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淨零 道法自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082/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淨零 道法自然
◆  陸對南韓認知作戰愈演愈烈
◆  與陸對話 台安全保障
◆  台靠大內宣 應對陸經貿壓迫?
◆  操縱危機 北韓玩火玩過頭
◆  班班喝鮮奶 環境重傷害
◆  政府再壞 也不該讓某些小孩沒奶喝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淨零 道法自然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各種能源發展應與「水、土、林、河、海、圳」等自然系統之健全與必要修復緊密鏈結。 攝影/郭瓊瑩
人口成長、都會化、緊密生活空間之壓力業迫使各別城市必須尋找自我的「在地解方」。 攝影/郭瓊瑩
綠碳」「藍碳」「黃碳」與否均是邁向淨零之途徑,惟核心認知是不得偏廢且應有科學基礎評估之。 攝影/郭瓊瑩


追求淨零,對全球各國各地域人民而言,是一種對自我生存永續性的責任允諾,也是不分國家強弱貧富,地球村子民應有的責任與驅動力。

出席世界景觀建築師聯盟六十周年大會歸來,全球逾五十個國家近千位專業景觀生態規畫設計者與年輕學子共同參與,此次以「Code Red, For Earth」(面臨地球紅色警戒,拯救地球為主題之跨域跨界交流-包括聯合國相關之人類棲息、世界自然保育、全球都市生態保全、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保存、氣候變遷因應…等多元多光譜的 NPONGO 與業界、專業界之互動。

大家均驚覺,自杜拜到曼谷、自威尼斯到紐約、自西藏到肯亞、自冰島到紐西蘭,全球的高溫熱浪、火災、強降雨、洪氾、超低溫、寒害,早已逼近你我身邊。

今日大家已無需再強調淨零之重要性與必要性,而係必須更深入地共同討論有何解方?而此解方早已非用「金錢」可解決,也非用易地植林的碳交易可解決。關鍵在人類對於所依存的地球面臨的未來威脅,是否有深刻與切身之警覺?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是否只要有錢有權,就能作帳面上之政治經濟交易?事實上,這些作為卻仍無法保證「人類」之可持續生存與生物系統的保全。

上世紀五十年代,早已有諸多專家學者,包括曾獲華盛頓白宮獎與日本天皇獎、倡議生態規畫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 Ian McHarg認為人類本身有責任力行「道法自然」的明智發展,而非僅抑制發展。在那個對自然大覺醒的時代,如 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以及諸多因預知地球所將面臨之負荷、災難與大變遷,均群起積極參與以拯救地球、修復地球為主軸之公民覺醒運動。

迄今,全球又面臨另一波極端生存威脅之巨浪-邁向聯合國追求之「淨零」已非單一標竿,人類是否有能力、有智慧得以更趨向「負碳」?且同時得以維持或逐漸修復地球,使其成為適合人類生活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全,且依然具有傳統生態、生活、生產、適意美質之大熔爐?

為了極力推廣非只是報表上的「淨零」與「碳交易」,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台北市政府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襄盛舉,倡議 Ian McHarg 教授五十年前之巨著《道法自然》精神,結合全球相關專業者,首次在美國以外地方、蒞臨台灣作第一次海外展「道法自然進行式」。

這些全球以自然為本之精彩案例,包括我們台灣台北對水與綠環境修復之努力,見證了二千多年前老莊的「道法自然」哲學,依然與最前衛的智慧科技、國土城鄉規畫跨時空合而為一。自然解方之淨零路徑,終將回歸對水、土、林、河、海、圳等自然系統的自我修復機制。

此次跨國展覽也見證了台灣與世界必須同步,以及對海洋國家全民應有之責任認知期許。











陸對南韓認知作戰愈演愈烈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康埈榮/韓國外國語大教授、東北亞未來合作論壇會長(韓國首爾)


中國網民的網站回帖(留言),通過韓國國內網路報導或帖子誤導輿論的憂慮浮出水面。韓國某研究組通過《韓中競爭產業領域的認知戰實態》報告書表示,在電動車和智慧手機等競爭產業領域捕捉到了反覆的輿論煽動。該研究組從去年七月到今年八月,以韓國最大門戶網站 naver 上的七十七個推測是中國客戶的帳號為對象,透過隨機收集七十多篇報導的回帖調查,確認了韓國經濟領域也有來自中國有組織的回帖。

