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平凡的邪惡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133/web/

◆  發揮超商精神 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  別頭痛醫頭 保護外傘頂洲要更周延
◆  抗疫、能源… 台澳繼續合作向前
◆  拜登兩岸政策 從歐巴馬路線看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平凡的邪惡
◆  從川普敗選 反思民主與寬容
◆  RCEP整合 台如何突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平凡的邪惡


2020-11-16 04:10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1975)。林一平繪


平凡的人,貌似善良,因為職場上希望晉升,迎合上意,事事妥協,甚至傷害他人,稱之為平凡的邪惡」。「平凡的邪惡最有名的例子發生在二戰時德國軍官的行為

我二度訪問柏林,都會來「恐怖剖析圖」文獻中心(Topographie des Terrors)參觀。文獻中心於民國 22-34 年(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五年)期間是納粹秘密警察及黨衛軍的總部,今日則用來展示納粹軍官在二戰期間的罪行。在此中心處處可看到屠殺猶太人的照片,文獻提及許多犯罪的德國軍官都接受高等教育,讓人駐足省思,溫文爾雅之士,怎會有如此殘暴野蠻的行為?

平凡的邪惡的典故出自於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這本書,敘述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1906-1962)的死刑審判過程。艾希曼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將上百萬猶太人送上死亡集中營。戰後他逃到阿根廷,民國 49年(一九六○年)以色列特工綁架他,送回耶路撒冷審判。艾希曼說他無罪:「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我從來沒有殺死過任何人,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守法的軍人,服從上司,履行希特勒「最終解決方案」的職務,他扮演的角色是偶然的,因為任何人在他的位置上都會做相同的事;以此推論,如果他有罪,幾乎每一個德國人都會有罪。他的辯解當然不會被接受,仍然被制裁,只能說:「孽造於人,罪還自受。」

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的作者是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1975),民國 50 年(一九六一年)她來到耶路撒冷,採訪艾希曼的審判過程,在紐約客上發表文章,說出名言平凡的邪惡」。她說:「艾希曼格外勤奮努力,因為他想晉升,而我們無法認為這種勤奮是犯罪。…他並不愚蠢,只是缺乏思考能力。這絕不等同於愚蠢,卻令他成為那個時代最大罪犯之一。」大規模犯下的罪行,其根源無法追溯到作惡者身上任何敗德、病理現象或意識型態信念的特殊性。作惡者唯一的人格特質可能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淺薄,是一種奇怪的、又相當真實的「思考無能」。她說:「這種脫離現實與缺乏思想能力,遠比潛伏在人心中所有罪惡的本能加總起來更可怕,這才是我們在耶路撒冷應該學到的教訓。」

今日「平凡的邪惡」式的社會事件仍處處可見。職場上為了升遷,見利忘義,不得不妥協,反正大家都這樣做,非惡之人於是作惡。一個正直的人避免「平凡的邪惡」,面對「利、義」的十字路口,應該以勇氣回應,做出正確的抉擇。










RCEP整合 台如何突破?


2020-11-16 04:04  聯合報 /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波波漫畫


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即開始建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在昨天東協高峰會正式簽署。

RCEP 主要是整合東協對外五個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因為各協定間差異大,成員意見分歧而使談判進展緩慢。期間RCEP 其中七個成員還加入了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成員間也生效了不少 FTA。

RCEP 最大遺憾,應是印度在談判後期,因為顧慮對國內衝擊過大而退出,雖然 RCEP 仍歡迎印度隨時重返,不過短期印度再加入可能性不高。

RCEP 口也有全球三分之一,均高於 CPTPP。RCEP 還填補了中日及日韓原先沒有 FTA 的環節,將東亞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及韓國串連起來,也降低中日韓 FTA 形成的必要。

特別是 RCEP 中原本只有日本與中國沒有 FTA,所以 RCEP 下中國對日本降稅幅度最大;再加上日本是對中國出口最多的 RCEP 國家,日本無疑是受益最大。

RCEP 開放廣度及深度均不及 CPTPP,不過貨品市場仍會有九成以上產品零關稅,過去較為封閉的服務業市場也有不小程度開放,可以預期未來會加速區域內經貿深化。

特別是對中國而言,在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的雙重夾擊下,不少企業紛紛撤離中國,更尋求與紅色供應鏈脫鉤。RCEP 無疑提供中國一絕佳的反制舞台,RCEP 雖以整合東協 FTA 為主軸,但中國 GDP 占 RCEP 近六成,在 RCEP 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RCEP 成員也多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未來中國會以經濟規模為基礎,市場開放為誘因,產業合作為手段,利用 RCEP 加深與中國經貿連結,以抵擋全球與中國脫鉤的洪流。

