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三中案判決,讓邢泰釗高升成了笑話
◆ 聯合報黑白集/「口腔派」愛國者
◆ 經濟日報社論/探究大陸先破後立的發展路線
經濟日報社論/探究大陸先破後立的發展路線
2021-10-30 00:5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全國人大授權房產稅試點的「決定」明言,房地產稅等手段成實現共同富裕的武器之一。圖/取自網易新聞網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是民國 67 年(1978年)中共三中全會以來,大陸保守派人士發出的憤懣。今年大陸當局大力整頓治理多種私營產業,並高舉「共同富裕」旗幟,企業界又生「改革開放四十載,鳥籠經濟又回來」的憂慮。企業風聲鶴唳,經營轉向低調;富豪草木皆兵,紛紛捐款輸誠,生怕當局驟然轉向反富豪、反企業、反投資人的「三反」路線。如今秋風已過,殺意漸消;國媒不再點批,馬雲終能出國。當局先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現在則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中共當局唱的到底是那一齣?
其實深入觀察大陸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歸納出「放、亂、抓、死」這套循環規律,也就是「一放就亂,一抓就死」。毛澤東大搞三面紅旗與文化大革命,骨子裡是政治運動,但也「抓死」經濟。鄧小平上台後,經濟一窮二白,中央沒錢,只能放權,大家摸著石頭過河。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促進出口,自然是放;對內搞活,放任個體殺出一條活路,同樣是放。「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
民國 81 年(1992年)鄧小平南巡反攻,朱鎔基整治國企,路線再放;民國 90 年(2001年)大陸入世,經濟逐漸與國際接軌,當局只放不抓。直到近年企業以債助長,動搖金融根基;貧富差距擴大,奢靡蔚為風尚;教育資源不均,社會移動僵固。於是強者可以任性,弱者只能認命,民眾積怨加深,凡此皆已符合當局對於「亂」的認知,加上明年中共召開二十大,重要性眾所周知,因此現在正是穩定壓倒一切的時候。為了維穩,當局不能放,必須抓,而且是政治、經濟兩手抓,兩手都要緊。
北京當局整頓治理企業的作法,可以歸納出四大維穩支柱:掌控金融體系、反制企業壟斷、確保數據安全、促進社會平等。諸如阻止螞蟻金融上市,對阿里巴巴集團予以28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以數據安全為由調查滴滴出行,禁止以營利為目的的補教業務,並對美團點評處以5.3億美元反壟斷罰款等。儘管在美掛牌的陸企股價紛紛重挫,但中共當局並不在意國外投資人大賠,也不擔心外資會因此而卻步。大陸中、低階層更認為這是當局「路見不平一聲吼」,普遍表示支持。
國際媒體在評論「共同富裕」路線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鄧小平所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認為習近平的作法與鄧小平相悖,且有仇富傾向,這完全是一知半解。這九字真言中,「讓」指的是中央給政策;「一部分人」所涵蓋的是中共所認可的領域;現在既然已經有「一部分人先富」,就應該抑制這些人壟斷機遇,將脫貧的機會讓給其他人來同富,以實現「獨富裕不如共富裕」的目標。
綜觀當局此番整治行動,仍不脫「重製造、輕服務」的一貫思維。螞蟻集團一般歸類為「金融科技(FinTech)」業,大陸當局則認為其實是「科技金融(TechFin)」業,科技的含金量並不高,其他諸如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等,都只算是以運用科技來經營的服務業。總的來說,整治的原則就是打消費不打製造、抓軟不抓硬。
如今整治行動漸歇,大陸當局為免重蹈「一抓就死」的覆轍,必然會破而後立,大力支持半導體、機器人、5G 設備、電動車、太陽能等高科技製造業,以落實科技自給自足,並擴大優勢。中共不會以鳥籠經濟窒息企業,可能改走風箏經濟路線,也就是不怕你飛得高,只要線抓得牢;風箏線也是血管,對配合政策者輸送資源,我行我素者切斷給養。在維穩的同時,也致力於重新建構經濟體系,以「抑富、保中、扶貧」的作法來營造「橄欖型社會」,從而鞏固政權。至於成敗利鈍,則非眼下所能逆睹。
聯合報黑白集/「口腔派」愛國者
2021-10-30 00:4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侯友宜表示,保家衛國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希望台灣每個人只要有機會,都能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熱血,捍衛中華民國。記者張睿廷/攝影
兩岸局勢緊張,最振奮的莫過於綠營政治人物。他們忙著叫罵,也要求別人表態,彷彿這樣就能殺敵致勝。新北市民進黨團那天連環砲逼侯友宜譴責中共,侯友宜回稱,自己一生當警察都在守護中華民國,「你做過嗎?」
侯友宜一語戳破「口腔派」愛國者的虛張聲勢。他當然可以像蘇貞昌那樣,說要拿「掃帚」戰到最後一刻;但人盡皆知那是鬼扯。他也可以像吳釗燮那樣,自稱訪歐無懼中共「混合戰」;大家也清楚那是自嗨。許多官員都是口腔派,攻不下一個外交灘頭,卻滿嘴嗆中狠話,這樣的愛國者很危險。
口腔派的志士,每天照三餐喊愛台、罵老共;但到了關鍵時刻,他們溜得比誰都快。獨派大老蔡丁貴跑去美國打疫苗,卻叫別人打高端愛台,作出完美示範。早年國民黨有「反共八股」,如今民進黨猶有過之,只差在它不曉得自己多八股。
日前,台北市綠議員簡舒培要求柯文哲默誦「蔡四條」,正式推進了「蔡語錄」時代。柯文哲和侯友宜只是地方首長,綠營小將如此拷問他們的愛國心,莫非是黨指令?
