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262/web/

◆  小心!勿掉入美南海戰略陷阱
◆  從兩岸論壇到拜見美官 誰卑躬屈膝?
◆  共機升級 我防衛不能原地踏步
◆  被遺忘的越戰台灣戰俘
◆  漫畫/時空環境不同…
◆  世界阿茲海默症日 去汙名化不能等
◆  黨產會闖校查封 明日換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2020-09-20 23:52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 林一平繪


說話的城市」(CityTalk)源自於我發明的物聯網平台 IoT talk,利用物聯網技術串聯出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應用,靈感則來自於忽必烈一二一五至一二九四)。最近智慧城市成為顯學,但各種應用瑣碎分散,見樹不見林,難以成為整體的大亮點


若想體會「突破見樹以見林」的感覺,我會建議閱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一九二三至一九八五)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地方是,讀者越想弄懂書中的細節,越會鑽牛角尖,越不知卡爾維諾在說啥。書中拋出很多碎片般的意象,讀者若無法安插自己的想像力來接續卡爾維諾的碎片意象,就會「見樹不是樹」,不知所云。您若能體會到《看不見的城市》文字中有很強烈的畫面,學會「安插自己的想法」,就會引導出無盡延伸的想像力,不但看到樹,也見到了樹林。


看不見的城市書中的意象經由忽必烈和馬可波羅(Marco Polo;一二五四至一三二四的對話露出端倪。忽必烈留意到,城市差不多都是一個模樣的,只要改變一下組合的元素就可以從一個城轉移到另一個城,不必動身旅行。於是,每次在馬可波羅描繪一個城市之後,忽必烈就會在想像中出發,把那座城市一片一片拆開,又將碎片用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起來。本書後半部敘述城市頹圮的意象,暗示忽必烈的帝國正在瓦解,然而忽必烈仍拒絕接受事實。


在真實的世界,忽必烈不但能「見樹又見林」,更是「見樹即能造林」的人。他重用劉秉忠郭守敬等人,花廿五年功夫建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都亦即今日北京),將行政中樞由上都移到大都。他有無比旺盛精力,七十歲時領軍打仗,用兵仍如鬼神(當時的蒙古人活到五十歲,已是非常長壽)。他統一稅制,採用紙幣,讓商務暢通身為商人的馬可波羅夢想不到,世界上竟有紙幣這麼美妙的玩意兒)。


忽必烈創造出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樹,並且巧妙的將之拼湊出跨越歐亞兩洲帝國的大樹林。我稍微做了統計,以北京當首都的政權,都撐得比較久以金陵南京當首都的政權,則較為坎坷,往往以屠城結束政權當然和南京地形沒有屏障,易攻難守有關)。由此觀之,忽必烈實在有遠見,本領高強,讓吾輩甘拜下風今日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最需要的是忽必烈的創意格局











黨產會闖校查封 明日換誰?


2020-09-20 23:55  聯合報 /   王文隆/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前主任(新北市)
促轉會在政大封存一二四箱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文件。圖/國民黨提供


身為參與中國國民黨資料寄存政治大學的一員,我覺得我有必要說一些話。

黨史資料為國民黨的積累,多為黨部內部生成的文件,為黨部私有財產,其中諸多經整理的資料,早透過黨史館閱覽室公開,供民眾免費參閱查覽,尚未整理之資料亦積極整理,準備開放。

黨產會橫暴凍結黨部經費,致使黨史館僅能維持最低限度的閱覽服務,然仍堅持開放,堅持開館服務,迄今未輟。

政治局面險峻,在國民兩黨無法建立互信,質疑對方或將曲解資料、歪曲歷史的情況下,基於史料為公器的理念,為使黨史資料得以持續整理與公開,黨部兩年前在吳主席拍板下,決定交託中立之學術單位為介,協助相關事宜,而政治大學亦基於道德勇氣,甘冒政治壓力,承接此事,原是美事一樁。

而今驚聞促轉會竟派員衝入校園,查封合法民間團體之私產,以其「正義」之大旗橫掃一切,無限擴大法律的適用範圍。令人想起一句廣告台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今日政大,明日何校?今日國民黨,明日何單位?不禁為台灣多年來學術先進爭取之學術自由、校園自治擔憂,也為台灣的民主退步掛心。











