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經濟/美國貿易障礙報告點出的大問題

.聯合報社論..升學制度越改,越是助長私校?
.聯合報黑白集.「搖搖哥」走紅紀事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貿易障礙報告點出的大問題



經濟/美國貿易障礙報告點出的大問題


2016-04-03 02: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日前公布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報告,跟去年、前年相比,台灣被點名的項目不但幾乎一樣甚至還有新增,顯示出在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準備方向上,可能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系統性問題。
2016年被美國點名的障礙,包括豬肉萊克多巴胺、牛雜、米酒、稻米、健保、智財權保護、有線電視費用及外資審查這些老問題。本次還新增了新修訂的「學校衛生法」禁止學校使用含基改作物製成的食材及加工食品一項,認為台灣並無提出科學基礎來支持此一禁令。
這次報告最令人憂心之處並非障礙的多寡或高低,而是議題的重複及相似程度。若比較一下這幾年美國提出的障礙項目就可發現幾乎每年一樣,簡直就是將前一年度報告「複製、貼上」。這個結果絕非「習慣就好」即可解決,需要新政府以積極的態度處理以下的結構性問題。
第一是拖得愈久成本愈高。雖然這種報告無疑是以美國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對錯當然有討論或談判的空間,但這個結果意味著這幾年美國都在「狗吠火車」,而我們從未提出打動美國的說法或解方。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耐心不會比台灣多,其政策更一向遵循「付費主義」,因此吠的愈久,台灣未來的代價也愈高。這個問題不像是政權交替導致,因為幾年前美方第一次提出這些問題時,現任政府應該還無法預見今日的選舉結果。比較可能是主管機關幻想能以拖待變而不願解決,果真如此就有儘速導正錯誤思維的必要。
第二是準備方向的偏差。現任政府正如火如荼在加速進入TPP的準備,想留下一些成績交接給新政府;各部會不但要提出影響評估,感覺TPP各章與我國法制的落差盤點也接近完成。這種積極態度固然值得鼓勵,但方向感亟需重新定位。
仔細看看政府公布的盤點內容就可發現,美國(日本、澳洲等可能也一樣)每年重複提出的貿易障礙,幾乎都沒有出現在盤點或因應對策的清單中。
按政府的說法,加入TPP的順序似乎是分為爭取各國支持的「入場券」及加入後的實際談判二個階段。若依據時間遠近,也應該是先準備入場券,再思考TPP各章談判議題,至少二者應同步進行。但如今政府的準備順序卻感覺是時間遠的積極準備,時間近的完全不碰。這樣的準備方式令人難以理解,因為若拿不到入場券,盤點出的落差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在準備方向上,有必要按各國關切事項進行校準,才能達標。
第三是跨部會及行政/立法對經貿問題的協調功能大有問題。2016年貿易障礙不減反增,就是拜「學校衛生法」禁止學校使用含基改作物所賜。學校衛生法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但基改作物的風險是衛福部的職掌。按WTO所要求的國際標準及衛福部目前的立場,基改作物並非不可食用,但要清楚標示;因此教育部事前是否有徵詢衛福部以及經濟部意見?為何明知作法比衛福部更嚴且有違反WTO的不合理之處(例如為何只有午餐禁止、早晚餐卻可吃),最後仍獲得通過?又從美豬美牛案早該學到的經驗,就是食安限制必須伴隨科學依據,因此就算心虛也應找些科學證據先擋一陣。這些步驟無一到位,顯現出的問題就不小。當然這也可能是立法院為討好選民自認的功績,但具有專業的行政機關不敢說不、無法辯護,也難辭其咎。
TPP或任何經貿自由化的工作,絕非幾張圖表幾本報告就算完成;短短幾頁的貿易障礙報告,就點出了不少思維、流程及方向上的結構問題,現任政府既ㄧ事無成,將成為新政府要優先調整改善之處,以避免最後累死三軍還是徒勞無功。

