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外交變內宣:總統級的雙簧

◆  黨產條例合憲:大法官會議成御用打手
◆  聯合筆記/外交變內宣:總統級的雙簧
◆  軍購錢坑 矛盾的國防
◆  七月半鬼話:校園禁美豬
◆  美豬vs.護照 吃美豬才能證明是台灣人?
◆  陸製口罩 應主動檢驗
◆  自費設上限 醫材也有國家隊?
◆  漫畫/Made In CHINA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外交變內宣:總統級的雙簧


2020-09-04 23:33  聯合報 / 羅印冲
外交部最近更改護照封面設計(左圖),TAIWAN英文字變大,卻把正式國名REPUBLIC OF CHINA擠在國徽外環邊框。右圖為舊版護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最近把護照封面上 TAIWAN 英文字變大,卻把正式國名 REPUBLIC  OF  CHINA 擠在國徽外環邊框,要拿放大鏡才能看見;對照之前外交部惹出「中華民國贅字說」,還勞駕蔡總統出面唱雙簧,外交操作成內宣,更凸顯台灣處境窘迫。
中華民國護照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封面加註台灣的英文字,被國際社會混淆的機會已大為減少,這次改版最大目的就是去中華民國」,但 REPUBLIC  OF  CHINA 畢竟是正式的英文國名,去也去不掉,只好極盡所能地縮小,最後索性擠在框框裡。
也許對外交部來說,新版護照再度發揮了「創意」。就像外交部小編之前稱,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牌子上沒有「贅字」,很「酥胡」,輿論掀鍋後,外交部還說有創意。蔡總統最後出面滅火,強調「中華民國絕不會是贅字」,堪稱總統級的雙簧。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外交部小編充其量只是投長官之所好,小編所能做的,也就是貼貼臉書文,炒作聲量,以為這樣就能擺脫中華民國。
真正關鍵當然是蔡總統的想法,她有三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首先,中華民國既然不是贅字,蔡總統何以提出「中華民國台灣」說法?台灣原本就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堅持中華民國,就是保衛台灣,何須另創新詞,徒惹爭議。
其次,中華民國雖然尚未與索馬利蘭建交,但索國也未與北京建交,在此情況下,我駐索代表處就應用中華民國之名義。不使用正式國號而用台灣,代表心中根本沒有中華民國,更是自我矮化。
第三,蔡總統既強調中華民國不是贅字,執政上就應體現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對兩岸關係之定位。此定位下,中華民國包含台灣和大陸地區,兩岸政府架構才有陸委會國台辦之設置以處理兩岸事務,而非外交部
中華民國建立至今近一百一十年,儘管目前只剩十幾個邦交國,但憑藉經濟科技實力,在全世界設有上百個駐外館處,中華民國護照更通行一百多個國家,這些都是全體中華民國國民努力所致,中華民國和青天白日旗才是台灣社會最大公約數。
民進黨政府和其政治側翼試圖揹著中華民國的殼,實際上不斷推動去中華民國化,但國際現實是,掏空中華民國卻無法換來台獨更大空間,到頭來只是兩頭空,弱化了中華民國,台灣更無立足之地。
新版護照亟欲去中華民國而不成,只剩放大台灣來自我滿足,「中華民國贅字說」更凸顯蔡政府心口不一,進退失據,實際上是戳破了民進黨「國王新衣」執政荒誕。