報告書顯示,中國對電動車、電池、電子商務等兩國競爭激烈的產業領域,主要以貶低韓國產品、好評中國產品的有組織回帖來誤導輿論。據悉這些回帖部隊分為兩組,聚集在韓國產業相關報導上發文。雖然存在樣本數量少的局限性,但觀察回帖報導數量與報導中回帖數量關係呈正向分布型態的異常現象,可以推測出是回帖工作的一環。

據調查,這些回帖使用了製造國民不安感的「恐嚇」,助長政治、性別問題、地區矛盾等「分裂」,降低批評中國的韓國媒體影響力的「拋棄」手法。特別是經常發表貶低韓國,或助長社會分裂等留言,而在特定議題成為焦點時蜂擁留言。來自中國的回帖在政治、社會、產業等領域展開網路戰,以形成韓國輿論和影響韓國政策。特別是中國官方及網路媒體利用韓國國內平台,以回帖部隊進行有組織的宣傳、煽動,像韓國國內輿論一樣進行報導,歪曲現實,問題更加嚴重。

中國並非第一次涉嫌操縱韓國輿論。去年底,有些韓國的中國企業還開設了卅八個偽裝成韓國媒體的網站,散布新聞形式的內容。CNN 去年十一月也報導,中國針對美國展開了網路虛假信息戰。網路上充斥著煽動韓國性別、地區、政治等矛盾,擴散負面攻擊、誹謗或貶低韓國的文章。對於「以前的屬國韓國偷走中國文化,厚顏無恥地主張是自己的韓國是小偷國」或「韓國醫科大學招生名額增加問題」,有組織的惡意操縱韓國輿論,持續展開認知作戰。

但是無法得知明確實體的認知戰很難應對,中國回帖造假勢力已經深入韓國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韓國政府應該調查來自中國回帖的背景,從網路經濟安保角度出發,採取法律和制度上的應對措施。為有效應對來自中國的認知戰,應將問題回帖數據庫化,構建能夠識別行為者的檔案分析指標和體系。為杜絕惡意輿論造假的有組織回帖行為,還應該引入「回帖國籍標記法」或「回帖實名化」法律。網路輿論戰也是直接威脅國家安全的實質性挑釁。

每個國家均為擴大自身影響力做出各種努力,如果通過正常方法,那應該不成問題。但如果企圖誤導輿論環境,使特定國家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並製造不安感,展開消耗他國國力的戰略活動,是非常不理性的做法。如果中國繼續以各國為對象,展開非正常的影響力工作,反而會導致中國的影響力減少,這一點中國務須注意。












班班喝鮮奶 環境重傷害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楊智強/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曾任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解說志工(嘉縣新港)


根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約八十億個紙容器。近年來部分連鎖速食店及超商陸續引進「循環杯」,減少一次性飲料杯帶來的垃圾。業者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杯子給消費者盛裝飲品,用完後再歸還至特定回收點,永續發展減塑行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並提升業者環保形象。然而農業部與教育部一一三學年起攜手上路的「班班喝鮮奶」政策卻背道而馳。

台灣公立小學暨幼兒園學童約二八○萬人,每周至少二盒鮮奶,一年所產生的鮮奶紙容器垃圾將近二點五億盒,加上許多縣市早有類似政策持續進行,恐將聯手導致全國再多百分之五以上紙容器垃圾量。班班喝鮮奶無疑是環境教育法施行十三年以來,最赤裸裸的不環保教育。一直以來,紙容器的回收補貼費率,遠高於製造徵收費率,未來數以億計的紙容器補貼差價恐將全民埋單。

環境教育向來推崇生物多樣性,突如其來的班班喝鮮奶,巨幅壓縮原本仰賴的學生市場,勢必重創羊奶產業。根據政府電子採購網資料,本次鮮乳得標廠商與保久乳得標廠商幾乎均為大乳廠,其中不乏曾有多年食安疑慮的食品大廠得標,亦更加排擠台灣小型酪農生存空間。

再者,私立小學與幼兒園學童不在補助範圍,國內私幼學童超過四十萬,公幼學童不足十五萬;農業部一再澄清不是為了搶救產業,而是為幫助學童補鈣,難道四十多萬的私幼小孩不需要補充?荒腔走板的政策缺乏多樣性考量,遑論孩童缺乏的營養素只有鈣嗎?

