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內捲和異化\星期透視/弔詭的選舉民調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選前發誓 選後歹勢 這群不流淚的鱷魚
◆  大橋浮現 伴著和平曙光
◆  星期透視/弔詭的選舉民調
◆  大屋頂下/三位一體的發展瓶頸 習近平要警惕自製的掌聲
◆  名家縱論/內捲和異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內捲和異化


2022-10-30 03:12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中共廿大落幕,開啟第三任期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新華社)



四年前大陸修憲,刪除國家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規定,引發許多討論,我在本專欄就問,如果不刪除你會比較喜歡這部憲法嗎?剛結束的中共廿大和一中全會又如預期的選出習近平當總書記,而且出人意表的六位政治局常委都是習派,議論更多,我的問題還是一樣,若有所謂江派團派入常,你會比較喜歡中共嗎?

上世紀最後十年東歐幾個國家改變,以及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在亞非回教世界掀起的阿拉伯之春,都有人用組合革命和改革的「革改」(refolution)來讚譽這種舊瓶新酒爆發卻未爆炸變革方式,和大陸從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相比,如果沒有天安門慘案的大扣分,只要讀前三位總書記先後修五次憲法,反映而且帶動的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跨度絕對當得起另類中國式革改。也正是從這個角度看到習在第二任時主導的修憲,竟看不到任何實質跨越,才感到深沉的不安。至於把一黨專政變成一人專政,反而不重要。

改革開放革改,基調上就是變則通,不管摸著石頭過河,或者退到初階的社會主義,不管定性為英文的 e-(演進)還是 re-(革命),這幾年確實都已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就是關門內耗,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過程人民民主」或「中國式現代化」來美化內捲式改革in-volution)。而一旦你決定把心關起來,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像病毒。

真正值得探究的,是造成改變的原因。事實上在習近平領政初期啟動深化改革包括往審判中心修正人財物集中省級法院司法改革,廢止勞動教養等,都還在革改的主軸上,之後外部兩大衝擊,一個是來自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另一就是新冠肺炎病毒。從物資上的斷鏈,到精神上的隔離,對抗和防衛確實可為改變提供一些正當性。但中共已經歷過關起門來作大王的幾十年浩劫,世界工廠全球市場紅利又是如此巨大,所謂的內循環經濟最多可以作為短期戰術,所以要整個走回頭路,連習近平都還說不出口。

反倒是紐約時報一位專欄作家在廿大開議時發表的「習近平,謝謝你」,透出一些端倪。在他看來,西方不夠好,在和改革開放中國的對局中敗象已露,但習近平的倒行逆施,又讓他們可以昂首闊步。他的邏輯被我們這裡的許多名嘴扭曲了,簡單說美國式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已經落後於經過革改洗禮後中國大陸,但謝謝習近平,美國又贏了。他顯然不是福山歷史終結論信徒,和我們這裡名嘴想的完全是兩回事。

很多人感嘆已經不認識現在的美國,差不多講的就是馬克思使用的「異化」。美國從一個教科書上的共識民主幾年間變成瀕臨內戰兩極政治兩位仇恨值爆表的老人家竟可能兩度爭奪總統大位英國兩位認知度和信賴度空前低執政黨中青年則在四十天內輪流當上首相這兩個最成熟民主國家怎麼會淪落至此

今年四月德國一個信譽卓著民調機構作了一份國民對民主制度評價的調查,發現三成多的德國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虛有其表民主下。更誇張的是七年前一個法國權威機構作的類似調查,竟有三分之二的法國人同意國家深度改革交給真正能改革者而非民選

西方成為典範民主和經濟制度社會急遽變遷的這二三十年,已經快速異化!因此真正讓習近平停止改革的,更多的反而是西方體制異化,而且最後誰要謝謝誰,還真不一定。

我們即使都看清了這個大勢,好像還是不能做什麼。不只因為我們太小,更因為台灣初階民主早已異化,而且在大國棋手的擺弄下,朝野政黨也都只會在有限的空間裡內捲。我期待看到更多視野寬宏富有創意的年輕人重新組織起來,說不定真能在亂世支起全新的革改旗幟影響到全中國改變世界。作夢總可以吧。












星期透視/弔詭的選舉民調


2022-10-30 03:19  聯合報/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特聘教授)
國民黨舉行「違法民調亂竄!中選會坐視不管!」記者會。記者劉宛琳/攝影



民主政治主權在民重視平等講求多數決原則所組成的政府形式。在民主政治的發展中,掌握民之所向的調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而透過長期關注市場調查民意調查等相關領域,是瞭解發展趨勢掌握社會脈動有效途徑

