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經濟/政府應引進民間活力 刺激產業發展

.聯合報社論..國會暴衝是新政府的後顧之憂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風車版課綱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引進民間活力 刺激產業發展




經濟/政府應引進民間活力 刺激產業發展


2016-05-22 03: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走馬上任,新政府的產業政策也隨即上路推動,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及擘畫經濟藍圖的過程中,到底應扮演何種角色,要優先施力的重點為何,工商團體已有諸多建言,財經部會首長應該抓住重點,不畏艱難,全力施為。
首先,近來新政府在論述產業政策時,有不少關於「類主權基金」或「國家隊」等倡議主張,雖然目的在發展產業,卻有必要謹慎而行。沒錯,當今產業競賽早已是國與國的競爭,大國在資本、法規、政策與市場等,都享有絕對優勢,台灣小國寡民,原本就處於劣勢,若硬以國家隊為名,產業競爭恐怕也會淪為台灣外交被孤立的境遇。試想,若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台積電、日月光及聯發科等公司,被貼上「台灣國家隊」標籤時,屆時到對岸客戶處爭取訂單,到底是正數還是負數?在產業實際交鋒中,以國家隊為名不僅無法讓台灣業者蒙受其利,恐怕先行扣分。政府在推動產業政策時,應儘量淡化政治色彩,把重點回歸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實質效益。
此外,公務員保守謹慎、政府效能不彰,這已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的共同病灶,台灣近幾年行政體系疊床架屋,部會各行其政缺乏整合,只除弊不興利等作風,也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大變數。若檢討過去幾年,台灣在公營事業民營化上不僅沒有具體成績,反而在眾多公營機構中,政府掌控力量愈來愈深,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水、電、交通等領域,在公營銀行更是明顯,也導致公營企業改革難以推動,發展更趨保守。
如今,台灣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上台,或許可效法當年英國柴契爾夫人透過減稅、國營事業私有化等自由化措施,重振英國經濟活力的作法,讓台灣民營企業的活力效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石。當然,在推動這些政策時,政府大可不必擔心有圖利廠商之嫌,而應抱持政府本就應圖利整體產業的心態,才能讓經濟發展真正滾動起來。
同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可以做許多民間做不到的事,有積極且無可取代的地位,例如,優先為企業掃除投資障礙。目前台灣陷入嚴重的「五缺」困境,包括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各個產業之中,但個別企業根本沒能力解決,即使最受矚目、備受關愛的龍頭企業如台積電、大立光,過去也都經歷過環保、缺水電及土地廠房難尋等考驗,更何況那些較無知名度的中小型企業。
另外,以近來熱門的金融科技(Fintech)為例,這不僅是全球大趨勢,民間企業也迫切想投入發展,但政府在政策與監管的進展卻有如牛步,甚至在全世界各種金融支付與交易都已採用多年後,才看到政府部門開始研究,這種慢好幾拍的動作,令人捏一把冷汗,也難怪民間的創新創業難以發展。
以美國國防部下屬的DARPA(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為例,此機構目標是研發用於軍事上的高新科技,其採取模式則是由國防部出題,並向民間徵求技術團隊,還定期舉辦比賽挑選優秀團隊,DARPA過去的出題範圍從網路、人工智慧到太空探險,近幾年則有無人駕駛車與機器人等,透過這種「DARPA出題、民間解題」模式,讓民間的創新科技與活力得以成為產業發展的種子。如今,新政府已將國艦、國機國造的計畫,列為五大推動產業之一,但可以預見未來勢必面對許多行政效率與管理積弊的問題,若能借鏡DARPA引進民間優秀團隊與力量等作法,或許能有所助益。
企業追求產業與國際競爭力,向來是一步一腳印,只務實不務虛,可是近年來政治態勢的演變,卻愈來愈偏向務虛不務實,期盼新政府能夠正視問題核心,並推出解決之道,才是產業發展之福。

聯合/不要風車版課綱


2016-05-22 03: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政府一上任,新教育部長潘文忠立刻宣布「廢止一○三高中國文和社會微調綱領」。十二年國教課綱要一○七學年才上路,社會科則因為爭議太大,還要再晚兩年。
有人擔心,在這段青黃不接期間,孩子們到底何去何從,要根據什麼版本的課綱學習才好?其實,這似乎無需太過擔憂,在大人爭辯不休的混沌時期,孩子們或許反而能學習用第三隻眼來看事情,不必一味相信藍綠政府「欽定」的版本。如此,視野反而更廣闊。
立法院日前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正案,為了顯示民主並討好下一代,將把高中生代表列為課綱審查委員。教育本是百年樹人大事,現在被操弄到如此政治化,應接受教育的人反而被抬上轎來領導教育,這豈非本末倒置?
只消看五二○總統就職典禮上的大戲,由紙風車劇團編排的「台灣之光」,利用各種選擇性的場景來演繹民進黨的台灣史觀,舉凡國民黨所為皆屬邪惡,凡本土之可愛皆為民進黨之功勞;其餘,台灣如何從貧瘠創造經濟奇蹟,如何從海隅孤島締造民主憲政,一概跳接而過,彷彿不曾發生。這樣的「紙風車史觀」,既然能在總統就職大典上演出,難道不會堂皇寫入課綱?
潘文忠會不會是另一個杜勝正,我們尚難判斷。必須提醒的是:作為教育部長,再怎麼政治正確,也不能悖離「教育」的初衷;課綱再怎麼挖空心思,也不能像「風車版」那麼瞎。

