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對美豬開大門、關小門 恐得不償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警惕正在全面邁向數位威權的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突襲了誰?
◆  經濟日報社論/對美豬開大門、關小門 恐得不償失






經濟日報社論/對美豬開大門、關小門 恐得不償失


2020-12-19 01: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拜登的選舉人得票數超過當選門檻,川普總統法律訴訟一一失敗後,拜登將沒有懸念就任美國總統。不論如何留戀,蔡政府應揮別川普時期,開始建立拜登時期台美的新互動關係。

美豬議題是檢驗台美新關係的第一道關卡,在國人仍對開放美豬有高度食安疑慮下,蔡政府仍然是勢在必行,將開放美豬視為台美關係升級的敲門磚,但目前做法反而會成為台美關係的絆腳石。

蔡政府對於美豬是採取「開大門,但關小門」的方式,由海關進口時不要求標示瘦肉精。蔡政府不斷提醒國人,若進口豬肉標示瘦肉精,不但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質疑甚至貿易報復,更不利於台灣參與其他區域貿易協定,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但是另一方面,蔡政府又主張為了維護國人健康,準備在美豬進口後層層設限。例如教育部率先發函各學校,為因應美豬進口,要求校園營養午餐一律採用本土食材,超過現行「學校衛生法」第23條規定,學校應「優先」採用中央主管機關認證在地產品標準。

如果照此劇本發展下去,到時美國會認為台灣雖然開放美豬全面進口,卻利用國內法規限制美豬銷售,形成非關稅貿易障礙,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而影響到美國權益,美國一樣不會買單。

事實上,美國對此立場是有跡可尋,因為2015年台灣曾以維護學生健康為由,修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明文禁止學校供應基因改造產品,影響到全球基改食品最大生產國美國的利益。在之後每一年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貿易障礙報告中,美國均嚴厲批評此措施欠缺客觀科學證據,要求台灣必須立刻移除。

由於這種「開大門,但關小門」的方式,缺乏整體考量,以致發生矯枉過正的情形。特別是教育部明文規定學校必須一律採用本土食材,不但排除了美豬,也不能採用其他國家食品,例如加拿大及歐洲的進口豬肉。此規定明顯違反WTO國民待遇原則,未來可能會引起主要進口國家質疑,甚至會告到WTO爭端解決機制。況且加拿大還是CPTPP 成員,未來在此限制下,如何能爭取加拿大支持台灣加入CPTPP ,不知政府想清楚了沒有?

在此議題處理上,突顯經貿部門對國際貿易規範了解程度匱乏,各部會欠缺協調機制,各行其是;更讓人擔心對美國是一讓再讓,未來若真有機會上談判桌,如何有能力為台灣爭取利益?

平心而論,規定進口豬肉標示瘦肉精,是否抵觸國際規範,各方見解不一,仍有討論空間。但蔡政府為配合美國要求而提前棄守,不惜動員內閣經貿首長,甚至駐WTO大使出面說明標示瘦肉精不符合WTO規定;但是對於明顯違反WTO規範學校只能用本土豬的措施,卻避重就輕甚至視而不見,突顯政治操作的斧鑿痕跡。

由於無法在進口源頭有效區別瘦肉精美豬,所以除了禁入學校規定外,未來也可能會有更多禁用美豬的規定,以及美豬不得在特定地區或場所販售等限制;形成從寬開放進口,卻濫用違反國際經貿規範的各項境內措施。此與蔡政府一直以遵守經貿規範,並與國際接軌的理由開放美豬,可說是極大的諷刺。

政府希望以開放美豬去換取一些實質利益,例如可以推動台美貿易協定,但是以目前發展情況,開放美豬不但危及國內食安,也因拜登最近表示在國內投資未到位前,不會推動新的貿易協定,開放美豬啟動台美貿易協定的預期也落空。另外對包括美豬的進口豬肉歧視性措施,不但無助於提升台美經貿關係,也可能會引發其他進口國不滿,可說是得不償失,蔡政府應三思而後行。










聯合報黑白集/盧秀燕突襲了誰?


2020-12-19 02:4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市長盧秀燕16日與AIT處長酈英傑會面。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長盧秀燕會見AIT處長酈英傑,當面表達地方不歡迎萊豬進口的立場。對此,行政院批評,她不應用「突襲」的方式造成國際友人的不信任。事實上,盧秀燕只是說出蔡政府不敢說的真相,她突襲的是民進黨,而非美國。

真要論突襲,最先發動「突襲」的人是蔡總統,讓全台民眾陷於對萊豬進口的恐慌。根據民調約有六至七成民眾反對萊豬,蔡政府原可利用這股民氣為後盾,向美方爭取更多源頭管制或標示區隔,以降低民眾食安疑慮。但政府什麼交涉都不敢,卻一味壓迫國內民眾全盤接受美方要求,甚至對警告萊豬有害的專家發動打壓。

蔡政府的態度,形同掐著全國民眾的脖子吞萊豬,目的就是要向美國屈膝稱臣。如此,對內蠻橫,對外卑躬,哪裡配談什麼外交對等的儀節?哪有什麼台灣優先、民意為重的精神可言?台灣的主權尊嚴又在哪裡?

