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稅制不公 改革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稅制不公 改革刻不容緩
◆  聯合報黑白集/有權力以後的范雲
◆  聯合報社論/從卡管到辦清大,蔡政府為大學自治送終






經濟日報社論/稅制不公 改革刻不容緩


2021-11-20 01: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發布的2020年家庭收支調查,疫情使所得分配不均更嚴峻。記者蘇健忠/攝影



根據政府最近發布的統計資料,我國所得分配呈現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現象,而相關稅制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面乏善可陳,凸顯貧富愈是懸殊、稅制愈是不公平的問題,令人憂心。

依據財政部綜所稅申報核定統計,按家戶20等分來看所得總額的差距,最高5%申報戶的所得總額,在民國 101 年(2012年)是最低5%申報戶的84倍,民國 103 年(2014年)破百之後就扶搖直上,民國 108 年(2019年)更達130倍。按十分位、五分位來看,也是一致地逐年增加,顯示貧富懸殊的現象愈來愈嚴重。

財政部表示,所得申報核定資料統計,並未包含納稅人取自政府的補助款、免稅所得或者分離課稅等資料,不宜用以做為衡量國民所得或貧富差距的依據,而應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為準

但此種說法大有問題。因為所得稅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基本上是高所得者、高科技產業享受較多。如果把債券、短期票券、證券化條例的受益證券等利息所得,結構型商品之交易所得等分離課稅的所得,以及集中在高所得個人、高科技產業股東的減免稅所得,包括證券、期貨交易所得,產創條例、生技新藥條例、科學園區條例、促參法等所得都計入,富人的實際所得絕對要比所得稅申報的要高出許多,也就是實際的貧富懸殊程度,應比財稅資料顯示的更為嚴重。

何況,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也顯示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情形。五分位的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從民國 103 年(2014年)的6.05,增至民國 108 年(2019年)的6.1倍,民國 109 年(2020年)為6.13倍,創下七年來最大差距。每戶吉尼係數從民國 105 年(2016年)起從0.33開始逐年增加,民國 109 年(2020年)已增至0.34,在在都印證了財稅資料衡量貧富差距只有低估沒有誇大

再看看所謂「量能課稅」,具有累進效果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在縮小貧富差距改善所得分配不均方面的表現如何,則更是乏善可陳令人大失所望

綜所稅申報核定統計來看民國 108 年(2019年)五分位的差距,最高20%的稅前所得(也就是綜合所得總額)是最低10%的14倍,但是扣除所核定所得稅額後的稅後所得,差距竟然暴增為25倍,而且明顯地比民國 107 年(2018年)五分位的稅後所得差距12倍惡化許多,顯示最高所得戶比較容易從扣除額方面獲得實質鉅額減稅效益,以致高所得家庭所得稅有效稅率不到20%,而且比低所得家戶要低,已經出現累退的不公平現象。

財政部雖然早已聲明,民國 108 年(2019年)度起薪資所得採定額減除必要費用減除擇一擇優適用方式,部分統計表陳示方式與內容有所異動,不宜做時間數列比較分析,但薪資特別扣除額調高,實際上對適用較高稅率高所得者比較有利,本來就可以預期會降低所得稅制累進程度,實際上也反映於民國 108 年(2019年)度在垂直公平方面不進反退」。

正好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的報告,發現民國 108 年(2019年)度綜合所得總額超過200萬元,扣掉免稅額、扣除額後的所得淨額為零並因而免繳稅者高達267戶,還有所得超過2,000萬元者稅額為零的案例。且此種不公平現象,還逐年上升,例如民國 100 年(2011年)度僅48戶,民國 106 年(2017年)有221戶,民國 107 年(2018年)飆到931戶,再度證實所得稅制真的是愈來愈不公平

也難怪主計總處統計發現,民國 109 年(2020年)五分位的所得差距倍數增加到7.43倍創下七年來新高,但是租稅政策只縮小所得差距0.14倍而已,不如社福補助縮小所得差距1.16倍,才使得可支配所得最後的差距減為6.13倍,但這仍是八年來的新高紀錄,可見得所得稅制對於改善所得分配貢獻微不足道,甚至比九年前所得稅制還差。

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財政部還陶醉在稅收連年超徵喜悅裡,怎能對相關稅制不公不義視若無睹?若不檢討改進稅制,如何對得起誠實納稅中產階級勞工階級











聯合報黑白集/有權力以後的范雲


2021-11-20 01:1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核四廠前廠長王伯輝呼籲,核四重啟公投案,應開放核四廠讓民眾參觀,讓民眾自行判斷是否應該重啟。圖/王伯輝提供



綠委范雲赴核四考察點名前核四廠長王伯輝到處造謠說核四安全,要求台電全力駁斥及制止。身為立委,范雲這麼害怕別人不同意見,竟要發動圍堵摀住對方嘴巴,她眼裡還有言論自由嗎?

