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的模糊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的模糊
◆  薛承泰/是無劑可施,還是有劑可乘
◆  洪蘭/兒在阿富汗當兵,美鄰居託我拜廟...
◆  嚴震生/記者節看台灣人對媒體的信任度
◆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黃介正/美國對台戰略清晰的模糊


2021-09-04 05:39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路透



在中美戰略對抗之勢確立之際,爭議已近卅年的老議題:美國對台政策應該維持「戰略模糊」,或是改為「戰略清晰」,再度成為美國政學界辯論的焦點。不僅在美國國內,美中台三方的專家在各自的雙邊會議中,也都是熱議話題

探討此議題之前,我們必須理解兩個基本面。首先,模糊或清晰只是政策立場的選擇,而真正的基準仍然是美國的戰略利益,真正的目的在於「嚇阻」北京對台採取非和平手段,以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其次,戰略模糊或清晰主要聚焦在對應台海軍事議題,簡言之,就是台海發生危機時,美國是否軍事介入

嚇阻之所以產生作用,在於有無能力使對方遭受不可承受之後果,以及決心使用能力的可信度。準此,戰略模糊就是不明確讓中共知曉美國可能採取的行動,使北京因疑慮而被嚇阻。戰略清晰就是挑明美國必然出兵干預台海,使中共因忌憚而被嚇阻。

戰略模糊的支持者認為,可以保持美國使用武力介入台海的彈性,在事先沒有明確決策立場的情況下,台灣不敢貿然走向法理台獨,北京不敢貿然動武,就可用「雙重嚇阻」維繫台海和平。戰略清晰的支持者認為,當今中共以軍事能力之強與對台政策之霸,模糊之策已不足以達到嚇阻之效,必須清晰地讓北京認知美軍將會介入,並藉此支撐台灣擁有足夠意願與自信捍衛國家。

廿五年前台海飛彈危機時,擔任柯林頓總統國安副顧問,也是拜登總統四月中旬派遣特使團訪台成員的史坦柏格,在與台灣學者會面時表示,當時所稱在台灣沒有挑釁,卻遭到軍事攻擊,美國將做出反應的論述,仍不失為最佳的政策立場,只是誰來定義挑釁,美國將做出何種反應,難以確定。這到底是模糊還是清晰?

如果美國台海政策確定轉為戰略清晰,台美都要有付出代價心理準備。除了要評估中共對「越過紅線」的反擊力道與後續效應,還要探索兩國在無邦交,無條約,美國一中政策的制約下,如何在台海有事之時,確保華府屆時的政治氛圍不變,以及兩軍指揮管制不會引來更大的危險。

戰略清晰,直覺上好像可以給台灣打一劑強心針。台灣會因對台海安全更有自信,而依照美國所設想,積極提高國防預算,年輕人更願意被募兵,後備軍人更樂意參加教育召集?抑或是反過來期待將台灣防衛交由美軍負責,政客更有反中嗆聲的底氣,民眾會有不需要花大錢對美軍購的要求,年輕世代更容易產生「搬椅子看秀」的心態?美國和台灣的答案,極可能不一樣。

美國軍隊不應為「不願為自己而戰」的軍隊而犧牲,拜登話說得很明,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紅線守得也很緊。這種清晰代表美軍必來馳援嗎?

台灣民眾在親眼見識到美國背棄阿富汗政府,美軍丟盔棄甲倉皇撤離之後,可能對於戰略模糊或清晰,縱使嘴巴不明講,內心當也會有深刻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