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作法踩紅線 恐掀台海戰雲
◆ 台灣政策法 「美」夢有玄機
◆ 習冒險出訪 阻美重返中亞
◆ 與俄鬥「氣」失利 歐盟走入寒冬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親水護土 不讓明月照溝渠
◆ 預警?輔導? 私校困局難使力
◆ 山林之美一直在 心存敬畏勿強進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親水護土 不讓明月照溝渠
2022-09-15 00:07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當月光得以投射到全台各地之埤塘、水圳、田園時,已照不到灰硬的溝渠了。郭瓊瑩/攝
椬梧社區之營造串連小景點,讓小飛燕歸來激發社區之榮耀感熱情。郭瓊瑩/攝
排灣原住民集結部落族人重建石板屋成為更創新的生活文化智慧之傳承。郭瓊瑩/攝
東引中路街之環境串連與改造係透過環境色彩為媒介,充分呈現在地智慧與風貌之優化之投入。郭瓊瑩/攝
不同地區之在地化營造,在貢寮鄉集結了對水梯田與水圳系統之保存與復育,此長期微型社區力之介入彰顯了基層力量對在地水土保全之貢獻。郭瓊瑩/攝
全球氣候異常加劇,乾旱、洪氾、高溫、冰融…各種複合型災害交加。當此異常成為常態時,節能減碳已不再只是政策口號,它已是公民責任了。
甫舉行的二○二二城鄉風貌大賞,除了大規模的競爭型、政策引導型計畫外,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有數十件優秀的小地方小場所的作品,形塑了由下而上在地連結之小故事。包括連江縣珠螺小學堂環境改造、東引鄉中路街環境串連、嘉義六腳鄉永續生活實踐、阿里山鄉山美部落漁獵基地營造、三地門排灣族石板屋重建、雲林口湖鄉椬梧人文景觀再造,以及基隆山城八南社區之通學步道…。
這些地方創生小亮點所投入的經費不多,但每一個案均擾動了住民對家鄉土地、田園、溪流、水塘、老樹…守護之新意識。不再只期待修水溝鋪馬路傳統的硬體建設,包括藉由保存一個老水塔而保護了小雨燕的棲地,而此小雨燕歸來竟重燃居民們的榮耀感。
看到九十歲柑仔店阿嬤開心地和來訪者交談,甚而主動請吃橄欖,從社區居民的眼神與笑容上,看到了原本被視為「發展遲緩偏鄉」活力再造的新解方。
山區部落原住民也不再只用公家經費作傳統的擋土牆彩繪,他們動員部落一起清水渠整理河岸垃圾,更進一步以共工將族人傳統建屋狩獵之智慧與技術驕傲地傳承。較之其他部門大撒前瞻計畫經費大興土木,這似乎更證明了親水護土、積沙成塔、不急就章、不期待長官來剪綵,更凸顯出令人有感有溫度的成就,可謂小兵立大功!
過程中全國各縣市鄉鎮包括地方部落酋長,社區組織一一動員起來,大家都有無限想像與想優化改造生活與生存環境之企圖心,儘管相較其他建設所投入之經費實在微不足道。走過廿年的城鄉風貌改造運動已累積了承傳的核心價值,它不太會因中央或地方政黨輪替而中斷,主因產官學民均已凝聚出共識,並已彰顯出地方生存之韌性。
儘管今日走入偏遠的海岸防風林仍會看到不肖環保或工程業者亂倒廢棄土或廢水,汙染了水與土,惟這些不能只靠公部門之巡查與監管,更重要的是需要地方社區韌性網路之建構與串連。也只有當人人心中有親水護土之信念與責任感,當飛機降落桃園機場時,下方一片片閃亮映月的埤塘與水圳網絡,是台灣重要且值得傲於國際的重要文化景觀。
而每當月圓時,投下之月光也將照不到灰硬的溝渠與水路,而是一片清澈的綠野平疇。
中秋剛過,嫦娥應不再笑我們了!
