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戰爭豈是一場聲光秀?

.美中磨合 台灣應平衡友善
.義國公投後… 歐盟還「共枕」?
.聯合筆記/戰爭豈是一場聲光秀?
.反核食/公投再難 仍是唯一選項
.台灣農業要轉型 更不應進口核食
.人民被騙 說好的承諾呢?
.緝毒有績效 戒毒政策不宜倉促
.防疫奏效 登革熱未本土化








聯合筆記/戰爭豈是一場聲光秀?


2016-12-06 01:20 聯合報  沈珮君

老靈魂挑戰新科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李安在成為電影英雄之後,又一次的中場戰事。我先看了普通版,周末又以朝聖心情去看了「未來3D版」。李安使用超強視效的科技,卻不選擇阿凡達、變形金剛那種題材,而選用一個關於戰爭卻又很少戰爭場面的嚴肅主題,這是雙重挑戰,李安對自己何其嚴苛。
「這實在很奇怪,我人生中最糟的一天,成為我最光榮的一天」,這是電影主角比利的經典名句,全片其實是反過來,他們最光榮的一天(返國以英雄之名參加足球賽中場表演,和音樂天團「天命真女」同台),變成最糟的一天。李安用交叉剪接、密不透風的對比,逼視戰爭創傷之深鉅和浮華世界之淺薄。
這兩個世界根本無法對話。「英雄」失語,當生命最沉痛的事件被當獵奇和寒暄的話題,他沒法跟人「分享」,因為那不是遊戲,那是真正的槍/血/死亡。戰場對一般人陌生而遙遠,從戰場歸來的人被置入這個臀波乳浪的世界,砲火聲變成煙火聲,他們死生一線的戰爭對那些稱他們為英雄的人來說,只是一場綜藝秀,一部不值錢的電影。
當比利這個年輕人把刀子扎入另一個年輕人心臟,看著對方瞪大眼睛,血從那人身體流洩滿地,這一幕讓人想起雷馬克的小說《西線無戰事》,身旁瀕死的敵人,有一雙跟你一樣會痛、會怕的人類眼睛;也讓人想起軍事「無人機」,看不到敵人,轟炸如打電玩。如果每位發動戰爭的人都必須直視敵人、自己刺下那一刀,或在壕溝貼身肉搏,他會不會更深刻知道「兵者,不祥之器」(老子語)?
今日世界的戰爭,何曾有贏家?英雄不死,只是飽受折磨,世界根本不理解他們曾經歷的,甚至痛扁他們,比戰場還冷血。他們不知為何而戰,也永遠回不來這個世界,還有比這更絕望的嗎?這就是戰爭不可逆的傷害,不需要用更多的血腥場面,溫厚的李安撞痛人心。
不要以為戰爭很遠,「兵」是廣義的,以現代來說,兵不血刃,一樣可以封喉。外交、經濟、國防,有時一通電話就是戰場和武器,策略錯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語),戰爭豈能當一場聲光秀?
李安敘事細膩,加上每秒一百二十格的畫面,是不是更細膩?老實說,核心仍在李安會說故事,演員夠好,喬歐文的淚眼和細紋抽動、馮迪索死前吐出最後一口氣,普通版一樣精緻;啦啦隊女郎說「我需要你」,和戰場兄弟說「我愛你」,誰更真誠,普通版一樣清晰可辨。新科技沒有讓影片加分,但是,新科技讓更多人進了電影院,並關注電影業未來可能性,同時讓更多人無法逃避的直視戰爭,這就是李安,屬於全人類的李安。
電影結束時,觀眾靜靜坐在黑暗裡,看著字幕跑完後才離場,這是一種致敬,敬不斷對自己宣戰的李安。

義國公投後… 歐盟還「共枕」?


2016-12-06 01:20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新北市)