RCEP 也會促使美國强化與亞洲連結以抗衡中國,無論是重返CPTPP,推動供應鏈合作,以及加強印太戰略布局,均是未來拜登新政府可能採用的方式。

RCEP 占台灣出口比重近七成。由於 RCEP 成員間 FTA 已經生效,對台灣衝擊已經發生且仍在持續;未來一旦 RCEP 展開全面降稅,對台灣還會產生另一波貿易移轉影響。另外,RCEP 原產地規定有助於強化區域內供應鏈整合,以及吸引外人投資,也會對台灣產生排擠效應。

以目前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在 RCEP 影響力,加入 RCEP 對台灣是遙不可及,台灣加入 CPTPP,以及建構雙邊 FTA 也有一定困難度。

台灣雖然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受阻,但仍應積極尋求突破機會。為因應世界經貿環境劇變,各國紛紛籌組供應鏈聯盟,以確保產業安全,形成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台灣應利用本身製造優勢,尋求切入供應鏈聯盟體系,並採取地區對地區、產業對產業彈性合作的方式,以彌補無法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缺口。










從川普敗選 反思民主與寬容


2020-11-16 04:07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 美聯社


川普敗選,友人史學教授自美國傳來訊息說,連日來街上眾人手舞足蹈,歡天喜地。美國社會中對川普評價的爭議反映在選票的五五波上。從某個角度看,川普現象不無中國文革初期群眾反制現狀的動亂跡象,社會深層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與階級畫分的不滿。其帶來的社會內部對立,今後如何修補?是否是會發展成長期的族群結構性對抗?尚在未定之天。

然而,由於美國根深柢固的民主制度與寬容文化,川普主義雖然受到極右派人士的歡迎與支持,卻不能繼續「肆虐」下去,最長也就是八年;否則,假以時日,川普主義不是不可能發展成美國新納粹主義,近年來日益上漲的白人至上聲勢,更是非常危險的情狀。這種現象,並非完全由川普有意推動,而是問題存在已久,川普撥開了蓋子,放出了瓶中精靈。

民國 93 年(二○○四年),杭亭頓出版我們是誰對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主張基督教、盎格魯撒克遜族裔與英語美國立國三大根基,而長年來少數民族人口日漸增長並且保持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已經嚴重混淆了傳統美國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義涵這一方面說明代表美國價值的熔爐與美國夢遇到了瓶頸另一方面,日趨多元的文化與價值觀,將使得美國有可能不再是過去以白人與基督教文明為主的國家,這樣的焦慮感在美國社會中,尤其是保守的中、南部州,存在已久

杭亭頓的保守右翼思想固然引起自由主義者的批判,卻也道出了美國社會中的真相。近年來在加州一些城鎮中,常常找不到幾個白人居民,這遲早會引起白人的反彈。少數族裔的群聚本為自然現象,然數目過大以及不同生活方式使得當地白人陸續遷出社區,形成這些城鎮若為少數族裔在美國的「飛地」,產生了一種「自然的租界」景觀。

這樣的現象在目前歐洲一些國家亦存在,問題不易解決,因為歐美國家強調的人權與人道主義,不允許國家任意驅趕少數族裔,這和楊振寧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代留學美國時感受到華工被殘暴驅趕出生存區域的恐懼情況不同。楊振寧由於有那樣的感受,後來變成中國民族主義者。由此可以看出百年來歐美國家在國家治理的多元寬容上是有進步的,雖然這樣的寬容是曾經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的。筆者認為川普的「築牆」和過度地「反中」,一方面是門羅主義的回復,另一方面,不無早年白人「排華」、「排日」的幽靈再現。

由此,川普的「反中」,和一些人認為如此可以搞垮中共,重建中國,追求台灣獨立,在意義和目標的性質上是不同的。中共應改革政治體制與文化,是筆者長期的主張,但主要要靠海內外中國人、華人的自覺和努力。靠川普「反中」來改變中國政治,不是正確的思考與務實的作法。

筆者主張以非仇恨、非暴力的語言與政策,與中共與中國人民往來,持其志勿暴其志,不論對於美國還是台灣來說,都是正當的與有效的,至少不會得到相應的仇恨與暴力的回應。










拜登兩岸政策 從歐巴馬路線看起


2020-11-16 04:12  聯合報 /   陳長文/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
拜登可望明年1月入主白宮。 路透


即將卸任川普政府的國務卿龐培歐,語焉不詳又突兀的公開宣稱「台灣不屬於中國」,牴觸了美國半世紀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民進黨沒有接這個球,以「中華民國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回應。其實,川普怎麼想已不重要,重點是拜登會如何而為?拜登曾是歐巴馬的副手,歐巴馬政府的路線,會是很好的參考座標。最後六十幾天的川普時代,就讓兩岸和平度過吧!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底,川普在當選後,質疑一中政策的必要性,當時歐巴馬總統罕見的公開表示:「美、中、台長久的共識就是保持現狀。大陸承認台灣的『實體』地位,而台灣也同意只要能維持自治的權力,並不會朝向要宣布獨立。或許『維持現狀』無法滿足所有涉事者,但這的確保住了和平,也允許台灣包括在經濟上的更成功,而台灣人也享有高度自治。」