然而,過去幾年來,常會出現一些怪現象。如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民調公司,或由未具公信力的人士,「快速」生產大量民意調查結果,出現在媒體上企圖影響民意。而最負面的民調教材,便是由任何單一或少數網友/鄉民,任意進行不同類別的網路調查,以解決回應者不足的問題。而此現象某程度乃符應了早期對電腦世界最嚴厲的警語—「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這些速食式的調查,顯然有別於長期研究民調的專家學者和專業團隊,在執行的各個層面力求嚴謹,更加上指標式的解釋及分析,以提供大眾更具公信力的調查結果。

尊重言論自由前提下,有許多新民調或小民調公司的加入,是今日多角化市場競爭正常現象,亦有助於提升台灣民意調查品質!然若毫無章法的執行民調,且不受規範地進行報導或片面報導,實可能對台灣民主政治及民意調查的未來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基本上,無論執行民調的是公司、媒體或學術機構,在公布民調結果時,都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對涉及民意資料公開訊息,包括:成功訪問樣本數、訪問方式、訪問成功率、執行調查日期、抽樣誤差、未加權前交叉表、加權後交叉表,以及交叉表顯著檢定等,無論調查的結果如何,都必須同步公開。若無法一併說清楚,那麼這些研究人員根本不具備設計完整調查研究計畫的專業素養,更遑論能設計理想的問卷,以及分析和解讀數據了!

影響結果的因素很多,進行民意調查時,主辦單位是政黨、候選人、媒體、個人或團體、基金會等,也應該說明清楚。例如 M 政黨委託 X 民調公司做選舉調查,訪員應表明自己是 X 民調公司訪員,正在替 M 黨進行一項民意調查,這可說是民意調查的底線,以免受訪者有所疑慮,而影響回答意願和真實性!

而過去詐騙集團橫行無忌,也導致民眾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反射的掛掉一切不認識的電話,不但使民意調查機構成本高漲,也直接影響到調查的結果。例如從「表態率」及「投票率」分析三位候選人的三角關係時,很快便可發現,前者代表受訪民眾有直接表示支持者的數量加總;而後者,則可看出除了蘇聯等共產國家之外,民主國家實難有六、七十個百分點的高投票率!

此外,有關加權的具體操作方式,雖然可針對母數的總量、性別及年齡分配進行加權調整!但類似「政黨認同」,因無從得知母數的分配,自然不會也不能做加權調整的換算!

以上雖是常識而已,但皆可能產生弔詭的選舉民調,豈可不慎!














大屋頂下/三位一體的發展瓶頸 習近平要警惕自製的掌聲


2022-10-30 03:14  聯合報/黃年
中共廿大確立了習近平第三度連任「三位一體」的最高權位。(美聯社)



中共廿大確立了習近平將第三度連任「三位一體」的最高權位,且此後已無任期限制。

三位一體的階位排序:一、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二、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黨在國上。因此,在中共的體制內,尤其在過去閉關鎖國的年代,在法理上及實際上是由總書記或黨主席或軍委會主席操控黨國實權國家主席則成為政治配角

照理說,習近平亦可留任黨總書記及軍委主席凌空掌權,即不必冒大不韙修憲續任國家主席。但是,一方面習並無凌空還能鎮得住場面的實力,另一方面如今國家主席也已不可能再是配角。

比如,習近平以國家主席操作元首外交,端的是叱吒風雲。他若不任國家主席,改以中共總書記身分參與各國總統或首相聚首的元首外交,那將顯得有些滑稽的與眾不同。反之,若仍由任國家主席的他人主演元首外交,則總書記習近平恐就失去許多國際舞台。

且由於對外角色日趨定性國家主席對內角色漸告夯實

因此,修憲續任國家主席,維持三位一體」,就是不使權位解構必要工程。然而,由此亦可見,改革開放及全球化後已使國家主席在內外角色發生演化,也揭示了中共「黨在國上體制瓶頸

畢竟,黨在國上,又以一人凌駕黨上,是落後的象徵。相對而言,國在黨上,而以總統或首相代表國家,不能以一黨的黨魁代表國家,則是較高度的文明。若中共以黨總書記代表國家,則習近平無異金正恩。

這個角度正反映了中共「黨在國上」的體制發展瓶頸。從根本上說,中共迄今營造的其實是一個人類史無前例的「新型大黨」,而說不上是一個基於民主契約論的「新型大國」,因此黨總書記為政治體制頂峰;但是,「」與「」畢竟是不同的概念,則伴隨政治發展精緻化國家主席角色地位上升就可能擠壓到黨總書記權位。三位一體就是要防止這類矛盾,但三位一體,「黨在國上」,也就阻斷了「黨政分開」的政治發展生機