黨產條例合憲:大法官會議成御用打手


2020-09-04 23:36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系教授(台中市)
大法官作出釋字793號解釋,宣示黨產條例全部合憲。圖為身兼大法官的司法院長許宗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宣告黨產條例條文全數合憲,相較於同日館長槍擊案,社會大眾對釋憲新聞興致缺缺然吾人須知這號解釋所摧毀的不僅是政府沒收人民財產必須由司法介入最基本法治觀念,同時還有大法官會議自身的存在價值
法學不是科學,德國人愛開玩笑說十個法律人對同一爭議會有十一個意見。法律學了四十多年,我的感觸是:法律人只剩一張嘴,一旦預下結論,理由就編得出來。正因為如此,德國知名法學家拉特布魯赫才:「良心會不安的法律人才是好的法律人。」良心最重要,法律人沒良心,法學就是詭辯之學、騙人把戲
聲請釋憲的是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七位法官。按理這些行政法專家看多了人民指控政府的案件,早染上有法律就用的職業病,管他什麼違憲。但他們竟停止多件涉及同一部法律的訟案審理,前後提出三個釋憲聲請,可見違憲嫌疑重大。大法官中幾位有過行政法經驗?絕大多數卻異口同聲說:安啦,儘管適用!黨產會現在拿這尚方寶劍砍向這幾位有良知的法官,說他們有偏頗之虞!
大法官會議違憲審查,抄自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二戰後不久,中華民國憲法就引進,比德國還早。遺憾的是實務運作在威權時期乏善可陳。民主實施後,涉及重大政治爭議,大法官一樣自我閹割,癥結在個人私心被任命之人常是聽話之人,懂投桃報李
美國人沒比我們高明。總統會提名的是同樣價值立場者,大法官就任後會在重大爭議上如何表態,自然不難預見。奇妙的是,這一黨的政策卻未必都能獲得司法護航。原因出在某一名大法官會轉變為游離派,他靠向哪邊,哪邊就是多數,所以判決結果可能難測。
從艾森豪總統在民國42年(一九五三年)提名華倫以後聯邦最高法院迄今的首席大法官院長都是共和黨人選。然而,他們沒有因此自甘為國王人馬。眾所周知,華倫很快就倒向自由主義陣營,不惜得罪南部各州,支持黑白隔離制度違憲現任的羅伯茲是布希提名人選,羅的表現原也符合保守人士的期待;等到川普上台後,總統任命的二位大法官一人繼任游離派安東尼甘迺迪的遺缺讓保守派擁有五席對四席自由派的優勢,羅伯茲開始調整自己的角色為游離派,導致最近幾則判決讓川普咬牙切齒正因為這種在乎歷史定位的大法官,美國最高法院才能享有獨立的光環
我們大法官有十五人,但是院長的主導權更大。許宗力不是羅伯茲,不會有良心不安的困擾。他就任之後,大法官會議通過同婚與通姦案解釋文,贊成者高呼為伸張人權,但人民對相關議題的公投權因此被剝奪也是事實很明顯地,這些解釋文完全符合民進黨政策主張隨著釋字第七九三號的出爐,大法官會議更進一步地屈居下流,把自己正式定位民進黨外圍組織、御用打手












七月半鬼話:校園禁美豬


2020-09-04 23:43  聯合報 /   黃嘉琳/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新北市)
明年將開放含萊劑美豬進口,教育部宣布學校營養午餐不會使用美豬。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宣布萊劑美豬明年開放進口,學校午餐首當其衝,捲進食安管理風暴裡。台灣營養午餐的體質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當被萊劑美豬照妖鏡照到,數十年未能降伏的群妖紛紛現形;頭號大魔王就是學校午餐根本「無法可管」;因為缺少學校午餐專法,「午餐專業人員不足」和「經費規範紊亂」等亦如影隨形。
遙望日本一甲子、韓國四十年前就頒布學校給食法》,台灣迄今還沒有中央層級營養午餐專法,以現在主管單位援引的學校衛生法為例,其中只有廿二條和廿三條明確提到學校午餐,其他相關規範或散落於各法規、行政命令,或由地方政府自行訂立;造成各縣市餐費差距大、收費規範迥異、食材來源混亂、費用不透明、人力吃緊等,甚至連教育部的午餐登錄平台,至今還有地方政府上傳資料照片缺漏等現象發生。
有人建議,把萊豬基改生鮮食材初級加工品一樣,明列於法條中禁止於營養午餐供應,在美國壓力和無專法及配套管理情形下,是絕無可能。
主管單位說,萊豬來了不用怕,我們有學校營養師開沒有美豬的菜單、實施食農教育來把關,還會在每天中午一點前要填好的食材登錄平台裡增設「原料原產地」必填欄位,一定不讓小朋友吃到萊豬!真的嗎?
七月半鬼話,有影沒
全台學校營養師僅四百多人,要照料全國超過三,六二一間高國中小學,學校營養師除本校外,還需要支援數所他校。民間團體去年調查指出,有些縣市一位營養師對八千多位學生,現在許多營養師憂心,本已繁重的工作還得加上登錄平台「原料原產地」的必填欄位,行政負擔雪上加霜。
實施食農教育讓孩子們能分辨國產豬肉?陳義甚高,但光「教育」二字就違法了!日韓依法規範學校營養師可取得教師資格的機制,我國校園公職營養師不具教師證,依法不得擔任教學工作,那麼國產豬肉的食農教育誰負責
我國學校午餐真實食材成本至今不透明,與日韓相比,菜道數多但費用卻低、廚師人數更少得誇張,為符合成本,使用加工肉品以省錢省工讓孩子願意吃的情況實屬不得不然。學校午餐生鮮或加工調理食材裡所有肉品都用國產溯源產品,說起來容易,實際上第一線驗收食材的營養師午餐秘書該怎麼因應,極度困難因應營養師人數不足安排的午餐秘書,並非營養或食安專業人員,是校內每一兩年就得「抓交替」的兼職行政工作,說他們多上幾堂課就能防堵萊豬進校園,到底是存心說謊還是太天真?
無論主管單位多麼信誓旦旦會補好漏洞,但學校午餐體質沒徹頭徹尾改善,只會落得愈補愈大洞。











美豬vs.護照 吃美豬才能證明是台灣人?


