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日韓無聲大戰

.聯合筆記/日韓無聲大戰
.失智照護人才 長照重中重
.稱「植物醫師」 恐造成混淆
.核電當葉克膜 無知!
.飛行中 沒有東西該是鬆的
.漏水十億噸 水價如何喊漲?
.立秋處暑 上煎下煮 無雨最堪愁
.山林裡的弦樂四重奏








聯合筆記/日韓無聲大戰


2017-08-11 23:52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海。 圖/摘自維基





日韓之間一場無聲的論述大戰正在展開。
夾在日本西側與俄羅斯、朝鮮半島之間海域,國際上稱為日本海(Sea of Japan),唯獨南韓稱為東海(East Sea)、北韓稱之為朝鮮東海。自一九九○年代南韓便開始發動遊說,希望國際間將日本海與東海併記,或單獨使用東海一詞。近來,因為北韓飛彈危機使得相關海域在國際受到重視,名稱大戰也隨之加劇。
南韓民間團體號稱可動員十五萬人,至全世界出版社、政府機關進行遊說,要求雙重表記,或將日本海「正名」為東海,其做法包括鎖定世界各地單獨採用「日本海」名稱的單位,包括官方、甚至民間的地圖、教科書出版業者等,一起發送大量郵件向出版單位施壓,要求變更表記方式。
人海戰術有用嗎?似乎確實有效。二○○○年時百分之九十七的世界地圖僅使用日本海一詞,但南韓二○○九年調查,已有百分之廿八地圖同時表記日本海與東海。根據南韓媒體說法,包括英國BBC電台等國際主要媒體已同意採雙表記,美國二○一八年出版世界史教科書也將採用雙表記。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外務省去年向全世界一百九十五個國家地區進行調查,百分之五十八、一百一十四國支持單獨表記日本海,十一國支持併記東海,更重要的是,高達六十九國不願表明立場。這調查顯示,原本無爭議的國際表記方式,顯然在許多國家被認定是日韓之爭。
像這樣的無聲大戰不僅發生在「日本海」。今年初東京一場「尖閣諸島與竹島相關史料企畫展」,尖閣諸島是與我國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台列嶼、竹島在南韓被稱為獨島,目前由南韓實際管轄。
這場史料展非常微型,所謂的相關史料都與主權相關;不是由文科省負責、地點也不在哪一間歷史博物館,這場史料展由外務省與內閣官房共同舉辦,在日本外交史料館展示,毫無疑問是一場以史料展為名的外交辯論。日本內閣官房特設領土主權對策企畫調整室,針對北方四島、釣魚台、竹島三大爭議領土,廣泛向民間蒐集主權史料。
比起官方正式的外交抗議,無聲的紙上論述大戰雖靜默,但影響卻可能更廣泛,特別是對民間機構所能造成的影響,當全世界出版的地圖都標記「日本海(東海)」,有一天日本海翻轉成韓國海也不無可能。這是日韓之爭,但中間所爭的論述、怎麼爭,卻不容我們隔岸觀虎鬥。

失智照護人才 長照重中重


2017-08-12 00:14 聯合報  伊佳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台北市)

監察院針對衛福部長照10年計畫當中,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暨行動方案缺失調查,要求檢討改善。 本報系資料照