聯合/「搖搖哥」走紅紀事


2016-04-03 02: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大附近的「搖搖哥」,本來閒閒無事,如今一夕暴紅。警察來了,醫院涉入了,立委和人權團體現身,連法官和柯市長都參一腳。搖搖哥現在被放回家了,他是否能「回到從前」,不得而知。但此一事件縮影出台灣不少怪現象,值得一談。
搖搖哥強制就醫始末,不能不令人聯想,必然和女童「小燈泡」喪命事件有關。四歲女孩在母親目睹下有如此悲慘遭遇,的確令人心痛,人們義憤填膺。社會議論遂根據報導而沸騰導出種種推論,針對精神病患、吸毒者、乃至廢死運動全面撻伐,甚至各種「防治」建議也隨之傾囊而出。
這種社會氛圍下,平常就搖頭晃腦的搖搖哥,什麼事也沒做,就被強制送醫了。但過猶不及,另一端思維的人權團體跳出來質疑政府「非法逮捕」、「醫院監獄化」;一開始使用強制手段的人則心虛了,辯稱接到通報「搖搖哥變瘦了,需要就醫」,警消及衛生局都稱依SOP協助處理。各方驚動,最後以「無事惹塵埃」收場。
這不正是標準的「台式理盲濫情」?往往單一個案就引發激憤,但事後或許造成輿論殺人,卻多半再無機制性處理。看看小燈泡的母親心碎之後的理性反應:希望把大家的心意轉為社會行動,讓小燈泡的光持續點亮。社會應思,如何落實制度性做法,莫辜負這位媽媽的心意;至於「搖搖哥插曲」,就別再重演了!

聯合/升學制度越改,越是助長私校?


2016-04-03 02: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最近是學校招生熱季,許多升學相關的爭議也相繼引爆。從私立國中招生亂象,台北師大附中美術班有意停招爭議,到台大森林系錄取學測四十八級分繁星生風波,看似個別事件,卻具體反映了從國中、高中到大學環環相扣的升學制度沉痾。
以私立中學招生而言,近幾年國中學生人數每年以二萬至五萬人不等的速度急遽縮減;但在公立國中不斷減班或減人之際,私立國中的人數卻呈現上揚現象。不僅一些明星私校招生報名人數迭創紀錄,各私校更紛紛假學力測驗、英數能力檢測、評量競賽等名義大辦入學測驗,甚至公然舉辦「新生入學招生考試」篩檢學生。雖然評鑑的優良私立中學未受政府補助,舉辦筆試招生不受《私校法》限制,但仍有違反國民教育法精神之疑義。光看遊覽車一車一車載送小學生到場應試的情形,即可見升學競爭已向下延伸至小學。
家長對十二年國教的疑慮,讓私中大夯。國中會考與超額比序的折騰,製造了全台從南到北、不分城鄉湧向私中的「逃難潮」。而大學多元入學的變革,讓家長擔心子女升學前景不明,「六年一貫」的私校也因提供提前卡位的機會,而大受歡迎。搶搭私立中學列車,目的只為順利擠進公立大學。
在高中這端,師大附中有意停招美術班,更是升學擠壓多元教育的具體例證。師大附中的理由是,美術班招生的會考成績門檻只能五B,與普通班會考至少五A的落差太大,導致美術班學生挫折感很重,乾脆廢班。師大附中此舉,顯違背十二年國教精神,也違反藝才班設立宗旨。姑不論對藝才班學生的學科要求,有著培育人文素養與思辨能力等考量,如果放到升學體制的現實脈絡裡,即使取消會考門檻,這些藝才資優生也不是「從此以後,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因為三年後,還是得面對升學競爭的考驗。翻開大學美術與設計相關科系的招生簡章,各種學科門檻依然橫亙眼前,而憑藉學科優勢壓倒術科搶位之例,則比比皆是。
事實上,各地高中藝才班已面臨招生不足窘況,有些根本不設學科門檻,但多數學校仍不能沒有升大學的現實考量。許多高中美術班在招生簡章上強調「學科術科發展並重」,謹慎點的還會提醒申請同學「慎重衡酌」;師大附中及台中一中美術班,更直接「建議」至少具備會考三A以上的學生才來申請,否則恐難適應課業要求。大學端的招生條件,清楚指導著國高中的辦學方向。
也因此,今年台大森林系錄取一名學測四十八級分的繁星生後,又有七十五級分的滿級分生提出申請,確實是難得的好現象,也體現了該系開放多元與照顧弱勢的精神。但諸多議論的背後,凸顯了升學制度的困境:許多高中策略性分配輔導學生選填校系,家長也要求學生選校不選系,甚至策略式選填,作為轉系踏板。
面臨生存競爭壓力,各大學招生手法五花八門,篩選標準與入學門檻不斷下修,明星大學熱門科系固仍可爭搶菁英學生,其他大學只能搶救學生註冊率,而學生則有較多的選擇空間。但除了選填冷門科系作為明星大學踏門磚外,部分學生選擇私立中學或社區高中,也無關就近入學或適性揚才,只是利用繁星等多元管道,爭取明星或公立大學的門票罷了。
從國中、高中到大學的升學道路,學生或家長選擇的是在現行招生制度下走出來的升學路徑,不能怪他們「行不由徑」。問題在於,這些升學路徑,有助於打造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嗎?有助於提升社會與個人的多元創造能力嗎?準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將推動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頗富理想性,但我們會不會反而看到私中門前更多學生擠著苦候考試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