廿大的三位一體,使習近平更加鞏固了「黨在國上/習在黨上」的無尚權威,被視為是過去「黨在國上/毛在黨上」的複刻。於是,舉世都在問:習的權位已與毛比肩,但習與毛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毛的初心必在興黨強國,但毛的實效卻幾是亡黨亡國。究其根本,那些悲劇,主因皆在毛對自己歷史地位追求太過浪漫,也太過貪婪甚至自私;因此以「導師/舵手/偉大領袖/太陽」的角色誤導了黨的追求誤導了國家的追求國在黨下不能脫身;黨在毛下不能翻身。

習近平的初心也不必懷疑。尤其,他所標榜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成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兩個一百年/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富裕」等口號皆是偉光正,看起來與毛的粗野氣質不同,但為何人們仍對「習近平新時代」的未來深具憂疑恐懼,可能出自幾個理由:

一、透過修憲取消任期限制與操作個人崇拜以堆砌權勢,這難謂天與人歸,而易被視為監守自盜。尤其對於任期限制的破壞,將使中共未來的權力移轉勢必又將回到慘烈鬥爭一途。而習的權力愈大,勢將愈使他騎虎難下,不久又將為接續第四任再度操弄政治運動。那麼,權力的目標究竟是在為了繼續保住個人權位或在良善治理,也就糾纏不清了。

二、中國官場有在建築或山水上題名的風氣,習近平則索性在「新時代」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若將整個「新時代的成敗皆視作習近平的榮辱」,這或許是個人的承當,卻也是國家的風險。倘若政治領袖造神運動,只顧痴迷於自己在歷史上題名,卻高估國家主客觀條件,又低估國家內外風險,那就不但是政治自殺,也是國家毀滅性災禍。毛澤東從趾高氣昂一塌糊塗即是。

三、習近平反腐,已建立其前無古人歷史品牌。然而,反腐相當程度上已異化政治肅反工具,「反腐」其實變成了「換腐」,因為中共的政治體制是「以黨治國」而非「以國治黨」,因此腐敗即成中共的宿命。習近平欲端正中共的氣質,就應進一步區隔「黨」與「國」的界際,不應再「以中共本位看國家」,而應移向「從國家本位看中共」;亦即從「黨有、黨治、黨享的國家觀」,向「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觀」移動。現今這種「黨在國上」的架構,中共的權力愈絕對,其腐敗也愈絕對。

四、「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憧憬皆是一只空籃子,還要看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內容?比如,「共同富裕」是共同嚮往。然而,「富裕」究竟是什麼?中國即使在經濟層面成為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卻在政治層面仍是「低民主低自由低人權」的貧窮狀態,這樣的「富裕」算是真正的「富裕」嗎?又如,中國經「文革夢」,好不容易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籃子裡倒了出去,如今竟又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再拾回「中國夢」的籃子裡,這究竟是走向「新時代」還是回到「舊時代」?

五、「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憧憬,除了內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路徑與方法論問題。然而,在習近平再次高調鞏固其三位一體」的權位時,鮮少有人認為他將持盈保泰,而是大多認為他將更趨強硬張揚路線。他構築的廿大中央名單,全碗捧去、吃乾抹淨,可謂跌破了事前外界即使是最極端的想像。這也可能將印證布林肯的預言,謂習將「對內更壓迫對外更激進」;謝淑麗則指習不會與他人分享權力,而以「過度擴張」(overreach)及偏執paranoid)形容習的特徵。這些皆是路徑與方法論的問題。新常委名單凸顯了習近平目空一切橫柴入灶風格,他的未來,將是「目的使手段正確」或「手段使目的變形」?有待觀察

拜登說,普亭是一個「理性的演員」。我覺得習近平更像。他已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齣大戲,偷換演成了「習近平新時代」。劇本是激情的,但演員習近平也許是理性的。習近平陰沉與細膩人格特質,使他知道如何製造掌聲,但希望他也知道如何不被自製掌聲所迷醉

習近平的方法論拷貝自毛澤東,但祝福他後果與毛澤東不同













選前發誓 選後歹勢 這群不流淚的鱷魚


2022-10-30 03:26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高端疑雲未解,衛福部長薛瑞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等人27日現身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競選總部,引發密會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民調顯示,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仇恨值高,媒體評論實為民怨積壓。台語說:「選前山盟海誓選後昨晚歹勢。」標榜民主進步的政黨,選舉前後態度丕變民怨自高

民怨累積首因在於執政者僅考量為官權益疏於關心民瘼怯於面對民怨。近日爆出前後任衛福部長相聚談心打氣,聊的是誰唱歌功力高。指揮中心成立一千天盛大舉辦活動總統和院長還親自與會;弔詭的是,民間多場悼念疫情亡者法會,執政黨高官不曾出席追悼,遭批是「不流淚的鱷魚」。

「指揮中心的一千天」,民眾會認同應哀戚與懷念因疫死亡民眾為重,還是會肯定政府高層群聚取暖、吹噓抗疫有功?難怪善於掌握選情的阿扁,會直白說出阿中「踩著近一萬具屍體拾級而上」,執政者「應悼念反邀功應哀矜卻歡聚」,這不只是一群不流淚的鱷魚而已?