監察院就長照1.0推動的失智症防治照護缺失提出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檢討改善。事實上,長照2.0也有相同問題,衛福部應徹底檢討,調整政策優先順序,否則失智症社區照護網難以建立,失智症照護引發的家庭悲劇,勢必持續發生,政府難辭其咎。
過去十年,失智症罹病人數不斷增加,甚至出現不少家庭悲劇,原因即在:台灣欠缺失智症社區照護支持網,未長期規劃照護人才培育計畫,未建立失智症友善社區環境,未規劃對家屬的教育訓練課程,忽視失智症照護教材與個案研討的資訊平台等。
以阿茲海默症為例,確診後平均餘命長達八到十年,甚至還有廿年,每一病程家屬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均不同,從疾病的認識、照護技巧、溝通方式、如何規劃非藥物療法生活、口腔保健、營養、吞嚥訓練、肢體活動、身體照護、移位、翻身、清潔等涉獵的非常廣泛,是跨領域的訓練,目前台灣醫學及護理學系均無課程能提供完整教材。
過去衛福部委託民間團體所提供課程,大多是制式化六至八門課,無法涵蓋不同病程所需,更不能提供不同類型所需,家屬照護苦不堪言,尤其是面對患者遊走、半夜不睡、被害妄想、貪食、誤食、暴力行為等精神行為症狀,家屬束手無策;嚴重時,希望玉石俱焚,終結彼此生命,稍輕者也罹患憂鬱症。
筆者呼籲衛福部,應優先建立失智症照護人才培育中心,規劃出長期及各階段的訓練課稅,建立照護個案與教材資訊平台,並設立社區照護支持網,提供家屬支持與喘息服務,推動友善社區環境,增加更多瞭解與關心這疾病的支持者,讓家屬照護壓力得以紓緩,維護適宜的照護方式與品質。
目前衛福部在各地掛起「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招牌,仍不見人才培育,沒有專業人力,如何提供個案管理、規劃照護計畫、提供喘息服務,更遑論給家屬完整的教育訓練課程與照護技能,醫療機構與社區仍是各行其是。
此外,衛福部繼續過去政策,廣設日間照顧中心,再加上長照2.0服務據點ABC中,A級也將提供日照服務,沒有培育人才,造成現有日照服務品質下降,因原本一家日照據點有八位照服員,目前迅速發展到八家日照,每家日照僅有一位有經驗的照服員,其他多為新手,缺乏訓練,狀況自然百出。
日前發生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家屬早上將七十五歲失智長者送到日照據點,竟然會遊走到馬路,陷入車陣,所幸警察發現保護返家;為何接受日照據點渾然不知長者外出,凸顯出日照的人力素質問題,正是快速發展下,不先培訓人才發生的窘態。
人才是服務產出、制度運作的基本要件,沒有人才無法產出有品質的服務,衛福部應優先長期規劃培育人才,否則幾年後同樣的問題還是存在,未來還會發生多少失智症家庭悲劇,衛福部真應以同理心去規劃與執行政策。

稱「植物醫師」 恐造成混淆


2017-08-12 00:31 聯合報  洪銀娥/資深教育工作者(台北市)

植物醫師輔導團隊在田間協助小黃瓜病害診斷及栽培管理。不過仍有人質疑植物醫師存在的必要。 圖/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主任郭章信提供


最近「醫師」一詞沸沸揚揚,肇因農委會擬將保護治療植物的專門人員稱為植物醫師,醫師公會提出反對,衛福部也覺不妥,去函建請使用適切名稱。
自古以來,醫師從事救人工作,享有崇高社會地位,世人對「醫師」一詞,更是約定俗成,是指醫治救人之人,「詞者,達意」,在於人與人之溝通方便、有效;今農委會不顧人們使用經年的詞彙(猶如專利),硬要擠入「醫師」行列,除滿足虛榮心外,對社會毫無助益,反置多數人於混淆之中。
對人以外的其他物種更加關心,是社會進步的表徵,我們肯定植物生態生存之重要,不否認其保護者之貢獻;但是,人和草木終究有別,醫治人和醫治草木層次不同,還是要區隔,否則,工匠要求更名「木頭醫師」、廚師要求更名「食物醫師」、做臉化妝者要求更名「美容醫師」…豈有寧日?平日生活中稱謂的「陳醫師」、「李醫師」,到底是哪個領域呢,讓人困惑。
主管單位若鄉愿,恐陷人民於紊亂之中!農委會將心力用於保護農田勿種農舍,更能贏得國人尊敬。

核電當葉克膜 無知!


2017-08-12 00:47 聯合報  陳布燦/核能科技協進會董事長(台北市)

行政院日前要求公家機關下午1點至3點關冷氣節電,民眾洽公熱到汗流浹背,公務員也抱怨連連,火氣高漲,只能自備扇子消暑。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因天氣炎熱,用電大增,供電頻亮紅燈。但新政府寧要公部門中午暫關冷氣,也不肯啟動核一核二廠各一部核能機組。政府寧可讓人民如烤火爐,也絕不讓核電廠發電,對反核的偏執,超乎常人所能理解。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把核能電廠當葉克膜,急救的時候才用。這句話凸顯對核能無知的程度。
核能發電是民生基礎建設,是基載用電。在電力系統裏,用來做葉克膜救命的,是緊急柴油發電機、氣渦輪發電機;它們價昂,但可以迅速起動,提供尖峰用電。核能電廠需要穩定的運轉,如果頻繁起停會造成核安問題。電力常識貧乏,復又不肯尊重專業。
其次、核能發電牽涉高度技術,核能產業建立最少要耗費卅年以上的歲月,不是說有就有,像到超市買杯咖啡一樣簡單。民進黨要非核,核能產業就會在台灣消失,永遠的消失!缺電的時候想要核電當葉克膜救命,沒有就是沒有!

