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也要導入良善治理,重塑文化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850/web/

◆  應對下個大流行 精準醫療資源共享
◆  中日和約 能解南海主權爭議
◆  以美為師、以日為母的黨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也要導入良善治理,重塑文化
◆  美中毀互信 兩岸更緊張
◆  陸調整惠台 經貿攻勢硬仗才開始
◆  陸圍台軍演 台灣淡定?
◆  波洛西強渡關山 八二三砲戰翻版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也要導入良善治理,重塑文化


2022-08-04 02:58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是不是該把我們的協會改成公司了?」不少非營利組織的朋友問我。他們希望設立公司,導入商業運作提升效能,以獲利來支持長期發展,提升影響力。也有許多企業主希望我提建議,他們想把ESG導入經營,融入社會使命,成為共益公司。這兩類組織,向來以「營利」做區分,如今卻已不再非A即B一刀切,都期待更有彈性的發展特色,以更大的能量追求共益共善。

其實「非營利組織商業化」與「營利組織公益化」在國際已是趨勢,英國的社區利益型公司、美國的共益公司、歐盟的社會企業等混成組織早已蓬勃,法制上也提供多元彈性的選擇,讓經營者可依合適的型態,降低契約成本和風險安心發展,追求組織目標。

在共益共善的全球概念催化下,一個組織能否永續發展,關鍵顯然是良善治理文化的建立。「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指出管理體系應具備以下要素:

首先,要在兼顧組織發展和現況下追求效能,鼓勵所有可支配資源做最佳利用(包括人力、技術、財務、自然和環境),同步要求質量和創新,滿足利害關係人需要的有利結果。

其次,良善治理要落實「當責」,要對於受到組織決策或法規而被影響的人負責。再者,資訊要充分透明,以最適方式無償提供給會受到治理政策影響的利害關係人或公眾,且任何決策執行都要符合法令與既定規則。

「回應」,更是良善治理對誠意與能力的展現,要回應所有利益關係人的需求,提供合理服務。而在治理過程中,「溝通與建立共識」同樣關鍵,治理方要有能力理解利益關係人的主張,包容不同意見,經過尊重多元的充分討論,合理並有效的進行整合,建立組織目標與實踐方式的共識。

這些良善治理的內涵都指向,要形塑組織內部的互信和良善文化,由上到下對齊共識團結發展,是多麼關鍵的一步!組織文化展現的善意和真誠必須能激勵到每個成員,「共識」才有機會形成並落地生根,讓所有成員了解個人形象和組織聲望的密不可分,自身利益與組織利益的緊緊相連。

大學除了教育責任,本身組織的運作對社會也是重要示範。例如,不少學者始終很憂心政府及民眾對「排名」的迷思,將造成大學治理被評鑑牽著走的循環。畢竟排名的衡量指標不一致,對「辦學績效」並無共識過的指標,若不能深入探究指標合理性,反而會產生負作用,大學將被迫過度追求排名而非品質,臣服於庸俗化與功利化。

在少子化引爆、全球化競爭的大浪來襲之際,台灣的大學治理應務實的面對競爭,考量適度參與重要國際排名,但不應該由評鑑引導治理。找到大學自己的辦學特色、價值和理念,更重要的是建立善良治理的指標、風氣與文化,台灣高教才真的有機會喊出對教育重任的當責不讓與永續發展!









應對下個大流行 精準醫療資源共享


2022-08-04 03:10  聯合報/   王怡人/衛福部台北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台北市)
在新冠疫情風暴下,精確診斷COVID-19的病毒檢測。圖/王怡人提供
在新冠疫情風暴下的疫苗開發也是精準醫療的一環。圖/王怡人提供



在新冠疫情風暴下,各國爭相研發精確診斷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並投入疫苗與藥物開發,此乃精準醫療相關技術發揮的極大成效。

