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經濟/中國積極併購 台灣應正面迎戰

.聯合報社論..改革與暴衝,僅一線之隔
.聯合報黑白集.烽火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積極併購 台灣應正面迎戰




經濟/中國積極併購 台灣應正面迎戰


2016-05-28 02: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最領先的德國磊晶設備商愛思強(Aixtron),日前宣布將接受來自中國大陸福建投資基金6.7億歐元的收購要約;同一天,全球最領先的網路借貸公司美商Lending Club(借貸俱樂部),也宣布中國大陸盛大遊戲創辦人陳天橋已入股11.7%股份。這兩件企業併購案,雖然不同行業,卻別具意義。
近幾年,中國大陸海外收購行動不斷加溫,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今年光是第1季,中國的海外收購就達1,011億美元,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的金額。大陸資金如今可以說已買遍全世界,從石油、天然氣、礦產等戰略物資,再到體育、電影、娛樂事業等軟實力,如今又快速布局半導體、網路、金融科技等創新科技領域,大陸積極展開跨國併購,已對全球產業競賽造成巨大衝擊。
大陸的收購行動方興未艾,背後當然有很多因素,包括中國資金充沛、市場龐大及策略結盟等,除了少數因政治或競爭因素無法完成,大部分的收購談判都很順利,畢竟在全球經濟環境不佳、產業競爭激烈的現實下,一方願意花大錢,另一方想獲利了結,也讓中資的全球收購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在全球積極展開的併購大戲中,台灣卻相對沈寂,大部分台灣企業還在為生存而戰,僅有少數能夠展開跨國併購。面對這波來得又快又急的併購潮,台灣產業該如何因應?對於這種另類的國際產業併購外交戰,新政府又應該採取那些對策與行動?
首先,台灣企業家絕對不應該在這波併購潮中缺席,尤其此波收購對象均鎖定具戰略性高附加價值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沒有參與,未來的仗肯定更難打。
事實上,此波大陸的收購動作,是有目標、有計畫地展開,範圍從半導體、LED關鍵技術與設備,到軟體、網路等新經濟的全面布局。例如,愛思強生產的MOCVD磊晶設備,是掐住LED(發光二極體)產業發展咽喉的關鍵設備;迄今已累積近200億美元交易量的Lending Club,則以顛覆華爾街金融業為目標。這些企業被中資收購或入股後,未來結合大陸本地的產業實力與市場優勢,必然對全球行業生態造成巨大改變。
台灣大部分企業都沒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資金實力,但更關鍵的問題是缺乏創新超越的企圖心,這是目前台灣企業最欠缺的精神,因為即使個別企業無法獨立完成跨國併購,也可以尋找志同道合的國內外合作夥伴,想辦法參與國際併購的行列。
其實,併購目標原本就不限於海外,台灣內部的整併也很重要。由於台灣人才、資金等資源均很有限,更需有效整合利用,因此,若國內產業整併可以加快,尤其是重疊性高的產業進行整合,更有實力跨到海外。台灣的產業整併一向很慢,如今面對關鍵轉折時刻,企業家更應捐棄成見,像日月光與矽品最後合組控股公司的模式,大家一致共同對外,就是值得鼓勵推動的示範。
至於政府,絕對要正視這個問題,列入優先處理事項,並委託智庫深入分析及研擬對策,做為未來制定產業政策的重要參考。過去台灣的產業政策容易侷限在島內觀點,但如今產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尤其對岸在經濟與產業實力大幅提升下,台灣若持續以迴避或圍堵方式因應,恐怕落得全盤皆輸的局面。
此外,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推出三大促進民間投資策略,其中均較偏重國內產業轉型或五大創新產業的投資,至於對外的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則以配合南向政策為主,但這些規畫都疏忽了國際產業生態的改變,政府仍應針對台灣重要產業項目中,在全球有那些重要的關連企業,進行深入研究與了解,甚至展開合作意願的探尋與接觸,事實上,台灣在多項產業領域中都是具分量的參與者,也是有機會坐上談判桌上的玩家,只有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持續發聲,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收購潮中被忽略。

聯合/烽火經濟?


2016-05-28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政經戰略的全貌逐漸揭露,儼然愈來愈像李扁時代的格局。
一、否定九二共識,被北京指為「破壞現狀」。二、否定「活路外交」,「烽火外交」可能死灰復燃。三、宣示不再重啟貨貿談判,這是「新戒急用忍」?四、強調加入TPP,這是「不抱美國大腿、抱誰的大腿」?
最令人矚目的是新南向政策,與兩岸經貿儼然不是以「增補」為目標,而是以「替代」為宗旨。北京已將新南向視為蔡政府的政治性挑戰,謂為「違反經濟規律/為政治服務」。也就是說,新南向非但將是兩岸未來的經濟戰,且將是政治戰與外交戰。
在「烽火外交」可能再燃之此際,「烽火經濟」有否可能成為蔡政府未來四年的關鍵詞?
貨貿不重啟,ECFA架構若動搖,這是烽火。陸客來台減額、鳳梨酥賣不出去、遊覽車停駛,大陸對台內需及出口的助益皆可能生變,這是烽火。TPP未必進得去,要進去則美豬及其他高標準的准入門檻對台灣的衝擊,也是烽火。如果,又以新南向政策與北京主導的RCEP、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硬拚,更將烽火連天。此時,北京駐東南亞使館必已全面備戰。
南向素來是「增補」而非「替代」;若欲逆勢翻轉,恐是災難。北京的策略是:一、拉住關鍵台商入陸。二、收縮對台灣內需及出口的讓利。三、圍堵台灣的國際經貿。
這面南向大旗,會是烽火經濟的第一縷狼煙嗎?