美作法踩紅線 恐掀台海戰雲
2022-09-15 01:05 聯合報/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北市)
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民主黨)是「台灣政策法案」的主要提案人,他曾於四月訪問台灣。(路透)
台灣,一個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小島,從一九四九年到今天的七十幾年裡,隨時都面臨著強大的大陸挑戰和威脅。但雙方在「一個中國」的默契下,彼此投資做生意,各得其所.和平相處,享受和平的紅利。台灣靠著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締造了亞洲經濟奇蹟;大陸也在不同制度的政府帶領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若持續下去,兩岸如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雙方均能完成不盡相同,但同樣美好的夢。
烏俄戰爭爆發改變了世界.特別是美、俄、中的關係。美國為了維持世界霸權,藉國際宣傳之利,借人道主權之名,迫使北約國家提供數百億軍援,對俄國發動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利用烏克蘭代理人戰爭,削弱俄國威脅。戰爭持續至今七個月,烏克蘭有七百餘萬難民流亡.國家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人民生活上造成的苦難無從估計。歐盟國家本身也因戰爭導致通膨,能源短缺,經濟衰退,民生受害。這場戰爭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除了大大削弱俄國實力、促進歐盟國家聯合對俄,本身還賺了大筆軍火費。
美國想以同樣手法對付中國,以遏制中國發展,在東亞積極布局,除了將北約擴張到亞太,聯合日韓,拉攏印度,建立雙邊軍事聯盟。美國當然知道挑釁中國最敏感的王牌當屬台灣。最近動作頻頻,繼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來訪後,美國政客來台如過江之鯽.有如歐美政治人物頻頻去基輔和澤倫斯合影留臉,一方面伸張正義,順便獵獲私利。美國參院最近更審理「台灣政策法」,此法案若通過,必將踐踏「一中政策」紅線,可能引發台海戰爭。
今天台灣人民正站在交叉路口:是選擇和平?台灣與大陸保持接觸管道,用和平方法解決兩岸的問題。還是選擇戰爭?仿效烏克蘭充當美國在台海戰爭中的代理人,犧牲年輕人的性命以助美國維持世界霸權,遏阻中國的發展。到那時台灣將如今日烏克藺,年輕人的血在海峽中漂流,年長的親人在寒風中哭泣,台灣再一次等待著戰勝國的重建!
台灣政策法 「美」夢有玄機
2022-09-15 01:07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13日表示,台灣政策法案是不改變當前政策的強大法案。華盛頓記者張文馨/攝影
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兩岸情勢緊張後,美國參院外委會開始審議《台灣政策法》,勢必再度引爆中美與兩岸的緊張關係。
該法案原訂七月中審議,但因以共和黨為主的議員,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研究法案內容而延遲。裴洛西訪台期間又因法案共同提案人,民主黨籍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未出席再度作罷,但有一說是拜登政府勸說,不要在裴洛西僵局上火上添油。
台灣政策法是台美斷交四十多年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大幅度的調整,其中部分條文將觸動美中台的敏感神經,除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認為不妥外,連同黨參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墨菲都感到相當擔憂,白宮從八月初即遊說同黨議員不要支持該法案,顯然成效不彰。拜登政府會如此在意,是因該法案將台灣視為「類外交承認」國家,和「準軍事同盟」友邦,且指示行政部門要照辦。
外交上,該法案將我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而非「台灣的代表處」,我國官員可公開訪問美國聯邦政府,協助台灣加入聯合國等機構,駐台代表須經國會外交聽證程序。如此一來,台灣只差沒有到任國書等形式上禮儀,其餘正式外交禮遇一應俱全,其他國家亦可遵循這個模式,迴避中國的一中政策,發展與台灣類外交承認的新形態外交關係。
