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屋頂下/520 蔡英文想不想回頭
◆ 名家縱論/疫情持續 就業市場前景堪慮
◆ 星期透視/疫後520總統不可迴避的議題
◆ WTO秘書長提前辭任...經貿新秩序下 台應明確定位
◆ 漫畫/提線木偶
◆ 畫中有話/鎂光燈之外
◆ 畫中有話/政府要「超前瞻」 讓經濟活起來
◆ 網路用語搬上台...沒有紅線 只有下限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疫情持續 就業市場前景堪慮
2020-05-16 23:43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人生活甚鉅,專家建議建立「新生活方式」來兼顧防疫與社會經濟。 (美聯社)
勞動部日前資料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企業大量解雇案達到九十件,比去年同期四十四件超過一倍以上,同時解雇人數為四,五○一人,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卅四%。從總失業率來看,今年前三個月失業率亦呈逐漸上升。
如果再從產業別來看,失業重災區以服務業為主,包括餐飲、住宿、會展、批發零售與運輸等產業。從失業人數來看,三月服務業就業人減少一點九萬人,其中一點八萬人都集中在餐飲和住宿,而工業三月雇用人數只減少一千人。另外,在第一季大量解雇通報中,也是以住宿餐飲的廿七件、九○四人最多。
由於歐美等國三月中爆發,使得全球疫情擴大,造成四月國際經濟情況更嚴峻,IMF在四月中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為負三%,遠比金融海嘯時的一.五八%嚴重。我國雖疫情控制不錯,經濟衝擊卻無法免除,其中國發會三月景氣燈號,由二月綠燈轉為黃藍燈,且景氣指數大跌四分。在經濟領先指標大幅下滑下,四、五月總體經濟狀況勢必更嚴重,而失業率是落後指標,未來會隨景氣衰退而更上升。
六月開始,各大學畢業生將進入勞動市場,季節性失業會逐漸出現。依過去經驗,六、七和八月失業率將會逐漸攀升,至少會增加○.二%以上。問題是,國內許多企業出現大量解雇,如果未來幾個月經濟衰退現象還沒有緩解,到時企業沒有擴大解雇就已不錯了,不可能再雇新員工,初入市場年輕人可能找不到工作,到時失業率非常有可能會突破四%,這將是一○五年八月以來,台灣再見四%以上失業率。
預期暑假景氣不佳情況下,學校已出現部分應屆畢業生想延畢,在許多國家學生畢業和就業市場,的確常呈現互相調適情形,我們也不能排除大多數可能還是會如期進入就業市場。如果到時無法找到工作,又沒有工作經驗,到時是否也能拿到政府紓困呢?政府喜歡把超前部署當口號,建議政府應提前思考這些找工作和紓困問題。
中央疫情中心表示,國人仍要戴一陣子口罩,六月初才可在高鐵和台鐵上吃東西,八月初才會完全開放車上吃東西;而開放國境可能要十月至年底間,或是與其他疫情控制較好國家組成觀光聯盟。
為了防疫,戴口罩固然有必要,但是經濟開放政策是否可更積極些?現在國內許多企業都在掙扎邊緣,如果不景氣再持續,很可能會出現更嚴重企業解散,造成大量解雇與失業。現在應是仔細考慮如何在防疫與經濟間取得平衡的時機。
棒球場現在開放吃東西,但是可否不限制吃餐盒?在開放兩千人入場後,如沒狀況發生,可以盡快全場開放,而不需要等到八月?另外,國境開放要等到年底,是不是也太久了?