歐巴馬發言人進一步說明:「歐巴馬政府不會把台灣,以及台美關係當作與中國大陸談判的籌碼。把台灣當作籌碼,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很難說符合台灣的利益。」歐巴馬政府所言,近似九二共識的內涵,也是美、中、台長期以來的默契,「維持自治」雖然不夠芒果乾,但這才是真正朋友的表現,不像川普拿台灣當做籌碼外,忙著販售武器,讓台灣去「戰到一兵一卒」。

事實上,中華民國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從來不屬於中華民國一樣。因此,「法理台獨」縱使可行,代價也實在太高。歐巴馬在卸任總統前苦口婆心的解釋美、中、台的互動框架,就是不希望任何一方破壞來之不易數十年的和平。

兩岸自民國元年-109 年(一九一二到二○二○年)的百年故事,堪稱「史無前例」,要如何翻篇將是所有中國人(兩岸及海外華僑)的挑戰。為祖先,為個人,也為下一代,我們必須選擇一條「不完美、但最好」的路,絕非是「戰到一兵一卒」!近期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戰爭便是借鏡,人民流離失所、家園斷垣殘壁,誰會希望台灣,子女成長的家園淪為戰場、生靈塗炭?執政者必須在萬難中做出理性、正確決定!

與鄰近的強權如何相處,芬蘭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芬蘭獨立後,曾與蘇聯數度開戰,當年芬蘭認為,歐洲各國將依約前來馳援,事後證明是一廂情願。二戰後,芬蘭體會到現實處境,與蘇聯建立互信關係,也額外的自制,不會尖銳批評蘇聯各種作為,而能常保太平。

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才是兩岸互動最好的框架!美國在大選後局勢混亂,但兩岸未見波瀾,顯然除非下不了台,北京是真的不願對台動武。未來的拜登政府若能重回歐巴馬路線,相信兩岸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會降到最低,而剩下的,就有賴於兩岸中國人的智慧了!











抗疫、能源… 台澳繼續合作向前


2020-11-16 04:19  聯合報 /   高戈銳 (Gary Cowan)/澳洲駐台代表(台北市)
澳洲辦事處上周舉行國慶酒會,澳洲駐台代表高戈銳(右)、外交部長吳釗燮(左)向大家致意。記者徐偉真/攝影


台灣和澳洲有著堅固且恆久的夥伴關係,雖然仍面臨新冠疫情的挑戰。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共同做了許多,的確,在對抗疫情方面,我們發現新的方法一起合作。

在疫情初期,我們一起合作確保重要進口物資的持續供應:包括醫療口罩的原物料提供給澳洲的口罩製造商;和提供急需的數百萬公升消毒用酒精給台灣。

你們的航空公司持續飛行至澳洲;我們的農夫與我們的國際空運協助機制幫忙確保主要的農產品持續從澳洲運抵台灣。

在澳洲辦事處,我們應用新的方式來加強我們的連結,不只將我們的雙邊諮商改為線上,也為我們的台灣夥伴主辦了同樣有滋有味的線上品酒會和海鮮展銷會。

這就是穩固、可信賴、成長中的貿易關係運作的方式。

當我們從疫情中走出來後,我們期待建立在我們已經達成的,並進一步發現其他能合作的領域。

其中一個有展望性的領域就是生醫,澳洲擁有全球領先的研究實力和有效率嚴謹的法制規範,我們的製造實力與台灣自身的延伸產業很吻合。

澳洲和台灣的大學已針對如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應用的藥物研究進行合作,並已有超過三十家的台灣公司在澳洲進行臨床試驗。

另個有展望的領域是能源,澳洲已是台灣最大且最密切的夥伴,澳洲能提供潔淨與具效能的天然氣,能協助台灣計畫以液化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上達到具企圖心的目標;而澳洲企業也投入台灣第一個主要離岸風電計畫的發展和投資,我們期待下個階段在風電、太陽能和儲能方面做得更多。

更長遠來看,我們希望發展氫能,以為再生能源提供高效能和實用的儲能。澳洲在這個領域進展快速,在氫能方面將成為全球主要的領導者。

當旅遊限制鬆綁後,我們期待台灣民眾能重新發現廣闊又美麗的澳洲能提供什麼,在我們知名的大學和各級學校能探索到什麼。這將是澳洲辦事處二○二一年在台成立四十周年以來,最值得慶祝的。

雖然新冠疫情未息,現在還是很值得慶祝我們已共同達成的,同時也展現我們的決心繼續向前、共同合作來為澳洲、台灣和印太區域共創繁榮的未來。










別頭痛醫頭 保護外傘頂洲要更周延


2020-11-16 04:21  聯合報 /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成大研究,外傘頂洲可能三年內掰掰,衝擊養蚵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載:成大研究,外傘頂洲可能三年內掰掰,衝擊養蚵業。有專家說要從其他海域抽沙填補,個人承認這方法短期內多少有效,但沙洲消長是因沙源、波浪、海流、風力等自然營力與附近河川水流運動而形成的動態平衡,這些複雜的作用力不改變,填補後還不是回復原狀?若要年年抽沙填補,是否合乎經濟效益?

