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朽的記憶與承諾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參與聯國 先求有再求好
◆  氣候危機 可能一夜間
◆  美國「愛台」刺激北京 代價浮現
◆  政治人物 請用政績說話
◆  討厭民進黨選票創「新流」
◆  「奇怪」的選戰 傷害大學自治
◆  圍攻高虹安 引發同情票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朽的記憶與承諾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朽的記憶與承諾


2022-09-24 04:21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一個人一生的記憶僅停留於其個體生命存在期間。一個人在家族、朋友間記憶,往往藉由親情與友情來聯繫。一個人在人類漫長歷史裡的記憶,往往要透過其一生努力,才能被記憶下來,如同大小河川,匯流入海,有的如涓滴之水,也有宛然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古希臘神話中英雄,終究難免一死,即使武勇如阿卡曼農,征服特洛伊後返國,依然難逃宮廷謀殺。古希臘人與神之間依然有著嚴格區別肉體生命有限神的超越性存在著不可踰越的界線。到了羅馬時期屋大維第一位封神皇帝,歲月悠悠,奧古斯都神廟至今已淹沒不明歐洲進入基督宗教時期,只有透過羅馬教會封聖的聖人才會不朽於人世,獲得祭祀殊榮。作為世俗政權國王與皇帝,很長一段時間必須透過超越世間神權加冕取得合法性

對於漢字文化圈的台灣而言,個人存在價值透過「三不朽」自勉,期勉能存在人們記憶中。所謂「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但是,不朽何其難呢?胡適說這三種不朽內容過於模糊,現代社會應該從大我與小我來說明,個體與群體之間關係。但是,大我與小我之間認知,必須透過一種高度內省功夫;否則如同政治人物口中的大我,最終變成是集團利益或者政權維繫藉口而已。民主時代政治領袖如過江之鯽其言行取決於可操弄議題民調或者妄言民意缺乏超越相對價值制約能力因為所謂民意常受媒體操作媒體又容易受政權豢養

古代人面對無窮盡謊言或者利益結構,將民意天意連結一起,《泰誓》有:「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意味著上天所知,從老百姓而得,上天所見,取之於民所見。古代王權時代,唯一能節制王權的只有那超越性存在的天。今日民主社會,作為第四權的媒體也失去制衡機制時,普遍的超越性力量何在呢?

最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透過全球直播王位繼承及國葬實況。沒有古羅馬的封聖儀式,卻有傳統習俗與權力繼承的感人之處,鐘聲憑弔之外,王室養蜂人在每座蜂箱繫上黑帶,輕聲告訴女王駕崩,國防大臣、王室成員輪流為女王守夜,最終在溫莎堡教堂完成儀式。顯赫一時女王,誠如錢穆所言,西方人的不朽在於活在上帝的心裡

伊麗莎白二世在慶祝登基廿五周年活動中,回憶起卅年前訪問南非時的誓言:「當我廿一歲時,我發誓我的一生將服務於我們的人民。我祈求上帝幫助我實現這一誓言。雖然這個誓言是在我年輕沒有判斷力時發出的,但是我並不後悔,也不會收回其中的任何一個字。」去世前兩天拖著她病體任命保守黨黨魁特拉斯為首相,一個人信守諾言數十年,終身不渝,成為舉世領袖的典範

今天台灣各類公職人員頻繁宣誓就職宣誓矢志為民服務,我們感受不到神聖性卻有莫名的諷刺感。伊麗莎白二世用生命來實踐她的誓言,不知在我們選舉期間,各位參選人看了英女王國葬儀式後,將來當選者如何信守承諾呢?










參與聯國 先求有再求好


2022-09-24 04:30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美國總統拜登在21日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第77屆大會上,發表演講。美聯社



聯合國大會九月十三日開議,我循往例事前動員邦交國聯名致函秘書長,要求聯合國正視台灣缺席問題,並洽請友好國家在大會總辯論中為我執言聲援。

為加強文宣效果,總統蔡英文十九日應邀透過影片在紐約非營利組織 Concordia 年度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外交部也推文宣短片「世界的幫手」,呼籲聯合國珍視台灣並進而接納台灣。政府文宣,確實能夠使聯合國會員國認知我國訴求及理由。但想要重返聯合國,不僅需要其他會員國理解與認知,更需要其他會員國採取具體行動。

在總辯論中,我邦交國相繼為我執言;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特拉斯廿一日發言關注台海和平穩定。但是友邦發言及呼籲並沒獲得聯合國正面回應,因為聯大總辯論時,並不從事任何實質討論或審議。各國代表發言完畢即離席,所以實質上總辯論只是大家各說各話。我國每年發動聯合國參與案,就在總辯論後畫下句點。