應考慮先開放簡化商務人士入境規定,其重要性比開放國境觀光更急更高。比方說,商務人士入境一周前,需先在所在國家進行採檢,到台灣再二採,如果都沒事就可以開放入境,不必再居家檢疫十四天;增加商務人士在國境移動的彈性,相信對於台灣創造經濟活動會有很大的助益。
總之,現在總體經濟和失業情況都很嚴峻,疫情趨緩,現在應該在防疫與經濟間取得某種平衡,因為經濟衰退一直持續下去,企業和國人可能都難以忍受,這是政府部門一定要重視的。
星期透視/疫後520總統不可迴避的議題
2020-05-17 00:05 聯合報 /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520在即,總統蔡英文將啟動新一波國安、外交、兩岸人事調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春節熱鬧氣氛未褪之際,台灣旋即捲入新冠肺炎風暴之中。幸而經歷過 SARS 的嚴苛考驗,台灣衛生部門和醫護專業人員,累積許多防疫經驗,在此次群策群力充分發揮專業精神。因此,台灣順利穩住陣腳,以成功防疫表現,贏得世界各國重視與讚譽,進而提升台灣知名度及國際形象!
國際間的肯定聲浪,延續民進黨自年初總統、立委選舉大獲全勝氣勢,使政府團隊壟罩在自我感覺良好氛圍中,而輕忽魄力不一定等於獨斷道理!短短一個月內,竟因低估人民生活困難,以及過度解讀人民的耐心,讓「萬元」救援反變成起火點,導致一波波的抗議民眾,紛紛衝向各地方政府,各種爭議引爆民眾強烈的不滿!
以上現象說明著:讓人們享有「安全」「富裕」的生活,才是王道!千萬不能因短期的小勝利、波動,錯估國際形勢和自我定位!
因此,五二○蔡總統就職後,除要面對,未來可能長期存在人類生活環境的新冠病毒外,此次疫情重挫的兩大議題:兩岸及經濟,勢必成為全民關注焦點,也考驗著執政者化解危機的能力。
台灣雖因快速應對疫情,躲過災難性的經濟危機,但對外貿易是台灣的重要經濟命脈。近年來,即使政府積極鼓勵南向政策,中國大陸仍是台灣進出口貿易市場,不容輕忽的重要夥伴;此外,數萬個台資企業,以及長期居留超過百萬的台商及眷屬,也都不能置之不理。兩岸最關鍵的核心價值,就是互信。很不幸,兩岸處理新冠肺炎的衝突式手法,已將好不容易建立的一點點互信,重重打倒在地。
台灣一面倒向美國的策略,真的有機會讓人民獲得最大利益嗎?儘管中國大陸至今尚缺乏操控全球經濟、政治、軍事衝突的全面能力;卻無法否認,過去四十年的全球大趨勢,是「中上美下」。未來四十年全球發展趨勢,美國靠川普就能逆轉嗎?事實上,川普並未用全力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相信川普及之後的美國總統,會長期支持「棄中保台」的國家政策?萬一台灣剛上了由川普擔綱的美國車,華府的政策方向卻又變了,怎麼辦?誰能保證不會發生?
蔡總統即將開始第二任總統任期,多數民眾期待的是,台灣穩健、人民富裕、兩岸和平發展的四年!主國家大政的總統,應以全民共識為主軸,追求兩岸長期和平。如果蔡總統能稍為緩和一下兩岸氣氛,就有可能逐步恢復兩岸正常對話、互訪,至少不需要每天惡言相向,造成不正常的衝突。兩岸是否能有扭轉情勢的發展,端看兩岸領導人的智慧!
面對後新冠的挑戰,我們必須繼續保持步步為營的謹慎態度。因為誰來主導重新定義未來世界的遊戲規則,誰就有最好的機會,主導廿一世紀的世界!
