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妥善因應兩岸水果僵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民主與法治在倒退,就民進黨還不自覺
◆  聯合報黑白集/當高端碰到美國老爸
◆  經濟日報社論/妥善因應兩岸水果僵局






經濟日報社論/妥善因應兩岸水果僵局


2021-09-23 00:1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繼今年3月禁止我國鳳梨進口後,大陸9月又禁釋迦和蓮霧。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19日發布通知,因為檢驗出介殼蟲,於9月20日起暫停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中國大陸;今年3月1日中國也是以相同理由,禁止台灣鳳梨輸入中國,實質影響台灣果農權益,也衝擊兩岸關係。

中國類似突擊的做法,引起台灣強烈不滿,認為中國事先未告知突然發布進口禁令,更欠缺科學證據,僅憑非常低的不合格比率,就全面禁止進口,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下食品安全檢驗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我方也指責中國借題發揮小題大做,充滿著政治操作;由於目前兩岸諮商管道中斷,政府要求中國必須立即回應,否則將透過 WTO 爭端解決機制討回公道。

先前鳳梨事件,政府也準備透過 WTO 爭端解決機制,但最後並未實行;可能原因不外是爭端解決機制雖然規定成員先行諮商,但中國一樣會置之不理,爭端解決機制過程冗長,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另外台灣目前還禁止鳳梨、釋迦及蓮霧等多項中國農產品輸台,也疑似違反 WTO 規範,反而有可能成為中國挑戰台灣的議題。由於這些因素仍然存在,未來實在沒有必要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鳳梨、釋迦及蓮霧為台灣出口到大陸最重要的三項水果,除了品質優良外,也受惠於中國的讓利行為。因為早在民國 94 年(2005年)中國即片面給予鳳梨、釋迦及蓮霧等 15項台灣農產品零關稅,而中國對鳳梨的最惠國關稅為12%,釋迦及鳳梨則為20%。而後民國 99 年(2010年)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陸又將更多台灣農產品納入早期收穫清單中。

中國先後對鳳梨、釋迦及蓮霧發出進口禁令,雖然均肇因於病蟲害,但是這三項產品均非 ECFA 早收產品;純粹只是巧合,還是中國刻意避開 ECFA 產品,以免觸及 ECFA 存廢的敏感問題。然而,這三項又都是台灣輸大陸前三大水果產品,可以打到台灣痛處。以鳳梨為例,民國 109 年(2020年)台灣對中國出口為 5,200 萬美元,高居水果類之首;但是在民國 110 年(2021年)幾乎已經歸零,其中是否有中方刻意操作斧鑿之跡,也值得推敲。

與鳳梨情況相同,政府也準備投入新台幣10億元來解決釋迦、蓮霧出口受限的問題。此兩項產品民國 109 年(2020年)台灣出口有九成以上集中在中國,其中釋迦對中國出口 3,800 萬美元,蓮霧則為 1,800 萬美元,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都在 90%以上

兩岸對立僵局若仍不和緩,中國有可能還會繼續出招。未來不可能只靠國內民眾購買「愛國水果」消化對中國出口,也不應只侷限在短線救急的方式,而應努力開拓具有潛力的出口國家來分散市場,更要檢視台灣水果品質是否可以跨過其他國家的檢疫門檻;以免重蹈「中國不收的鳳梨,也進不去其他國家」的覆轍。

在前次鳳梨事件中,當時專家曾建議未來可能更多農產品涉入,政府必須未雨綢繆,但並未見積極處理。農政首長日前也指出柑橘將可能是中國下一個目標,不過與其「精準」預測,不如由供給端源頭通盤調節農產品生產,並擴大行銷管道,有效分散市場,才是務本之道。

政府其他部會也不應再火上加油,例如外交部先前硬是將鳳梨進口禁令,與不相干的中國對澳大利亞紅酒課徵反傾銷稅連結,呼籲國際合作抗中,推動「自由紅酒」與「自由鳳梨」,結果是不了了之。此次外交部又橫生枝節,批評中國進口禁令違反國際貿易規範,還妄想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不是 CPTPP 成員,卻在旁邊指指點點中國申請加入 CPTPP;對台灣目前仍違反  WTO 規範,禁止中國 2,444 項農工產品輸台,卻視而不見。此種心態不但無法化解目前的僵局,也進一步加深兩岸的隔閡,實在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當高端碰到美國老爸


2021-09-23 00: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端疫苗尚無國際認證,恐難出國。記者蘇健忠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白宮宣布,外國旅客十一月起必須完整接種,才能入境美國。這下尷尬了,台灣國寶疫苗高端養在深閨人未識」,美國會承認它嗎?更有人問,只打高端的蔡總統,這下子會不會無法訪美?