精準醫療的短期目標為癌症治療,如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複合式醫療及抗藥性研究;長期目標為建立大型生物資料庫,加強藥物基因體學,利用個人基因型及臨床資料,選擇最適合個人使用之藥物、治療方法或預防方式,以期達到藥品最大療效與最小的副作用,甚至老藥新用,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精準醫療未來會往醫療影像AI、微生物體學、全表型體關聯研究及精準健康方向發展。

生物資料庫在幫助全球新冠肺炎危機做出了很大貢獻。研究員從電子健康紀錄中獲得數據,二萬名參與者及親屬提供六個月的血液樣本,幫助了解感染程度及對病毒自然免疫力。英國生物資料庫還向所有五十萬名參與者發送抗體檢測試劑盒,確定誰曾感染過該病毒,了解感染對健康的長期影響。一些參與者被邀請參加第二次影像追蹤,了解病毒對內臟器官的影響。全球研究計畫提供了合作、共享和分析數據的機會,藉以了解新冠肺炎易感性、生活方式、嚴重程度和結果的遺傳決定因素。

目前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及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保存在各醫院,但因台灣對於個資保護上有許多不同意見,無法讓一家醫院用到所有醫院的資料。大家在數據開放上若能捨棄成見,學習先進國家作法,才能共同大步向前。

在美國只要是去識別化的數據便不屬於個人數據,All of US的創舉便是研究人員只能看到經過處理去識別化的數據,達到保護個資。在英國會將各醫院資料收集彙整後再給各院,如此一家醫院可用到所有醫院的資料。如何在開放、合理的平台上進行合作與交換,在台灣可由政府透過非營利法人再進行協調,才能物盡其用。

英國在短短一○四天從病毒定序到疫苗人體phase I/II 臨床試驗,在一個月內就可啟動phase II/III 試驗,歸功於務實性平台臨床試驗設計及虛擬臨床試驗,如此可降低試驗所需的患者總數。在台灣只要架設好平台,控制組與各種介入治療的組別可隨時加入平台,達到資源共享、加速臨床試驗,短時間研發出常溫可儲存疫苗,便可救全球上億的人。

Taiwan can help.台灣是否可用BIO(生醫科技)+ICT(資通訊)的結合幫助全世界?建議在台灣先統一學科與部門,並在學術界、工業界和公共衛生機構之間成立任務統籌組織,建立靈活、公平與國際衛生學術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隨時應對複雜問題與應對大流行威脅。屆時Taiwan can help系統必可啟動全球研究合作和卓越中心,確保世界更有能力創建全球性和公平的科學驅動解決方案,以利準備和應對未來的流行病威脅。










中日和約 能解南海主權爭議


2022-08-04 03:07  聯合報/   陳以信/國民黨籍立委(台北市)



八月五日是中日和約生效七十周年紀念日,中日和約對中華民國地位與台灣主權歸屬非常重要,對於當前南海主權爭議也有特殊意義,然而蔡英文政府對此不聞不問,令人失望。

要將中日和約適用於南海爭議,須先解決外界對中日和約授權性與有效性的挑戰,才能處理中日和約在南海諸島上的適用性問題。

首先是授權性挑戰。國際上多數看法認為,中日和約來自舊金山和約第廿六條授權,因此中日和約第二條不得超過舊金山和約第二條的領土授權範圍。但中日和約簽署當天日本已恢復主權地位,日本已具有主權國家地位後和中華民國簽訂和約,使得中日和約具有獨立地位,不應受舊金山和約限制。

並且日本當年取得台灣主權唯一依據是馬關條約,而中日和約第四條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對日宣戰前中日所簽過所有條約,均認因戰爭結果歸於無效。依照國際法原理,台灣主權應回復到馬關條約簽署前狀態,自然該由繼受清國的中華民國所取得。是而中日和約第四條根本不需經由舊金山和約授權,而舊金山和約也無從否認,此為中日兩國與台灣主權的特殊歷史所使然。

其次是有效性挑戰。一九七二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片面宣布廢止中日和約,但依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七十條,此一單方廢止行為,不能影響中日和約實施廿年來所產生之權利、義務與法律情勢。

