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歐美 規劃後疫苗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鄰國論:難道蔡英文祭祀「鄰國」烈士?
◆  聯合報黑白集/很會發簡訊的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歐美 規劃後疫苗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歐美 規劃後疫苗經濟


2021-09-06 01:48  經濟日報 /   社論
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來勢洶洶,歐美國家又開始加緊採購疫苗,加拿大已為國人買到2024年。圖為多倫多Scotiabank體育館27日打疫苗的盛況。新華社



儘管歐美國家完成多數國民的新冠疫苗接種,但由於變種病毒 Delta 肆虐,各國感染人數迅速增加,接近去年冬季疫情最嚴重時刻的水準。但是另一方面,英國在7月中解禁防疫管制後,儘管疫情再度擴大,未曾再施加任何新管制,希望景氣持續復甦。

新冠病毒對經濟影響,大都傾向設想疫情結束後的快速復甦,但眼前歐美經驗告訴我們,疫苗施打後並不是疫情結束,而是進入一個與病毒並存,沒有封城等嚴厲管制,但消費者卻會因擔心疫情而有減少旅遊外出的緩慢復甦過程,可稱之為後疫苗經濟

以英國為代表的與病毒共存政策已經成為歐美主流,例如丹麥儘管從6月底疫情再起,每天感染人數約千人至今未見改善,政府卻宣布9月10日後全面解禁,連進入夜店所需的疫苗護照也宣告終結。這意味沒有施打過疫苗的民眾,也可以無戴口罩的在密閉空間活動,疫情恐會再擴大。

在許多歐美民眾擔心是否過早取消疫情管制的同時,過去幾個月的金融市場卻展現了無視 Delta 病毒肆虐的堅挺。美國疫情從7月初開始再度惡化,每天感染人數從1萬多人暴增到目前的十倍以上,但是道瓊工業指數持續維持在 34,000 到 35,000 點之間的高檔整理。而泛歐 Stoxx 600 指數更是連續七個月的上漲,為八年多來最長的漲勢

疫情惡化與股市維持多頭的兩者並存,是後疫苗經濟的特徵,其原因就在於市場認為在多數人施打疫苗的效果下,疫情並不會惡化到再次出現封城等嚴厲管制,對經濟衝擊有限。事實上,施打疫苗的效果也很明顯,以英國為例,目前每天新感染人數約3萬人,是去年冬天疫情最慘烈時期的一半,而更大的差別在於死亡人數,去年冬天一天可上千人,而現在每天在100到200上下。過去英國在每年冬天流感嚴重時期,每天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可多達300到400人。多數國民施打疫苗後,Delta 變種病毒對英國醫療體系的威脅,並未超過流感

普遍施打疫苗後,儘管感染人數再度升高,低重症率低死亡率,讓歐洲政府甚至有空間透過全面解禁來促進感染」。由於歐洲各國疫苗施打採取自願制,仍有部分民眾不願意施打,而讓抗拒疫苗民眾以及無疫苗可打的12歲以下兒童,獲得抗體的唯一方式只有自然感染。在冬季流感到來,醫療體系負擔變重之前,盡早解除管制,讓自然感染來提高全民有抗體者比例,是醫療戰略的提前部署。

相較歐洲,美國的疫情比較複雜,不少美國人堅決不打疫苗,這情況在南部各州更為明顯,其結果就是美國疫情呈現極端的區域差異南部的密西西比州與鄰近州,8月中旬疫苗施打率只有四成上下,使得疫情比去年冬季更糟且醫院爆滿,只好在8月中陸續成立野戰醫院收容病患。相對的,北部的麻州等地區,疫苗施打完成率已經高達65%以上,並維持戴口罩的管制,每天感染人數只有去年冬季的20%左右,當地醫療體系足以從容應對。

美國部分地區疫情嚴重惡化,歸因於疫苗接種率低,醫療統計也證實,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就算發生突破性感染,重症與死亡的機率相當低;加上疫情惡化後,民眾疫苗接種率明顯上升。因此市場氛圍將 Delta 疫情升溫視為延緩景氣復甦,而非改變復甦的方向,投資者也傾向持續將資金留在金融市場,憂心過早下車,會錯失疫情後的大行情

歐美的經驗告訴台灣,全民普遍施打疫苗後,並不會馬上來一個後疫情的V型反轉;變種病毒的突破性感染,存在一定人數的高風險族群12歲以下兒童與未施打者),這些都可能使得疫情湧起,減慢內需復甦的速度。眼前台灣需要盡快完成國民多數的疫苗接種,否則我們連進入後疫苗經濟的資格都沒有。但同時,我們必須時時關注歐美醫療與經濟政策,作為日後台灣平安度過後疫苗時代的借鏡。











聯合報黑白集/很會發簡訊的政府


2021-09-06 03:06  聯合報 /   黑白集
指揮中心發送約一百一十萬則細胞簡訊,很多人擔心自己染疫,紛紛赴醫院採檢。記者胡經周/攝影
波波漫畫



由於長榮機師父子染疫,政府一口氣發出一百多萬封「細胞簡訊」,給足跡和確診者有過重疊的民眾。收到簡訊的人以為自己「中鏢」,急急趕往醫院採檢,才發現急診室已大排長龍。有些人則抱怨,根本沒去過相關地點,不知道為什麼會收到這種通知。「簡訊之亂」為台灣防疫再添新頁。