關起門來是國寶,打開門才知道走不出去,這就是高端的困境。美國這項措施,主要是取消原本針對特定國家的旅遊禁令,改為根據個別旅客的防疫完整度而定。但陳時中沒跟上變化,他先說「台灣並沒被禁」,又說「十一月後再觀察」;至於國人去不了美國怎麼辦,他答稱「沒有怎麼辦」。反正,情勢超乎阿中理解,大家自己看著辦。

美國疾管中心的說法是,只要接種世衛組織授權的疫苗,美國都會承認。亦即,包括英國的AZ及大陸的國藥、科興都沒問題,但高端恐怕就過不了關。衛福部防疫專家李秉穎曾形容,莫德納和高端的技術都出自美國國衛院,兩者就像「同父異母」兄弟,混打絕對沒問題。現在,高端疫苗碰到美國老爸要管制入境,這個「台灣兒子」能取得合法身分嗎?

蔡英文「以身相許」,也不過號召到七十萬人追隨打高端,但她也害自己和那些同志共同陷入了一個現實困境。最後,他們可能都得再加打兩劑其他疫苗,才能入境別國。阿中可以等十一月再想這個問題,不然要怎樣?








聯合報社論/民主與法治在倒退,就民進黨還不自覺


2021-09-23 00:5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促轉會日前提出「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主張蔣中正銅像為威權象徵擬移除。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促轉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將移除前總統蔣中正銅像及其他威權象徵,並改造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在疫情中,這項消息並未引起太多關注。有趣的是,十日後民進黨相關民調出爐,不能接受拆除蔣公銅像的人高達五成四,支持者僅三成七;反對改造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者高達五成八,支持者僅二成五。對此意外結果,民進黨人士認為,此事還需要很長時間說服過程

無獨有偶,《Yahoo奇摩》網站也針對同一議題進行網路民調,計八千八百人參與投票,結果九二・四%(八,四八四人)反對拆除蔣中正銅像,僅有七・六%支持。不少反對的網友認為,蔡政府此際要拆蔣公銅像,只是想要轉移防疫失敗的焦點。也有網友表示,蔣家政權的威權早已不存在,沒什麼可怕,該去除的是當今政務官的官威

兩項民調前呼後應,對蔡政府自以為十拿九穩的轉型正義操作,給了重重一記當頭棒喝。從這兩份民調以及網友回應看,不難理解當下台灣的社會心理:第一,疫情籠罩快兩年,蔡政府的處理表現出消極、滯後、偏私的態度,讓人民極為失望。第二,轉型正義被蔡政府當成對付政敵的提款機和撒手鐧,不斷擴大社會對立與仇恨,卻從未提出和解與團結的倡議,民眾深感疲憊。第三,近年民進黨極盡揮霍財政之能事,卻用於壯大自身勢力;這也讓民眾憶起兩蔣時代對台灣的建樹和發展,認為更需要改革的是當今的政務官。

值得蔡政府警惕的是,民進黨內部的民調一向扮演政治煽風點火的角色,但這次卻結結實實踢到民意的大鐵板。事實上,撇開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不談,主導這次轉型規劃的促轉會角色即備受質疑。當年促轉會自詡為「東廠」引起社會譁然,其後早該屆滿卻又強行延任兩次,正當性已蕩然無存。尤其諷刺的是,中正紀念堂要改造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但目前蔡政府許多作為就是「威權複製品」;執政者自己不反省,卻建公園讓民眾去反省,豈不可笑!

不可否認,「改革宣示」和「轉型正義」一直是民進黨號召民眾支持的重要力量;但近幾年,這兩項號召力一直在加速流失。民眾看出蔡政府的「轉型正義」毫無真誠,因而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感到興味索然,這樣的變化絕不是一日之間發生的事。且看,蘇內閣在處理防疫、疫苗、萊豬、水果禁令上表現得何等顢頇無能,卻依舊高居其位不必負起政治責任。再如,政府濫權封頻道、關節目,甚至要修法指定董事長削弱公視的獨立性,較威權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立法院的「橡皮圖章化」,監察院人事及辦案目的的「黨私化」,到司法人員審判取向的「政治化」,哪一項不讓人憤怒與痛心?

從這些現象,人們看到的是國家機器不斷淪為執政黨私具國家的發展被編在民進黨壯大次項目底下國家憲政被蔡英文兩次勝選踢到角落。這些可怕的退化,在在犧牲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和法治,卻在民進黨「轉型正義」的大話底下公然上演。同樣荒唐的是,最近中國大陸申請要加入原本以「排中」為目的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人們才赫然發現,台灣竟然迄今仍未提出申請。這個政府,到底在忙些什麼?

不必為人民購置充裕的疫苗,不必加入CPTPP,不必在乎經濟發展,不必管水果檢疫不當被禁止輸入;民進黨政府只要會反中拆銅像,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