顏色看看?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在大陸的觀感,善變的王金平並非一個可尊敬的代表,因而不積極樂見他代表國民黨出席。這點,團長人選不受信任,恐怕是江啟臣的責任,顯示他未積極挑選最適代表,亦未善用管道與對岸溝通。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江啟臣出任主席後在兩岸政策出現游移,讓中共當局感到不悅,因而藉機給他一點難堪。如果是後者,則不免失之小器。江啟臣過去對兩岸關係並不嫺熟,至少他在試圖磨合,調整思維方向。中共若企圖用海峽論壇的舞台對他構築高牆,並不明智;一旦操作不當,將使兩岸僅存的互信一敗塗地。
當民共關係已經勢同水火,倘若國共關係也陷入低迷,兩岸的關係要如何維持,將是難上加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兩岸間目前一種奇特的社會心理狀態:民進黨近年來在兩岸之間頻頻製造的各種摩擦和杯葛,已引發兩岸人民的彼此嫌惡乃至仇視,這在網路上的你來我往尤為明顯。但民進黨所製造的問題,若要由主張交流的國民黨來概括承受,當然是不對稱的責任,也是不可能的任務。當兩岸的裂痕深到一個程度,民間的嫌惡感已失去政黨與責任的針對性,只顧彼此惡意叫囂,那就更糟。在這樣的時刻,中共放任網民的情緒發酵,在「求和說」一事上未積極處理,結果無異在幫民進黨打擊國民黨;那麼,未來兩岸的和平關係要靠誰維繫?儘管新黨或親民黨代表將出席海峽論壇,但他們在台灣政治上能發揮的作用有限,這也是現實。
國民黨宣布放棄出席海峽論壇時,民進黨開心地笑了。閣揆蘇貞昌還加踹一腳說:「被羞辱還要派人去,國人會是什麼印象?」這正是民進黨對付中共的不敗哲學:他們負責製造兩岸衝突,強力反對 ECFA 和服貿協定,卻把維持兩岸關係和爭取經貿優惠的責任統統推到國民黨身上,還一邊罵他們「舔共」。國、共兩黨如果無法將自己從這樣畸形的不等邊三角關係中解套,兩岸關係終將成為民進黨的玩物。
只因李紅一句失言,國共關係陷入僵局,是親痛仇快的事,也顯示兩岸關係極缺乏互信與底氣。在台灣,民進黨見縫插針,喜形於色;在大陸,主戰的鷹派人士想必也不在意。但在兩岸主戰派都得勢後,還有人在乎和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