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改革獨董 避免「既不獨立、又不懂事」

.聯合報社論..川蔡熱:抓穩潮流,勿成泡沫
.聯合報黑白集.一張更難答的北京考卷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是台灣的照妖鏡










經濟/改革獨董 避免「既不獨立、又不懂事」


2016-12-09 03: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上市櫃公司發生經營弊端,有些股東怪罪獨立董事未盡責,但獨立董事真有能耐防範於未然嗎?今年獨董辭職人數創新高,也引發獨董產生方式和制度的討論。
過去上市上櫃公司的董事、監察人普遍由大股東或由其指派法人代表擔任,而董事有可能與管理階層多所重疊,而被質疑董事會功能不彰與缺乏監督機制。為了強化董事會功能,基於證交法授權,金管會要求所有台灣上市櫃公司應於2015年導入獨立董事制度另外,在2017年資本額在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應設立由全體獨董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制度,其成員至少三人以上
獨董的基本職能應以維護整體股東權益為依歸,而且在決策時不受管理階層影響。由於獨立決策判斷很難認定,因此才退而求其次,從身分別定義其獨立性。獨董就是一定期間內未在公司或關係企業任職、與公司無財務關係,且與公司其他董監事、高階管理者不具親屬關係者;再者,其持股須少(甚至可以不用持股),且是以個人名義擔任董事而非法人代表。當然,為了能夠有專業知識進行商業判斷,因此主管機關還要求需有一定工作經驗,且有持續進修的紀錄。以上就是為什麼要引進獨立董事制度的背景,以及獨立董事的定義。
雖有上述要求,許多人仍然批評獨董無法獨立於管理階層進行判斷,理由是目前董事選舉制度,獨董是由董事會提名,說穿了是由大股東提名,要當選仍然需要大股東支持。如此情況下,如何確保獨董不受大股東影響?亦即獨立董事:既不獨立、又不懂事,甚或有人認為獨立董事是門神、橡皮圖章、肥貓。
此一問題點出兩項癥結:誰來提名獨董?誰來選舉獨董?就第一個問題,目前的做法是為了讓股東在收到股東會開會通知時,即有獨董候選人的學經歷介紹,獨董的選舉應採候選人提名制度而由持有1%股份之股東或由董事會提出獨董候選人名單。而目前的獨董與一般董事是一起選舉、分開記票,務必使獨董當選席次符合公司章程與法規要求,因此目前獨董選舉是以股份來投票,要當選仍然要有大股東的支持。
就第二個問題,前行政院長陳冲提出持股一張(1,000股)以上的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獨董,此項建議的確值得深思。其立論基礎是獨董應代表外部股東立場,由持股一張以上的股東一人一票選出,如此一來變成分開選舉、分開計票。目前「公司法」是由全體股東、依據股份來選舉董事,因此要實施此一建議須先修法。如果要維護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我們建議可以降低獨董的提名門檻,由持股1%,降為0.5%;再參考上述建議改由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獨董。
然而,獨董並不單只是在監督管理階層,最好也能提供專業建議。獨董在選任之後,如何與一般董事、管理階層溝通,也是執行職責的重要工作。同時,若依上述一人一票選舉獨董,亦與目前公司法的股份制精神不符,因此,如果要維持目前的提名、選舉制度,亦即仍由全體股東、依據股份選舉董事,如何強化獨董的功能?強化獨董與審計委員會的責任,也是一種選項
另外,獨董是否有任期規定?陳冲院長亦建議獨董任期最多兩任,超過兩任,這名獨董「再偉大也不夠獨立」。此一議題我們建議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根據新加坡公司治理守則,任期超過九年的獨董,如果要續任,為了確保在與管理階層互動時,能保持獨立的地位,因此必須經過嚴格審查。
總之,從兆豐、樂陞等案發生後,獨董制度引起熱議,主管機關在全面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置獨董時,應該廣徵專家意見,參考先進國家作法,以使制度更周延。

聯合╱落跑勇士的真相


2016-12-09 03:3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林淑芬。 中央社資料照片


那天立法院大戰表決勞基法修正案,民進黨雖祭出黨紀,三令五申,最後仍有七名立委缺席落跑。這個現象,可以嗅出一點政治端倪。
缺席的,是四名區域立委林淑芬、劉建國、楊曜、鍾佳濱,及三名不分區立委陳曼麗、蔡培慧、林靜儀。其中,林淑芬上會期當召委就選擇落跑,如今繼續堅持,言行倒也一貫,甚至在同志壓力下凸顯了另類的勇敢。鍾佳濱則聲稱是去上政論節目,為政府政策辯護;理由有點牽強,但總召柯建銘放他一馬。可是,其他人呢?
劉建國和楊曜迄未說明缺席的理由,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名不分區立委的缺席。這三名女立委皆出身社運界,平日與勞團關係密切,若被迫要支持有違她們平日信念或言行的法案,於心不安;或許因為如此,選擇在重要時刻缺席。她們的理由不一,有人出國,有人家裡有事,有人扭傷腳;放在一起看,就是令人難以理解。
這些綠委寧冒違抗中央、違抗黨意之險,缺席勞基法之役,從某個角度看,也算得上「落跑勇士」了。問題是,先前黨中央磨刀霍霍,要砍林淑芬;但這下子行刑架上多了好幾個人,這把鍘刀要如何出手才不會招惹閒言閒語,恐怕不是太好辦。
七名立委缺席,對民進黨而言,強渡勞基法關山仍不成問題;但下一次呢?以同性婚姻修法為例,尤美女的版本恐怕不容易獲得許多區域立委的支持,若蔡英文要強推,屆時「落跑勇士」恐怕更多。