聯合/改革與暴衝,僅一線之隔


2016-05-28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後首次行政院院會,行政院會後拍攝新任內閣團隊合影,
首次採用俯角拍攝,並雙手交叉胸前向上仰望,拍出不同以往的角度。 
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內閣的首次大合照,不同於以往的排排坐,採取了集體抱胸仰望的姿態,象徵這個被稱為「老男藍」的團隊將以不同的姿態面對執政。事實上,從上任一周來各部會端出的新政,無論被稱為第一槍、第一炮、第一刀或第一把火,皆受到社會廣大的注目;其中不乏「有感」的改革,但「暴衝」式的決策更不在少數。
相對於國民黨執政八年卻提不出多少可觀的作為,民進黨一上台即放手改革,似乎更能讓人民有感。問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第一槍」中,有些決策缺乏深思熟慮,有些則根本未曾協調溝通,有些甚至超越了自身主管部會之權責。這林林總總,有些引發地方民意反彈,有些理由顯得貧弱,有些則將留下執行後遺症。改革當然是必要的,但若不能減少這類無謂的「暴衝」現象,不僅將抵銷民眾對新政府的信任,更會增加改革的困難。
歸納而言,新內閣受到歡迎的政策,例如購買花東火車票改採實名制,學校服裝儀容的解禁,都是長期引發民怨的生活細節問題,如今獲得解決,民眾自然有感。
至於發生「暴衝」的政策,主要有幾個類型:第一,政治正確型:例如教育部長潘文忠廢微調課綱,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談開放美豬,都是仰承上意而作的宣布,其實缺乏循序推動的計畫。第二,專業傲慢型:例如交通部長賀陳旦宣布端午連假取消夜間免收費政策,及東西向國道擬收費,都是不顧現實因果、也未溝通協調而做的草率決定,後者隨即因反對而喊停。第三,權責混淆型:例如環保署長李應元宣布太魯閣國家公園明年起禁採水泥,其大方向儘管沒錯,卻侵犯了經濟部的權責,也以政治凌駕了環評。其後,他也坦承並未和其他部會溝通,這項說法只是他個人的「國土願景」。
在上述的政策暴衝中,有些將牽動許多民眾的權益,因此很快就遭到反撲;有些關係到特定地區民眾的生計,反對聲浪也很堅定。前者,例如東西向國道收費,賀陳旦馬上遭到綠營地方諸侯的圍剿;後者,例如亞泥禁採,將有上萬民眾生計受到影響,花蓮也傳出不滿聲音。
簡言之,如果內閣政務官不對問題作深入研究,將相關議題層層釐清、解決,卻以為只要擺出改革姿態,說幾句冠冕堂皇的大話,就能使國家新政順利推動,那恐怕唬不了百姓。以連假期間國道夜間免收費為例,目的原在疏散白天的車潮;如今交通部以「肇事率高」為由要取消免收費,試問,如果夜間車流轉而流向日間造成回堵,會是更英明的交通決策嗎?
此外,橫向國道收費若是為了「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那麼,難道因為地方首長群起反對,改革大旗就可以棄之於地嗎?如果新政府真有改革決心,其實可以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減半收費,讓民眾在感受減半優惠中漸漸習慣付費,一兩年後再提高到七五折,然後再視實施狀況決定下一步。如此,讓民眾漸漸適應,也讓地方政府有餘裕觀察國道與一般公路的分流和替代狀況,逐步調整區域交通系統,最後達到付費的公平原則。
一個勇於作為的內閣,自應受到民眾的歡迎。但是,如果閣員不時暴衝,無法精準掌握改革、專業與協調的平衡點,太多抽搐式的決策只會使行政路線陷於混亂,讓人民無所適從。必須提醒的是:得票再高的政府,也會因決策失當而撞上民意高牆,以致一蹶不振。二○一二年馬英九連任後,高姿態提出油電雙漲,難道不是為了改革能源成本結構?遺憾的是,總統直接干預電價的笨拙手法,卻讓民意快速離他遠去。去年初,柯文哲以政壇奇葩之姿橫掃台灣,然後展開一場大整頓、大揭弊;如今他卻卡在大巨蛋、交通等市政改革,狼狽之至,也是前車之鑑。
改革和暴衝只是一線之隔,抑不住權力的傲慢,即可能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