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之鑑 備戰不避戰是必戰
◆ 擾民與社會韌性怎平衡
◆ 兩岸僅剩民間溝通 新局關鍵在陸
◆ 「黨內的在野黨」成了總裁…石破有新意 卻難保穩定
◆ 教師生態今非昔比…懷念嚴師出高徒的年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烏克蘭之鑑 備戰不避戰是必戰
2024-09-28 04:44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美、烏總統即將在白宮會面,如果拜登繼續不同意澤倫斯基之請,就是幡然醒悟而沒有一錯再錯,亦可算是將功贖罪,同時一舉兩得,可以讓賴清德總統,頭腦從糊塗轉清醒。
烏克蘭有「勝利計畫」,包括要求美國放行,英法已同意,且英國首相十多天前,親自前往白宮遊說拜登,請其讓兩國給基輔兩種飛彈(射程約二五○公里),可攻擊俄境目標,而最好是美國也放行自己可達三百公里的飛彈。
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亭先行「撂狠話」,表示若是放行,他將認定這是北約直接參戰。拜登並不示弱,於是「駁斥俄羅斯的威脅」,但次日隨即改口,轉而「認真對待普亭的話」。三天後,溫和的英國地緣政治專家、記者轉學界的李溫還是不放心,他說,英國不是美國貴賓犬,其實是拉布拉多犬,牠精力充沛而喧鬧,喜歡把主人拖進附近的灌木叢或水坑,但英國這隻拉布拉多犬野心更大,顯然是想把它的主人拖入一場世界大戰。
無獨有偶,同日,人在莫斯科擔任「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將近四十年的記者魏爾也另文解析。他指出,克宮劃定俄烏戰爭多條紅線後,多次以自己龐大的戰略核武威脅。及俟紅線遭跨越,普亭沒有任何行動。但魏爾提醒,「這次不同」,他指出西方觀察家並沒有意識到,「普亭可能是莫斯科目前最溫和的政治人,如果不是他,我們可能會由普亭前顧問卡拉加諾夫之類的人集體掌權,現在他們已公開表現出不耐煩而質問,『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按下按鈕』?」
面對這個危險懸崖,「經濟學人」很不負責。該刊半年前已說,失去五分之一國土的烏克蘭,若與俄羅斯和談而能有成,「已是最不壞的選擇」,意思是說,若談和,不會再有領土損失。八月烏克蘭攻入俄境庫斯克,它也表明無法挽回頹勢。對於英法美飛彈即便攻入俄境,該刊知道無法逆轉戰情,卻以社論主張,拜登理當「鬆綁防衛者的束縛」,也就是三國飛彈都當放行。如此,烏克蘭可以出口惡氣,多咬俄羅斯幾口。這個建言的背後,似乎是猜測普亭這次的紅線依舊只是紙老虎;也似乎再有存心,想藉此看看有無空間,可增加拉普亭下馬的機會。
戰局混沌,普亭日前主持俄羅斯核威懾會議。拜登是將聽取國安顧問蘇利文這類現實主義派的研判,不把俄羅斯可能使用戰略核武當作只是恫嚇;或是接受國務卿布林肯這類新保守主義派的意見,放行三種飛彈?茲事體大。對賴清德總統來說,或當注意類似事件在廿年前,也在台灣上演。當時,阿扁總統辦理入聯公投,美國國務卿鮑爾對北京說,美國不會容許。與其對立,當時的新保守派要角錢尼副總統與國防部長倫斯斐執意挑釁北京,「幾乎每周」都要阿扁繼續推動,小布希總統後來取鮑爾等現實派的立場。
眼前,萬一是新保守派得勢,烏克蘭乃至歐洲很可能遭殃,更嚴重則是世界陪葬。賴總統日前「拒簽和平協議,以備戰達避戰」,難道烏克蘭積極偕同北約備戰八年仍然不幸戰火焚身的災難,不是近在眼前的慘痛教訓嗎?備戰而無其他方案,備戰將不會是避戰,是必戰。
擾民與社會韌性怎平衡
