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扛不起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進步飛快 正重返領先地位
經濟/中國進步飛快 正重返領先地位
2017-06-18 01: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篇貼文,是一位居住在美國的台灣人所發的《到上海的新體驗》:近十年來,每年都會來上海一兩次,去年因為生病沒來,昨天又來上海了。很多事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就來野人獻曝一番罷。
首先,這是我第一次以卡式台胞證入境,是人工通關,從把證件遞進窗口到我離開窗口,最多十秒,不用翻文件,不用打鍵盤,不用蓋章,只把台胞證「嗶」一下,就OK通關了。
久聞支付寶大名,本來想說這沒什麼,台灣早有像悠遊卡這種小額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方式。這次是我第一次使用支付寶,讓我大為吃驚,因為它厲害的地方不是付款方式,而是它的普及性,我吃飯,路攤買水果,超市結帳,全都用支付寶,我就是想看哪裡不能用,我投降了,連路旁飲料販賣機也都可用支付寶,等於鈔票了。
台北UBike很方便,但上海的共乘單車更是方便得多。你看到路邊有車就可以借,沒有固定的停車樁,就算沒看到車也可以用手機看附近哪裡有車來預約,最棒的是隨停隨還,只要把車鎖一拉,就算還車了。
剛才去餐廳吃飯,先用手機號碼輸入排隊,然後四處逛逛,快輪到時會用手機提醒,這台灣也普遍,沒啥。但進去坐定後,不見服務員蹤影,原來是要用手機掃一下,直接用手機就可以點餐了,隨時可以加點,買單也是幾秒就來,支付寶一掃就完事了。
再轉錄一段香港人士的短文:「老友問上海生活如何?答曰這十年進入中國品牌中,以前戶口開在滙豐,搭飛機坐國泰,手機用蘋果,從來不網上購物,飲紅酒必法國,看電視睇CNN。如今全變了,每天上騰訊的微信朋友圈,購物用阿里巴巴淘寶,通訊用中移動神州行,戶口開在中國工商銀行,查資料用百度,手機用華為P9,…。
以上轉錄的見聞與經驗,代表的是一群來自中國大陸以外的當代馬可波羅對當代中國的印象。感覺就像一千年前來自歐洲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目睹的奇幻事物一樣。來自美國、台灣、香港這些還算相對發達的地區都有如此感受了,何況全球其他國家。所謂見微知著,由小觀大,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折射出宏觀角度的中國現象或變化:
──中國的GDP在全球的排名,已自1978年的第15位,快速躍升為2010年的第二位,估計再過十到15年即在2030年前後當可超過美國,「重返」全球第一。
──GDP之外,還可以看海洋實力。《大國崛起》一書指出,人類近500年來有九個大國(葡、西、荷、法、英、德、俄、日、美)崛起,其共同點為均是海洋強國。中國曾在九國之前是全球第一個海洋強國(明.鄭和),但之後錯失了機遇,如今21世紀,中國又在積極發展為一個海洋強國,是第十個。
──在太空實力方面,2011年一個由歐美亞16國參與研製的國際太空站排斥中國加入,如今中國急起直追,2024年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退役之後,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
──還有量子革命。2016年8月中國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後,一連串的「量子革命」陸續在中國出現:研發首部量子雷達;國家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在去年底建成貫通;上個月,中國科學院建構出世界第一台量子電腦。
英國學者李約瑟對16世紀之前的中國科技遙遙領先全球,但卻在近代表現遜色,深為不解。李約瑟如果還健在,目睹21世紀的中國發展與中國現象,或當會有一些新的領悟,他所處的時代或許是中國3,000年歷史中因為某些原因而出現的最低潮,當這些原因逐漸消去或被扭轉了之後,中華民族就會呈現復興。現在看來,中國正在重返世界,正在走向復興之中。
聯合/蔡英文扛不起的事
2017-06-18 01: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巴斷交,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作為台灣人的總統,我會把所有的壓力扛起來」。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巴斷交,引發國人對政府外交路線失靈的疑義,並傳出修正的呼聲。但蔡政府強硬以對,除宣稱要嚴格審查大陸官員來台案件,對陸生納保案也可能再議。蔡英文更聲稱,作為台灣人總統,「會把所有壓力扛起來」。
不難想像,當批評和壓力四面八方而來,蔡總統此時所承受的壓力恐已到了臨界點。但當蔡總統宣稱將「把所有壓力扛起來」時,我們不免擔心,她是否有飽滿的智慧和足夠的冷靜選擇正確的因應之道?
