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黃介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想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想定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人類演化最後一步
◆  馬凱/「雙失靈」縱富凌貧
◆  林中斌/阿富汗浴火重生的曙光







黃介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想定


2021-09-16 00:56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駐美代表處更名議題,挑動兩岸神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僅僅一篇《金融時報》的獨家報導,就為美中台不對等三邊關係掀起了波浪。在美國拜登總統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重要通話之後,國軍展開漢光演習之前,冒出我國駐美代表處更名的議題,自然增添高度敏感。此案仍將有後續發展,牽動三方之內外政治,台灣相對弱小,更需審慎評估。

我國外交部駐美代表機構,因美國於民國 68 年(一九七九年)將對中國的外交承認,由台北移轉到北京,從而自大使館層級驟降到類似非營利機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代表處」,再於民國 83 年(一九九四年)基於柯林頓政府的「對台政策檢討」,更名為現在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斷交四十二年來,我歷任政府及外交部的使命之一,即審時度勢並掌握機緣,不懈地努力增添對美關係的官方性質。駐美館處的名稱變更,在台美政府間,均曾有錙銖必較的往來交鋒,參與其事的外交前輩,故事多到說不完。

此次一篇外媒報導所指的代表處更名中,「經濟文化」是否拿掉,能否使用「台灣」為名,以及其代表的意涵與可能影響,廿七年前的「對台政策檢討」諮商期間,台美雙方幾已毫無遺漏的全面爭辯並反覆交涉,並無新論,只是今日三邊關係形移勢轉,需更謹慎估算可能之代價。

美台雙方一直有不對外公開或證實的相關互動,期間無意或刻意,美方或我方的曝光,均有前例,也有政治操作的意涵,舉凡非雙方合意而為,極易引發疑忌,影響互信。

美方在甫完成阿富汗撤軍,後續效應仍存之際,迅速執行排定的台美高層會談,證實美方對台兼有之善意與警訊:善意當為對我的重視,警訊則為對我的「要求」與「提點」絕不會少。

美中領導人通話以及美台高層會談,事前均需磋商排程,判僅美方預知兩者時間極為接近;而外媒獨家報導,亦需時日調查採訪。在此敏感時刻,何方透露代表處更名的消息,乃判斷當前台美關係之關鍵。演繹可能之想定狀況有二:一為我方為凸顯台美關係友好緊密;二為美方顯示可同時與兩岸平行交往,並測試美中台各界對本案的反應。

倘係我藉媒體透露,美方將認定我操作議題,風險在於衝擊台美互信,尤其在「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實無必要亦絕非明智之舉。倘係美方透露,而我方在媒體報導後才得知此節公諸媒體,則必須嚴肅探究研判。

關於民進黨政府力推代表處更名,美方早已知曉並應已做過多方評估,更應明瞭在拜登總統計畫與習近平通話之時,碰觸此一議題的高敏感性,對美中競爭關係的緩解,台海緊張情勢的降低,毫無益處。即使華府有人欲藉此,暫時打消代表處更名之議,權重不在同一天平,邏輯上更是說不通。

民進黨政府投出代表處更名的球,現已在華府的手上,即使本來不想,確也不易收回。把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交給美國後,更要提防旁觀者中間,還有人手裡拿著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