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星期透視/從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前瞻台灣未來/名家縱論/發展軟體 打造台灣新經濟

.星期透視/從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前瞻台灣未來
.名家縱論/發展軟體 打造台灣新經濟
.蔡總統的考驗/正視北京反制 莫讓小舟翻
.蔡總統的考驗/蓋園區、傳經驗…新南向5藥方
.蔡總統的考驗/必須贏的台灣 靠年輕軟實力
.蔡總統的考驗/百日定江山 菜快端出來
.教育一團亂 蔡就職演說隻字不提?
.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 難滅明星高中
.總統就職/陸滿意蔡 只是不能說
.總統就職/典禮訴悲情 八年級無感
.畫中有話/新政府新願景 別成繽紛泡泡



星期透視/從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前瞻台灣未來


2016-05-22 03:12 聯合報 苗豐強/中華民國ABAC代表、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在全球充滿政經不確定因素下,國際間仍有一股力量,找尋成長動力。以對外貿易依存度二○一五年達百分百的我國而言,尤其重要。改革跟開放,需要尋找兩個平衡點。其一是各國間對等與利害關係,其二是朝野溝通一致否?
APEC會議分兩部分。資深官員會議(SOM)是政府各部會首長參與;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是各經濟體企業代表,每年四次。十數年來,所談主題,與時並進。
○八年以前: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倡議、資通訊促進成長、企業社會責任(CSR)倡議等。
○九至一二年:透過TPP、FTAA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氣候變遷綠色經濟、包容性的成長等。
一三至一六年:提倡中小微型企業及創業、培育創新技術與投資。食品及能源供應安全、全球價值鏈(GVC)促進、政府與私部門合作(PPP)等。
以上議題對我國參加TPP、RCEP、FTAAP等準備要素全部網羅其中。
如果撇開純政治因素及民粹問題,基本上我們應聚焦兩大參數:其一,新技術及創意,改變了商業營運模式;其二,前瞻性法規制定及推動,將決定未來國家命運。例如,我國對BOT因噎廢食,而周邊國家卻在研擬PPP綜效。當外國進行區域經濟整合跨國境人才流動,我們卻在談如何阻擋紅色供應鏈。當其他國家努力建構GVC,我們卻只侷限於國內農、工獎勵措施,或是以環保之名停擺應有發展。
自由化及成長正在加速進行中,如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及商業化模式,如Fintech、電子商務、物聯網、工業4.0,大數據取得分析,這是我們的優先題目。創意產生及實現,是國家社會進步原動力,必須鼓勵,更不可扼殺。但必須要有法治規範來強化,此法治規範不只滿足現在司法所應具備的,而是未來前瞻性、可執行性、及友善性。我們政府已在近期,依照TPP/RCEP等的條件,完成國內法規盤點,這是一個實踐與國際接軌第一步,我們應大力支持。
創新作法舉例如下:在農業方面,耕種面積只占台灣十六%,農業灌溉占水庫三十一%,面對FTA開放條款,將遭遇強大競爭,可仿效電子產業OEM/ODM,以質在內、量在外,保持國內最佳產銷系統,從新擬定糧食最佳化自己率。在能源方面,如反對核能及燃煤,可大力推動進口天然氣,雖成本高,但可推動冷能利用,如空氣液化分離、低溫養殖漁業、低溫倉儲、資料儲存中心等。
同時,宣佈推動電動機車、電動汽車或氫氣燃料基礎建設投資,加速建設液化天然氣進口港接收站及運輸設備,冷能輸配管線基礎建設等。
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基石,如何在財務金融科技,如代碼服務將消費者、銀行、商品者串聯,物流科技使用智慧平台,新模式的服務外包參與等,同步成長。
我國有幸在RCEP體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現在應該做的是建立國內共識,建立自己的能耐,做有效連結,實踐區域經濟整合與共創未來。不但要往前走,要走的更快,以免落後太多,甚至太晚。