此外,鮮乳離開冷藏後,須在半小時內飲用完畢,大量鮮乳運送抵校再發送各班,難免耽擱時間,勢必要求全校學童及時喝完。孩子或許剛吃飽早餐,活像是全國小學和幼兒園一起上演填鴨式教育,再到洗手台排隊輪流耗水清洗紙容器。若是顧及乳品保鮮、請假學童權益與提供多元飲用時段,是否要進一步推動「班班有冰箱」來為荒謬政策解套?

報載農業部難敵多方民怨,研議後續發放「鮮乳券」。建請農業部不僅應懸崖勒馬,更必須肩負組織改造後成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之重責大任,切莫再大量印製紙本票券並勞師動眾由學校轉發,節能減碳不成反而「生靈塗炭」。

自新冠疫情以來,政府發行各類消費型態的數位票券已駕輕就熟,除了研議與連鎖超市及超商的APP合作鮮乳券的可行性,更應思考將預算惠及全國各地提供牛、羊奶的休閒農場,提供孩子與父母親攜老扶幼到農場飲用鮮乳的「數位鮮乳券」,並鼓勵業者及消費者使用循環杯喝鮮奶,不但能振興國旅,更能有效營造家庭旅遊的幸福體驗。















台靠大內宣 應對陸經貿壓迫?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繼宣布恢復台灣外銷大陸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卅四項農產品關稅後,大陸商務部再度表示,有關部門正依據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論,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兩岸經貿問題的本質還是政治考量,陸方始終堅持九二共識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背離這一基礎,兩岸貿易爭端難以透過協商解決,使得開放台灣農漁產品主控權,始終握在陸方手裡。

賴清德總統堅持兩岸互不隸屬,否認九二共識,並揚言拒簽和平協議,台海風險有增無減,導致陸方經貿報復一波波,最終很可能走向中止ECFA。若真走到這一步,能否如政府所言,已預先作好準備,會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確保風險可管、損害可控,外界仍有諸多質疑。

首先,自二○二一年大陸宣告禁止台灣鳳梨進口以來,我官方信誓旦旦強調,大陸明顯違反WTO規範,會狀告WTO。WTO對此有一定規範和程序:會員間若有貿易糾紛,一般須先尋求雙邊管道解決;倘有需要,再於相關委員會提出特定貿易關切;如仍未獲得解決,再考慮是否訴諸爭端解決機制仲裁,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也有可能寧願接受報復或補償,而不願遵守裁決的案例。事隔三年多,結果如何?此路究竟通不通?民眾有知的權利,政府始終未向國人說明,不能再和稀泥!

其次,對於大陸接續禁止我農漁產品進口,我方一再呼籲大陸應盡速依WTO規範與我進行協商,陸方則無此意圖。而兩岸相關貿易爭端早有ECFA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等相關機制可處理,為何非堅持依循WTO規範不可,何況台灣是賣方,且產品非不可替代性,繼續僵持對台灣不利,我官方如何抉擇,應誠實告訴台灣民眾並接受外界檢驗。

再者,經濟部曾表示,ECFA早收清單產品占台灣出口金額約六%,若陸方以此作為報復反制手段,對總體經濟影響尚屬有限。這明顯低估ECFA的影響力,尤其石化、塑膠及橡膠類的產品對陸出口值達五十三億美元,電子資訊類對陸出口值約廿六億美元,且對陸出口集中度均高,一旦中止,很可能因此失去價格競爭力而逐漸退出大陸市場,所造成的實質影響將遠超過帳面貿易值,不容輕忽。不過由於台灣對大陸出口逐漸集中在半導體產業,也相對削弱ECFA帶來的效益。

最後,面對大陸連番經濟脅迫,政府稱早有掌握與因應,然官方資料顯示,台灣農產品出口總值從二○二一年的五十六點七億美元,縮減為去年的四十八點九億美元;而去年外銷日本農產品的總額為七點二億美元,較前年及二○二一年低;外銷美國也呈現相同趨勢,警訊已現。

台灣迄今仍未能脫離對大陸農產市場的依賴,兩岸農產貿易一旦脫鉤,對台農產品產銷及價格會造成大衝擊。若真想脫離大陸市場,台灣農業須從政策,預算分配,科研,育種,品種選定,農民培訓,農藥物合理使用,多元加工等方面革新,任務艱鉅,政府別只想靠大內宣糊弄民眾!