友好國家在總辯論中的發言,對我國參與聯合國毫無具體助益年復一年,參與案也毫無具體進展,這是政府必須深切檢討之處。

另方面,聯合國一九三個會員國中,除邦交國為我提案外,美國、日本、歐盟會員國皆表態支持。我政府必須捫心自問,在眾多與我國無邦交國家中,為何僅有如此少數國家支持我國際參與?其他無邦交國家為何採取反對立場?美、日、歐各國都與中共有邦交,卻對我國採取支持態度,說明中共邦交國不是鐵板一塊,我政府必須積極爭取其他中共邦交國改變態度

過去我邦交國與我斷交,政府立即斷絕一切官方往來,使雙方只剩下零星的民間貿易關係。在此情形下,要如何期待這些無邦交國支持我國國際參與?如何強化我與其他無邦交國實質關係,是政府亟需努力的重點。

其實我國想要重返聯合國,並非沒有其他捷徑。在民國九十八年至一五年(二○○九至一六年),我國曾連續八年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加聯合國體系下的世界衛生大會,此一實例本可逐步推廣至其他聯合國機構,甚至有可能以此模式參加聯合國大會。可惜兩岸關係惡化,一切又退回原點。

爭取無邦交國家支持我國國際參與是一條穩妥卻十分漫長的道路。但如果我方能夠致力改善兩岸關係,與大陸建立默契,依過去參與世衛大會的模式參與聯合國大會,未嘗不是另一條「先求有、再求好」的可行之路。










氣候危機 可能一夜間


2022-09-24 04:30  聯合報/   林軺/退休教師(台北市)



七月下旬聯合報報導格陵蘭採訪團飛往格陵蘭拍攝紀錄片專題開始,就一直很關注相關報導。

記得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跟著旅行團,從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搭飛機飛抵「格陵蘭東南方庫魯蘇克小鎮。當時天空雖然飄著細雨,我們乘車至伊努特人群聚小漁村港口時,卻能順利搭上只容六、七人小汽艇,航行在海上,穿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晶瑩剔透的海上浮冰。

想不到第二天雖豔陽高照,當我們再度步行到港邊眺望時,卻只見「一夜之間」,港口已經被滿滿浮冰封住。也就是即使天公作美,大自然力量仍讓旅客只能望著這些神出鬼沒浮冰興嘆。

領隊說我們很幸運,浮冰流動方向瞬息萬變,無法捉摸。當地導遊則說了句發人深省的話:「就像一夜之間出現的浮冰一樣,氣候變遷造成的危機也極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會發生!」

期望大家都可以從聯合報將報導的「解凍格陵蘭」專題更加了解:為了緩解全球暖化的影響,人人都應該貢獻一己之責,降低氣候危機和災難的發生。











美國「愛台」刺激北京 代價浮現


2022-09-24 04:30  聯合報/   張鈞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聯合報日前刊出今年度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台灣民眾感受兩岸在政治、軍事、外交領域惡化創歷年新高,且對蔡政府兩岸政策不滿攀至五十三%。

這份民調的進行晚於八月初解放軍圍台軍演任務,經過半個月以上時間沉澱,應較客觀反映台灣社會對中共軍演的心理樣貌。

近來國際格局與兩岸地緣情勢變化快速,更是集中表現在台灣問題上。背後作用的主軸有兩條:一條來自北京,軍演推進其對台灣主權聲張,順勢推出第三份對台白皮書,有文有武形成整套組合拳。

另一條來自華府,看似支持台灣「堅若磐石」力道不斷增加,但虛虛實實,甚至可說虛遠大於實。包括軍演期間雷根號航母始終與台灣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多團國會議員到訪台灣,卻脫離不了做生意的連結,及拜登四度宣稱協防台灣又峰迴路轉在聯大重申一個中國攻策,還有美方政客「全民皆兵」鼓吹等等。

俄烏戰爭爆發後,四月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五成四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聯合報兩岸大調查也有四成六覺得美國不會出兵。美國國力疲弱與民主失能後展現在對外事務的「口惠實不至」,同樣牽引著台灣民眾的內在心理效應,逐漸思忖美國「愛台」帶來的代價。

如今友台參議員有意透過「台灣政策法」升級「台灣牌」刺激北京、撫慰台灣,但美國拱火卻又隔岸觀火般的口頭「挺台」,及北京近在咫尺的對台壓力,這兩條軸線較量競逐,將會越來越深刻左右著台灣人民站在十字路口時的內心拉扯與糾結。








