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選贏家」政策 成功難度高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放縱陳金德把縣府當競選總部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部螺絲掉滿地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選贏家」政策 成功難度高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選贏家」政策 成功難度高


2017-11-09 02: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轉眼即是年末,蔡政府推動的許多政策竟也在紛擾與爭議中,陸續拍板定案,相關預算亦編入明年度政府歲出計畫中,令專家學者搖頭嘆息。畢竟,過往經驗及學術研究證實,政府主導產業轉型的自信,往往是政策失靈與市場失靈的開端。
誠然,就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諸多困境而言,蔡政府意欲帶領經濟轉型、協助產業突破瓶頸的立意良善,因而產生諸如5+2產業創新計畫的政策規劃。但該規劃納入最熱門的高科技產業,看似飽含產業轉型意涵,卻仍是「選贏家」(pick up winner)的老舊思維。尤其是在全球化腳步下,產業趨勢變化既快速又劇烈,不再如早年雁行理論般有著循序漸進的模式,位處產業外的政府,未必有選出贏家的能力。若貿然選定目標產業,並投入大量的國家資源,看走眼的後果便是資源運用無效率、打亂市場應有秩序,甚至喪失發展佳機。當年台灣在行動通訊4G規格戰中慘敗,就是一例。
再者,學者霍斯伯斯(Gert-Jan Hospers)等人針對產業聚落與公共政策關聯性的研究指出,矽谷因高科技事業雲集而揚名世界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能複製矽谷經驗,以致於「矽某某」(silicon somewhere)處處有,卻只有印度班加羅爾的Silicon Plateau如願成功。原因有三:第一,新科技發展本身的不確定性,使政府押錯寶或政策規劃失當的機率甚高;其次,高科技產業群聚的地區,未必能從中獲益,如高科技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往往比傳統產業來得少,也易因競相生產而造成產能過剩;第三,任一產業聚落的萌芽與茁壯,皆與所處環境的先天優勢(如經濟發展結構、法令制度)有關,且愈具有創新特質的產業,愈無法照章複製。特別是產業聚落得以成功,多與藏在企業家與相關優質人力身上的隱性知識有關。
舉例來說,加州矽谷與當地既有的世界頂尖學術中心(如史丹福大學)密切合作,既可獲得源源不絕的高品質人力,並吸引廠商把「最有價值」的生產研發環節移入,又將頂尖的技術商業化並開創新市場、新產品後,美國名校學生及頂尖國際學生相繼湧入,讓產業更蓬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相形之下,台灣大學在全球排名僅198名,在亞洲地區也遠不如新加坡、香港、中國,更甭提個位數的國際學生比例,要發展台灣成為亞洲矽谷或進行有競爭力的產業創新,尚須甚大的努力。
當人力資源條件如此差強人意,台灣自然吸引不了勇於承擔風險,亦索求高報酬的創投資本,前來襄助有發展潛力的新創企業圓夢,使其還來不及踏上成功的坦途,就因燒光資本而遺憾地謝幕。長此以往,有競爭力且面向國際的產業聚落更難以成形。
由此可知,產業聚落發展的成功,均與政府無直接關係,競爭優勢的提升也絕非靠複製可得,而是必須根植於在地特色與全球趨勢自發性地結合為有成長動能的新組合。例如矽谷是奠基於在地的企業家創業精神、冒險家能量及人才輩出的史丹福大學,再搭上全球自動化、智慧化的科技趨勢而成。不只高科技,結合傳統手表製作與行銷與生活風格趨勢,發展手表潮牌Swatch的瑞士侏羅山、善用沐浴文化與高齡化健康要求趨勢,打造健康渡假村的匈牙利多瑙河灣亦是如此。
那麼,政府該做什麼呢?其實,只要把企業投資與發展的環境條件做好,如友善的租稅及法制環境、品質良好的公共建設、頂尖的高等教育品質,其他的事交給企業就行了。要言之,5+2產業創新計畫雖已陸續上路,但「木已成舟」不代表非得要將錯就錯下去。蔡政府若能了解前述產業聚落成功發展的要件,掌握自身與產業聚落間的「最適距離」,盡快改變既有政策步調,當個稱職的產業催生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部螺絲掉滿地


2017-11-08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APEC代表團首席顧問兼發言人鄧振中,昨天才拿到越簽上路。 記者鄧超文/攝影