最後是中日和約在南海議題上的適用性。當前國際上南海爭議,聚焦在南沙群島主權歸屬與周邊海域經濟權益,處理困難點在缺乏國際條約可供適用。但中日和約第二條明文列出南沙與西沙群島,是唯一明確提及南沙的國際條約。中日和約亦可作為我國擁有南沙群島的國際條約依據,大幅提升台灣在南海議題的話語權地位。

我國政府應以中日和約補充南海主權論述,並持續提供南沙太平島作為國際和平環保用途,藉以鞏固我國南海主張,並擴大對南海議題之國際話語權。










以美為師、以日為母的黨國


2022-08-04 03:06  聯合報/   王祥齡/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圖/文化部提供



台灣政黨逢美必恭,逢日必親。以美為師、以日為母。早年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到反反反反政府、逃逃逃逃日本。美、日與台灣政黨關係,既是師徒,又是母子關係。始終脫離不了母子臍帶與背叛師門的牢籠。既有如此深厚師徒與血緣關係,卻未學到師與母的公務人員與學術倫理的道德精神價值。

筆者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間,承辦教育部委辦留學生研習會業務。為方便赴美留學生辦理留學簽證順利,避免跑冤枉路,特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AIT的外交專職人員,到會場講解如何準備申請赴美簽證及如何面談,邀請演講的政府官員及教授等,都會致贈演講費及車馬費等。

當我第一次將演講費及車馬費收據示出請AIT外交人員簽收時,AIT外交人員問我為何要簽收這筆錢。我說明後,AIT外交人員拒絕簽收,並告知我如果他在上班時間簽收的話就是貪汙,因為美國政府已經付他薪水,並派公務車送他到會場。如果他再利用公家上班時間賺取額外錢財,就是貪汙罪。當時真的給我上了一課,他們公私分明的邏輯觀念及恪守公務人員該有分際,令人印象深刻。

再者,內人考取教育部公費赴日本筑波大學留學攻讀博士期間,有校內副教授升等教授,升等論文被舉發抄襲確證。該位副教授資格取消,審查該副教授升等通過的幾位審查委員被罰半俸一年,並公告之!

想想人家,看看自己。沒有榮譽感的人,怎麼會有羞恥心。沒有羞恥心的人,怎麼會愛民、愛國呢?











美中毀互信 兩岸更緊張


2022-08-04 02:54  聯合報/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左)終於來到台灣,並與蔡英文總統會談。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或譯裴洛西)在各方關注下,終於來到台灣,並與蔡英文總統會談,大陸也採取強烈的反制作為,對於美中台關係產生明顯衝擊。

波洛西在抵台後發表聲明,強調此行的目的在於彰顯美國對於台灣民主的支持,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尤其是當今世界面臨專制與民主之間的選擇之際,支持台灣顯得更加重要。顯然,波洛西的來訪以及她的亞洲之行,目的在於配合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加強與盟邦及夥伴之間的關係,以因應中國崛起的壓力。作為民主黨的重要領袖之一,以及她個人的理念,波洛西仍是以民主的意識形態作為其出訪活動的指針,卻未考慮到現實上對於美中關係及台海局勢的影響。

拜登政府對於波洛西的訪台原本並不樂見,主要即是擔心對於美中關係的負面影響。拜登政府雖然也推動印太戰略,並強調民主的價值,仍有相當務實的一面。近期拜登政府與中國自元首到重要國安官員均舉行了對話,目的即在於穩定雙方的競爭關係,避免衝突出現。白宮也深知波洛西的身分特殊,訪台必然會引發北京高度的不滿,不利於既有的穩定美中關係的政策。

波洛西在其聲明中特別強調,此行並不違反美國長期以來的,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項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為基礎的一中政策,她在行前也說過不支持台獨。然而,從北京的觀點而言,波洛西是眾議院議長,官方色彩非常濃厚,到訪台灣代表美台官方關係大幅提升,明顯違反美中三項公報精神,也實質上背離一個中國的原則。即使波洛西及拜登政府皆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未變,大陸仍認為此一政策已然被掏空,波洛西的到訪已到了容忍的極限,遂強烈加以反對。其次,中共廿大即將召開,習近平將尋求第三任任期,對台政策不能失分,如果容許波洛西訪台,代表美台關係大幅提升,對其執政成果及聲望有損。