飛行中 沒有東西該是鬆的


2017-08-12 00:52 聯合報  張健常/備役空軍上校(台南市)


飛行衣設計除了防火、耐磨、隱藏式拉鍊外(曾有案例是飛行員皮膚因座艙環控失效被金屬拉鍊燙傷),最大的特色就是分布在兩腿、雙臂的八個口袋,其主要考量就是便於收納,減少座艙內不必要的鬆動物品。
譬如左上臂用來插筆的小口袋,剛好放得下香菸打火機,方便不少癮君子飛官,從來也沒長官禁止過。我一位學長飛行時除了檢查卡外必帶一把短刀,類似大鵬部長當年在桃園四○一聯隊頒贈飛行員的那種,學長曾說:「寧可有備無患,不要坐以待斃」,也許飛一輩子都用不到,但哪天不幸迫降山區或跳傘,那就是救命的配備。
媒體批露戰機帶麻糬的照片,其新聞熱度馬上超過共機繞台,網路上各種酸言酸語都出籠,或是拿外國飛行員行為對照,緩頰稱禮尚往來不必苛求;我卻聯想到廿六年前一件發生在空軍大園基地機毀人亡的飛安事件。
那架F-104加速到起飛仰轉階段,飛機卻沒有離地,而是大速度衝出跑道燒成一團火球,失事調查結果懷疑是金屬製的腿夾(knee Board)掉落卡住駕駛桿所致,後來新製的腿夾已改為軟的塑膠材質,是否巧合不得而知。
重點是,飛行過程座艙內不應有鬆動物品,這個飛行習慣也是型塑飛安文化的重要一環。
帶伴手禮給同袍長官實人之常情,如不能利用衣服的口袋攜帶,就應該另想辦法解決;否則,媒體的放大鏡,永遠不知會再瞄準何處。

漏水十億噸 水價如何喊漲?


2017-08-12 00:27 聯合報  歐陽嶠暉/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台北市)


台灣要遠離缺水,就應從合理水價,以累進遞增費率,反應成本;除可促進節約用水外,也才能有財源進行老舊管線更新,以減少漏損。現考慮推動分區「枯水期水價」雖可反應水資源的珍貴,但卻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每年將近十億噸的漏水損失。
自來水費採分級遞增費率,必能達到以價制量,促進節約用水;平常少自水庫引水,將其貯存水庫,可拉長供水期間,減少缺水衝擊,減漏所增加的水量和平常節約用水所蓄存的水量,兩者合計就足夠民生用水多出每年一百天以上所需的用水量,這只是加減問題。
自來水與電力不同,電力發電不能貯存,在供電量吃緊夏季,採夏季電價抑制用電量,確可收價格比道德勸說有效。但自來水水源大部分引自水庫,若平時能以累進遞增水價,鼓勵節約用水,可減少從水庫引水,藉水庫貯存調節,可減緩缺水的來臨和風險,而不是等到缺水時,再提高枯水期水價,恐已是緩不濟急。
台水水價已廿多年未合理調整,是全世界水費最低的國家之一,台灣人均GDP排名居前,但國民卻未負擔自來水合理水價的責任,以致長年欠缺財源維護更新,才是問題的關鍵。
台灣自來水供水平均有效售水率約僅七成,另三成則是因管線年久失修而漏損和部分無費用水,也即每年共損失近十億噸,供水有效率遠低於日本全國的93%及東京的97%,其主要損失來自六萬公里長的輸配水設施,因長年在低水價下無財源可進行老舊管線的維護、更新。若每年更新的長度不能大於增加漏損的長度,則只有持續惡化,其漏損就更多。
因此台灣自來水應正本清源,提出調整合理水價的說帖,以增財源,針對目前約三成的無效供水積極改善,以減少並達到如日本的供水有效率水準,創造出可增長每年可利用近一百天的用水量,台灣才能遠離缺水夢魘,因之制訂合理水價才是當務之急。

立秋處暑 上煎下煮 無雨最堪愁


2017-08-11 23:57 聯合報  何石松/大專教師(桃園市)