2020-09-04 23:46  聯合報 /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
政府開放美豬進口,恐衝擊台灣養豬業與加工食品業,更有民眾憂心食安問題。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西諺說:「你所食用的決定了你是誰。」看來這話在台灣似不太適用。
蔡總統宣布開放美豬與牛肉進口,正當這個議題沸沸揚揚對民進黨政府負評上升之際,外交部「適時」救援,發表新護照圖樣。大大的英文台灣字樣,而中華民國的英文國名卻小到要用放大鏡。
另外,有媒體發現,當初反對開放美豬進口的還有卅七個民間團體,現在仍堅持反對的剩兩個,其他都噤聲。看來社會比起我們吃什麼,更在乎我們是誰
這種身分與生活孰輕孰重選擇,也是許多學者關心的議題。例如,曾宣稱全人類都將擁抱自由民主的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就指出,冷戰後的身分政治大行其道,造成民粹主義橫行,引動英國脫歐,也讓川普登上美國總統寶座,造成西方民主政治危機
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也對冷戰後全球化時代的政治提出一套論述。紀登斯在「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一書中認為在現代社會制度轉化的過程中,因為對制度的要求而產生兩種政治主張,即解放政治生活政治
解放政治是指將社會生活從上下層級權力為基礎的傳統與約束中解放出來,目的要消除或緩解權力與資源的不平等與剝削。解放政治強調人際之間權力與資源的不平等,所以是「他人」取向的。簡言之就是敵我區分,如階級、族群、性別等解放政治是外求的,而非內省的是強調自由而非責任」。
相較於解放政治重視生活機會,紀登斯所謂生活政治更重視生活風格,希望透過反思性行動建構新生活秩序,完成自我實踐過程。生活政治是基於內生本有的權力於日常生活中一連串選擇,不斷自問「我該如何生活?」「我想要怎樣的生活?」生活政治是自我取向的,更強調個體的生活實踐,而非集體自由。當我覺得地球暖化危機會威脅到我的生活,我也意識到發展主義對環境及弱勢者的剝削,我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而不是在冷氣房中反核,在追逐消費潮流中自詡左派。這一切行動決策往往跟我是哪個群體沒太大相關。
紀登斯認為自我認同不是外部命名,外部命名都帶有權力宣示,真正的自我認同是透過反思的日常生活經歷所建構的。集體性有時是虛妄的,帶有欺騙性與壓迫性,與生活經驗脫節,讓人產生無力感
紀登斯也指出專業體系所建構專家政治現代社會風險之間關係,他認為現代社會的信賴從傳統社會中的面對面承諾,轉變成為非當面的承諾。我們無法從養豬人掛保證豬隻的安全與健康,只能從實驗室告訴我們這些豬隻是否安全。問題是這些專家真的比較可靠嗎?有沒有政治權力的運作?有沒有財團利益的誘惑?還是一個人因擔心失信更珍惜信譽呢?
現代社會風險不同於傳統社會風險,我們所面對自然風險的危害已大幅降低,專家政治所造成的風險反而不斷增加。因為知識的、資訊的乃至信用的不對稱,使我們暴露在更大風險中。紀登斯認為日常生活決策是有可能對抗這種專家政治的
在問「我是誰?」「我們是誰?」前先自問,想過的生活是什麼?在吃豬肉前想想我吃的是什麼?為何吃?或許我們真的不用透過吃美豬來證明自己是台灣人












自費設上限 醫材也有國家隊?


2020-09-04 23:48  聯合報 /   徐英碩/醫師(台北市)
健保署日前宣布將七大類醫材自付差額控制在極端值以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登輝總統去世後,他的歷史定位促成台灣民主化。有人問蔡總統第二任期要留給台灣的歷史定位又是什麼,她回答「經濟」。確實,開放美豬美牛可能可以促成台美貿易自由化,促進經濟。但與此同時,健保卻推出換湯不換藥的制定自費醫材上限政策,規定自費醫材的極端值,這個舉動卻比開放美豬美牛對國人的健康影響更為深遠,更可能會摧毀台灣經濟命脈之一生技產業,這跟蔡總統追求的歷史定位恰恰背道而馳。
想要促進經濟發展,一定繞不開經濟學。經濟學其實也不難。有人說,只要教會一隻鸚鵡學會供給和需求,他就學會了經濟學。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點,就是靠價格來調節。因此只要政府人為降低價格,就會造成本來該生產的東西不被生產,本該滿足的需求不被滿足,該出現的工作和職缺不會出現,造成無謂損失,這是經濟學鐵律當你覺得價格不合理,你只是還搞不清楚這個價格形成的原因,而不是所謂的市場失靈
衛福部之前有對口罩價格管制的成功經驗,因此想依樣畫葫蘆,對自費醫材進行價格管制。但是不要忘記,能夠成功對口罩進行價格管制的前提,是背後有口罩國家隊不眠不休的努力增產,且口罩製造的規格單純,容易量產。但是,這次被管制的自費醫材多種多樣,種類高達上萬,蔡政府有辦法在管制價格的同時,建立這些被排除在極端值外的高價自費醫材生產線嗎?就算可以,能夠做出跟這些高價自費醫材同樣的品質嗎?醫生敢用嗎?病人願意接受嗎?
經濟學告訴我們的,自由經濟比共產計畫經濟更能成長的原因,因為人類社會的供給需求充滿了各種有形無形的交易費用,只有不受干預的價格,才能反映這些費用,降低交易的成本,讓該生產的東西都被生產出來。
心臟支架和人工水晶體,關係到病人一輩子的健康,你不讓病人有機會可以選擇高檔醫材,卻要逼病人拿自己生命健康做賭注,甚至可能像口罩一樣買到陸製貨,這樣對嗎?