聯合╱「恨」文化與朴槿惠必須下台的理由


2016-12-09 03: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韓國會九日將就是否彈劾朴槿惠總統進行表決,抗議群眾八日晚間在國會附近持火炬示威,要求彈劾朴槿惠。 法新社

不敵連續六周超過百萬民眾上街示威的民意壓力,加上今天即將舉行的國會彈劾,原本遲遲拒絕辭職的韓國總統朴槿惠終於讓步,同意在明年四月底下台,韓國也將於明年六月提前舉行總統大選
韓國的民族性格與台灣不同,國內的遊行抗議通常只是一次性的爆發,但韓國民眾的接力示威卻是周周能量破表,久久不散。由此,可看出大韓民族的堅韌鬥性,以及民眾究責到底的剽悍個性。有人認為,在韓國人的心底深處存在著一種「恨」文化,這種情緒在面臨社會的重大不公不義時,就會集體爆發。
朴槿惠在這次閨密門事件中,踩到韓國人民的兩個痛處:首先,是官商勾結:崔順實打著朴槿惠總統的名號,向大企業募款中飽私囊,這是近年來韓國人民在貧富差距拉大下所無法容忍的。其次,是特權文化:崔順實的女兒利用走後門進入梨花女子大學,而升斗小民卻要日夜不停地補習才能考上好學校,這是韓國菁英主義下所無法苟同的不公。
朴槿惠民調已跌到百分之四,為何要拖到明年四月底才下台?這項決定,是執政黨與在野三黨政治妥協的結果,朴槿惠其實身不由己。
執政黨的盤算是:它屬意的下屆總統候選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要到年底才卸任,朴槿惠若現在就下台,來不及為潘基文布局。在野黨的盤計則是:朴槿惠的聲望雖一敗塗地,但執政黨卻還有百分之十五的支持度;現在就舉行改選,對在野黨未必有利,何況是要面對強棒潘基文。也因此,在野黨只好以拖待變,利用朴槿惠的弊案來拉低執政黨的聲勢。在朝野各有盤算下,朴槿惠只能依照彈劾時程,到明年四月才下台。
然而,在啟動彈劾程序後,朴槿惠真的就能如願順利下台嗎?情況其實仍有變數,其中主要關鍵,不在民意風向球的國會,而在維護憲政體制的憲法法庭
根據韓國憲法,彈劾總統須要國會三分之二通過,再由憲法法庭三分之二表決通過才正式成立。目前韓國國會的三百席次中,在野三黨雖僅占一七二席,但執政黨已有廿九位議員表明倒戈;如無意外,今天的國會彈劾案將會順利通過。
接下來,球便送到憲法法庭手中。韓國憲法法庭法官保守色彩濃厚,一向不受民意風向所左右二○○四年,盧武鉉因政治獻金醜聞遭到國會彈劾;但到了憲法法庭,卻遭到九位大法官一致駁回。此外,現任九位大法官中,有兩人任期即將在年底屆滿;在朴槿惠無法任命新人的情況下,這些都將成為彈劾朴槿惠案成敗的變數。
可見,在韓國帝王式總統的憲政體制下,朴槿惠能否提前下台,仍然存在變數。尤其,在這起政治風暴中,韓國三星、現代等大財閥也紛紛被捲入獻金弊案,這對韓國脆弱的經濟將更雪上加霜,同時也衝擊韓國的國際形象。
朴槿惠跛腳,除衝擊韓國本身的政治經濟,也攪亂東北亞的一池春水。本月十九日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韓領袖高峰會」,面臨彈劾的朴槿惠能否出席,也受到關注。事實上,在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TPP後,中日韓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便顯得相當重要,它可以扮演東亞經濟整合的先驅,也為日本加入RCEP取得入場券
此外,日本原希望藉由主辦「中日韓峰會」的機會來改善中日關係,因為這是二○○九年中日釣魚台爭議以來李克強首次訪日,它也被預設為明年安倍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鋪路。一旦朴槿惠缺席,將讓中日韓三角關係缺了關鍵一角。
彈劾朴槿惠的程序即將啟動,在這場政治大戲中,人們看到一個已如植物人的總統以及沒有責任感的在野黨,這是韓國民主的悲哀。明年六月不管是哪個政黨上台,歷經這段漫長六個月的政治休克,韓國人民註定是最大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