政治人物 請用政績說話


2022-09-24 04:22  聯合報/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桃園連年斥資數十億元打造「運動大市」,如今八德國民運動中心羽球場天花板崩塌,引發外界質疑。圖為桃園市市長鄭文燦體驗TRX課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智堅和鄭文燦原擁有五星市長頭銜,惟林智堅因論文門事件加上棒球場花大筆公帑整建,比賽竟造成球員受傷,宣布退選。

無獨有偶,日前九一八地震剛施工完成的八德國民運動中心發生場館內天花板墜落,又爆出桃園北景雲園區工程疑驗收不實弊案,鄭市長政績同遭質疑。

回首柯文哲上任之初查大巨蛋弊案,最後不了了之,再因和遠雄合約牽扯多年,卸任前大巨蛋無緣完工;台北雙星計畫也是曠日廢時,力拚年底動工。柯P執政似也未能落實招商引資,成施政敗筆。

同學老車旅居國外多年,每隔一段時間返台探親,總覺台灣這幾年城市發展,與國外許多城市相比,不但速度慢,甚至出現停滯,對國內情況感到十分惋惜與遺憾。

選舉時刻正是檢驗執政者及參選人施政的試金石,政客儘管花言巧語、強詞奪理與滔滔雄辯,也無法改變執政惡劣印象。

九合一選舉已鳴槍,看到許多政黨參選人,不談施政理念與政治抱負,只會抹黑抹紅抹黃,側翼團體也幫腔,造謠生事,大打泥巴戰與混淆戰術。論文報告是否抄襲,成了打擊異己與選戰中唯一話題;那廂台東大地震造成民眾傷亡損害都是小事一樁,堪稱台灣實施民主以來最大的悲哀。

六都市長與地方縣市長參選的政治人物們,請務實面對地方問題需求,面對後疫情時代,提出創新突破,宏觀深遠與切實可行之競選政見,從自身做起,落實良善的選舉文化,才是選民真正期待與支持的參選人。










討厭民進黨選票創「新流」


2022-09-24 04:22  聯合報/   方人也/農(高雄市)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日前開記者會強調沒有抄襲及版權問題,但卻陷入學歷歧視風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追打民調領先的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要求黨公職提供火力支援,黨團也火速行文資策會,要求三天內提供高虹安所參與的計畫、申請出國次數等資料。可預期的是,接下來綠營必定從中發掘可攻擊議題,再由側翼放大含沙射影的新聞標題,接著或將要求資策會成為另一個農委會打手角色。為選舉使出如此奧步,實在讓人不齒。

民進黨可能覺得全面執政,掌握行政資源,又有媒體及網軍,加上在野勢力分散弱化,可任意而為,才會做出擋疫苗、護高端、關中天、批慈濟、保鏡電視等事情,而抹黑欺壓認真的女博士參選人,對他們來說也只是剛好而已。

最近參加一場活動,與兩位主辦單位僱用的警衛聊天,他們都是假日兼差,其中一位曾是老闆,事業失敗後,就在親戚家自助餐打雜;另一位則是機械廠工人,下班後還跑外送,他們都感嘆生活難熬,每日工時很長,假日兼差,卻賺不到什麼錢。言談中,他們都承認自己是韓粉,即便現在很多人都把韓國瑜當成笑話,但四年前那句「莫忘世上苦人多」,深深打動他們。兩位警衛都認為民進黨很會選舉,很會操縱議題,但他們還是懷念那個不搞兩岸對立、堅持照顧庶民、不搞政治追殺的政治人物。只是他們的聲音完全被淹沒了。

回想四年前,韓國瑜乘著「討厭民進黨」旋風而起,讓民進黨吞下苦果。這次綠營為避免又有類似「韓流」發生,動員更多網軍打壓異己。但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也許真該再用選票教訓民進黨,否則現在網軍治國、是非不辨、黨國不分現象,將越益嚴重。










「奇怪」的選戰 傷害大學自治


2022-09-24 04:22  聯合報/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客座及講座教授(台北市)



選賢與能傳統思想簡拔人才標準,更有不少人甚至希望實現聖人政治,參選人的一切自然被放大檢視,無可厚非。

但政治人物的學校、學位、論文,如果沒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或矜功伐善,或謙退容物,端看人格特質。廿三日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接受媒體人專訪時,提及新北市長侯友宜原只有學士畢業直攻博士學位「很奇怪」,並提出相關質疑;同日,侯友宜選舉辦公室即澄清,是於民國八十八年以同等學力錄取博士班,首次公開沒有碩士學位的原因。

