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汽機車與未上市股票的課稅省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405/web/

◆  聯合報黑白集/林文淵的「時空不宜」
◆  聯合報社論/比本土案例更堪憂的,是防疫的雙標
◆  經濟日報社論/汽機車與未上市股票的課稅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汽機車與未上市股票的課稅省思


2020-12-24 00:1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希望透過汽機車汰換之貨物稅減免,達到振興汽機車產業,改善空氣汙染,並促進中古汽機車外銷出口的效果。 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本會期即將結束,財政部急切期盼能及時通過貨物稅與所得基本稅額二條例之修正案。唯迄今為止,立法院僅完成後者的初審,能否如財政部所願,尚難預料,但財政部日前表示,即使來不及通過,未來也會追溯施行。是什麼原因讓財政部如此堅持此二法案須在民國 110 年(2021年)元月上路?其中涉及的立法意旨與政策意涵的特殊性,值得深究。

這兩個法案,一個是汽機車汰舊換新延長優惠的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另一個是未上市櫃證券交易所得重新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案。簡言之,前者是已經存在之減免稅的延續;後者則是原曾被加徵課稅之項目的恢復。

先談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免貨物稅問題。現行貨物稅條例規定,自民國 105 年(2016年)1月8日起五年內報廢或出口登記滿一年之出廠六(四)年以上小汽車(150cc以下機車),只要另購買新汽車(新機車),皆可適用貨物稅定額減免5萬(4千)元,優惠期間為五年,至民國 110 年(2021年)1月7日止。換言之,若未及修法,這項減稅優惠即將屆期自動落日

回顧當時的政策背景,財政部盤算的是「一石三鳥」的政策目的:希望透過汽機車汰換之貨物稅減免,達到振興汽機車產業,改善空氣汙染,並促進中古汽機車外銷出口的效果。但是,一項愈強調「面面俱到」的政策,反而愈容易相互掣肘而抵銷掉各自原有的效果。救產業,不應只針對因汰換舊車才購買的新車;護空氣,則不應只限定於汰舊換新。財政部這種一魚多吃的作法,不啻違背了經濟理論一目標一政策的基本原則

尤有甚者,減免稅一旦成立,即使有落日限制,然在既得利益者的掣肘下,實施期限常形同虛設,以致造成減免浮濫、稅基傾頹而積重難返。請問財政部,以前的經驗,有那些減免稅優惠是按期落日?或許財政部對其他部會主管的法律,較難有主導掌控權,但這次是貨物稅條例,財政部如何自圓其說?

環保署與經濟部皆認為該減稅應繼續維持,但財政部要問的是此一優惠何時才能真正落日?迄今已退稅約320億元,政策效益到底多少?非得用租稅優惠才能達到此效益嗎?財政部對既有租稅優惠的延長,應予以更嚴格的成本效益評估

其次,談到未上市櫃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問題。證所稅在台灣一直是政治禁忌,也是稅改夢魘。民國 94 年(2005年)因基本所得稅額條例的實施,好不容易才將未上市櫃證交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當時財政部擔心將所有證交所得納入,反彈壓力太大,故只敢對大股東操控性較強的未上市櫃證券著手

民國 102 年(2013年)財政部全面恢復課徵證所稅,未上市櫃證交所得改依正常所得稅制課稅,故配合將其從最低稅負制中排除。未料由於股市量能一直表現不佳,致使好不容易才得以恢復的證所稅,背負著歷史原罪,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民國 105 年(2016年),經立法院通過再度停徵。整齣戲碼,由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自己開始又自己結束,締造一場稅改荒謬劇

由於當時政策決定倉卒草率,思考不周,在修正所得稅法停徵證所稅時,未併同修正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將未上市櫃證券重新納入,以致其連最低稅負制也無須適用,政府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財政部這次針對未上市櫃證券修法,乃是為了防堵股東藉成立未上市櫃公司操作房地,進而將其利得轉成免稅的證交所得,以規避稅負。雖然修法的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但彌補稅制漏洞的效果卻是一致的,值得支持。

不過,財政部同時提出這兩個法案,既同意減稅又設法加稅,這「一減一增」之間,不但凸顯出政府稅改立場的矛盾,也造成社會對財政部預設追溯立場的質疑。










聯合報黑白集/林文淵的「時空不宜」


2020-12-24 00: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文淵,近日突遭撤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月間,才在大同公司經營權惡鬥中助「市場派」奪下城池被推為董事長的林文淵,近日突遭撤換,跌下董座神桌。林文淵驚呼,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但也只能接受。

據稱,大股東上周通知他要換人,原因是「時空環境不同」。聽起來很熟悉嗎?沒錯,蔡總統宣布進口美豬,用的就是同一理由。元首治理國家,把違背信念的決策用「時空環境」的框架來美飾,說得煞有介事,百官立馬跪拜奉行。於是,民間企業有樣學樣,「時空環境」的套裝軟體放進商戰,林文淵就得拍拍屁股走人了。

