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經濟/因應TPP變局 台灣應克服心魔

.聯合報社論..義奧選民所告訴我們的民粹風潮
。聯合報黑白集.老三句回魂了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TPP變局 台灣應克服心魔







經濟/因應TPP變局 台灣應克服心魔


2016-12-05 23: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何去何從?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不但牽動其他11個締約成員國的心情,也使原本有機會加入的台灣等國心生沮喪,大概只有加入機會渺茫的中國樂的作壁上觀。TPP對於區域經濟整合、亞洲繁榮的重要性已不待言,甚至對美國的經貿發展也有重要意義,也因此各國莫不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應對TPP的後續發展。
TPP的後續發展有幾種可能。首先,川普食言,美國繼續主導TPP。儘管川普對於不推動TPP說得死絕,但觀諸川普若干前倨後恭的言行,TPP是否真的胎死腹中尚難論斷。若根據現任總統歐巴馬的推論,此一發展的可能性其實不低。
其次,若川普執意放棄TPP,則最有可能的是TPP改由日本接手主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來將TPP視為最重要的經貿戰略,為了逼促美國,日本甚至在美國大選前就已在眾議院通過TPP。因此,日本當仁不讓應可預期。
第三,煙消雲散,各國回到重新尋求各種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辛苦過程。當然,在川普也願意與各國簽訂「公平的」FTA的情形下,各國應仍會努力尋求與美國簽署雙邊FTA。
對於台灣而言,前兩種情形都還算是好消息。以TPP開放的原始精神與歡迎APEC會員的開放原則,台灣很有機會在美國或日本主導、協助下,加入第二輪談判。台灣最不願意見到的應是第三種狀況。但即使如此,事猶可為。
在川普政府願意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的情形下,台灣必須做的是:強力告訴美國我們對於開放與互惠的決心、彰顯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優勢,並且努力執行,以尋求與美國洽簽FTA。
這並非夢想。日前美國企業研究院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 研究員Derek Scissors具體建議美國應與英國及台灣談判簽訂FTA,因為最具意義。對英的原因主要是英國脫歐後亟需朋友、英美具傳統友誼、英國是歐洲國家等。對於與台灣簽訂FTA,則有五點理由:一是可做為對中國施壓的籌碼;二是台灣對美國人的工作不會造成威脅;三是台灣為全球第25大經濟體、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沒有美台FTA不合常理;四是可宣示美國未自亞洲撤退;最後,儘管台灣人民反對與中國簽訂服貿協議,顯示對簽訂FTA五味雜陳,但台灣朝野對增進與美國貿易關係最沒爭議。
美國企業研究院是對共和黨有影響力的智庫,而Derek Scissors的論點不但頗為實際,更完全迎合川普的胃口,當然值得我們參考,作為與美國更進一步經貿關係的佐證理由與支持論點。
綜合以上分析,無論TPP的後續發展如何,台灣仍有努力的目標。然而,自馬英九前總統宣示台灣要「十年入T」到「八年入T」,不覺中已過數年,進展卻仍極為有限。不但民間對TPP與其重要性仍一知半解,政府部門該做的產業影響評估與法規調和也罕見影蹤,在在顯示政府對加入TPP仍缺乏大決心。若較諸現有TPP 12個成員國在協商談判過程中的決心與效率,台灣的情況實令人憂心。日前行政院長林全坦承「台灣離TPP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誠哉斯言!
TPP何去何從,固然令台灣擔憂,但更應擔憂的,應是如何克服本身的心魔。TPP 30章規範的是高標準的經貿協議內容,無論後續如何發展,都應是台灣努力踐行的標竿。政府若有決心履踐,便應要求各部會將TPP的各項規範內化為施政準則與依據。然而,在處理台化爭議時,環保署可曾慮及TPP的環保規範?在處理工時問題時,勞動部可曾想到TPP的勞動專章?在阻撓外資購買101股權時,財政部可曾擔憂違反TPP對政府控制事業的規範?這些都不無疑問。
據我們所知,已有部會在川普當選後開始鬆懈對於加入TPP的準備工作,不免令人憂心。既然無論TPP如何發展,台灣都應致力於建構符合高標準FTA的法規政策環境,蔡總統與林全院長都應再次宣示決心,並領導各部會勇於向前,不容敷衍卸責。

聯合/老三句回魂了


2016-12-05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外交部新發言人耿爽。 取自中國日報網站

回應蔡川電話,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所謂的「老三句」。
二○○○年五月,陳水扁初任總統。八月,大陸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宣布「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可分割。此後,即罕見老三句的身影。不料,十六年後,一通電話又讓老三句回魂。
這通電話,對川普言,或許只是大亨政治的即興演出,卻被國際主流評論視為「打破傳統作法」、「挑戰美國長期對華政策」。北京則在第一時間就上綱到「一中原則」的高度,外交部長王毅說,這通電話不可能改變國際社會已經形成的一中格局,大陸官媒甚至稱這通電話「不會增加台獨成功的機會」。
如何看這通電話?蔡英文是認為這通電話能衝破美國和國際的一中格局、或可增加台獨成功的機會而打的嗎?而川普是因這通電話是為顛覆美國的一中政策、或為表達支持台獨而接的嗎?當下看,答案恐是以上皆非。
但是,這通電話卻被美國主流媒體視為中美關係危機,且被北京視為試圖突破一中格局及增加台獨成功機會,以致又從冷凍庫裡把老三句抬出來曬太陽。不知這是不是川普希望達到的效果,但這難道是蔡政府希望實現的目標?
這是全壘打,還是高飛球?且讓球再飛一會兒再說。