聯合/國會暴衝是新政府的後顧之憂


2016-05-22 03: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民進黨團強勢通過要求教育部應撤回高中國文、社會科微調課綱,
引爆藍綠立委衝突。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新政府上任,蔡英文擁有民進黨國會過半的優勢為後盾,「完全執政」的氣勢恢宏,此外,也擁有戰力不弱的「友黨」時代力量作為側翼;這比起陳水扁時代受困「朝小野大」的格局,施政上應該更加得心應手。唯二的變數是:一,綠委是否能分享蔡總統的務實作風,不流於躁進;二,林全內閣與民進黨立院黨團能否順利磨合。
儘管馬政府也擁有「完全執政」的優勢,但由於藍營立委的一盤散沙,加上立法院長王金平因「馬王失和」因素而居間干擾,馬政府的決策到了國會往往被七折八扣、變形走樣,甚至橫遭阻攔。今天,以民進黨在國會的生態,議長蘇嘉全應不致對蔡英文的施政故意阻擾;然而,以林全內閣的低政治性格,加上許多改革事項可能衝撞地方立委利益,雙方能否妥善折衝,仍是一個疑問。
簡單地說,目前僅剩卅五席的國民黨,其實倒不致對蔡政府構成太大威脅。原因是:從未淪為「少數黨」的藍營立委,對於非程序內的杯葛手段十分生疏;而且國民黨慘敗後元氣大傷,至今尚未釐清重起之戰略,因此出手甚為猶豫,不成章法。相對而言,對蔡英文政府的形象和施政可能造成干擾的,反而是來自民進黨內的因素居多。
這可以從兩個面向觀察。從積極面看,以蔡政府當下行政與立法關係之密合,行政部門要推動的政策,在立法院不太可能受到阻礙;而民進黨立委所提出的法案,除非蔡總統刻意踩煞車,也幾乎沒有不通過的可能。從消極面看,以民進黨長年在野的習於躁進和貪功性格,要期待他們保持高度的節制與理性,恐怕不是容易的事。觀察過去四個月的表現,民進黨內各種「暴衝」事件頻傳,已讓蔡英文疲於因應,甚至因此形象下滑。此外,若干專為回應公民「覺醒」的修法,更可能因一時民粹而讓蔡政府成了立法暴衝的受害者。
以日前立法院三讀的《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法為例,這項為回應「反課綱」浪潮而提出的修法,確立了提高課綱審議委員會層級至行政院、立法院推薦人選、高中生可參與審議等原則。但是,一方面宣稱是為避免「政治化」,另一方面卻讓政治意義更高的行政院、立法院來決定審議委員人選,學生甚至可以「自己的課綱自己審」,都讓這次修法充滿荒謬。更遑論,當初「反課綱」風潮,原就是基於意識形態而發的學生運動。
類似的例子,也見諸《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集會遊行法》等政治性修法提案上。選罷法的修正,是為了降低罷免的門檻;公投法修法,是為了降低公民投票年齡、比率門檻,以及納入領土公投;「集會遊行法」的修正,則是幾乎取消對集會遊行的限制。這些修法,原多為因應這些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而發,針對的目標是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強修這些法案,是不是符合學理,是不是窒礙難行,甚或造成更多衝突對立,都將引發極大的爭議。這也可能使民進黨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論降低公投、罷免門檻,或取消集會遊行的限制,將來被無限上綱成為針對對象的,反而可能是民進黨自身。
如果再算進諸如《兩岸監督協議條例》、瘦肉精美豬進口等議題,或者泛綠內部已不同調,或者地方與中央利益衝突,當爭議接踵而至,民間沸沸揚揚,形象受損的問題全都要記在蔡政府頭上,蔡英文能消受嗎?即使民進黨未必願意,但在時代力量等的進逼下,蔡政府也許仍得硬著頭皮修法;這樣的法案越多,民進黨執政的陰影就越大。
蔡政府的蜜月期不會太長。尤其在立法院,四個月來綠委的各種烏龍、脫序演出,已經讓民眾感到疲乏。如果民進黨立委不改傲慢、粗魯,隨意暴衝,恐怕很快會把蔡政府的善意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