2024-09-28 04:44 聯合報/ 馬準威/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九月廿六日賴清德總統首次召開並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由於這是賴總統上任後所設立的三大委員會之一,另兩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與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均已召開過第一次會議,因此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本已受到矚目,加上業務涉及民防與國家安全,更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台灣在動員戡亂時期時,雖然憲法被凍結,導致憲政秩序高度不正常,但對於因應戰爭威脅,有著較強的「後備動員的能力」及「軍民整合的效率」,例如過去的公車,除了掛監理所的車牌,車體上還會另有一個以「動」字開頭的編碼,也就是說,萬一發生戰事時,民用大眾運輸工具,可在短時間內投入在物資、人員輸運的工作上,協力政府防衛工作。不過隨著民國八 十年(一九九一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軍民整合的機制也逐漸被淡忘。
就客觀意義來說,以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台灣的確有必要重新理順「以民助軍」的建制工作,否則未來應對各種緊急事態,將出現指揮體系紊亂、物資難以保存與配置、救援與救援沒有效率等問題。許多國家均已設立類似的委員會,例如新加坡、瑞典、芬蘭等。台灣再度思考這個議題,一方面是仿效國際,另一方面也是再度喚起過往的「動員」記憶。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五大政策主軸:第一,民力訓練暨應用;第二,戰略物資盤整及維生配送;第三,強化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維持運作;第四,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第五,資通、運輸及金融網路安全。該委員會是由國安會負責政策擬定及指導,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是秘書單位。從這些特徵看來,包括運用民力、配置戰略資源、維持能源與基礎建設的運作、後勤醫療與避難、鞏固交通與通訊,是不折不扣的「戰時體制」構思,且業已明確指示「明年三月進行地方政府小規模演練,六月銜接漢光進行前導演練」,也就是說,委員會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好社會防衛的橫向聯繫演練。
事實上,防衛韌性的建立需花很多時間及反覆演練,如果要期許達到有效的程度,未來政府投入防衛韌性的資源必須提升。另由於牽涉的層面很廣,動員的範圍很大,也要有心理準備勢必要付出一定的社會成本。國防部網站自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以來發布《全民國防手冊》,提供很多國民防衛、掩蔽等資訊,不過在欠缺演練下,究竟有多少人看過?以及明確知道自己遭遇戰爭時該往哪些掩體躲避?只是若要動員全民操演,恐引起擾民疑慮,且易造成社會對於是否戰爭時日將近的恐慌;但不演練,手冊的指示就淪為空談。如何拿捏擾民與社會韌性需求間的平衡,可能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來得要面對的嚴肅課題。
總體而言,政府在尋求重新建構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有其必要性,它可以在平時讓救災、防災體系更具效率,萬一發生戰爭時,也可以達成「寓軍於民」的戰力提升。不過對政府來說,亦宜同步思考如何從源頭杜絕戰爭發生的可能性,不論是從兩岸關係改善著手或者從尋求國際友我力量方向著眼,「全社會防衛韌性」是必要手段,但應該也是種最後手段。
兩岸僅剩民間溝通 新局關鍵在陸
2024-09-28 04:44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時序已過秋分,兩岸情勢清明時似因馬習二會春暖花開,但賴清德就職演說一席新兩國論,凍結和暖氛圍,遲至初秋未有樂觀發展。
