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催動產業發展 別忘了傳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615/web/

◆  聯合報黑白集/藍綠青年軍果有不同
◆  聯合報社論/內控失靈的勞動基金,要怎麼賠勞工?
◆  經濟日報社論/催動產業發展 別忘了傳產






經濟日報社論/催動產業發展 別忘了傳產


2020-12-01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對台灣產業來說,是一個悲喜兩極的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製造業產值預估較去年衰退。依據工研院的預測,資訊電子產業今年產值成長率雖不若去年,但仍有機會成長1.1%,其他如金屬機電、化學工業與民生工業,分別有2%到16%不等的衰退幅度,可見疫情的殺傷力。製造業中的電子科技產業仍能維持成長,但傳產業面臨了相當大的逆風。

科技與傳產兩種行業,在今年的業績表現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疫情因素以外,還有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舉例來說,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的升溫,讓台灣科技產業受惠極大,特別是出口強項半導體業,在美國聯台制中的大戰略下,不論一線廠或二、三線廠雨露均霑;因疫情帶起的遠距或在家上班需求,讓我IT產業今年業績開低走高。

相較於科技業,傳統產業今年是艱苦的一年,除了疫情影響出口,新台幣匯率走強,也加劇了出口型傳統產業的壓力。然而不論是匯率或疫情,都是短、中期的影響,傳統產業面臨的中、長期挑戰,對內是缺乏產業升級與新的投資標的,對外則因我國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進度有限,面臨日、韓、陸廠商的競爭壓力正逐漸加大。

以傳統產業龍頭台塑集團為例,就可看出傳統產業在國內投資熄火的影響。台塑集團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間,集團每年投資之後認列攤提的金額平均有600億元,到馬英九執政的八年間,攤提的金額降到一年400億元,到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這筆金額降到每年300億元。從十多年前的每年600多億元到現在的300億元,不是台塑集團獲利降低了,而是台塑集團在台灣的投資變少了,近年台塑集團在大陸、越南與美國增加投資,在台灣的投資卻常碰壁。

日前亞太15個國家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進一步加劇了我傳統產業的危機。我出口至東協國家的產品中,有逾七成零關稅,大多是資通訊產品,剩下近三成以傳統產業為主。未來幾年當RCEP的內容逐一落實,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的傳統產業,在與大陸、日本與南韓廠商競爭時,少了關稅的優勢,我出口的競爭力會因此下滑。

政府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應對方案,經濟部建議傳統產業可考慮將生產基地移往RCEP成員國,藉此避開關稅障礙,但這樣對台灣經濟與傳統產業來說,並非最好的解方,主要原因是就業。傳統產業是我國本地就業的一大支柱,重要性更勝電子業。以台積電為例,台積電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逾5%,是台灣經濟的「護國神山」,但台積電員工不過5萬人,若要真正照顧國內就業市場,少了傳統產業這塊拼圖,就絕對達不到目標。

在傳統產業面臨生存與轉型的關鍵時刻,卻少見政府的關愛眼光。從蔡總統的六大核心產業到與美國簽訂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諒解備忘錄」(MOU),傳產業都不是相關計畫的核心,甚至連沾上邊的成分都很少。這些傳產業手上有資金、旗下有廣大的技術人才,但在政府的產業大戰略上卻看不到應有的位置,形同排除了他們對台灣經濟的貢獻。

蔡總統上任後常說台灣經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指我國不能把所有生產與市場都押在中國大陸這一個籃子內。同樣的,台灣經濟也不能把所有的籌碼都放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上,而是要衡量我國自身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產業、科技產業與服務業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若台灣沒有紡織與工具機等傳統產業,今年上半年的口罩國家隊就不可能這麼快成軍。政府推動產業發展與轉型,不能忘了傳統產業,因為多元的產業結構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聯合報黑白集/藍綠青年軍果有不同


2020-12-01 04: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聯合報資料照片


為抗議萊豬進口,藍軍立委在議場向蘇貞昌丟豬內臟;國民黨青年團長在臉書批評,這不是理性問政。綠營便見縫插針,藉此反批國民黨做法「自己人都不認同」,想要抹殺這波衝突的正當性。

要論不理性,民進黨近年各種違背民主、違背承諾的一意孤行,才更令人髮指。藍軍青年團長批評黨團,至少證明這批人不是「橡皮圖章」或「網軍側翼」,不會亦步亦趨聽指令行事。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敢說出來。

號稱「進步青年」的綠營青年軍又如何?最具代表性的是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八年前他痛批萊牛進口是黑箱、漠視人民安全,八年後面對規模更大、更黑箱的萊豬開放,他只會拿馬英九當擋箭牌,並一路護航蔡政府。其他當上民代或發言人的綠青年軍們,也只會一味護航,完全不記得自己的追求。

萊豬事件不是個案,從公投到土地正義、環保、勞權等議題,民進黨的「進步青年」同樣展現了「昨非今是」的護航功力,把自己的初衷拋在腦後。在立院第一線衝鋒陷陣毆打藍委的陳柏惟,則以扮演附庸而沾沾自喜;這樣的跳梁小丑,能辨別是非嗎?