大屋頂下/520 蔡英文想不想回頭
2020-05-16 23:58 聯合報 / 黃年
蔡英文總統任內的四次政府人事改組,有人認為一次比一次「排外」,一次比一次「綠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月十一日大選揭曉日,我說,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中華民國台灣」已成「台(殼)獨與華獨的混合體」。退可台獨,進可華獨。
我如此說時,或許有些民進黨人也未看出他們的新座標。選後,出現賴清德的「中華民國新生論」,與蔡其昌的「中華民國接手論」。輪廓已現。
此一架構,使民進黨對內可卸下正名制憲的包袱,對外可避免授與中共武統的藉口。跨架在「殼獨」與「華獨」的牆頭上,看似可以坐擁「殼獨/華獨」的兩面利益。退是台獨,進是華獨。
此際,兩岸都在觀察,將「仇中保台」、「亡國感」炒得沸沸揚揚的民進黨會不會回頭?及應不應該回頭?如果不回頭,是不想回頭、不敢回頭、回不了頭或回頭無用?如果想回頭,則如何回頭,及回了頭有沒有用?
「台(殼)獨與華獨混合體」,正是在回頭與不回頭間。民進黨現在站在「中華民國台灣」上的抉擇,就是在多一點「台(殼)獨」或多一點「華獨」之間。
我的建議是:多一些華獨,少一些台獨。
我之所以用「台(殼)獨與華獨混合體」來描述,一方面是敘寫事實,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表達對民進黨的期待。畢竟,民進黨必須先走出正名制憲死巷,甩掉法理台獨這一口鍋,民進黨及兩岸始能有其他可言。
以下看看內外情勢:
一、先談綠營內部。此次大選,民進黨大勝。就綠營路線鬥爭言,一邊一國行動黨、喜樂島聯盟及台聯等深獨派系皆成泡影;且那些小綠皆未以更加強烈的台獨主張為訴求,而是以華航私菸案或論文案等為區隔。此皆可見法理台獨、正名制憲已退潮。另者,就權力鬥爭言,如今蘇貞昌、游錫堃、陳菊、謝長廷、許信良、蘇嘉全等皆被蔡英文收服,這是陳水扁都沒有的場面。
也就是說,無論就綠營內部路線或權力鬥爭言,蔡英文皆已占據優勢,因此在兩岸操作上應可闢創一些空間。可先搞定卸下法理台獨內部共識,再從「中華民國台灣」打開出路。
比如說,「中華民國台灣」若是口語表述,則以「中華民國(台灣)」為文字表述。雖然只是加個括弧,亦是種表態。
二、再看對美情勢。由於亟思阻擋中國崛起,川普政府對台政策相當激進。從《台灣保證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直至《台北法案》,蔚為台美關係的高峰。不過,即使以《台北法案》言,主旨仍在維護台灣(當然指中華民國)「邦交國」,此即顯示美國並不主張法理台獨(因此要維護中華民國邦交國),且欲藉此法公開反對中共壓制中華民國。
也就是說,美國兩岸政策底線,是「維持中華民國」,而不是「支持法理台獨」。
因為,「維持中華民國/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仍是美國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兩岸政策。在此框架下,蔡英文若是想以「台獨」作為對美關係的交換,非但是一廂情願,且是誤入歧途;更簡直是「美國要五毛/台灣給一塊」的愚不可及,因為美國顯然認為法理台獨為非分之想。因此,台灣以「挺住中華民國」作為對美關係的錨定,對台灣言,也是成本最低,最有效。
也就是說,若要美國與國際挺台灣,中華民國就夠了。不必台獨,也不可台獨。台獨就成麻煩製造者。
三、再談兩岸互動。兩岸一衣帶水,同文同種,中國崛起即使有波折,但「中國崩潰」卻未必出現;因此,對台灣言,不統、不獨、不武,就是台灣維持兩岸關係的「納許均衡」。
尤其,兩岸互動,台灣不僅要面對中共,更要面對民族主義深重的十四億中國人。台獨會把十四億人和中共綁在一起,唯中華民國始有可能獲得十四億人理解、同情與支持。對於十四億人而言,台灣作為「台獨堡壘」或「民主燈塔」,意義與作用殊如天壤。
那麼,為何民進黨非要將自己綁在撕裂台灣、美國不支持、中共敵對,十四億人又仇視的台獨之上?既已明知法理台獨不可行,就應當回到中華民國來。
然而,殼獨與華獨畢竟不同。殼獨是明知法理台獨不可行,須靠中華民國維生保命,卻方方面面用台獨的方法來戕害掏空中華民國。華獨則是知道台獨終非生存戰略,而用中華民國來捍衛中華民國。
殼獨,自殘內傷。民進黨在重新起步時,若能表現出多一點華獨,少一些殼獨,兩岸的空間都會大一些。
前文問:民進黨會不會回頭?應不應該回頭?如何回頭?及回頭有沒有用?