軍事上,該法案賦予我國「主要非北約盟國」地位,授權「外國軍事金融」計畫貸款給我國四十五億美元,以採購美國武器對抗中國。這已是直接叫陣中共,並為台灣備好糧草應戰,加上印太、澳紐等聯盟相持,讓北京知難而退。
姑且不論該法案是否侵犯到美國總統職權,行政部門知道一旦落槌的嚴重性,中共的反制動作必大於裴洛西訪台,屆時白宮有兩個方式緩和局勢。第一、拜登每六個月對有爭議性的條文簽署暫緩實施,第二、犧牲我國部分權益以避免戰端,例如默許我邦交國轉向北京,巧合的是,在美國國會審議法案當下,習近平和教宗同時間出訪中亞,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台灣政策法絕對是我國夢寐以求,但也不能自嗨到忘其後座力及其中的玄機。
首先,台灣農漁民恐又首當其衝成了被害者,並擴張到其他產業。
其次,該法案中仍強調沒有要與我國建交,和改變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如此畫蛇添足之筆,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台灣必須謹慎應對該法案的發展,議員只為利益負責,政府須為國家負責。
習冒險出訪 阻美重返中亞
2022-09-15 00:58 聯合報/ 張雅君/政大國關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台北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14日抵達哈薩克並與總統托卡葉夫(右)會面。(法新社)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四日啟程出訪哈薩克斯坦,十五至十六日轉往烏茲別克,參與第二十二屆上海合作組織元首高峰會議。這也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首度出訪國外。在距離習近平尋求第三個任期的中共二十大開幕僅一個月左右,且國內多地疫情刻正蔓延,習近平在此關鍵時刻冒險出訪,實為中美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加劇下不得不然之舉。
儘管拜登入主白宮以來,中美歷經多次高層溝通對話,拜習亦曾視訊對話,但始終未能緩解雙方結構性緊張關係。拜登政府更積極強化與日本、澳洲同盟關係,並啟動印太經濟框架,試圖深化與印度關係,並拉攏東南亞國家。從地緣政治視角,中共在東亞地區的擴張,無疑面對美國和盟國的制約。中共更感芒刺在背的是,俄烏戰爭後,台灣成為美國和歐洲多國關注焦點,各國紛紛表達須強化對中共的嚇阻,防止烏克蘭悲劇在台海重演。這也促使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八月初訪台,近日美國國會又開始審議有助提升台美關係的台灣政策法。
這也迫使中共將地緣政治視角轉向其於九○年代末主導創建的上合組織。此一多邊合作組織,最初目的係基於反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的安全考量,其次是推動強化成員間與中國西部與西北地區的經濟合作。當前,除持續反恐,確保中共主權與安全,並強化推動一帶一路目標外,中共很明顯希望以習近平親自出席峰會,鞏固成員間合作關係,擴大對此一平台組織影響力,以反制美國地緣政治壓力。
另一習近平必須親自出席上合元首峰會的原因,在於俄烏戰爭迄今,俄羅斯仍未能達成「特殊軍事目標」。近日烏克蘭依賴先進美製軍援,反攻有成。由於上合組織中亞五國係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冷戰結束後,這些國家雖獨立但同時亦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協,俄羅斯更以集體安全組織條約和歐亞經濟聯盟影響這些國家走向,尤其在安全層面。因此,設若俄羅斯對烏戰事持續潰敗,其在中亞地區影響力極可能弱化,若干成員勢將尋求擺脫對俄羅斯依賴,甚至可能退出獨立國協與集體安全組織條約。
在上述發展下,美國必然重回中亞。美國雖在去年中從阿富汗倉皇撤軍,但並未忘情中亞,更希望在中亞地區尋覓駐軍新地點,以遏阻中俄影響力。但中亞國家普遍都因俄羅斯因素而拒絕美國駐軍要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務卿布林肯在三月一日與中亞五國外長的視頻會議中,再次提出美國重回中亞地區駐軍的可能性。五月廿三日,美國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唐納.盧更率領包括五角大廈在內的跨部會政府代表團,對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四國進行正式訪問。