宋楚瑜率團前往越南參加APEC會議,尷尬的是,一行人中獨缺政委鄧振中的簽證,導致他無法成行。直到昨日,鄧振中才拿到越簽上路。
漏掉別人也就算了,但鄧振中是這次代表團的「首席顧問」兼「發言人」,這樣的疏失非同小可。外交部先前還打馬虎眼,聲稱代表團因人數眾多,分批作業導致越方的簽證核准有先後。這種推詞,未免不通。以鄧振中的角色,理當在首批名單,為何整團獨漏他?
外交部對此事迄無清楚說明。李大維的答覆語焉不詳,僅排除是「中共打壓」;從鄧振中隨即取得簽證,亦可排除越方的刁難。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駐越代表處有意或無意的疏漏。APEC這等大事,駐外人員工作如此鬆散,談什麼「讓世界看見台灣」?
再看,蔡總統出訪索羅門前夕,索國副總理等七名閣員集體請辭倒閣。蔡英文在索國政情動盪時往訪,就算沒有安全疑慮,也是捲入當地政爭的不合宜時機。此一尷尬情勢,外交和國安體系當然要為情資不良及安排失當負責。
蔡英文抵達時,儘管總理蘇嘉瓦瑞照常接機,但昨天消息傳來,索國國會已通過不信任案,蘇嘉瓦瑞必須下台。那麼,蔡英文萬里往訪「尋親」,維持了什麼外交穩定?
稍早,駐德代表謝志偉擅自將中華民國改稱「一個民主實體」,該館人員更謊稱是「留學生」,去騷擾立委楊鎮浯。如此倫理和專業失調的外交部,螺絲掉滿地,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放縱陳金德把縣府當競選總部


2017-11-08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宜蘭縣對違規農舍加課房屋稅,代理縣長陳金德宣布加計利息退稅,引發討論。 本報資料照片



在爭議中上任,陳金德空降宜蘭縣長的第一項決策,就是宣布將前縣長林聰賢對違規農舍所加課的房屋稅稅款全部退還,並體貼地「加計利息」奉還。若把此舉看成陳金德競選下屆宜蘭縣長的第一步,他顯然把縣府當成自己的競選總部,並拿政策和公帑公然買票。
陳金德在上任第二天即作出這樣的宣布,顯示他是為了政治而來,而不是為了宜蘭的縣政而來。為了討好近兩千戶在農地違法興建豪宅的富人,他如此曲意奉承,將置宜蘭農業大縣的理想於何地?又置民主聖地的美名於何地?諷刺的是,林聰賢去年祭出此一「全台最嚴格的農地管制政策」,成為他登上農委會主委的天梯;而今,面對自己的政策被毀,他竟無一語辯駁,僅推稱這是地方政府的權責。如此毫無原則的農委會主委,又如何維護農地安全?
綜觀這次相關人事安排和決策反覆過程,可清楚看出民進黨將民主政治當成「政黨工具箱」的心態:凡事只為了自己的便利,要拿便拿,說變就變,大話連連,根本毫無原則。舉例而言,林聰賢進入農委會,只是為了方便把位子空給吳澤成,以彌補後者與蔡政府內政部長職擦身而過的虧欠。而吳澤成僅在任八個月即被迫離開,只是為了空出位子給準備競選下屆宜蘭縣長的陳金德,讓他先握著縣府的大權為自己鋪路。這種濫將縣政府當成「競選總部」的私相授受作風,說明了民進黨的黨政不分與強取豪奪,絲毫不在意民意及觀瞻。
進一步看,為了方便陳金德順利入主宜蘭縣府,閣揆賴清德必須先安排前縣長吳澤成的出路;於是,行政院政務委員許璋瑤必須走人,把位子讓出來。而為了處理許璋瑤的出路,遂傳出第一銀行董事長蔡慶年「被請辭」的事件。最後賴清德將副閣揆施俊吉空下來的證交所董事長遺缺交給他。這項派任有超齡的問題,顧立雄雖援引李仲英和吳榮義之例說明「史有前例」;事實上,主要的問題在許璋瑤的「統計」專業,與證交所所需之金融背景完全不符,賴揆卻硬要塞人,這豈符合賢能政治之道?
從上述的「推擠法」可見,賴清德為了安排陳金德回宜蘭,費了多大一番周折。而觀察其間的推擠邏輯,中央官員的專業無足輕重,既有的規定也可以任意繞過,擋在路中間的人必須被排除,所謂的責任倫理根本就不值一提,一切都為了要幫陳金德打通入主宜蘭之路。外界不免聯想,陳金德如果不是和賴清德、陳菊、林錫耀等人同屬「新潮流系」,他能得到這樣的空降待遇嗎?如果林全還是閣揆,他的用人骨牌敢如此公然徇私而不重專業嗎?
賴清德上任後,若干即知即行的果斷作風,贏得外界好評。但是,從他指派陳金德出任宜蘭縣長,及因此引發的一連串人事異動,卻創下了內舉不避親、用人不專業和踰越法治規範的惡例。包括與陳金德同時宣布的名單中,賴清德指派南台科技大學校長戴謙接掌陳金德留下的中油董事長遺缺,也備受爭議。戴謙的專業為畜牧,有「養鴨博士」之稱,雖曾參與南科園區之創建,但他的專業與中油的經營管理毫無瓜葛,竟也破格獲重用。尤其,戴謙已六十八歲,不符公營事業負責人初任年齡不得超過六十五歲的規定,賴清德卻不顧一切大膽硬幹。
陳金德宣布加利息退還違規農舍稅款,只是他把縣府當成個人競選總部的一小步,接下來,恐怕還有更多招數將出。由小窺大,賴清德為他護航開道,將一連串政府職位大肆挪移,更暴露民進黨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寶庫的私心,這不是倒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