有人說,蔡英文不是不想回頭,而是不敢回頭。因為,法理台獨雖已非台灣對外戰略,但台獨語言卻仍為民進黨的內鬥主題。例如:當賴清德轉向「中華民國新生論」好像要下車,蘇貞昌又唱「中國是一個國,台灣也是一個國」的兩國論。只要民進黨內部權力鬥爭仍以互爭台獨為養料,蔡英文就很難回頭。再如:綠委曾經動議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揚言要刪「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語,這也使得五二○演說是否維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出現懸念。
另一個影響蔡英文「敢不敢回頭/回頭有沒有用」的更大因素在北京。
我認為,蔡英文如果站上「台(殼)獨與華獨混合體」,北京應協助及引導她「少一點殼獨/多一點華獨」,俾為兩岸進一步和解創造條件。說白了,就是要把蔡英文先穩住在「華獨」上,再圖未來。
華獨已被汙名化,但對於北京來說,兩岸尚無統一的可能,則台灣倘能守住華獨的體制,已是最佳的狀態。
北京當然會希望蔡英文先回到華獨再說。當蔡英文說「台灣/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時,北京會巴不得蔡英文多說幾次「中華民國」。因為,兩岸統一不易,在漫長的「統一前」,中共會喜愛「華獨」勝於「台(殼)獨」。
但若蔡英文認為終究得不到北京的回應,回頭也沒有用,她就會不想回頭或不敢回頭。過去,北京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曾將李登輝、陳水扁逼到牆角。今年五二○,倘若蔡英文能維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之類的立場,北京應視為「期待可以更好的答卷」,不能再說是「未完成的答卷」。
在兩岸歷史定位上,蔡英文不必也不可做第三個李登輝、第二個陳水扁。她敢不敢回頭,主要看她能否擺脫黨內的綁架;回頭有沒有用,則主要看北京的智慧與高度。
拭目以待五二○兩岸論述及北京兩會涉台文告。
畫中有話/政府要「超前瞻」 讓經濟活起來
國人齊心抗疫有成,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向國人恭喜,也不忘提醒民眾防疫態度,防範病毒捲土重來。
台北街頭車水馬龍為生活奔波;防疫的下一步,救經濟更是刻不容緩。疫情重創後的經濟,是否能再起,有賴政府超前規畫,除紓困挹注受創業者與民眾,更要端出「超前瞻」政策,讓台灣經濟再度活絡起來。
畫中有話/鎂光燈之外
陳時中昨率防疫官員大啖滷肉飯,路邊餐飲店為了生存,早早「超前部署」裝設隔板,讓民眾食的安心,何勞官員做秀。
漢書丙吉傳有「丙吉問牛」掌故,指丞相丙吉對百姓鬥毆視而不見,卻借牛喘息問氣候變化,擔心節氣失調,影響民生大計;如此權衡,遂成一代名相;指揮官亦應有此氣魄。
中央有較多資源與經驗,決策上應更果斷些;不要只見「Jolin」博能見度,重要的振興措施,反淹沒在政治口水中。
網路用語搬上台...沒有紅線 只有下限
2020-05-16 23:39 聯合報 / 鄧敏宏/社區大學講師(宜蘭市)
針對招名威近日課堂上爭議言論風波,中原大學日前發聲明指出「歧視言論被模糊」,希望教育部儘快派員調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兩件「禍從口出」新聞,一是中原大學教師對陸生歧視言論,事後以「侮辱我可以,侮辱中華民國的教授就是不行」的反/仇中大旗下,試圖轉移焦點;二是李來希為表達反罷韓,對小燈泡媽媽的驚世貼文。這印證了沒有紅線的台灣言論市場,只有秀下限的無極限。