陳柏惟剛被罷免,下個目標林昶佐,也是口腔反中派。3Q 好歹還當過兵,但林昶佐當年用奇怪的理由逃避兵役,如今卻以愛國者的姿態責問別人。人家用生命保護國家,他噴口水愛台。
聯合報社論/三中案判決,讓邢泰釗高升成了笑話
2021-10-30 00: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灣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地方法院對國民黨的「三中案」的判決出爐,除蔡正元因業務侵占等罪被判刑外,其餘被控「賤賣黨產」遭起訴的馬英九、張哲琛等人均判決無罪。對照台北地檢署當初大動作調查起訴,這項判決結果,可說是對蔡政府政治辦案的一記重拳。
對此判決,民進黨砲聲隆隆。發言人顏若芳質疑「難道是民進黨叫你賤賣黨產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形容是「大悲無淚」,綠營幕僚則私下稱:「法院真的不是民進黨開的」。連時力立委陳椒華也軋上一角,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綠營憤恨之情,溢於言表。
「三中案」本身是否涉及不法是個焦點,但另一焦點則是重啟辦案的正當性,是否是「政治追殺」。對此法務部長蔡清祥說「三中案只是一般刑案,用政治角度去理解大可不必」;當初親自領軍調查的北檢前檢察長、現任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則說,「事情沒那麼醜陋」。但此案經特偵組多年偵辦,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即宣布「查無不法」;但蔡政府五年前藉政黨輪替重啟調查,要說「不是政治辦案」,恐與事實相去甚遠。法務部和邢泰釗的遁辭,對照民進黨的憤恨不平,此次無罪判決不代表這非「政治辦案」,只是台北地方法院不願再被政治操弄罷了。
回顧「三中案」的偵辦,可謂處處政治斧鑿痕跡。此案七年前即已由特偵組簽結,但五年前政黨輪替後,「黨產會」與台北地檢署大唱雙簧,前者「提出新事證檢舉」,後者宣布重啟調查。為此,北檢由當時的檢察長邢泰釗親率多位檢察官日夜討論,沙盤推演。此等待遇,恐連重大經濟犯罪或刑事犯罪皆瞠乎其後;原因無他,因為被告是馬英九。
偵查期間,北檢除不時公開與馬英九等人針鋒相對,更選擇性地釋放偵查內容給特定媒體,連機密的「錄音譯文」都鉅細靡遺地披露,目的就是要營造北檢將對被告「一刀斃命」的氣氛。此外,馬英九行使「緘默權」,被北檢說成「態度不佳」;馬英九找律師討論攻防,被說成「串供」,並據此要求「加重其刑」。若無政治考量,北檢的菁英們會違背法律常識至此嗎?
「三中案」的重點有二:一是《廣電法》修法,黨政軍須限期退出媒體經營;二是國民黨對「黨產歸零」的政治承諾。亦即,所謂「賤賣黨產」之假設,在當時的政治時空下很難成立,因為國民黨明顯有出售三中的必要性與急迫性。檢方以一般商業交易推估它涉及「賤賣」,犯了嚴重的邏輯謬誤。這點,在北院判決書得到印證,指當時因為廣電法修正的現實因素,國民黨有處分媒體事業的考量。就法論法,馬英九等人被判無罪,並不意外。
北檢以七百多頁的篇幅將馬英九起訴,是以「亂槍打鳥」的方式混淆法院,希望至少有一條被採納。同時,也希望綠色執政的權威能從北檢擴及北院,影響判決。但看北院判決書的「逐項說明」,逐項皆不成立,北檢的盤算全部落空,也使被民進黨凌遲的司法正義總算保有一絲尊嚴。
民進黨對馬英九的司法追殺,旨在報復扁家的貪腐遭司法制裁;因此卸任後的馬英九,幾乎天天跑法院。此案仍可上訴,一旦上訴,接手的高檢署檢察長又是邢泰釗。諷刺的是,邢泰釗當初因「辦馬有功」升任高檢署檢察長,但耗費龐大人力物力追殺,卻判決無罪,這等「績效」,實難讓人不「譏笑」。以民進黨的「東廠性格」,應不會讓這齣追殺大戲即刻落幕,歹戲拖棚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