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政策驅使分配惡化的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442/web/

◆  聯合報社論/如果拜登當選,兩岸關係如何收拾殘局?
◆  聯合報黑白集/要蘇友友或綠油油?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政策驅使分配惡化的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政策驅使分配惡化的問題


2020-10-26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分配問題是每個國家都必須恆常關心的經濟議題,但這個議題在台灣受到的關注遠小於成長議題。可能的原因有二,一來在數據上台灣的分配問題相較於國際間並不算嚴重,二來是過於追求成長數字,寧可某種程度放棄對分配公平的堅持。

日前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的于宗先院士紀念研討會,主題即是于院士生平最關心的分配不均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止、美中經濟戰爭持續衝擊下,政府正全力紓困及振興經濟,這個議題看來有點不合時宜。但我們必須指出,無論處於何種經濟情境,經濟政策必須具有一貫性的社會願景,縱使有時必須採取權衡性的犧牲,也不可漠視願景的嚴重背離。

追求更均等公平的分配是政府的天職四年多前蔡政府甫執政時,即以創新、就業、分配描繪經濟願景,希望藉由創新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創造多而好的就業機會,改善分配不均的惡況。但四年多過去,最終的分配願景並沒有帶來有感的進步,甚至更趨惡化尤其,近來政府若干希望穩定經濟的政策,正在蓄積驅使分配惡化的動能,我們不得不提出警示

首先是紓困政策。以「挺產業」為名的紓困3.0特別預算剛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但類似政策在歐美各國已引起過度保護「殭屍企業」的爭議,恐怕在疫情之後造成尾大不掉的惡果。紓困雖以挺產業為名,政府真正在意的其實是「挺就業」。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穩就業,只好雨露均霑地瞎挺若干已無長期競爭力的產業與企業,無法藉由外在衝擊的機會,順勢調整產業結構與優化資源配置。

即使承平時期,政府對產業的大量租稅優惠或補貼政策,是否能符合「創新」以優化產業結構的政策目標,就已有不少爭議。面對外在衝擊下的這些撒錢補貼,更乏產業發展願景的原則。政府規劃集中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卻又放任所有既有產業分食有限預算與生產資源,目標其實是矛盾散亂的。

好的經濟願景中,失業率或就業人數不應是最重要的考量,普遍的低薪問題才是。若無法有效解決低薪問題,想要優化分配,就只是奢談。觀察台灣的所得分配情形,薪資所得的占比仍持續惡化,股票與房地產交易等資本所得的占比則不斷提高,這是台灣分配惡化的實況,顯示薪資所得近年雖有些許提升,卻遠不及近來高所得階層的所得提高。

政府近來欣喜地宣傳大幅成長的回台投資與不錯的貿易表現,但投資與出口只是手段,邏輯是藉由勞動需求的提高,解決隱藏性失業問題,進而帶動薪資成長。因此,薪資是否有效成長才是應該管考的目標,投資與出口表現亮麗並無法直接轉化成優化分配的成果。

其次,為了因應經濟惡化的貨幣寬鬆政策也帶來極大隱憂。過多的游資帶來股市榮景,甚至使得股價嚴重背離企業表現。根據統計,高所得者的股票交易所得占比遠大於中低所得者,因此,不正常的股市榮景也正快速惡化分配。另一方面,低利率環境正驅使房地產交易快速地蓬勃擴張,建商四處獵地,房價指數不斷創高。

我們必須指出,房地產早已非產業火車頭,高房價只會排擠民眾的內需支出,使得經濟成長力道受創、分配問題惡化。房地產在其他國家通常不會是投資標的,因為是民生必需,會有嚴格的政策與稅制控管。在台灣情況則極其不同,不但是主要投資項目,交易頻繁,更是高所得階層的主要所得來源。以目前的發展趨勢,可以確信台灣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將會持續加速。

對於這些分配惡化的趨勢,政府看來頗為漠視,甚至陶醉其中。紓困與成長固然重要,但若以短害長,忘了「創新、就業、分配」的初衷與願景,恐怕更會令人民失望。












聯合報黑白集/要蘇友友或綠油油?


2020-10-26 02:4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天新聞換照案將在26日舉辦聽證會。圖為中天電視總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NCC 今天將就中天電視換照問題舉辦聽證會,這是始無前例「公審電視台」的第一遭。以民進黨早年追求言論自由的歷史,NCC 若做出「關台」的決定,蔡政府必然留下「反民主」的難堪紀錄,但黨內似乎也沒有人勸阻。比較好笑的是,時代力量不知在興奮什麼,居然站出來幫忙喊殺,要求 NCC 必須一刀下去不能猶豫。真不愧是小綠!

