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憶如/RCEP昨簽署 將衝擊台灣
劉憶如/RCEP昨簽署 將衝擊台灣
2020-11-16 04:00 聯合報 /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RCEP成員國在東協峰會場邊,以視訊會議形式簽署這項自由貿易協定。(歐新社)
歷經八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在昨日於越南舉行的視訊峰會完成簽署。RCEP 除東協十國外,另有中國、日本、韓國,以及紐西蘭、澳洲等共十五個成員國;其人口及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皆占全球三分之一。因此即使作為原始談判國之一的印度去年退出,RCEP 仍為全球人口最多、產值最大的自貿區。
RCEP 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在兩年前的十二月三十日生效,共包含十一個成員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及祕魯)。對我們而言,CPTPP與 RCEP 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論是十一國或是十五國,台灣都不在其中。
CPTPP 生效已近兩年了,台灣在被邊緣化的過程中,事實上很少針對這個議題提出探討;然後即使台灣被排除在外,也不太去思考應如何應對,彷彿這對我們是沒有什麼影響的。面對RCEP,態度也是大致相同。去年十一月,RCEP 在協商會議後,即已宣布將於今年正式簽署協議;但這消息在台灣並沒有得到太多重視,甚至看到有一種說法是 RCEP 對台灣影響不大,因為:「台灣與 RCEP 的十五個簽署國的貿易額,有百分之七十原本就是零關稅」。
但是,「百分之七十零關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WTO 會員國都簽署了 ITA(WTO 資訊科技協定),以及兩岸簽署的ECFA,所以台灣與 RCEP 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才的確已有百分之七十為零關稅。但不可忽略的是,仍有百分之三十受到 RCEP 的衝擊。
尤其是,科技產業雖產生高附加價值,且創造大量貿易額,增進台灣的 GDP;但這些高科技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卻遠低於「百分之七十零關稅」之外的其他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及農漁業等各行各業。因此,昨日 RCEP 簽署後,台灣貿易受影響之外,就業衝擊更是政府須正視的挑戰。
另外,基於三個主要理由,RCEP 對台灣的影響極可能要高於CPTPP。第一,CPTPP 含有五億人口,GDP 產值占全球百分之十三;相對地,RCEP 人口二十三億,GDP 產值占全球百分之三十以上,台灣對 RCEP 成員國的貿易額更占台灣貿易總額百分之六十四。因此,RCEP 與台灣關係的密切要遠高於 CPTPP。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與韓國都並沒有參加 CPTPP,但卻加入了 RCEP。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國」,而韓國則是台灣「最大的貿易競爭對手」。未來當 RCEP 成員國全面大幅調降關稅(或甚至零關稅)、但台灣的出口製品卻須繳交關稅時,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進口就可能轉單至 RCEP 成員國。另外,透過簽署 RCEP 這個多邊協定,韓國將首度與日本簽署 FTA,也因此在 RCEP 之後,韓國與全球前五大經濟體(美、中、日、德、印度)都將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因此,韓國未來也將更容易搶去台灣的出口市場。
最後,區域經濟整合帶來的,不僅是區域內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熱絡、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的去除、區域內外人直接投資(FDI)的大幅成長,更形成國際產業布局分工、產業供應鏈重整的新局面。RCEP 簽署後,台灣面對無法融入區域經濟的窘境,是政府極需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