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科學園區築巢引鳳更要引鳳築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科學園區築巢引鳳更要引鳳築巢
◆  聯合報黑白集/打娘炮vs.裝文青
◆  聯合報社論/幼兒園群聚,說明「加零」只是假像






經濟日報社論/科學園區築巢引鳳更要引鳳築巢


2021-09-08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嘉義科學園區選址台糖太保農場,行政院長蘇貞昌到預定地視察,宣布科園區落腳太保市。記者魯永明/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嘉義科學園區落腳太保,同時間也宣示加速推動屏東科學園區。蘇貞昌說西部科技廊道只缺嘉義與屏東,待兩園區啟用後,台灣西半部除雙北與基隆,所有縣市均有科學園區,將能串起西部科技廊築巢引鳳

民國 69 年(1980 年)啟用的新竹科學園區是我國科學園區發展的成功案例,經40餘年來已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代名詞,也是我經濟發展的特色,成為國人期盼的指標建設。蘇院長去年即喊出要在嘉義與屏東興建科學園區,他表示答應了立法委員,「答應了一定要做到」,顯示民意對科學園區進駐的期待。

嘉義科學園區的醞釀已有數十年之久,早在民國 94 年(2005年)現任立委陳明文擔任嘉義縣長時,就多次北上向當時的國科會爭取。16年過去,嘉義縣終於要迎來科學園區,這究竟是政府的動作太慢,還是設立科學園區的客觀環境還未成熟,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察。

首先,竹科落成40年後,國內指標性的科學園區仍以竹科南科中科為主。竹科成立之初年產值約30億元,之後快速成長,在民國 82 年(1993年)突破千億元,民國 88 年(1999年)超過5,000億元,在民國 93 年(2004年)突破兆元後,近年竹科的年產值均穩定在兆元之上。由於竹科腹地逐漸飽和,竹科的廠商外溢至南科與中科擴廠,確立了三大科學園區的基礎。回過頭來看嘉義與屏東兩科學園區的規畫,政府預期成立之初的年產值約300餘億元,從規模上來看,屬於小型科學園區的規模

能不能創造高附加價值與相當產值,是科學園區成敗的關鍵,當年國科會沒有同意嘉義成立科學園區,就是基於此點。當時的國科會主委吳茂昆在回應陳明文的邀請時說:「如果能邀請具標竿地位的龍頭產業進駐,並結合學術界的能量,找出具地方特色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方向,國科會將全力協助促成。」吳茂昆當年的主張是「引鳳築巢」,沒有「鳳」,嘉義科學園區也就沒有立即推動的客觀環境。十多年過去,嘉義科學園區仍未見到「具標竿地位的龍頭產業進駐」,但行政院卻宣布推動,所持的理由已從引鳳築巢變成了築巢引鳳

從政治的角度可以理解蘇貞昌為何堅持要在此時推動嘉義與屏東科學園區。明年是地方大選年,科學園區跟高鐵設站是最受地方歡迎的兩項公共建設,可說是重要的票房保證。再者,近期行政院施政受到英系立委的諸多指教,蘇貞昌視察嘉義科學園區時,英系立委陳明文在旁陪同,更可嗅出濃濃政治味。

科學園區的設立固然有其民意基礎,要能讓園區產生長遠的經濟和就業利益,進一步達到國土區域開發的平衡,才是終極目標。對於這兩個新興科學園區的推動,我們要提醒政府不要重蹈南投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覆轍。當初科技部寄望中科帶動南投首座科學園區發展,但十多年來的成果並不突出,已朝向縮小開發規模的降編方式推動,代表當初設定的發展目標已見失敗,投入的資源也可能難以回收。

嘉義科學園區與屏東科學園區的發展不能只寄望築巢引鳳,更要主動出擊,找到更具指標龍頭性的企業進駐,更快的建立起上下游產業鏈另外,科學園區成功的另一關鍵在於人才,當年竹科就是在清華與交大的人才搖籃協助下逐步茁壯,這兩個新興科學園區也必須結合現有教育資源,並參考台積電在設立半導體學院的經驗,進一步結合產學資源,成為科學園區茁壯的養分

台灣製造業在美中貿易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正出現近幾年來最好的投資潮,新興科學園區的創立與現有科學園區的擴張可以掌握這股投資機遇,如何務實的引鳳築巢也是政府施政必須兼顧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打娘炮vs.裝文青


2021-09-08 00: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廣電總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網路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要求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圖/取自央視新聞畫面



中國大陸整頓各領域亂象,娛樂圈首當其衝廣電總局明令整治飯圈文化,將粉絲經濟上下游產業打包列管。官方點名,禁播圈粉青少年的選秀及偶像養成節目,更開轟「娘炮」形象,認為畸形審美須堅決抵制。

大陸數年前即有「少年娘則國涼」的憂國議論,今年則重手嚴打。原因是,有人把「娘炮」炒成主流商品,偏偏一些小鮮肉德藝俱缺,吳亦凡涉性侵案就是導火線。娛樂圈慣吹人設複製,泛娛樂化,流量為王法螺,顛覆官方主旋律,這也是中共打娘炮的動機之一