拿別人的種族、族群、性別,甚至生命傷痛作文章,這在文明國家是絕對紅線;但在台灣,「櫃台說」、「洞洞說」、「母豬說」、「鳳走雞來說」,網路俚語不驚人死不休習性,拿來作為政治攻擊論述,這是病態。
美國人從小被教育要包容,就算真有歧視的想法也必須克制不能公開表達,這是號稱種族大熔爐的美國「紅線」,但在川普出現後,台上人敢說,台下人鼓動,因為「有為者亦若是」。
台灣公共論壇需要建構一條明確的紅線,鞭策政治人物謹言慎行,這是人民力量展現。自我約束不是示弱,雖輸了一點氣勢,反而贏了高度;認錯道歉低頭,是為了能再抬起頭。台灣的防疫成績有目共睹,民主素養、公民素質也應如此。
WTO秘書長提前辭任...經貿新秩序下 台應明確定位
2020-05-16 23:34 聯合報 / 朱曦/駐WTO代表團前常任副代表(菲律賓)
世貿組織祕書長阿茲維多將提前一年下台。 (路透)
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阿茲維多十四日宣布,將提前於八月離任。 他民國102年(二○一三年)獲選任 WTO 秘書長前,為巴西駐 WTO 代表團大使。
國際多邊組織,決策權主要在會員手中,非由秘書處或秘書長決定,WTO 亦同。秘書長負責督導秘書處運作,而多邊貿易體制因其涉及各方利益,且法律規則十分複雜,故秘書處扮演專業幕僚與諮詢角色,是 WTO 能順利運作不可或缺一環。
筆者服務日內瓦期間,因適時我國擔任「WTO 新入會員集團」主席,故他常邀請我代表團參加由其主持之小型會議,先行調和主要國家立場後,再發送全體會員討論推動。在會中,他多能堅持中立公正立場,面對某些霸權會員壓力,與落後國家關切,多能衡平處理,除其豐富經貿交涉經驗,了解會員間的敏感痛處與「眉角」,更重要的是,嫻熟多邊貿易體系各種法制規範。
筆者記得民國102年(二○一三年)第九屆巴里貿易部長會議前夕,為使「貿易便捷化協定」能達共識;他先在日內瓦召開全體會員大會,逐條討論,從早上十時開始至次日十一時的馬拉松會議;期間無任何休息,一些如印度、拉美等話多且「難剃頭」會員,最後亦只盼快散會。他自始展現驚人意志力,終使該屆會議,達成 WTO 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新協定。
目前多哈回合談判破局,且川普總統多次批評 WTO「失能」、「對美國不公平」,揚言退出,再加上近年一再阻撓WTO 上訴機構法官任命,使 WTO 司法功能,自去年十二月起幾完全癱瘓。復以新冠疫情,使原定 WTO 會議,無法如常舉行,影響部分議題談判進展;原本六月在哈薩克舉行部長會議也延期。以上種種,令他萌生不如歸去之感!
自關貿總協定(GATT)成立迄今,多邊經貿體系發生多次危機,但終能克服前行,因各方了解開放多邊體系,符合大家利益;目前多哈停滯,係因世界貿易情勢最新發展,如新興經濟體崛起、電子商務興起、全球供應鏈形成等,目前無法有效規範。但以筆者經驗:主要癥結在歐美等開發會員,與大陸、印度、巴西、奈及利亞等開發中國家利益分配不合理,且經濟實力與話語權差距縮小所致。
開發中國家主要利益在農業議題,這些原多哈談判議題,開發會員則興趣缺缺,或者不願變革國內政策,令開發中國家不滿;再加上已非過往美、歐、日、加四方達成共識就算數;開發中會員聲音愈來愈大。要達成共識不是那麼容易了。
我國囿於外交情勢,多邊經貿體系是最能維護我經貿利益;因此我們需務實地認清我有多少實力?有哪些限制?定位為何?利益在哪?可犧牲底線在哪?在各國眼中我應扮演何角色?如定位自己為進步的中等經濟體,則秉持「緊跟趨勢、積極參與、遵守規範、立場彈性、多方結盟」原則,應可掌握趨避之道,為我產業界及外貿發展爭取最大利益。
納稅人願花錢「光復高雄」嗎?