此次波洛西訪台對於美中關係將造成衝擊,北京認為拜登政府對於所承諾的不支持台獨並未信守,一中原則的基礎已被破壞,不利於雙方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在拜登政府對中的競爭戰略下,美中的互信及關係原本即已不佳,未來的關係將更加惡化。

兩岸關係也因波洛西的來訪而更加緊張,由於北京視波洛西的來訪是美國在打「台灣牌」,也是台灣「倚美謀獨」的企圖,對於台灣也採取反制的措施。此次所採取的在台灣周邊進行演習,形同對於台灣的封鎖,一方面要給予台灣震撼性的威嚇,並展示大陸具有武力攻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凸顯台灣是大陸一部分的意涵,以反制美台關係的提升。










陸調整惠台 經貿攻勢硬仗才開始


2022-08-04 02:53  聯合報/   黃健群/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大陸八月一日突禁台灣百家食品企業,業者估計一年損失卅億至四十億元新台幣,將對水產、茶葉和蜂蜜受重創。微博照片



伴隨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或譯裴洛西)來台旋風,大陸再以技術性問題,禁止台灣百多家食品、特定水果及水產進口;同時,暫停天然砂對台出口。可預見的是,北京將會加大對台軍事、政治、經濟等多方面行動,以緩解內部民族主義情緒。由於大陸是台灣最主要貿易夥伴與最大出口市場,因此,政府應重新檢視大陸對台政策,預判大陸未來對台可能經貿舉措,超前部署,避免衝擊台灣產業經濟。

大陸對台經貿舉措,必定符合對台政策目標。近年來,大陸對台思維越來越強調掌握主導權。其認為:兩岸關係根本走向,取決大陸自身發展進度;台灣問題的解決,根本取決於兩岸綜合實力的較量過程。因此,隨著國際情勢變化與大陸綜合國力提高,大陸當局以為,過去強調對等、平衡下的兩岸關係論述,必須重新審視;新型兩岸關係必須「以陸為主」。

因此,大陸雖然仍強調「惠台」,但和過去相較,政策已有很大調整。首先,逐漸擴大對台「操之在己」單邊行動。從二○一九年停止陸客、二○二○年暫停陸生,到去年禁止部分台灣農漁產品輸陸,大陸在終止兩岸官方溝通管道的同時,仍透過上述舉措,彰顯其在兩岸議題的主動和主導能力。

其次,逐漸加大對台「反獨促統」力度。大陸雖仍強調兩岸要「融合發展」、「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但近年也一再重申不能「吃飯砸鍋」;因此,伴隨「惠台」的是更多的政治要求。

最後,大陸對台磁吸展現更全面自信。過去對台採購是大陸對台重要政策,但由於大陸當局認為,時與勢都已在大陸這邊,因而要改變過去「走出去」到台灣方式,強化對台磁吸力道、並以「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號召,推動更多台灣企業、民眾赴陸。

在這三大原則下,大陸勢必重新檢視輸陸台灣產品,並可能進一步推動以下舉措:一、逐步減少對台低附加價值產品進口;二、大陸足以自給或另有進口來源產品,逐漸減少對台採購;三、針對大陸所需資通訊產品,加大政策及市場誘因,鼓勵轉移赴陸投資。

從數據看,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仍是以工業製造品為主;農漁產品、食品占台灣出口大陸比率不到二%。因此,雖然禁止台灣這些產品輸陸,並不會讓台灣傷筋動骨,也不至於改變既有的兩岸經貿結構。但由於台灣農漁產品、食品高度依賴大陸市場,大陸對台後續可能的經貿舉措,對資源有限的農漁合作社或中小企業來說,將造成莫大的衝擊。

國際政治的得與失,通常是一體兩面:波洛西來台,或許為台美關係立下新里程碑,但也啟動兩岸關係新篇章。農漁產品食品禁運,或許只是開始,要如何面對大陸接下來作為,才是台灣真正嚴峻的挑戰。










陸圍台軍演 台灣淡定?