民進黨也許忘了鄭南榕是為了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但台灣人民可沒忘記。在野的時候罵別人「一言堂」,自己執政了就擺出威權臉孔,不許別人唱反調,民進黨能說服自己說這是「時空環境不同」嗎?就像它吞下美豬那樣。

髮夾彎並不容易,但破戒一次之後,接下來就會漸漸習慣,然後變得理直氣壯。就像民進黨當年主張「黨政軍退出媒體」,現在則是媒體大亨進入中常會,自己則在校園招募青年軍,毫不羞愧。更難看的是,中天換照還沒審完,早已有人預約要入駐它的頻道位置了。一說,是與新潮流系交好的新聞台要上馬;另一說,是閣揆蘇貞昌要讓友好的電台取而代之。

民進黨拋棄民主理念,轉向利益與現實靠攏,可視為它向「世俗化」轉型的一大步。但當台灣言論市場變成「蘇友友」和「綠油油」的天下,民眾還有自由呼吸的空間嗎?












聯合報社論/如果拜登當選,兩岸關係如何收拾殘局?


2020-10-26 02:4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美聯社


美國大選在即,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投書聯合報系美國世界日報,肯定亞裔美國人的地位和貢獻,宣示當選後將修復破碎的移民體系,捍衛所有人的美國夢,彌合因仇恨與分裂造成的傷口;拜登稱許台灣的民主、經濟、科技和防疫典範,將強化與台灣的關係,也表示會改變應對中國的方式,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

世界日報是美國最重要的華文報紙,拜登的投書表達了對亞裔美國人的重視。尤其疫情期間,華人遭到仇視和攻擊,川普刻意強調「中國病毒」、「功夫病毒」的說法,使得種族歧視更加嚴重。拜登的投書有助於撫慰這種創痛。不過,許多華裔雖不滿川普,卻擔心拜登加稅,而寧願票投川普,因此拜登也藉投書澄清:別懷疑,不會對年收入四十萬美元以下者加稅。

從台灣看拜登投書,更有值得重視之處。拜登選擇向聯合報系投書,凸顯了台灣在美中競爭中的重要角色與地位;尤其投書中談到兩岸部分,簡要勾勒了他的中國政策與對台立場,也在相關議題上和川普作了明顯區隔。

基本上,美國的中國政策與對台政策不可能是完全的平行線,必然相互牽動。對台灣而言,美中交好,最好能讓台灣同蒙其利;美中交惡,則千萬別讓台灣淪為替罪羔羊。馬政府親美和陸,讓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都達到最佳狀態,美中關係提升也讓台灣同享紅利。蔡政府親美抗中,當川普和習近平稱兄道弟時,兩岸已有筆尖和書桌之別,而美中走向新冷戰,台美固然轉趨熱絡,但台灣也被迫承擔北京的強烈報復,甚至開始面臨戰爭的風險。

目前對抗中國是美國兩黨共識,無論川普或拜登當選,美中對抗格局都不會立即改變。但川普以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很難號召盟國一起對付中國;拜登則要改變應對作法,如果他能團結盟國,恢復美國領導地位,反而可能凝聚對中國施壓的力量。並且,拜登要在公衛等領域與中國合作,就不會像川普那樣甩鍋中國,有助緩解美中全面性對抗態勢。拜登也重提亞太,意味若其當選可能改變川普的印太戰略,那麼一路附隨川普的台灣,作為美國抗中的籌碼恐怕要貶值了。

其實川普對台灣本無強烈好惡,四年前川普接蔡英文總統電話,是把台灣當軍售客戶,但這個客戶遇上中國市場利益時,就變得彷如筆尖和書桌那般不成比例。川普政府抬升台美關係,是把台灣當成對抗中國的籌碼。川普連任,似乎更有利於進一步拉升台美關係,這也是蔡英文開放萊豬押注川普的原因。但風險在於,川普即使勝選,一旦與北京談妥更大的交易,台灣又將被犧牲。川普可以反覆,台灣卻回不了頭。

拜登表現了對台灣的友善,也展現對台灣民主活力、經濟與科技發展,以及防疫成就的認識。如果拜登當選,他將強化的台美關係也許不如川普挺台力度,但國會通過的各項友台法案不可能取消;對台軍售也許不像川普政府那樣密集,但如果美中對抗趨緩,兩岸也能降低敵意,那麼依美國對台六項保證,軍售規模自然可能重新思考。

其實不論川普或拜登當選,台灣都歡迎台美關係繼續升級,也希望美國堅守協助台灣防衛的承諾。但蔡政府一路押寶川普,遂使台灣淪為川普抗中棋子,即使川普連任,台灣也失去了自主性。現在拜登民調持續領先川普,如果拜登當選,台美關係固然繼續強化,但破毀的兩岸關係怎麼收拾殘局?蔡政府的國安團隊,還有沒有更好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