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李清志/深夜料理的溫柔心機

.李清志/深夜料理的溫柔心機
.黃介正/一個「現狀」,各自表述
.劉克襄/十一歲的壯遊
.王正方/做蔣公的好學生,不宜!
.方祖涵/足球隊踢下台的校長
.林中斌/馬習會外一章:政治衣裝
.葉銀華/雙紅效應 怕?不怕?





李清志/深夜料理的溫柔心機


2015-11-18 02:09 聯合報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好友楊子慧出版了一本關於深夜料理的書「深夜的私嚐時光」,讓我這個原本對美食品味魯鈍的人,開始思考美食與味覺另一個層面的意義;事實上,我這種對於美食與味覺的無感,源於國人過去窮困只求溫飽的傳統背景,同時也是基於一種認為耽溺美食是罪惡的觀念。
其實美食從來就不只是美食,美食也不應該是一種罪惡;美食其實是一種心靈的療癒與紓壓。深夜時刻,是一天當中疲憊與壓力累積到最沉重的時刻,這個時候總是希望有一碗熱湯,或是幾樣可以搭配啤酒的小菜,並不是真正因為飢腸轆轆,而是藉著這些食物,疲乏的心靈可以得著撫慰。
電影「深夜食堂」裡那些食客們,在夜晚來到簡陋的食堂,並不是真要吃飽喝足,而是覺得在冷酷無情的社會中打滾,身心俱疲的狀態下,這樣一個溫暖的食堂,簡單溫馨的食物,的確可以撫慰飽受傷害的心靈。在這裡,深夜食堂成了心理協談中心,心理醫師就是那位廚師,他烹煮「心靈的食物」(soul food),直通食客心靈深處。這些深夜料理有如某種心理處方,讓人卸下武裝,暴露自己的軟弱,任由美食料理來療癒你的內心。
深夜料理也像是一種日常的儀式,通過這樣的儀式,可以解除日常的沉重盔甲,讓人回到輕鬆無慮的狀態,然後才可以讓腦袋緩慢運轉,進入準備休眠的狀態。
不過每每在臉書上,看見一些單身女性們,深夜躲在家裡烘焙蛋糕,或是熬煮高深的湯品,作出誘人的食物點心,然後拍照PO在網路上與人分享,我就心生疑問!這到底是什麼女生心機?三更半夜PO這些美食料理照片到底是要逼死誰啊?
後來我才慢慢瞭解到,對許多女生而言,烹調料理並非為了炫耀或取悅他人(PO去豪華餐廳用餐照片或美食獵奇照片,都比自己煮菜來得容易);事實上,專心而孤獨的料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自我療癒。
當生活中出現困境難處,或是工作感情上充滿壓力與挫折,回到家中專心做菜,成為她們自己紓解壓力,療癒傷痛的最佳藥方。
我才意識到口舌味蕾聯結的不是腸胃,而是聯結內在的心靈與遙遠的記憶。我必須承認,我嫉妒台南人的美食環境,他們可以花不多的錢,吃到最新鮮最精緻的食材料理,對他們而言,所謂的美食料理,就只是生活中的尋常;對台南人而言,美食料理是垂手可得的,也是最自然不過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他們對於美食料理有一種古都特有的優越感,讓我們這些從小美食經驗貧乏的人,經常感到自卑與慚愧。
身為台南女子,作者楊子慧味蕾的開發與修煉極早,她從小就被父親帶著到處遊走,嘗盡古都各式精彩小吃;那些廟口與巷弄間的民間小吃,成為她對食材美味的認知與記憶,也在潛意識中引導她進入美食的世界裡。這些美食經驗揉和了她的家鄉記憶與親情聯結,每一次都招喚著她回到那最溫馨美好的古都夢境之中。
在深夜料理過程裡,女孩回到了童年的溫暖記憶,回到了台南的親情褓抱;藉著短暫專注的幾十分鐘,內心的不愉快與重擔壓力,似乎得到紓解與療癒。
原來所謂的深夜暖心料理,其實是有其必要性的。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