操縱危機 北韓玩火玩過頭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李峰年/自由業(雲縣虎尾)


北韓因先前南韓無人機入侵發放傳單,而炸毀南北韓邊界的鐵路與道路。但這並非北韓第一次炸毀南韓在北韓出資興建的建設,四年前北韓同樣以南韓政府默許脫北團體發放反朝傳單,將南北韓聯辦炸毀。

若北韓持續常態性使用武力在南北韓邊界活動,將會使南韓社會擁有核武的聲音再度出現,雖先前美國為了安撫南韓,為其提供核保護傘的保護,但這次南韓社會面對北韓再度挑釁,不免再度出現自行開發核武的聲浪,到時韓半島局勢將更加棘手。

北韓長期透過文攻武嚇測試南韓底線,進而使用各種威嚇方式展現國威,但當北韓玩火玩過頭,難以避免與南韓擦槍走火,尤其北韓的行為與動機難以判斷,但是當北韓出現反感而惱羞成怒時,危險就可能發生在韓半島及其周圍。

北韓玩火多年,操縱韓半島的危機感是其拿手把戲,而欲擒故縱的策略,讓北韓得到相當利益,卻也讓南韓與美國相當頭疼,但每當北韓釋出善意時,南韓當局卻總是難記取教訓,直到北韓翻臉不認帳時才如夢初醒。

朝鮮問題是難解的謎,北韓反覆無常的態度,也是其一貫的作風。而韓半島的無核化,北韓不會妥協,美國難以容忍,中國則是在旁看戲,朝美兩方就像是坐在蹺蹺板上,只有震盪不安而沒有平靜的一刻。

















與陸對話 台安全保障


2024-10-16 04:27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日前大陸無預警再次對台祭出「聯合利劍—二○二四B」軍演;雖然軍演僅一天就落幕,仍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盱衡國際情勢與氛圍,在美中台三方都不願意輕啟戰端、且大陸和台灣各有堅持對話不易的前提下,以經貿社會文化為槓桿尋求關係的和緩,仍是台灣最佳的戰略選擇。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數據,即使兩岸關係低盪,今年前三季兩岸貿易額仍呈現增長態勢;以美元計,大陸自台灣進口額年增百分之八、台灣自大陸進口年增百分十點六,整體貿易額年增百分之九。與此同時,根據大陸文旅局統計,上半年台灣入境大陸約為二百五十四萬人次,僅次於香港、韓國,高居境外旅遊客源地第三位;且暑假伊始的七月就超過五十萬人次台灣旅客赴陸。也就是說,即使目前兩岸呈現政治對立、軍事對抗態勢,但兩岸的經貿、社會、文化交流,仍維持一定熱度。

誠如學者一再指陳:雖然一定程度上,台海小兩岸關係的走向,受到美中大兩岸制約;即使美國已確定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但一方面雖然加強對大陸的圍堵與封鎖,另一方面卻又積極推動與大陸的各種交流與戰略對話。顯而易見,在明確戰略目標下,美國不斷透過軟硬兩手的彈性策略,以模糊的戰術爭取美國最大利益。同樣地,綜合來看,大陸對美,亦是在明確戰略下,以靈活且模糊的戰術因應:有鑑於目前綜合實力仍不足以和美國抗衡,且經濟產業面臨轉型之際,大陸在強調產業自主創新的同時,一方面不斷呼籲中美應透過對話管控分歧;另一方面則不斷強調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希望透過多層次的交流,緩和美國抗中力道。

亦即,從國際現實主義觀點來看,在美中基於各自利益考量及算計下,台灣若無法建立與大陸的有效溝通管道,或者至少發揮主體能動性,有效的緩和與大陸的關係,那台灣將有很相當的可能如同川普所說的,像「桌上的筆尖」,隨時可能成為交易的籌碼。

近年來,政府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並非無所作為。舉例來說,針對陸配在台生活的相關權益,主動關切並提供了許多保障。然而,在兩岸經貿社會文化多年奠基的基礎上,政府還有一些工作可以更積極推進。包括:一、放寬大陸專業人士來台交流,避免呈現台灣旅客赴陸的單向交流景況;二、檢討並適度開放台灣對陸限制的二五○九項產品,以緩解後續陸方可能的貿易報復;三、加強與在台大陸駐台機構、企業互動,並比照陸配提供在台陸籍人士合理的生活保障。事實上,在合理管制下,上述這些可操之在己、且不會損害台灣利益的舉措,都是緩和兩岸關係、且增加兩岸對話契機的有效方式。

兩岸不應是敵我矛盾,台海之間亦應是文明與制度之爭。無論怎樣看,對陸交流對話,對台灣來說,仍是不可忽視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