2020-05-16 23:37 聯合報 / 廖達琪/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罷韓投票將在6月6日舉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趨穩中,操作罷韓熱度卻漸升高。各方民調顯示,罷韓通過機率似不低,投票日確定在六月六日,雖韓國瑜團隊仍在走司法路線,訴求罷韓行動過早啟動,不符法律明訂就任一年後規範,但各方人馬或明或暗多在算計罷韓後的政治圖譜,並希望替自己適當卡位。
當政治算計似乎超乎一切主導這場罷韓劇碼,不禁要問罷韓的成本要多少?納稅人必須為此付出多少?這樣的付出,能買到什麼?納稅人或高雄市民究竟能得到什麼?
罷韓公務成本,純就投票日的人員聘雇、場地安排、票箱選票訂製、文宣通知等,據估計要八千多萬元,如果罷成功,還要再辦一次市長補選,粗估大約是一.三億多,合計約二.二億元。這個數目說大不大,如前瞻計畫,一編一年就超過一千億,二億多只是零頭;但說小也不小,比如疫情開始時缺口罩,以五元計算一只,二億可買四千萬個,政府可大放送全台二千三百萬人,還可加碼給醫護人員,以填補國家隊上陣生產空檔。
二億元如拿來紓困,以補助計程車每月油資為例,現規畫為兩千元,共需一.八億,這筆錢或可加碼挹注,成為每月四千元。當然二億也可機動挹注在各紓困項目中,不限計程車業者。重點是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挺民眾過難關!但二億用在罷免及接續或發生補選上,可換到什麼?
對高雄市民言,花相當高代價罷免市長,或想換一位,能帶來更佳市政治理效果,這個效果會不會出現呢?如果罷韓成功,接續補選,目前情勢看來,民進黨機會遠大於國民黨;如民進黨籍市長再回來,會有更佳治理成效嗎?
坦白言,民進黨在高雄執政廿年(原高雄縣卅三年),且跨不同人及派系,治理成果是:人口不成長、產業少進駐、就業機會薄、雙港運量稀;最具體指標之一,民國107年(二○一八)立委選區重畫,高雄因相對人口減少,原九席立委,減一席。以上治理成效,如果市民覺得滿意,民國107年(一八年)韓國瑜應該毫無機會選上的。如今如補選再換回民進黨執政,不論是誰,能帶來更佳治理成效嗎?
對全國納稅人言,罷免花大家血汗錢,但既是民主政治,憲法也賦予人民罷免權,或希望換到較佳品質的民主政治;如罷免團體所宣稱,這是台灣民主史上第一次,成功罷免一位六都市長,好像可以成為民主發展里程碑。但罷韓是不是真的深化台灣民主呢?就程序言,罷韓團體啟動提案早在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初,約是韓國瑜就任市長初期,是否符合法律所訂「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是有爭議空間的,這也是為何韓提行政訴訟。
論民主實質內涵,罷免要罷掉治理不佳的,或貪贓枉法危害國計民生者,但韓市長上任才一年餘,且不說其現有成績,要整體論斷尚早;其參選總統或是一缺憾,但並無其他貪腐違法情事,而罷韓團體喊得最響的理由是「光復高雄」,高雄原只能屬於一黨嗎?民主政治聖杯就是「輪替執政」,政黨競逐才能捍衛人民福祉,喊「光復高雄」是不是威權復辟,遠離民主?納稅人願意花大錢買「威權」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