名家縱論/發展軟體 打造台灣新經濟


2016-05-22 03:12 聯合報 簡立峰(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新政府已鎖定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工業為產業重點方向,期望能打造新經濟模式。然而,在軟體正吞噬全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的時候,先進國家多是選擇擴大對軟體科技的投資、加強軟體人才培育。寄望政府打造創新產業之際,也要注意到軟體才是新經濟產業的共同核心,在發展五大創新產業的同時,需要同步提升台灣軟體競爭力。
近年來,全球產業多聚焦網路與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本質上這些都是以軟體科技為核心驅動的產業。不論是以電商平台取代傳統零售通路的Amazon,改變計程車運輸生態的Uber,顛覆傳統影片租賃業的Netflix,他們從商品自動推薦、車資定價、車隊調度、到線上租片跨螢觀看等,這些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主要驅動力量都是電腦軟體。
另一方面,科技新興領域,如物聯網、車聯網、機器人,或者跨領域潛力產業,如科技金融、智慧醫療等,也都高度仰賴軟體技術。像機器人雖是硬體產品,但其智慧程度需要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尖端軟體技術,才能加以實現。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軟體所帶動的網路與智慧服務,已大幅取代硬體終端產品,成為推升市場的主要動能。
當一家家跨國硬體製造商,如Nokia、Motorola、SHARP、Panasonic紛紛出現經營困難,所呈現的就不是個別企業經營問題,而是硬體產業出現典範轉移。當消費者上網目的是瀏覽社群、購物、遊戲、搜尋資訊,硬體裝置—不論電腦或手機,都只是不同型式的上網裝置而已。這樣一來,長期為傳統3C硬體製造商代工的台灣產業,無可避免受到挑戰。
台灣硬體產業想要突圍,一是等待新的硬體需求,如智慧汽車、VR虛擬實境裝置出現,不然就必須走向智慧化,靠軟、硬整合來驅動更多創新,以求更接近終端市場。例如:聯發科藉由車用電子技術,攜手中國圖資公司布局車聯網;鴻海分別入主SHARP與Nokia,從代工擴展到品牌。台灣電子大廠顯然已經體認到,不能只有硬體,而不發展軟體;不能只有代工而不貼近市場。
新政府所提五大創新產業方向,本質上也都需要靠軟體去整合與突破。以智慧機械為例,台灣廠商除了開發工業機器人的硬體零組件,更值得期待的是能發展出機器人軟體,甚至具備智慧工廠整體設計規劃實力,這些都非常仰賴軟體技術。再者生技醫療,不論檢測儀器、醫療設備、未來的智慧醫院,都少不了軟體系統。還有就算不是高科技產業,現有傳統產業也面臨電子商務衝擊,需要軟體與網路來進行產品銷售與客戶服務,沒有足夠優秀軟體人才,這些未來都不能實現。
軟體產業發展非常仰賴人才素質。很多成功的軟體都只要少數幾個優秀工程師即可開發出來。令人欣慰的是,儘管軟體產業一直並非台灣主流,但台灣的軟體團隊力爭上游,已有愈來愈好的成績。二○一五年台灣新創產業總募資金額達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較二○一四年成長一百八十一%,其中大部分獲得投資的都是軟體與網路團隊,顯示台灣軟體團隊很有實力,且成長動能一直存在。
在剛結束的Google全球開發者大會中,台灣一口氣就有PicCollage、Framy、KKBOX三家出色的軟體開發商獲得重點介紹,吸引全球目光關注。
台灣要維持硬體產業的競爭力需要發展軟體,新政府發展五大創新產業更需要軟體。很多企業現在都面臨找不到軟體工程師的困境,加速培育軟體人才,恐怕是新政府不可忽視的要務。
相較過去軟體人才被視為是支持其他產業的支援人力,現在要翻轉想法,將軟體人才作為主導,發展以軟體為核心的新經濟產業。高等教育在這波改變中當然絕不能缺席。教育軟體人才應以多元能力培養出發,加強產學連結,才有機會用軟體為台灣創造新一波經濟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