看看附近的鰲鼓濕地。政府播遷來台時,人口激增,因此開發海埔地、河川地以增加糧食生產。鰲鼓海埔地經過土地資源開發委員會、台糖等單位開發與土地改良,民國六十年代還是海埔地農漁牧綜合生產的典範,但後來由於地下水超抽、地層下陷,外加民國七十五年時連續颱風破壞、土地積水鹽化,鰲鼓農場還是被老天收回去,又變成鰲鼓濕地!

濁水溪的治理,在日治時期的民國元年就已開始,起先是應急搶修,後來為保護縱貫鐵路,在二水鐵路橋上下游兩岸興建堤防,並將南北巨幅擺盪的舊濁水溪堵截成現在的濁水溪,從此外傘頂洲就逐漸變化。很多人怪罪水庫攔沙,甚至單指集集堰。水庫攔沙當然有影響,但集集堰未興建前,外傘頂洲除已逐年縮減外,更像條船,每年平均向南移動近一公里。而多次颱風造成濁水溪流域內嚴重土沙災害,後續加強集水區水土保持的防災作為,難道不也會減少土沙下移?

個人認為增加濁水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等河川下游的輸沙能力與輸沙量或許才是根本。但要如何增加輸沙能力與輸沙量?也許可考慮類似複式斷面,在適宜斷面縮減河寬,建堤防、丁壩等「束水攻沙」;或者河道疏濬後,將土沙堆置於適當地點,讓下一場洪水可將土沙順利帶至外海。

河海土沙運移平衡是水利上最複雜困擾的問題,不要只是頭痛醫頭,只專注在外傘頂洲這個點上,除了持續蒐集沿海及河口資料分析研究外,也要併從河道,甚至整個集水區共同分析,做過模型試驗,而後採取較佳又符經濟效益的方法。











發揮超商精神 準備學習歷程檔案


2020-11-16 04:29  聯合報 /   駱星澐/高一生家長(南投市)
學習歷程檔案讓許多家長和學生產生焦慮和困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讀了民意論壇「用三個三分之一準備學習成果」一文,內容提到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學習成果只要呈現核心能力、學科核心能力與學科學習表現這三個面向,就不必擔心個人興趣改變,學習歷程檔案依然會具有一定的效力。

個人深覺有理,於是分享給就讀高一的女兒。讀罷,冷冷回了一句「三個三分之一,不就是一,一不就是全部了嗎?就像廿四小時營業的便利超商,好累喔!」

沒錯,多數適用新課綱的高中生,確實是秉持四大超商的精神在過生活。

完備品項(成果),等待顧客(教授)選擇。才剛剛升上高中,性向尚未明確,也還不知道三年後學測成績的情況下,就要按時完成且上傳各項學習成果,真的好煎熬。「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為求周全,只好全面上架,等待三年後可以得到大學教授的青睞。

多元服務(展能),凸顯獨特創意。在競爭激烈的超商戰場,要生存就要時時創新,推出具有獨特性、創意性的商品,為吸睛也吸金。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尺規,存在「合成加總」和「多元擇優」兩種模式,換句話說,學生的檔案內容必須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獨(創)」為目標,學習成果才有可能被看到。

強化專業,拓展服務據點。過去五年超商數量增加了百分之十,超商重視專業化服務的同時,也不斷展店。高中生為了應付大學招生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不斷尋求校外補習。

今年九月人力銀行一項調查發現,新課綱實施一年後家教網的老師數量一年增加兩萬筆;財政部最近統計,反映了即使在少子化浪潮下,補習班六年內逆勢增加兩千家、營業額增幅達百分之九十三;教育部調查高中職學生的校外補習平均支出,五年間從三五,六二三元增加到五七,○三三元,增幅百分之五十八點七。這些數據在在反映,一○八課綱確實創造不少商機,孩子和家長的負擔確實增加不少。

學習歷程檔案讓許多家長和學生產生焦慮和困擾,是因為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導致再多的宣導仍然難以化解疑慮,只好隨時戰戰兢兢準備這個可能「逾時不候」的制度。眾多學生「全家」總動員,用「7-11」的時間努力學習,只求三年後「你(教授)OK」,我「H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