說穿了,一個沒有能力處理資訊的政府,才會這樣亂槍打鳥。政府若有能力過濾資訊,從不同足跡調查羅列出數百人,再對這群人作精準檢驗,才是有效治理之道。尤其,陳時中當天在記者會上只發布一例境外移入,卻發出百萬封簡訊去驚擾民眾。可見,他在公開場合故作輕鬆,私下卻又擔心疫情失控,便把責任推給民眾。這是雙面人作風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收到簡訊的民眾有症狀再去檢驗,不必急著採檢。問題是,民眾無緣無故收到政府的簡訊怎麼會不緊張,他們怎麼知道還有另一百多萬人也接到通知?諷刺的是,經過百萬簡訊這麼一測試,政府的篩檢能力依然牛步化,也立刻就露底了

自從唐鳳設計了實聯制,民眾進入各種公私場所都要被迫掃描,否則即失去進入場所的資格。然而,人們每天如此認真掃描,最後到底有助什麼防疫?從這次的簡訊之亂看,只是方便政府拿來推卸責任罷了












聯合報社論/鄰國論:難道蔡英文祭祀「鄰國」烈士?


2021-09-06 03:04  聯合報 /   社論
蔡英文總統上月以錄影方式為「凱達格蘭論壇-2021亞太安全對話」致詞,提及鄰國,引起討論與批評。圖/取自總統府影片截圖



蔡總統最近為「凱達格蘭論壇民國 110 年(二○二一)亞太安全對話」致詞,提到「我們不走向軍事對抗,盼與『鄰國』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一句鄰國」,引發藍綠爭辯。陸委會強調,兩岸政策不變;大陸國台辦則批評,她夾帶「兩國論」言論,進行謀獨挑釁。「鄰國論」的政治效應,餘波盪漾。

許多民眾見慣陸委會對「兩岸政策不變」的說詞變化,也聽慣國台辦對「民進黨當局」的批評,或許已漸不以為意。然而,對照蔡總統於九三軍人節在國民革命忠烈祠主持秋祭的畫面,大家仍不免感到諷刺。因為忠烈祠祀奉的,絕大多數是在蔡英文口中的「鄰國」故土上忠勇犧牲的國民革命烈士。

嚴格而論,蔡總統致辭的英文講稿用「neighbors」一詞,強調與周邊各方合作,防止軍事衝突,在和平、穩定、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似言之成理。但中文稿上寫的是鄰國」,針對性卻非常明確。台灣還有哪個「鄰國」,是我們可能與之軍事對抗以捍衛自身民主自由的對象?尤其,講稿裡提到新冠疫情中竄起的威權體制治理和自由民主秩序的對比,蔡英文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政府正走向威權,那麼其指涉對象也就非常明顯了。

因此,「鄰國論」一出,馬上引起「兩國論」的聯想;尤其,蔡英文正是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兩國論」的主要起草者總統府對外界質疑概不回應,看起來更像故意利用中英文本的落差,一方面滿足美日等國和國內獨派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則踩在兩岸關係的灰色地帶,朝著特定方向匍匐前進。諷刺的是,在這場區域安全對話中,蔡英文提醒國際社會關注「東海及南海灰色地帶」的脅迫,而她的「鄰國論」正是進行「台海灰色地帶」作戰的典範。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指責,蔡英文的「鄰國論」是「打擦邊球」;但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陳亭妃等人則反駁,稱「鄰國」無誤。若再以駐德代表謝志偉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看不到『鄰國』錯,也見不得『我國』好」的觀點,更凸顯蔡英文不只意在打擦邊球」,而是刻意開大門走大路的兩國論」。若果真如此,則江啟臣的批評因為怕落入誅心論,便顯得太過溫良恭儉讓了。

如果拋棄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關係定位,蔡英文能夠與「鄰國」不走向軍事對抗,而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此舉若非明知故犯,就根本是空心的幻想。作為「兩國論」翻版的「鄰國論」,首先即違反中華民國憲法、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違反蔡英文自己再三宣示的兩岸政策。這樣的「鄰國論」,踩踏法理台獨的紅線,等同破壞兩岸現狀,更可能觸怒中共,為台海和平增添變數。

阿富汗變天後,蔡英文曾說「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但其「鄰國論」卻進一步撕裂台灣社會,讓她所說的台灣唯一選項,更不可能達成。美國總統拜登說,不會為自己不願上戰場的國家打仗;試問,台灣有多少人願意為台獨而戰?美國又難道會為台獨而戰?

當國家認同混淆,連軍人都會有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之嘆在這種政治氛圍下,陸軍八軍團舉辦國軍秋祭漏唱國歌,軍方辯稱單純是「拿錯程序表」,現場烈士遺族則怒罵:「身為國家軍人,不唱國歌,還願為國犧牲嗎?」此語,不只是對八軍團的糾正,更是對蔡總統難道祭祀鄰國烈士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