凡此種種,都深化中共焦慮。中共恐懼美國重回中亞,對其可能構成的安全與地緣政治衝擊;這也強化習近平親自出席上合高峰會議的動力。峰會期間,習近平將與普亭會晤,並舉行雙邊會議。很顯然,在共同維護彼此在中亞地緣政治利益上,中俄在當前具有高度共識。換言之,儘管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未公開表達支持,但中共實際上需要俄羅斯,俄羅斯也需要中共,這也是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對於中國吉爾吉斯鐵路修建由原先反對轉向贊成的原因。
與俄鬥「氣」失利 歐盟走入寒冬
2022-09-15 00:56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普亭的能源武器奏效,歐盟內部團結恐因民生問題分裂。(路透社)
普亭以天然氣斷供手段力制歐盟的經濟制裁。儘管歐盟為冬天應變所需,現階段已達預定目標的八成存量,不過,實際上,成員國無力應對內部的通膨與高價的帳單,早現民生哀鴻遍野之相。法國、義大利、波蘭等多數成員國力主天然氣價格封頂,並與電價脫鉤,以阻止能源價格上升。
但昨日歐盟執委會宣告此舉落空。普亭的能源武器奏效,歐盟內部團結恐因民生問題分裂,估計還有會員國會步上瑞典與希臘低調進口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的行列。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難以實現,除了普亭的針對威脅(誰設置就針對誰)之外,還有內外兩個因素。
歐盟內部德國、荷蘭、丹麥不樂見天然氣價格封頂;進口大量俄國天然氣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奧地利因顧慮俄國報復表態反對。歐盟執委會則是憂心在液化天然氣國際市場上,競爭不過其他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國家。
另一方面的外部因素更讓歐盟對封頂遲疑。去年,能源大贏家挪威對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銷售即已創下歷史新高,在俄烏戰爭開啟後,今年進一步增加。許多聲稱不再依賴俄羅斯供應的國家,包括立陶宛、荷蘭、丹麥到波蘭,都指望挪威給予優惠待遇。然而,同屬歐洲的挪威認為價格封頂措施無法根除歐洲的供應問題。
實際上,還有三個因素制約挪威。首先,能源向來是挪威國家公共收入的主要來源。其次,儘管挪威是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配合著北約,但顧及地緣政治和安全領域的自主,不想被明確推到前沿抗俄。最後一個主要原因,乃是其主權基金長期投資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收益,在通貨膨脹和能源經濟危機中損失不小,此次破紀錄的收益暫難回復平衡。
俄國深知天然氣是歐盟的罩門,更懂分化歐洲的門道。歐盟針對節能措施推陳出新,抑制能源的使用,不過,多數成員國的民眾與企業生計早已陷入民不聊生的困境,企業更有出走潮。反觀美國因能源賺飽飽,復以升息加劇歐洲的危機。這場與「俄」的對峙、鬥氣代價高昂,待歐盟成功切斷俄國能源奶水,只怕歐洲經濟成長換來數年牛步。
預警?輔導? 私校困局難使力
2022-09-15 01:02 聯合報/ 劉明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環球科技大學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本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於八月廿二日公布「預警學校與專案輔導學校認定輔導及監督辦法」,明訂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財務狀況惡化、顯著惡化,及師資質量或合格教師比率未達要求,影響校務營運的學校,做為預警或專案輔導審議認定標準。更在九月初連三波公布私立高校專案輔導名單。加速私校的退場,看似在解決高校所面臨的問題,但實際上對高教長遠發展的困境,並無過多助益。