陸製口罩應主動檢驗


2020-09-04 23:49  聯合報 /   蘇千松/工(新北市)
加利從大陸進口非醫用口罩混充台灣國家隊的醫用口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加利陸製口罩,廠家稱防護力比國家口罩隊出產的口罩品質高,可接受檢驗,陳時中部長稱非法東西不必檢驗
加利公司以非醫用的工業口罩混充醫療用口罩,本身就有問題,也須負相關法律責任。不過,目前大陸製口罩可以進口及販售,依照使用區分工業用及醫療用口罩,但事實上市場上均可買到台製或陸製的口罩,為減少國民恐慌並區分使用功能,政府應主動檢驗陸製口罩,讓國人明瞭陸製口罩是否符合相關功能。另方面也能凸顯台灣口罩國家隊的口罩符合標準,甚至超越標準的優質產品,釐清陸製口罩疑慮,讓國際社會知道 MIT 優勢。














軍購錢坑 矛盾的國防


2020-09-04 23:38  聯合報 /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北市)
我國軍購武器陸續進入付款高峰,F-16A/B性能提升「鳳展專案」,明年預計編列九十一億元,比今年大增六十一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關於中國大陸是否發動武統、台灣能抵擋幾天、美國會否出兵來援等話題,各界再度熱議。此外,台灣近兩年向美購買F-16V戰機、刺針飛彈、M1A2戰車、MQ-9B無人機、海馬斯多管火箭、新式水雷、重型魚雷和岸置魚叉飛彈等,軍購種類繁多且接連而來。
部分武器裝備採購固然有其必要,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軍事支出愈來愈高,民眾卻覺得國防更不安全
首先,國防預算調頭寸、玩數字遊戲的周轉手法,聯合報日前有「軍購錢坑」已有系列報導。軍費支出與國防戰力,兩者並非必成正比尤其,小英執政團隊多年主政,愈來愈熟悉如何影響事務層次作業高階軍官則深知仕途前程仰賴執政團隊提攜,因而愈來愈配合做成政治化決策集體迷思促成軍文合作共同體,敢說真話者成為稀有動物,犧牲的是國防安全
其次,台灣國防困於新舊兩難,如不能有效革故創新轉型,藥石罔效經濟學家凱因斯說得好:「從舊理念跳脫,要比提出新觀念更為困難」,如以美國剛發布的《二○二○中國軍力報告》檢視今年漢光演習,最直接強烈的感覺是:共軍正以打贏下一場現代戰爭的藍圖積極部署,我軍卻仍以因應上一場傳統戰爭概念建軍備戰。漢光演習出現大量戰車、重砲、直升機在海邊群聚殲敵場景,部隊機動也嚴重忽略疏散、隱蔽和掩蔽,戰時將淪為對岸北斗衛星引導遠距精準攻擊的獵物。「首戰即終戰」只會加速成真。
第三,蔡英文指示大量採購岸置魚叉飛彈,希望殲滅七成來犯船團;但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戲碼,會否在廿一世紀的台海重演?台灣高價大量採購愛國者防空及魚叉反艦飛彈,殊不知中國大陸產製無人機占全球七成、海上民兵機帆船多不勝數。美軍在阿富汗戰爭初期,曾以單價近兩百萬美元的戰斧巡弋飛彈,摧毀敵方造價僅數十美元的帳篷,聽聞者多引為笑談。國軍海空飛彈部隊必須判明攻擊目標,切勿重演雄三誤射或草船借箭情節,更不能像英國海軍所言缺乏人員專業操控的飛彈,威力如同一根香腸
戰爭是政治以其他方式的延長,兵燹之禍通常源於外交失敗或兩岸關係惡化)。台海動盪不安,問題需追本溯源尋求解方,消弭安全威脅首先必需降低敵意。兩岸關係其實存在著和平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必卑躬屈膝上下求索,善用智慧與行動降低敵意是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