首先,賴清德實鍾情唐吉軻德角色,中國習於對新政新人「聽其言、觀其行」,對賴毋庸蓋棺,即可認定:「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將篤定忠實貫徹初衷」。尤其賴最新談話,所謂「兩岸和平協議僅係一張紙,靠不住」諸語;賴亦大肆批評和平協議,並組織民間防訓對抗,且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接續昭示「居安思危、強化應變、按部就班」等要點,更可看出賴邏輯一致(捨和平協議取防衛韌性),加之顧問如曹興誠等反中色彩鮮明。至此,陸方與台民皆可預期:藏不住內心情緒的賴任期內,對北京當局絕難和顏悅色,爾後兩岸只剩對抗,沒有對話。
其次,清初征台前,施琅上諭「因剿寓撫」,對明鄭以戰逼和。中國近兩年自裴洛西訪台以至賴就任後的一系列武力恫嚇,飛彈都已直接飛越台灣領空,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台灣民眾對於中國的海空立體包圍式操演,已至麻木無感。中國軍事武力除非進逼台灣本島,否則難有實質震懾效果。
第三,大陸對台一手棒子、一手胡蘿蔔,軟硬兼施已久,惟台民對武力威脅毫不埋單。仁者以大事小,大陸對台事務官員掛在口中的「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之語,若欲讓台民信服,以兩岸觀光開放而言,陸方糾結於平潭直航台灣再談開放;而金馬離島開放陸客觀光,首團皆不超過卅人,昨福建省公安廳雖公告恢復受理福建省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赴金門旅遊簽注申請,恐亦杯水車薪。可知陸方老大哥之大格局並未徹底展開,與台方對陸官員一來一往鬥嘴更徒損中華大國風範。
第四,馬習二會,習明言: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去大陸走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言猶在耳,但已近半年,兩岸陸客觀光仍在金馬外島的首發幾十人空轉,相較台灣雖未開放團客赴陸,中方資料今年上半年自福建口岸入境台胞多達四十二萬人次,較同期增長一點二倍。因此,真正落實兩岸交流的不是陸方,而是台灣民眾的主動往返,大陸官員實應內省檢討是否落實習之主張?
最後,央視「玉淵譚天」日前指出透過實踐金門模式向台灣展開,而閩台融合發展計畫宣布已久,實際成果與馬習二會中習對兩岸民眾交流期盼實有極大落差。和平沒有輸家,手把青秧插田,退步其實向前。中國唯有回到大格局前瞻思考,兩岸情勢才有良性發展可能,既然對賴可以蓋棺,中方不妨思考如何解決台灣觀光業者困境,以至台灣高校即將面臨少子化倒閉危機?中方高談視台灣為「不可分割部分」,懷柔秋陽放可掌控的陸客和陸生對「家人」,必可大收台民心!
總之,兩岸情勢若期重大突破,關鍵不在賴政府。大陸大肚懷柔、主動放軟惠台,透過台灣民代與熱心參與人士,繞過台方官方機構迂迴溝通,兩岸情勢方能正面發展,有效開創新局。
「黨內的在野黨」成了總裁…石破有新意 卻難保穩定
2024-09-28 04:44 聯合報/ 陳永峰/東亞政經塾塾長、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昨天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圈內人頻呼意外,連某位熟悉日本政治,經常從日本政界獲取獨家內幕且分享給筆者的知名日本大學教授都直呼,怎樣都算不出石破第二輪比第一輪多出來的一四三張票從何而來。
最後,我們的共識是起因於政治獻金回扣醜聞所引發的「形式」上的派閥解體,確實「實質」改變了自民黨政治。公認的造王者,包括前首相菅義偉和麻生太郎,結果都造不了王。號稱無派閥的菅義偉變成「無派閥」這個派閥的領袖,帶領數十位議員支持小泉進次郎,讓小泉在首輪投票拿到九名候選人中最高的七十五張議員票;麻生公開放棄自家派閥的河野太郎,要求麻生派成員首輪全投給派閥外的高市早苗,讓高市衝到七十二張票,取得首輪第一的優勢,並將小泉擠出決賽圈。