2022-08-04 02:40  聯合報/   趙興鵬/自由撰稿者(台北市)
大陸4日起在台灣周邊六個海域進行軍演。圖為共軍戰機演訓畫面。(取自中國軍網)



美眾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或譯裴洛西)二日晚間安全降落松山機場,整個過程可說極其平穩順利,這真與事先大家想像不一樣,令人意外。

伴飛與擊落,以阻攔波洛西抵台,傳得沸沸揚揚,結果卻讓一些人產生失落感,離想像太遠;本想看好戲,沒想到隔空虛晃兩招,戲即結束。

其實,這只是主菜上桌前開胃小菜,伴飛與擊落戲碼並非中共官方權威宣布,全是些大陸媒體人代箸,真正官方是不做此動作。

伴飛也好,擊落也好,這就是兩大國開戰的戲碼,現在只在鄉下演野台戲,有需核子大國面對面掄拳頭?重頭戲在第二幕,前面是熱場,接下才是壓箱寶。

二日晚上波洛西下機不久,新華社發布中共解放軍將展開台灣周邊六個海空域實彈軍演;從地圖上看,各個都衝著港口及一個對著巴士海峽,傳達出的信息,不言可喻。

昇平日久,加上民進黨政府宣揚有美國老大哥在,中共不敢打,名嘴又在電視上唱和,台灣早失去警覺性,認為只要美國在,台獨有什麼不可以?波洛西來了!民進黨在爾後大選,或也撈得盆滿缽滿,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撈到什麼好處?三天共軍在全島六個方向海域軍演,是不是封鎖台灣,斷我外援,為多點登陸鋪陳演練?

台灣還能舞照跳、馬照跑,根本不在乎?











波洛西強渡關山 八二三砲戰翻版


2022-08-04 02:35  聯合報/   劉松柏/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南投市)
季青漫畫



二日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專機降落我松山機場後,新華社隨即公布八月四日至七日針對台灣的環島軍演圖;這一舉動將對台灣帶來長遠的影響,並不會因為波洛西的離開而結束。

六十多年前,中國發動八二三砲戰,毛澤東在信中寫到:「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北京此時打的算盤,是藉由砲打金門測試美國底線,警告「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都是北京不允許的。

換句話說,毛澤東企圖藉由砲擊金門測試美國會介入的程度,因此包含「只打蔣艦,不打美艦」這種指導原則都出爐了,結果也符合中國期望,當時美國確實不會直接介入台海戰爭。

這次波洛西來台考驗的角色卻互換,變成是美方在測試中國「武力犯台」,究竟只是口號式語言,還是真準備好了?

由目前國際局勢看,波洛西專機安全無虞,真正問題出現在波洛西離台以後。習近平如何面對中國內部鷹派勢力?新華社及中國各官媒均公布對台軍演圖,未來這會不會變成常態?短期間來看是肯定的。

至於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我們仍然可以繼續觀察,因為今年秋天,中共廿大將會是習近平進行第三任的關鍵點,目前他除了對外關係外,尚需維持對內和平,因此可預言的是,在廿大前,中共本身其實也會在軍事行動上有所克制,我民眾不需太過恐慌,但也不能過於挑釁。

就國際關係而言,歐洲有俄烏戰爭,世界上反恐問題持續,在國際外交上,所公布的都已是協調好的,檯面下過招我們是看不到的,與其靠盟友,更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

八二三砲戰距今已過六十四年,一九九六台海危機也已經是廿六年前的事情,幾代人這樣過去,中國對台灣問題,其實不會一直擱置不理,我主要政黨更應該藉此機會對國人清楚表明,對陸政策是維持現狀?還是逐漸統一?抑或是走向獨立?

家父曾經面對八二三砲戰,個人在九六年台海危機時也正在外島服役。誠心祈願這次不要再有台灣危機,因為筆者家中已經沒有人可以服兵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