聯合/義奧選民所告訴我們的民粹風潮


2016-12-05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理倫齊 黯然請辭 義總理倫齊五日清晨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請辭。 美聯社

奧地利總統當選人范德貝倫(右)與支持者一起慶祝勝選。 (法新社)


歐洲上周末有兩場重要選舉,一是義大利修憲公投,結果公投未過,總理倫齊宣布辭職。二是奧地利總統選舉,極右派的霍佛對戰獨立派的范德貝倫,結果范德貝倫勝出,擋下了極右派的攻勢。
半年來,經歷英國脫歐與美國川普勝選,兩場民粹主義的勝利,讓歐洲擔心奧地利會是第三張倒下的骨牌。所幸,結果揭曉,歐洲並未出現二次戰後第一個極右派的國家元首。歐洲各國為此稍微鬆了一口氣,但義大利的局面卻充滿變數。
奧地利選前,外界焦點都放在極右派自由黨候選人霍佛身上。去年歐洲難民危機,奧地利首當其衝,有七十萬難民經奧地利前往德國與瑞典;在霍佛強烈批評下,奧地利最後關閉了邊界。霍佛主張「奧地利第一」,要求對移民加強控制,並加強反恐安全措施,他更希望一舉推翻奧國自戰後以來左右兩黨輪流執政的局面。
奧地利一直存在極右派的勢力,十六年前,以海德為首的極右勢力一度還加入聯合政府,歐盟當時做出強烈反應,實施外交封鎖,嚇阻其他極右派運動。而今年,太多國家向右轉,歐盟已無計可施。若擋不住霍佛這關,極右民粹主義風潮將順勢飛揚:荷蘭明年三月選舉,極右派領導人目前民調很高;四月法國總統首輪選舉,民族陣線的勒龐勢必躋身前兩名而入圍第二輪。這一連串效應,讓歐洲主流政治領導人膽戰心驚。所幸,范德貝倫以顯著差距領先霍佛,法國總理瓦爾斯說,這表明「民粹並非歐洲命中注定無法改變的事」。
在義大利方面,儘管總理辭職,但政局並未陷於混亂,距離下次大選還有十四個月,主張退出歐元區的「五星運動」黨還不致很快上台。倫齊向總統總辭後,總統仍會邀倫齊同黨的人物組閣,暫時穩住局面。
真正的危機,在於金融崩潰。義大利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但銀行呆帳卻高居第二,市場對於公投未過非常緊張。義國第三大的錫耶納銀行,必須在年底獲得五十億英鎊融資,否則就要破產;另外,還有七家銀行面臨類似命運。目前義大利國債殖利率飆高,歐元匯率則來到二十個月來的新低位;簡言之,現在將進入新一場的歐債危機。
義大利五年來已歷經四任總理,政府異動頻繁,沒有長程規劃,執行不力,以致經濟成長緩慢,國債高築,這是選民最不滿的所在。今年更有十七萬難民從義大利南部上岸,人數空前,選民也怨聲載道。
執政黨修憲的目的,原是希望提高政府效率,限制地方與參議院的權力,自動讓第一大黨擁有五四%的席次,以加速改革。總理倫齊為了逼出贊成票,竟以自己的去留為賭注;這反而激發了反對黨聯盟的動員,把公投操作成對倫齊的信任投票。「五星運動」這次聯合北方聯盟展現身手,目前民調節節上升;一年後的選舉,可能變天,歐盟還是要面對不測的局面。
誠如范德貝倫在勝選後所說:這裡所發生的事,與全歐休戚與共,義大利與奧地利都面臨所有歐洲人民關切的三大問題:難民、恐怖主義,及經濟成長遲緩的問題。這三個問題相互牽動:經濟成長遲緩,讓收容難民成為財政負擔,同時搶奪工作機會;而難民增多,文化宗教差異浮現,與當地的摩擦增多,恐怖攻擊的可能性也增加。三者之間原沒有必然的關係,但右派政黨找到藉口動員群眾,遂形成大西洋兩岸的民粹主義風暴。
目前,反歐盟及批評歐盟的政黨,在歐洲議會已占近三分之一席次,勢力日見增長。奧地利與義大利的選舉,被認為是試測民粹政黨與極右派的機會,結果正負各半。
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能預言,民粹主義已經退燒,或者風暴方興未艾?更明顯的答案,恐怕要等到明年,三月荷蘭、四月法國、九月德國,經這三場選舉驗證,才會見出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