學生人數持續減少,教育部未依據高中職人數銳減趨勢,調整大學系科招生人數核定,甚至增加了許多公立大學的招生名額。現在不是最壞,更壞的情況還沒有來,已讓私立高校的經營者,人人戒慎恐懼,面對未來財務的可能衝擊,學校辦學只會更趨向更保守與觀望。
財務環境難改善,講來講去都是錢,為維護學生受教及教職員工權益的退場條例,思考的核心主要還是私校財務,但生源問題無解,讓私立學校得以喘口氣的學雜費調漲機制也形同虛設。當招生狀況不佳,教育部的補助也會減少,此時學校的經營及管理層會有更多的正當性,由成本的角度來推動學校發展策略,因為資源投入的減少,私校的競爭力會更顯惡化。
此外,公私立學校的不公平競爭更是主要的原因,其一是公立高校的學費遠低於私校;其二公立高校由政府編列穩定的預算支持,相對來說私立高校的預算高比例自主。學費低,對多數學生來說影響學校選擇,也同時影響學校招生、排名與學生素質;預算的穩定程度,也必然影響學校辦學優化、競爭及發展規畫。
還有,境外生源難以彌補國內生源的缺口,當私立高校為招生各出奇招,卻仍然面臨大量缺額的時候,多數學校均會發展境外招生來因應,但卻發現境外招生優勢不多,雖然政策支持,但學習以外的配套、教學國際化及跨境高校競爭等問題,招生難有大幅進展,反而各校常常只看到生源,卻未能有完善的教與學規畫及相對資源投入,衍生許多辦學上爭議,而影響了台灣高校的信譽。
私立高校退場,只是解決高教發展困境一小部分,無法讓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產生良性內部競爭。反而因為生源匱乏、高升學率、財務惡化、招生不易、學生素質惡化及學雜費調整無彈性等問題,讓私立高校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形成一場自相殘殺的內捲。
許多品牌良好的私校都在盤算,雖然沒有贏家,自己是否可能成為競爭中的倖活者。當只是要活下來的思考,瀰漫在私立高校,會讓整個教育系統充滿隱憂與動盪。對公立大學也沒有好處,因為過度的買方市場,讓學生非常容易就能上公立高校,這也使得公立高校學生素質下滑,也讓前端人才的培育系統受到衝擊。不論公私立高校都已成為受害者,這也會讓台灣高等教育的根基受到動搖。
政府要更積極作為,快速把私校發展的困境,導向良性的內部競爭,還須進一步布局,形成讓公私高校得以相互競爭的教育體制。必須讓一定比例的私立高校能穩健的永續發展,而非持續掉在內捲的漩渦打轉。如果台灣僅剩少數受困的私立高校,剩下高比例的公立高校,絕非國家之福。
山林之美一直在 心存敬畏勿強進
2022-09-15 01:07 聯合報/ 陳淑慧/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退休(花縣吉安)
雪山東峰4.3K處。陳淑慧/攝
雪山東峰5.1K主峰視野。陳淑慧/攝
受疫情影響,國人無法出國而有了登入山林的寄情作用,造訪山林的山友大幅成長,登百岳更在卅幾年後再度成為熱門活動。不同的是,當年因為入山管制規定相對嚴格,登山需有高山嚮導及領隊陪同的規定,大部分都是大學登山社或是各地的山岳協會等相關社群為主要成員,「高山旅行社」還算少數。
筆者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擔任緊急救難的觀光課長執行救難業務時,印象最深刻的類「高山旅行社」,莫過於有一登山團體成員中一名因心臟疾病發作在屏風山附近去世,以睡袋包覆在巨石下,嚮導僅以無線電通報(當年還無手機)我們相關位置,請相關單位協助運送下山。當年還為了飛機不運遺體禁忌,花了不少心力,但這個小型登山團在通報後則是繼續向前走。
另有一登山隊伍攀登畢祿羊頭山,回到台北才通報有隊員失蹤。
當時我們會想,若是相識的同伴,我們會將同伴棄置山上,或是回到家才發現有人失蹤嗎?而這些不可思議的事,的確是親眼所見,究其原因在於隊員彼此不熟,只是臨時成軍的同行隊伍,成員常因好不容易請假或是利用連假,連夜上山、摸黑前進,過度疲累,或因行前體能訓練不足及未高度適應而發生高山症,或不小心失足而發生憾事。
我當年將這些獲利優先的高山嚮導招徠的登山隊伍稱「高山旅行社」。
當時,也有獨攀者多日失蹤無人聞問,「命大」被意外救回的救援案例。大自然很美,但因地質及高山氣候變化,登山活動本就有許多未知之處。近日玉山八通關古道雲龍瀑布發生押隊山友不幸墜崖事故,及陳姓法官攀登池有山遺憾,更說明戶外活動風險無所不在。我們當然不能因噎廢食,重點在於山林教育及敬畏山林的戒慎恐懼的心。
尤其在開放山林之後,「高山旅行社」應運而生,團員互不相識及未能掌握團員體能也是事實,網美以美麗照片及清涼穿著悠閒打卡,更有透過「跑山」挑戰自我。看別人上山似乎很容易,但高山海拔高、空氣稀薄、天候千變萬化,居住在平地的我們常忽略了這些因素,從事山林活動縱使有最佳體能,也要敬它、畏它,更要相信山一直都在,不強進,才能有一趟美麗又安全的山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