時序雖進入立秋,但似是了無秋意,且暑熱難當,台北高溫難下,所造成的熱傷害,已破兩百人,而且高溫仍會持續。
其實,這種暑熱,本屬正常,所謂「立秋處暑,上煎下煮,後面還有個秋老虎。」
今夏至秋,不只天氣炎熱,而且還會持續很久,所謂「立秋晴,一秋晴。」八月七日立秋是晴天,象徵整個秋天恐係晴多於雨,晴多於雨必多烈日當空,暑熱難當。君不見如今已是持續六天高溫,且無弱化跡象,對此高溫天氣,必然要有心理準備。
如此高溫天氣,實非無因。所謂「朝立秋,冷颼颼;暗立秋,熱到頭。」今年立秋時刻是在下午一至三時,亦可了解天氣變化與立秋的關係。尤其是「立秋無雨最堪愁,作物從來只半收。」「立秋無雨,百姓喊苦」,現在正是立秋節氣,卻一直都不下雨,炎熱難當,揮汗如雨,而且又擔心電力不足,恐有限電措施,又聞有水費欲調漲的氛圍,不是讓人喊苦嗎?
然而,立秋處暑期間,本是炎熱季節,心中有此認知,恐怕已有秋涼之意。因為,「大暑不暑,無米可煮;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夏秋之際的炎熱,本是自然,人類為了要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發現了自然界的奧妙,自有一番因應之道。
所謂立秋,是指陰意出地而始殺萬物,秋之言揪也,揪就是約束之意,時序進入秋天,雖仍似炎炎夏日,但七月流火,識者乃有九月授衣之舉。所以古代帝王才會在立秋之日有迎秋習俗;今雖不存,但精神猶在。如重視國防水利,要在秋天之際,「完堤防,謹障塞,以備水潦,修城郭,繕宮室」等,與今之民生建設,豈非不謀而合?
立秋炎陽,燠熱難當,城市綠化,其實更有降溫效果。古時春夏之際,禁伐木,無伐大樹;可惜今為避颱風之災,許多路樹,在暑假之前,被砍成電線桿一般,不只不美,還使得行人無避熱之所,居民無乘涼之處,鳥雀無法結巢安居,炎炎酷暑,豈能不會燠熱,豈能不受秋老虎之怒吼?

山林裡的弦樂四重奏


2017-08-11 23:54 聯合報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請問我可以和您拍照嗎?」一位女士走到台灣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家旁邊興奮地提出要求,小提琴家含蓄微笑應可,這位女士連說謝謝。我看得出她的興奮,因此和清境農場的組長幫忙找景,並幫他們拍照。
「怎麼在這個山上居然可以聆聽到弦樂四重奏?他們怎麼願意到這山上來演奏?」女士問了連串問題;我們告訴她,這是一場公益演出,為的是宣傳犯罪被害者保護協會,讓大家知道被害者家屬,可以尋求哪些援助管道。同時,也招待他們到山林間散心、配合清境風車節彩繪風車,聆聽美好的樂音,或許僅僅是一天的活動,但能讓這些家屬綻放難得的笑容,平日陪伴的志工也一同參與,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
「我以為弦樂四重奏應該是在音樂廳演奏,我以為那是高不可攀的,沒想到這麼有人味?」這女士提到第一次到台灣自由行,來到清境農場,她已愛上農場的美景,現在更被這段故事給感動了。
「太溫暖了,我居然能遇見也太幸運了,回廣東我一定要跟我的親戚朋友們講,叫他們一定要來,我也一定會再回來。」
她說著的時候,組長告訴她不只四重奏音樂家來,國家交響樂團團長也開車來現場鼓勵,她更是無法置信,尊貴的團長居然為這活動開車前來、無法置信居然為四個部屬的公益演奏千里迢迢而來,這樣的事超乎她的理解範圍,她向團長致意,表達內心的感動。
看著她誠摯表達感動,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也因她的感動而感動,「太溫暖了,我一定要回來的。」她的承諾我們無法確認會否實踐,但知道今天的事已然深入她的心,她知道在台灣,再高貴再尊榮的人都會為公益而挺身;在台灣,就是有本事能為大自然披上優雅的外衣,台灣因人們愛的付出,而處處有故事。
但對我們這些有餘裕擔任志工者,則視為理所當然,只是盡己之力回饋社會,且因處處有志工,處處有溫暖的故事上演,所以根本不會特意張揚,只是平常心的將之融入生活中。沒想到這樣的民間力量,在外人眼中竟是如此溫暖,讓她感動到要幫忙宣傳。
記得幾年前,有一回我到日月潭度假,曾聽到對岸遊客下車看到明潭驚訝地說:「這麼小!」我立即回應「雖小但優雅,美麗。」當時我心裡雖有些不是滋味,但我知道對岸甚麼都大,他們會這麼說其實也沒錯。退休後終能出國旅遊,深覺比山水,各國有其特色,大家回國津津樂道一段時日即忘了,要讓人刻骨銘心的大概只有故事,只有人文素養的感動。
今天,我們在清境,如常努力,但在他人的感動中,我們也感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