諷刺的是,中共嚴防的這套宣傳模式,在台灣卻是執政者奉行的政治淘金術台灣政壇的黃金人設是文青,總統以下到派系大老、學運暴發戶,個個穿起藍白襯衫卡其褲,滿口除舊革新,高唱本土價值,與花美男賣弄精緻妝容無異

大內宣為執政者擦脂抹粉,網紅化的執政風格,讓台灣民主變成娛樂事業。政客蹭網路流量換選票,正義形象背後,其實充斥著騙子與黑道。就如大陸偶像養成節目複製的花美男,看似無害的面具下,暗藏著嗜色敗德的行為。

中共祭出道德教條打娘炮,能否強國強種,有待觀察。倒是台灣政客裝文青,說多做少,雙標話術連年輕人也生厭紅共綠共政治審美,鎖定年輕人,還真是有志一同












聯合報社論/幼兒園群聚,說明「加零」只是假像


2021-09-08 00: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新北市板橋一間國小因附屬幼兒園學童染疫,停課三日,衛生人員緊急全校消毒。記者曾原信/攝影
季青漫畫



開學不到一周,新北市一家幼兒園驚爆群聚感染。先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及其夫確診,廣篩後首日篩出八幼童和一家長確診,次日又增添二幼兒三家長,這恐怕還不是最後的數字。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幼兒園不僅確診率高,確診幼童的Ct值高低起落不一,顯示有人已感染些許時日,其間更有人把病毒傳給了親人。幼兒園群聚這道題,要解開感染源頭之謎,可能比想像的複雜。

若依照發現確診的順序,表面上看,幼兒園教師夫妻可能是這波群聚的源頭。但觀察園內幼童的高感染率,各人Ct值高低落差甚大,低者僅十八,高者達卅六;可見,疫情應已存在相當時日。簡言之,極可能是某名幼童遭到感染,陸續傳染給其他同學及老師,而未必是由教師垂直傳染給學生。由於已有四名家長確診,他們可能在社區或工作場所造成的傳播,指揮中心和地方政府也必須儘快追蹤攔截。

這家幼兒園全部學生數不過四十二人,迄今已有九人確診,並傳染給四名家長及幼妹,情況不可小覻。台北市政府根據這個線頭追查,發現該市三名幼童九月前曾送該幼兒園就讀,如今分在北市三所不同幼兒園上課,三校立即進行預防性停課。以目前的情況看,後續採檢恐怕也是必要的。

至此,值得注意的現象有二:其一,確診的幼兒園女教師在七月間已施打過一劑莫德納疫苗,體內應有相當程度的抗體,但八月底仍遭感染。可見,指揮中心將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接種間隔拉長到十二周以上,是錯誤的決定,不足以對抗變種病毒。其二,女教師比其丈夫早數日出現症狀,卻未就醫,反而是其夫先發現確診。但兩人的Ct值卻顯示,女教師的感染力比其夫還強,這與既知的醫學常識頗有違和。這究竟是檢驗數值有誤,或是不同病毒顛覆了原有的規則,都必須查明。最近染疫的一名長榮機師,第一次驗出Ct值是卅,第二次卻降到十八,感染力變強,也是同類不尋常狀況,值得注意。

近期國內疫情原有趨緩之勢,在指揮中心連續宣布「加零」之後,卻出現長榮機師染疫及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對台灣是一大警訊。病毒其實沒有被徹底消滅,它們只是暫時潛伏未被發現,在機師社群如此,在特殊的幼兒園生態中亦是如此。值得稱幸的是,十名確診的幼兒儘管感染時日不同,但他們似乎並未出現太多不適狀況,故從未被父母發現送醫。這種現象,與國外醫學研究認為幼童比起成人更不容易染疫或出現重症,趨勢是一致的。

嚴格而論,新北的幼兒園群聚並不是台灣首起案例。今年五月,台中市北屯的泰安國小附設幼兒園也曾發生過群聚感染。最初,是廚工一家四口相繼染疫,接著幼兒園的三名老師與家人、幼兒園的三名學生與一家長先後確診。一開始,相關單位也懷疑先確診的廚工是感染源;其後,則發現幼兒園主任一家有萬華、基隆的旅遊史,但仍無最後定論。對新北幼兒園的群聚,在釐清狀況前,最好也別驟下判斷。

開學才短短數日,各級學校已狀況頻傳;尚未開學的大學,則因眾多師生均未施打疫苗,更是剉咧等。但率先傳出群聚的地方,竟發生在幼兒園,確實令人意外。正常情況下,幼兒園的活動環境理應最單純,誰能料到,那些活潑的孩子身上竟不知何時染上了病毒。這恰恰說明,政府不斷用「加零」手段企圖重振「防疫模範生」聲譽,其實是個假象,疫情只是被趕到社會的角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