當然,盧秀燕若要更細膩些,可以把那席話留到稍後的閉門時再說。但如此一來,這些話就不會被聽見,AIT也不會理會,其效果便等於零。由此看,盧秀燕冒著些許「失禮」的風險直接把話帶到,表現了不凡的膽識。相形之下,AIT後來的反應和回批,則顯得失禮。

說到底,正是中央囁嚅噤聲,才讓盧秀燕必須代台灣直言。她突襲了誰?










聯合報社論/警惕正在全面邁向數位威權的政府


2020-12-19 02:5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NCC在臉書粉絲團分享各國網路監理的案例,被解讀暗指將管制網路, 記者曾原信/攝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蠻橫關掉中天新聞台後,又傳重啟研擬《數位通訊傳播法》,其臉書小編貼出美國網路管制判決文,引發軒然大波。雖然NCC急澄清只是案例分享,卻讓人民驚覺:比起對

中天從頻道追殺到網路,更可怕的是,一個慣於作哏圖帶風向、養網軍出征圍事的政府,正在想方設法先發制「民」,封殺人民發聲管道。

其實NCC近期作為,只是蔡政府箝制異見的一環。除了NCC關中天、文化部禁童書《等爸爸回家》外,大家已知台大教授蘇宏達批評故宮政策、台南市議員王家貞和李中岑揭露三倍券有假,都被警察「查水表」,現在更見識到連衛福部都可以對反萊豬醫師蘇偉碩「查水表」;同一時間,NCC又對準網路磨刀霍霍。台灣言論自由環境已然發生「破窗效應」,言論枷鎖正向人民步步進逼。

有人認為NCC此時提出《數位通訊傳播法》,是針對中天轉進YouTube的追殺,這太小看了蔡政府的布局。除了重複拼圖的各項國安修法外,從民進黨立委提出「假新聞關三天」的《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正草案,到再次闖關的《數位通訊傳播法》、《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乃至之前「暫緩送院」的《科技偵查法》草案,這些法案編織的密網,讓政府可恣意監控,以散播不實訊息、影響國家安全或妨害公共秩序等含糊理由,認定人民或網路平台違法並祭出重罰,達到「封喉」目的。

《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最大的矛盾是,NCC主要職掌傳播及電信相關監理,並不含網路內容監理。但NCC臉書發文卻主動提及網路不實言論在美國的訴訟脈絡,這當然不會只是小編脫軌誤觸NCC最敏感禁地。何況依據草案,民眾在臉書、YouTube、Instagram等社群網站發文若被指不實,政府即可要求平台下架內容,違者處以罰鍰,等於透過內容審查掐住人民的喉嚨。尤其將於廿一日舉行的修法座談會,討論題綱包括如何定義不實訊息或假新聞?治理模式應採取自律、共管、抑或行政機關或法院介入?以及事實查核組織應扮演何種功能?凡此無不牽涉內容審查。

再以蔡政府動輒「查水表」為例,對付台大教授和台南市議員,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最多處拘留三天或三萬罰鍰,但都被法官打臉;壓制反萊豬醫師,改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最高可關三年或罰金一百萬,恫嚇力道升級不止百倍,但還是可能再被法官打臉。未來政府還可逕依《數位通訊傳播法》,要求網路平台業者下架相關內容,根本阻絕不同意見發聲。

至於《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看似只管Netflix、LINE TV等收視業者,遏止對岸文化侵擾,其實充斥國家管控言論的身影。例如草案雖規畫採「自願登記」制,卻要求點擊數、訂閱人或使用者超過規定數字,就要強制登記;並且還有帝王條款,只要NCC認定內容妨害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善良風俗,限期未改正即可裁罰百萬並連續開罰。因而,政府對付針砭時事的視頻內容,幾乎都可用國安等抽象名目要求平台移除。寒蟬效應下,誰敢製播批評政府的視頻?

左傳載「子產不毀鄉校」,拒絕封毀人民議論政府的鄉校,而是以其為師為藥,因為作威不能防止民怨,疏導才能避免潰堤。而今執政者一手廣設東廠、豢養網軍,一手封網掐喉、刑罰逼民,大開民主倒車,欲毀「網路鄉校」,全面邁向數位威權主義的綠色政權。但這樣就能堵住民怨、維繫政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