民怨原因也在於結黨營私不以專業為重。以故宮典藏器物損壞乙事,實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謬,堂堂國家級典藏機構,毀損一件或可解釋為人為疏失,再而三就是單位主管和典藏制度之責。

故宮前副院長莊嚴,自詡「當的不是皇帝,卻是維護國家文物民族重器的老宮人」。諸多老宮人可貴的,不是他們終生投入,更艱難的是對文物的點存、建檔、保護,到抗戰時期和遷台的大區域、大量遷移,沒有現代高科技的他們,為文明瑰寶的奉獻,如今對文物不當毀損的官員,能無愧於前輩先人嗎?

民怨第三個原因在於執政黨善於操作二分法分裂善良民眾。選舉只仗「芒果乾」,動輒要民眾團結抗中保台,實則保的是執政後諸多官位名器。民主政治可貴在於容存不同立場主張相異政見,現在則是不論是非重顏色,只會升高民怨。

台灣有超過一萬兩千位染疫身亡的無辜民眾,當執政黨在位高官不再搞分裂,從政者以民為重,民怨和仇恨才能消失於台灣,高官們知否?











大橋浮現 伴著和平曙光


2022-10-30 03:22  聯合報/ 薛承泰/退休台大教授
金門大橋10月30日通車,金門縣府研訂相關管理措施。記者蔡家蓁/攝影



今天下午三點,位於大小金門之間的金門大橋即將通車。從開工到通車足足花了十二年,雖然期間幾番波折,過去被譏笑為選舉浮橋,總算等到浮出水面的時刻了。

小金門百姓等到的是,能夠快速就醫及因附掛水電所帶來的生活便利,這是對離島居民人權的保障;對於整體金門來說,這座橋不僅是地標,更可帶來兩岸與國際觀光人潮,對金門與台灣來說都是經濟利多;從工程的角度而言,長達五.四公里跨海大橋台灣地區唯一海底是堅硬花崗岩層最大跨距超過二百公尺,施工困難度高,經驗相當寶貴,至於是否禁得起考驗?幾年後就會知曉。

也許有人認為,花了九十幾億,就只為了六、七萬金門常住人口缺少經濟效益。這樣的想法未免過於短視與狹隘,這些人可能不知道,金門縣政府負擔了三分之一造橋經費,且光是每年上繳三、四十億酒稅給中央,蓋橋期間的十二年,這筆錢就可以蓋好幾座金門大橋了!

然而,筆者特別強調國際觀光所能帶來的,除了經濟效益,更有歷史意義。眾所周知,冷戰時期全球三大軍事政治對峙點,一是南北韓板門店;第二是東西德柏林圍牆;第三個就是金馬前線

前兩者早已變成國際觀光亮點,甚至成為國家的搖錢樹。剩下金馬地區這兩塊未被雕琢的島嶼,金門大橋是重要的一步;若能配合金門五大特色:閩南建築、僑鄉文化、白酒故鄉、戰地風光,以及優質的自然生態保育,金門將會是生機勃勃

至於馬祖地區,也有極佳的地理風貌與閩東文化,是散落在東海的一串明珠,也可思考發展不同的亮點。不論金門或馬祖,推動國際觀光無法依賴點對點的發展模式,必然會和台灣觀光連結成為帶狀,帶來整體加乘效果。

如果通車典禮能夠拉長一點時間,下午五點左右,或許就會看到一批批鸕鶿,飛過典禮會場,牠們將棲息在慈湖,位置就在大橋大金門的那一端。

也約在那一刻,貴賓們應會看夕陽西下燦爛餘暉逐漸從海平面上消失的美景;接著,當夜幕升起時,貴賓們如果走上大橋,海面上將會出現一個超大屏幕燦爛奪目廈門海岸建築群,在天候良好時浮現在眼前

筆者只能描述一二,親臨的感受在不同的季節與時間會有更精彩的刷屏效果!總之,這座橋連結的是大小金門,也會帶來海面上忽隱忽現彼端想像

一星期前中共才結束廿大,這幾天各界紛紛討論著胡錦濤「被離席」的可能原因,以及中共新任政治局常委凸顯權力集中現象;當然,兩岸關係是否會從和平統一轉為武力統一,更是國人所關心。基於此,若蔡總統在主持大橋通車典禮時,就是一個好時機,除了闡明金門大橋重要性,可藉此延伸追求兩岸和平與共榮願景

蔡總統國慶演說論及當前最重要任務,「就是強化國家安全強化經濟實力強化社會安全網不斷地壯大台灣…」盼望趁著疫情逐步趨緩,各項開放政策即將上路之際,國際觀光是立即可推動的項目,金門大橋絕對可以作為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