大學或同等學力,可就讀碩士或博士班,不是吳寶春條款後才有的(吳是因為國中學歷報考碩士)。六十一年大學法全文修正第卅四條二項即規定:「凡在大學畢業者,經入學試驗及格,得入大學研究所修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七十一年修正授權教育部訂定同等學力之標準及報考辦法八十二年時還增加碩士逕讀博士班規定學士或同等學力可報考博士班規定,已存在半世紀,真的不用太奇怪

林佳龍訪談同時提及自己的台大碩士、耶魯博士論文,更提及自己論文的引用率名列前茅,之所以認為侯友宜直升博士學位很「奇怪」,正和近來飽受「對手」訾議的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的學歷歧視背後隱含的「菁英思維」近似;大學自治精神在多元、尊重及包容,而不在於出身,可惜間接歧視通常不被認為是「奇怪」的事。

終身學習時代在職進修本是值得提倡之事,警大研究所簡章,即有全時進修分一般全時生、在職全時生跟部分時間在職進修生提供警察精進機會,提升警政學術研究將實務結合學術研究,符合當時學術倫理規範福國利民之舉高階警官深造學問,泛言「特權」云云,應是言重了。

近年來,因為政治人物的學術倫理問題,許多大學因而要求學生參加學術倫理課程,並列為畢業條件。又隨著選戰白熱化,「殃及池魚」案例屢見不鮮,甚至變本加厲、不分學門要求論文相似度不可高於十二%,引用大法官解釋判決,就算入這十二%之內。

這些「奇怪」、「矯枉過正」的要求,正傷害大學自治。主事者能不憂心?











圍攻高虹安 引發同情票


2022-09-24 04:22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高虹安仍以29.9%支持度,在新竹市長選戰中居於領先。本報系資料照



高虹安的論文事件持續搶攻媒體版面,一方面是攻擊者似乎仍不願下車,民進黨立院黨團又行文資策會,要求資策會三日內提供高任職期間執行業務概況及相關資料;另方面則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昨又站出來保護子弟兵,但是類比的論述又惹出爭議,都讓議題持續延燒。

先看高虹安的危機處理,坦白說確實到位,針對論文被質疑,她不僅處理即時,且在論述中多自己解釋說明,也拿出辛辛那提大學的證明背書,說服力強;即使講到中華大學等論述被質疑,她也願意快速道歉,展現同理心,中華大學學生會也接受。

針對民進黨要求資策會提供相關資料,高虹安也快速回應並指出,民進黨團不是法院、相關行政機關,更不代表立法院,「完全是未經正當程序的粗暴政治動作」,與民進黨立委在此議題上的攻防也有理有節,不僅未失分,反而可能還有得分機會。

然而綠軍為何持續追打此議題?原因不難理解。第一,因為高虹安現今在新竹市的勝率拉高,當選機率大增,若不出手,恐怕高真的可能順勢當選;第二,林智堅因為論文抄襲風暴擴大而退選,重創民進黨聲勢及選情,是以綠軍也想來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即便遍地烽火,只要能鎖定議題版面,或是能抓到對手在防禦論述中不到位之處,便能化被動為主動,就算未必能拓票中間選民,至少也能鞏固基本盤;第三,只要能設定議題,綠軍便能藉新聞媒體及網軍的優勢,持續擴散對其有利的訊息,主導輿論或建構自己的主場。

問題是,綠軍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畢竟就競選負面攻防效果來說,有順勢得分的預期效果、反而自傷的反彈效果、敵我都有受傷的雙刃效果,還有選民同情被攻擊者的「受害者症候群效果」;若從這四種效果來看,綠軍要在此議題上大得分,幾乎不可能;因為高虹安的危機處理到位、有理有節,至少鞏固了基本盤,反而最有可能的是高藉此番綠軍接連猛攻,形塑了「受害者症候群效果」,獲得同情,更有機會拓票。

畢竟高虹安在形象定位上,本就是以清新、專業為訴求的女性政治人物,問政亦有一定績效,才會在新竹市長多次民調中拔得頭籌;然而,現今民進黨幾乎是傾全黨之力來對其圍攻,只要能夠理性判斷的中間選民都會認為超過比例原則,更會質疑選舉真要選到這樣,一定得進行「人格毀滅」?甚至更多選民還會質疑「高虹安到底犯了什麼錯,要受到這樣的對待?」只要愈多民眾有這樣的疑問,「受害者症候群效果」便會非常明顯,民進黨甚至會遭到「反彈效果」。

至於柯文哲,勸他還是得壓抑自己想為子弟兵助拳的情緒,不然一個操作不當,綠軍又可能撿到槍讓整件事情歪樓,可就治絲益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