青年被認為是「社會的良心」,想法雖未必成熟,卻是心志純粹的一群。但綠營青年軍的社會化及政治化取向,讓人為他們擔心。









聯合報社論/內控失靈的勞動基金,要怎麼賠勞工?


2020-12-01 04: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勞動基金發生內鬼炒股,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質疑,勞動基金9月單月就慘賠749億元,背後是否有人涉入,要求勞動部主管機關啟動行政調查,負起政治責任。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近日公布勞動基金投資狀況,九月單月慘賠七四九億元,幾賠光今年所有進帳,收益僅剩廿二億元。不僅如此,勞動部還發現負責勞動基金運用的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涉嫌勾結業者炒股,其收支及存款顯不相符,因而將他移送法辦。勞動部長許銘春雖稱基金投資虧損與官員涉賄炒股無關,但關係上千萬勞工身家的基金未獲妥善管理,又被不良官吏當成肥肉偷吃,政府內控失靈難辭其咎。

把此事分成「基金投資績效」和「防弊內控機制」兩部分觀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看到的都是政府的「無能」和「推諉」。先談勞動基金的投資績效:所謂勞動基金,涵蓋了勞退、勞保、就業保險、職災保險、積欠工資墊償等多種基金在內,總規模高達四・四兆元,和區區五千億的國安基金或公教退撫基金相比,就是個巨無霸。

今年受疫情影響,三月間台股雖曾一度重挫,但其後即開始反彈,至九月已站回一萬二千點關卡、向萬三叩關。國安基金年初動用七・五億元進場護盤,至十月退場時,已有兩億多的獲利,投資報酬率接近三成。再說台股前九月的平均報酬率也有四・三二%,但勞動基金的收益率卻只有○・○五%,簡直慘不忍睹。勞動基金如此低劣的操作表現,就算沒有人謀不臧,基本上也已顯示不夠格擔任管理人。對此,行政院和勞動部一點都不汗顏嗎?

再談勞動基金的內控機制問題。這次游迺文涉嫌收賄炒股,勞動部宣稱是內部「主動發現異狀」,向廉政署檢舉。事實上,游迺文是在「勞動基金運用局」例行抽籤查核中首度被抽中,才查出他涉有不法。這些員工領的是尋常公務人員的薪資,操作的卻是動輒億計的資金,撇開專業不談,有些人難免受到利益誘惑。在這種情況下,勞動部對他們的稽核卻是如此鬆懈而輕率,還把抽籤查核的比率由十四%降為十%。亦即,每人十年才有被抽中稽核一次的機會。勞動部這種管理勞動基金的態度,顯不把勞工權益放在心上。

經調查,游迺文月薪約十萬元,但每月信用卡支出十五萬到廿二萬元以上,八年來帳戶有九百萬不明現金存入;不僅接受業者不正常招待,更在上班時間私自交易興櫃股票。這樣的收支及交往狀況,豈可能是奉公守法、廉潔自持的人?平日在同事之間,也許早有人察覺他的行止異常,但勞動部卻要等漫長的抽籤查核才知道他的操守有問題。游迺文差點兩天後就要退休,勞動部如此怠忽,還敢宣稱是「主動發現」弊情,未免太厚顏。

放大來看,勞動基金的管理如此草率,對照行政院處理行政的態度,其實就不足為奇。這一年,行政院長除了發放口罩和三倍券非常起勁,對其他事都不放在心上。試想,蘇揆就連法定應召開的治安、食安等會報都停掉,他怎麼會有心思想到勞動基金的管理和績效?何況,蘇內閣的特色就是「報喜不報憂」,會讓「電火球」光芒失色的事,絕對要全力防堵風聲外洩。包括蔡總統一上台就宣示要改革勞保年金,勞動部已經提出草案,硬被高層壓下,擺明了就是要全民一起忘了「勞保將倒」的事。誰能想到,勞動基金不僅管理不良,根本就是「有內賊」,內閣卻沒人把勞工的命運放在心上。

諷刺的是,去年第一季勞動基金賺了兩千一百億元,蘇內閣立刻製作了一張哏圖,上面有蘇揆開心的笑臉,寫著「政府剛剛幫你賺了一萬元」。如今,政府幫勞工虧掉的老本,執政黨要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