麻生的支持(或麻生與菅義偉之間的造王者之爭)是否在第二輪投票中造成高市早苗喪失優勢,這甚難斷言。但毫無疑問,舊的政治學教科書已可以改寫。也就是說,派閥在自民黨政治中所擔負的「政治人材的甄補」、「內閣職位的配分」、「政治資金的提供」、「選舉活動的支援」等功能,都將在此次總裁選舉後無限弱化。
無論如何,自民黨及日本政治終於來到新頁。民意與黨意的乖離也得到消解,這是石破茂出線的最大意義。選舉的季節就要來臨,自民黨議員們期待藉由石破在民間的高人氣,乘勢解散眾議院,相對輕鬆地贏得選舉,這也是某些議員自願在選票上寫下石破茂的原因。
前述的政治學者也認為,光譜上極右的高市早苗在普選上未必能提供其他議員太多助力。而石破理所當然也希望利用眾院提前解散改選,以及明年夏天的參議院定期改選,讓議會成員新陳代謝,進一步弱化舊派閥的力量。
生態史家梅棹忠夫曾斷定,「日本社會的安定猶如陀螺。唯有不停轉動才能維持安定」。這好像在說,晚近的安倍晉三長期政權只是歷史的逸脫,而非歷史正軌。安倍之後,歷經一年的菅政權和三年的岸田政權,日本政治看來又將回到日本生態圈日常。例如,岸田一宣布放棄連任自民黨總裁後,決定在下次眾議院改選投給自民黨的選民立即增加九個百分點,完全不理會岸田的感受,日本人喜新厭舊的「陀螺性格」展現無遺。
石破茂雖然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將出任首相,但基盤薄弱是事實。特別是相對於高市早苗的右派立場,石破茂明顯偏左,甚至在爭取與美國對等、接受同性婚姻、放寬移民、夫婦不同姓、努力達成無核、容忍非男性天皇等議題,都與在野的左翼政黨立憲民主黨更接近。石破自己也一直以「黨內的在野黨」自居。
今天,「黨內的在野黨」竟成了黨的總裁、國的首相,並不尋常。因此,筆者認為石破茂雖能帶給日本政治新意,但沒辦法帶來長期穩定。至於石破政權的安保、經濟、金融等具體政策,待新政權正式成立、內閣人事確定後,再來檢視。
教師生態今非昔比…懷念嚴師出高徒的年代
2024-09-28 04:44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退休教授(台北市)
幾年前,國際組織選出全世界擁有最好教育制度的兩個國家:芬蘭與南韓。他們發現,這兩個國家共同點竟然是:社會關心教育的氛圍、願意在教育上投資,以及尊敬教師行業!相對於台灣自教改以來,教師地位與職業保障的逐年下滑,許多優秀年輕人不願再投入,為台灣人才培育埋下隱憂。
近來有小學老師談起,時下學生與家長喜歡外型亮麗的年輕老師,對於學生也必須講究「愛的教育」、好言相待。現在的學生常直呼老師的名字,如「某某老師」,而不再以姓氏尊稱。如果一位老師沒有被學生直呼名字,反而表示不受學生歡迎!對於家長教師更是「畢恭畢敬」,要在班上的社交群組中平易近人,噓寒問暖。遇有家長不理解的地方,也要隨時溝通與解釋,不然家長會將孩子轉到另外的學校!
相對的,半個世紀前的教師就顯得威風凜凜。在那個時代,如果在學校裡被教師責罰,回家不敢跟父母告狀,因為大多家長不但不會護短,反而會質問孩子的不是,甚至還會加打一頓!那時候的親師關係也極為信任,很少有家長敢跑到學校與老師理論!教師的專業備受社會推崇,不容受挑戰。
考上師範體系的未來教師,不乏成績優異但家境清貧者,衝著公費與職業保障等相對優渥條件而來。在當年看似極其保守與管教森嚴的集體住校環境中,師範生學習各種教師專業知識與訓練,從國字發音,到黑板板書書寫,從樂器彈奏,到領著學生帶動跳等十八般武藝,樣樣要學。尤其是國小師範生更是師範體系中基本功最扎實的一環!每個師範學生幾乎都卯足勁在為日後的教師生涯而準備。他們更是進可攻、退可守:在職場上扮演「良師興國」的角色,在家裡更是懂得循循善誘、能夠教養子女的好家長。
只是這套相當有特色與成效的師範制度,在卅年前的教改聲浪中,變成備受各方批評與檢討的對象。當時,在美國師資培育任教的友人就曾提醒,老美這套師資培育多元化制度不值得台灣全盤移植,反而是當年的師範教育體制更符合台灣需要,可以繼續培養受人尊敬的好老師。朋友的話言猶在耳,但時隔卅年後,台灣的教師無論從職前培訓,到在職後的工作環境與職業聲望,甚至退休年金改革,已經完全改變了教師生態。連教師節也不再有人慶祝了!
雖然教師已今非昔比,但仍想對老師們說一聲:我們是一群有幸可以扮演影響他人生命的貴人行業,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