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歐盟,當時德法英義的領袖與其合影,殊不知,才歷經五個月,照片中的五人已有四人下台,獨剩德國梅克爾繼續堅持。
四日晚上的義大利公投開票結果震驚總理倫齊,在其之前認為多點人投票可能拉高支持度而大力催票之下,還真讓投票率達到七成,結果事與願違,居然促使反對票高達六成,坐實了「反對派」的民意基礎。倫齊本人不勝唏噓,突發一語,沒想到這麼多人討厭我。廿個大區中僅有傳統支持中左派的愛蜜莉亞—羅馬尼亞與托斯卡納大區仍舊對總理不離不棄,加上講德語的特倫提諾─波查諾支持倫齊,其餘盡數淪為反對陣營,拿坡里市更是高舉反對旗幟。公投結果一出,歐元跌至廿個月新低,甚至比「英脫」時的跌狀更慘。歐洲央行總裁義籍的德拉吉,事前即稱會出手干預;外電全部譁然認為「義脫」時日將屆。
結果一出,倫齊宣布辭職,似乎不太想接受慰留,畢竟輸狀甚慘,民主黨的極左派系疾呼趕緊重新收拾被倫齊分裂的民主黨。五星運動黨領袖葛里洛同選前預估一般趁勢收割,呼籲以新選舉法進行大選(贏者全拿);中右派的貝魯斯柯尼則要求修改新選舉法,以防五星運動黨坐大;極右的北方聯盟迅速邀其他極右派聯手搶攻可能於明春的大選。可預見除政治動盪與經改危機外,反體制或右派政黨的崛起蔚為主流趨勢,必須「從善如流」。
未來就算進入技術官僚內閣,輾轉往明年的大選邁進,然而,歐盟對向來「親歐」的義大利的影響力可能銳減,倘若五星運動黨假新的選舉法順勢前進中央,搭配其他反歐的右派勢力,其後果則不容小覷。反觀「親歐」的左派正因內鬥,被迫可能退出執政舞台。曾經是歐盟執委會主席與義大利總理的普羅迪以及民主黨創黨且拿下卅四%選票的維特隆尼表態支持倫齊,依舊無法力挽狂瀾。義大利的未來以及她與歐盟、歐元區的關係將翻開嶄新的一頁,只盼這一扉頁劇情不要寫得太差。

美中磨合 台灣應平衡友善


2016-12-06 01:20 聯合報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美中關係因為川普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風波越演越烈,繼北京向美國為此提出外交交涉後,川普再次推文表示中國政府不能指定他應否和誰說話,也再批評中國對美國的外匯政策及在南海的擴軍行動,雙方關係似有交惡的傾向。
川普破例與蔡英文通話,確實打破了美國近卅餘年的對台外交慣例,可視為美台關係某種程度的提升,但是其實質意義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及評估。畢竟川普現在並不是美國總統,川蔡之間的對話內容也只是一般性的宣示。當各界在開始渲染此一對話的積極意義時,川普的副手潘斯卻對外採取降溫的動作,他在美國全國新聞媒體上表示,川普與蔡英文只不過是一禮貌性的通話,並非政策的討論。川普的高級顧問凱莉安更直接說,此一通話並不代表川普政府未來對中政策的改變。甚至連傳聞中的對話牽線人葉望輝自己都說,川蔡的通話是一象徵性的作為而已。
但是川普為何又再推文回嗆北京呢?此舉應與北京的回應有關。既然川普團隊認為與蔡的談話是基於禮貌性質,實在無需太過反應,可是北京卻認真嚴肅的由外交部向美國正式提出外交交涉,此舉顯然惹惱了川普。從川普在競選時的言行來看,顯然是一位鬥爭性格極為強烈的人,對於黨內外對手及媒體對他的批評都強烈的回擊。更何況,川普剛當選美國總統,氣勢正盛,他在競選時所提出的選舉口號是「讓美國再度偉大」,此時怎能讓北京批評他是否該與台灣的領導人通話?如果就此噤聲,豈不太沒面子,未來如何領導美國,並與中國打交道?
川普在競選時的主要主張是要讓美國的中產及勞工階級有更好的工作,讓美國的經濟再度復甦,因此在對外的經貿及外交作為上,必須與中國大陸有許多的折衝與合作,如果一起手就走向了對立的關係,未必有利於美國的經貿與安全。因此,他的副手及高級顧問提到川普瞭解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正式的對華政策要等到上任後才會明確應非虛言。只是川普不受拘束與好鬥的性格,在就任後與中國打交道時仍會反映出來,雙方未必會走向戰略的對抗,但是言語衝突應不可免,需要一段磨合期。
台灣對川普上任前後的對華政策應該謹慎,如果川普只是禮貌性的與台灣領導人通話,並未實質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則無需因此一對話而過度欣喜及懷抱過高期望。如果川普真的想以提升美台關係,進行遏制中國或作為叫價的籌碼,也未必對台灣有利。大陸已對蔡英文政府不信任,如果再被視為採取親美遠中的政策,必定會對台進一步施壓。川普的對華政策仍不可測,更何況他還具有商人交易的性格,對台灣而言,最佳的政策應仍是在兩強之間維持平衡及友善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