區區一個王伯輝,會讓范雲害怕或厭惡必欲摀嘴,是因為他太專業嗎?王伯輝自承是「綠」,他一個「台灣囝仔」,只想把這工程做成「台灣人的驕傲」,當年國民黨對他也沒有懷疑。現在只因對核四立場不同,綠營便全力圍剿他,把核四說得一無是處,他極感慨。

反觀范雲,出身野百合學運,曾倡議婦權公民參政。六年前她成立社民黨聲稱這是真正的左派政黨主張強者應照顧弱者。誰料,她兩年前拋棄社民黨,當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許多問政都在幫強者圍事,「三加十一」決策正是明顯事例。連王伯輝這樣的小咖,也值得她大動干戈,非要把對方打趴不可。

前不久,范雲聲稱她看過促轉會檔案,其學生時代曾遭八名線民監控」。但是,她當時有被動到毫髮嗎?當年有過這種經驗,范雲現在權力在握,卻下令原能會和台電要對王伯輝的發言展開圍堵;這種表現,能證明民主在「進步」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范雲沒聽過嗎?












聯合報社論/從卡管到辦清大,蔡政府為大學自治送終


2021-11-20 01:1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清華海峽研究院涉及違法設立。圖/清大提供



綠委最近指控設於清華大學校內的「清華海峽研究院」,疑接受中資資助,恐讓我國半導體機密外洩。教育部隨即指為違法並要求撤離,同時將全面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此舉,引發大學群起反彈。諷刺的是,「大學自治」曾是民進黨振臂高呼價值,蔡政府上台後卻一次次踐踏此一價值;如今更不惜將一所頂尖大學當成「抗中保台」的祭品,等於為大學自治送終

清華大學八國聯軍清廷以美國庚子賠款退賠款所創立。兩岸分治後,當時北京清華校長梅貽琦帶著庚款孳息成立的清華基金」,在台創立清大,也利用基金利息補貼教授薪水並興建宿舍,今天清大每年還會收到庚款支票。在這樣的歷史淵源下,兩岸清華往來密切。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北京清大為加強與新竹清大合作,但囿於台灣法令,遂由新竹清大校友會北京清大廈門共同成立清華海峽研究院」;次年,再透過清大校友捐建的「自強工業基金會向清大承租校內空間設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並無對岸的常駐人員,從執行長到行政人員也都是台灣人。

如今,行政院長蘇貞昌及綠委范雲等人卻指控該辦公室是中共在台「分支組織」,還扣上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的大帽子。范雲更將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北京清大副校長經政府核准來台的兩岸學術交流移花接木清大校長賀陳弘接待參訪清華海峽研究院,更要求參與活動清大前校長陳力俊辭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范雲等人栽贓在先,還粗暴干預大學人事,赤裸裸將黑手伸進大學殿堂。

可議的還有教育部。它原應是「大學自治」的守護者,但事發後,不僅火速下令該辦公室停止運作,稱將依法開罰,還揚言徹查各大學兩岸交流,引發學界反彈。為此,公私立大學院校協會發出聯合聲明,痛陳過去因政治而壓迫大學的事件,歷史證明都是錯誤的,呼籲掌權者要三思。台大校長管中閔也聲援清大,認為學術交流學術自由的一部分,「不能把不喜歡的就當成錯的」。蔡政府為了政治操作,不惜染紅清大,還拉學術自由陪葬

藍委鄭正鈐日前就此質詢蘇揆,並回溯清大成立淵源。蘇揆不知是真不知,還是刻意蠻橫切斷歷史,竟回以「扯清朝的事做甚麼?」從歷史課綱清大事件,也讓外界看透蔡政府以「去脈絡化遂其政治目的意識形態套路

大學自治」、「黨政軍退出校園」都是民進黨在野時長期的主張。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大學法》修法,民進黨要求賦予大學更大的自主空間,當時民進黨立委翁金珠力陳大學乃「社會最後的良心」,維護大學學術自由推動社會進步力量教育單位摒棄管理大學心態。范雲當年在野百合學運也曾力爭大學自治,「理想的提出,永遠比理想的實踐容易」,正是她當年寫過的話。如今,在權力的「快篩試劑檢測下,證實禁不起檢驗

蔡政府上台後,教育部不僅把大學當小學管,黨政軍更大剌剌重返校園。除惡名昭彰的「卡管,最近民進黨舉辦公投宣講說明會首場就選在中央大學,挨批後才變更場地。民進黨新北市黨部台北大學合辦公共政策研習班」,地點在台北大學、講師是民進黨人,結業還由台北大學發給證書,把大學當成政黨訓練所。試想,這若是國民黨辦的活動,民進黨將如何追殺

從卡管案到清大案,在在證明大學自治在蔡政府眼裡,不過是夜壺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