不同的是,民進黨從反美牛到進萊豬,好歹玩了十年,才繞過這個「時空」的髮夾彎。相對的,三圓建設老闆王光祥只用短短五十天,就讓林文淵從神壇跌落塵世由此可見,政鬥無情,商戰冷酷,都必須是狠角色

有趣的是,林文淵兩個月前快意出線時,被譽為「小英人馬」奏功;而王光祥的輩分,則有小英表哥之稱。兩個總統人馬結盟,效果加乘,所以大同經營權輕鬆到手。而今,時空演成小英人馬相斥,自然是關係更親的「表哥」那方勝出,不合時宜的林文淵只能摸摸鼻子認栽。

有人說,林文淵被撤換,是誤將門神當正神」。這點,幫東洋買疫苗遇挫的林全,應知箇中況味








聯合報社論/比本土案例更堪憂的,是防疫的雙標


2020-12-24 00:3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案765(紐西蘭籍機師)接觸者,並公布案765活動軌跡,他曾造訪過的天母新光三越內外立即進行消毒。 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二百多天「零本土」的防疫紀錄,因長榮航空一名紐西蘭籍機師接連傳染給二同事和一友人,宣告破功。這名機師不僅違反防疫規定,更在疫調時不誠實交代行蹤,甚至還動氣責怪台灣「栽贓」。面對如此囂張的確診者,指揮中心卻奇怪地以「事先未勸導」為由不對他開罰,只說要罰航空公司。直到引發輿論批評,才由桃園衛生局以「不配合疫調」,對他開罰卅萬元。

事實上,台灣是否真維持了二五三天「零本土」確診,這個「神話」一直受到外界質疑。原因有二:一、不少旅客或移工從台灣出境後,在他國入境被驗出確診;二、不少移工或國外表演者在十四天居家檢疫後,透過自費篩檢,才驗出確診。上述兩點,均說明十四天的檢疫並非萬靈丹,台灣若干社群角落確存在著輕症傳播,所幸因國人普戴口罩的好習慣有效阻擋病毒,未釀成大災情。

這次案七六五的紐西蘭機師傳染給另兩名長榮同事,指揮中心本著能推就推,立刻就推給「境外感染」。離譜的是,這名紐籍機師可能染疫時間是在上月底至本月初的飛美任務,其後他與案七七一的女性友人連續相處五日導致對方感染;但在疫調時他卻刻意隱瞞,推稱不記得自己的活動。最後,是警政單位透過汽車軌跡及手機定位,才查出其行蹤;但如此一來,他造成的防疫破口已長達十天。案七七一的確診,迫使指揮中心不得不承認:零本土已告「破功」。

外籍機師成為我國的防疫破口,從某個角度看,也反映了政府防疫工作的雙重標準。第一、對不同國籍或地區的防疫差別待遇:這次染疫的機師如果不是紐西蘭籍,而是本國籍、中國籍或印尼籍,陳時中會不會如此客氣,覺得不忍開罰?上個月,一名菲律賓移工在防疫旅館隔離時因跑出房門八秒,即遭高雄衛生局開罰十萬元。當時,日本和美國媒體都覺得下手太重;然而,國人似已習於蘇內閣之嚴苛淫威,未曾為那名移工叫屈。試想,這名移工只違反防疫規定數秒,卻得工作三四個月才足以付清罰款;相形之下,陳時中對高薪確診的紐國機師反而手下留情,於理於法都太不相稱。

第二、對不同行業的差別待遇:一般民眾入境須居家檢疫十四天,機組人員則僅需三天,這是因為政府考慮航空業的調度困難而給予特殊便利。副指揮官陳宗彥說,這並不是特權,而必須搭配整體防疫措施,工作全程要穿防護衣、戴口罩,在外站也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健康。問題是,航空公司在享有特殊方便之餘,有沒有落實必要的自我要求?這名紐籍機師在機上咳嗽不止,但同行機組人員懾於其職務權威,竟不敢提醒他戴口罩,那麼規定豈非形同虛設?享有特殊待遇的產業人員,若不自我檢點,其他民眾豈能服氣?

第三、指揮中心的重洋輕華:英國出現新冠變種病毒,許多歐美國家第一時間就宣布禁止英國航班入境,台灣卻老神在在,不為所動。直到外界質疑聲音四起,指揮中心才遲遲宣布英國航班減半,入境者須集中檢疫;這樣的反應,堪稱慢三拍。對比先前政府拒絕「小明們」返鄉,對武漢台胞百般刁難,「重洋輕華」的歧視心態,不言可喻。目前英國染疫人口超過兩百萬,大陸確診者僅九萬多人,陳時中迄今仍以「武漢肺炎」稱呼新冠,完全缺乏科學人的客觀、中立與謙卑。

對台灣而言,「零本土」神話破滅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逼陳時中認真面對現實,勿再粉飾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