原因是,以蔡總統成長過程之一路順遂與裕足,甚少遭遇挫折或逆境。因此,當政府政策不受人民喝采時,她會表現出充耳不聞狀,不作回應,亦不作調整。今天,當台灣遭遇的外交困境遠比她想像的深重,但蔡英文卻聲稱「不會向恐嚇屈服」、「會扛起所有壓力」;言下,她似乎把國家的處境當成了她個人領導的成敗,卻忽略其中有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共同的福祉要面對。
蔡英文也許扛得起國家領導成敗的責任,但台灣的前途以及台灣人民的禍福,則恐怕不是她扛起的事。甚至可以說,「會把所有壓力一肩扛起」的演講詞不僅太過文青,太過八股,也顯得太不真誠。我們一直未將台巴斷交視為外交部的責任,原因正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絕非外交部扛得起的事。
蔡英文現在要想的,應該是什麼路線才對台灣人民最為有利,而不是自己要如何扳回顏面。
聯合/一帖膏藥治不了農地工廠的百病
2017-06-18 00: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宜蘭縣員山鄉水源段295地號,依法只能興建資材室,土地所有人卻擴建成三合院農舍,縣政府昨天強制拆除,屋主家屬張貼標語痛斥(圖);縣府表示,去年5月即要求拆除未果,至今已延期長達1年,沒辦法再寬容,怪手會將房屋夷為平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張芮瑜/攝影
宜蘭縣政府日前大批人馬開進員山鄉,一令聲下,怪手剷掉一幢豪華三合院農舍,屋主痛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是暴君。約莫同時,農委會宣布祭出兩招,要解決全台農地被七萬家非法工廠占用的問題,但其手段卻被批評形同在發放「贖罪券」要讓業者就地合法。林聰賢帶著地方經驗進入中央,急於拿出政績;但他的政策卻因不符行政比例原則,反成熱議焦點。
農委會基於確保糧食安全,進行全國農地盤點,把矛頭對準存在數十年的農地非法工廠;其積極任事的用心,值得肯定。問題是,企圖有所作為,與是否做對事,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這次清理非法農地的決策,堪稱目標良善;但實質上,卻缺乏對問題細緻的梳理,也未能構思良好的通盤配套,即草草要端菜上桌。也難怪,非法業者只要繳交價差及回饋金即可「就地合法」之議,被學者及環保團體批評是在發「贖罪券」,無助回復農地正義,遑論解決老問題。
根據農委會的擬議,一是要求業者支付地目變更差價並繳費給「農地保護基金」,二是去年五二○後新違章工廠即報即拆;這兩招都是「四兩撥千斤」的作法,充其量只是小菜兩碟。諷刺的是,農政官員把新政的時間點切在去年的五二○,還豪氣地說:「去年上任後的,我們負責。」乍聽之下,非常勇於任事;但沒說出的後半段則意味:「前朝的事,恕不負責」。執政者的責任,有這樣的「斷代法」嗎?
國家的政務有其延續性,不管官員是無心或有意,這種分顏色論責任的思維,無論如何不可能被民眾接受。再說,民進黨並非首次執政,如果要更豪氣地負責,是否也把二○○○到二○○八年的違章工廠也挑出來「負責」一下?否則,如果中央政府是用「斷代法」在決策,台灣將一直陷於藍綠對抗的紛亂,國政還有什麼前瞻可言?
全台建在農地上的非法工廠,每年約以七百五十家的速度增加,這對農地的侵蝕與踐踏是極為嚴重的事。農政官員豪氣攬下去年五二○後新增的非法工廠,其實僅佔總數的一%,只是區區之數。表面上,農委會官員話說得好聽,但其實是避重就輕。
深一層看,二○一○年馬政府時代通過了《工廠管理輔導法》,那是政府劃下的第一道紅線,明訂輔導期到今年六月,如果屆時違法工廠不遷移,可以依法斷水斷電、強制拆除。遺憾的是,由於台灣政治上的民粹作風,這一輔導寬限期後來又被朝野立委延到二○二○年。無論如何,即使展延,它依舊是條紅線。如果政府部門不真正去面對挑戰,卻想用「繳錢解套」的方式大開「就地合法」的善門,工廠非法侵占農地的問題恐怕永遠無解。
農地非法工廠事涉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環保署等單位,但因官僚怠惰,加上政客關說插手,使得問題糾纏難解。數十年來,業者汙染農地,社會付出鉅大成本;但是,也有若干聚落業者寫出「台灣之光」的產業篇章,成為百萬人生計所託。面對這些複雜的情況,絕非農委會開出「遠者縱、近者拆」的簡單處方,即足以解決。真正負責的作法,是要對非法工廠的情況作出分門別類,就其汙染狀況、營業現狀、區域開發情形、及可獲改良的機會等等作出評估,再決定是否繼續輔導,或者限時斷水斷電,乃至協助其合法化。
簡言之,非法工廠占用農地之問題由來已久,其型態、區位、聚落、排放各不相同,問題嚴重之程度也大異其趣;因此,農委會不可能用一張藥布治癒所有的病症。尤其,政府絕不能用「繳錢換自由」的方式,隨便讓業者合法化,那將留下無窮後患。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是農委會所能獨力解決,而需要各相關部會共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