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羅智成/東方與西方的治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羅智成/東方與西方的治理







羅智成/東方與西方的治理


2022-10-31 03:07  聯合報/ 羅智成(作者為作家、詩人)
原先顢頇遲疑、甚至有草菅人命之嫌的西方社會已陸續開放、重返生活。而東方優異的防疫成績卻換不回原本生活,仍在持續管制、持續讓許多產業練習閉氣。本報資料照片



在這次世紀疫情預防與管理上,隱約覺察到東西方社會不同的治理模式或慣性。差異的根源主要來自:對疫情的專業研判、對衛福資源社會體質了解,而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成效與代價之間如何取捨衡量

用「東方」和「西方」這麼含混的指稱,是為了減少某種「針對性」,並增加「適用性」。另外,對陌生的威脅,我們的抉擇永遠是艱難甚至兩難的,唯其如此,才能隱約看見決策後頭的價值觀。

在一開始,東方式的管理雷厲風行,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這中間展現出東亞人民的紀律、服從與家庭觀念下的責任感,也看得出父權氣息較重的執政者,在資訊與執行上的權威。

那時許多人都不理解,西方社會為什麼連一個簡單的防疫秩序都無法建立;帶個口罩、減少外出或聚會,都引起這麼大的反彈。不願付出代價的結果,就是每天在統計數字上看到的悲劇。拿著比別人優異的成績單,東方人民一時之間也忘掉為了抗疫所蒙受的巨大損失。

但是隨著疫情的拖延、威脅的相對緩和,我們發現,原先顢頇遲疑、甚至有草菅人命之嫌的西方社會已陸續開放、重返生活。而東方優異的成績卻換不回原本生活,仍在持續管制、持續讓許多產業練習閉氣。

清零或共存方針得以從容調整、討論,使我感覺到,東方的政府真該對人民的理解與容忍、對社會治理成本較低心存感激。只是有些治理者,把民眾巨大的犧牲取得的成效,視為制度優越或執政政績令人莞爾

近代以來的國際競爭,無論是國家建設經濟貿易學習成效社會治理,東亞民族與歐美社會相較之下總占上風。但是,如果你再仔細分析,你會看到,西方社會其實一直都是讓一隻手在跟你較量,因為他的另一隻手還要考慮更多的事,照顧更多的價值,不會為單一目標,例如成長與效率,就用盡全力。例如:美國的生產效率是在工會強力制衡下掙來的,法國的 GDP 是一年放一五○天假期掙來的。

當然,不同的處境其實無從比較優劣。不過東西方社會在管理上確實有些不同。除了價值觀,可能還有對「」或「人民」的認知與期待

如果我們回顧對於孩童教育與管理,一開始都是溫馨美滿的畫面:師長們盡心照顧、保護、引導,而天真無邪的孩童則回報以信賴、遵從與歡笑。但是當孩童長大,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時還違背成人的期待,治理就出現問題。我們該增加管理力度,貫徹我們的要求?還是適時放任容許相當程度混亂與錯誤?我們要繼續護航、引導?還是讓他們獨立思考?當年齡更大,甚至成人以後呢?成人還需要怎樣的保護與引導

不同的管理態度,延伸到法令層面,你會覺得,西方社會像是某種底線制,在最後界線之前隨你放任、自由,一旦越過紅線,就得付出法律甚至生命的代價;東方社會更像光譜制,在行為光譜的每個刻度上都得仔細衡量、判斷;它代表了告誡的強度,增加了反應的複雜度。另外,西方社會尤其美國承認個人自衛權利與能力,甚至透過擁槍鼓勵直接捍衛自己安全因為國家並不能無限度保護你。東方社會並不鼓勵個人自行反抗,把合法自衛條件訂得嚴格期待所有正義執行或者暴力使用統統收歸於公部門

何時放手讓孩童,或人民,自行判斷並為判斷負責?這裡頭確存著相似叩問。然而被治理者的權利、能力提升,是否也會增加治理的困難與成本?所以「巨嬰」的形成,很可能歸因於統治者正是如此地塑造著理想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