世界阿茲海默症日 去汙名化不能等


2020-09-21 01:31  聯合報 /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我國阿茲海默症人口快速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全球平均每三秒新增一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圖為示意,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月廿一日是世界阿茲海默症日目的是為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類型認知症去汙名化,讓世人了解這一腦退化性綜合症候群,但台灣卻持續稱呼為失智症」,衛福部甚至擅自將世界阿茲海默症日改為世界失智症日,讓患者背負著罹患失去智慧、失去智力等汙名,與世界阿茲海默症日目的背道而馳,府院不應再漠視

認知症或是阿茲海默症是不會選擇患者的意識形態、政黨色彩、經濟地位、教育程度等條件,如果繼續稱為失智症,只會造成更多人不願面對、逃避、恐慌及覺得罹患這疾病是羞恥之事;如能正名,以中性、客觀文字稱呼這疾病,無論是認知症、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性疾病等,讓民眾願意接受與面對,台灣才能面對高齡化社會急遽發展,所帶來認知症海嘯的挑戰。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於民國101年(二○一二年)訂定每年九月為世界阿茲海默症月,今年主題是讓我們談談認知症」,該組織願景是今天預防、關愛和包容,明天治癒。」

至今尚未有藥物可治癒認知症,所以今天主要工作是著重如何預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出哪些是危險因子,鼓勵世人認識認知症,如何去理解、關愛、包容認知症患者,讓他們繼續與家人同住在熟悉的社區中

過去此一疾病曾被稱為「癡呆症」,民國90年(二○○一年),台灣將癡呆改為失智症,無論是癡呆或是失智,容易導致恥感和歧視。因此,亞洲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及協會組織陸續進行了對癡呆或失智的更名。

民國93年(二○○四年)日本厚生省提出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香港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改稱「認知障礙症」,社會上一般又稱「腦退化性疾病」。

世界認知症患者最多,預估超過一千三百萬的中國,前年四月上海市民政局在文件中公告要求:「服務場所內不得出現敏感或歧視性用語,如老年癡呆、老年精神病、失智等。」但這疾病未受中國官方重視,確診率極低僅百分之七,原因之一正是疾病名稱仍沿用癡呆症

客觀、中性的疾病名稱,是一基本人權,更是政府的責任,應是跨越政黨,以全民利益為考量的決議,府院應早日督促衛福部正名,讓台灣不再受到汙名化所苦,以降低更多家庭因汙名化可能造成的悲劇











被遺忘的越戰台灣戰俘


2020-09-21 01:34  聯合報 /   高智陽/軍事研究者(台北市)
昌明班從淡水經峴港到芒街航線圖。繪圖/高智陽


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五月,描述營救越戰美軍戰俘的電影「第一滴血」第二集在台上映,票房大賣。但當台灣觀眾觀看藍波痛宰越共而大聲叫好之際,卻不知還有一批台灣戰俘仍被關在越南大牢裡,無人聞問

這批國防部情報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前身)「昌明班隊員於民國77年(一九八八年)獲釋回到台灣,但當年陣亡者的忠骸仍留在越南。高齡八十八歲的戰友劉蘇蝦奔走多年,四處陳情,但軍情局未有積極作為,忠骸返國仍遙遙無期。

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情報局成立海威、長風、昌明等訓練班,對大陸沿海滲透襲擾。當時情報局接獲中越邊防鬆懈的情報,決定派人由北越芒街附近登岸,再潛入廣西省東興一帶。昌明班三中隊於民國52年(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八日從淡水分乘二艘漁船出發,途中在南越峴港整補,七月廿九日凌晨漁船在芒街外海施放快艇,三艘快艇沿水道高速駛向岸上,驚動當地漁民通報民兵。

一、三小隊登陸時中伏,多名隊員陣亡。第二小隊發現有埋伏,立刻駛離,但因快艇螺旋槳打到水中竹架損壞而無法行駛。隸屬第二小隊的劉蘇蝦回憶說,他們從凌晨一點還擊到三點,直到彈盡才被俘,所幸無人死傷。三中隊共計有廿六人被俘,包括中隊長,後來有五人被槍決十月廿三日,四中隊廿一人再從芒街登陸也中伏被殲

這些被俘的隊員被送到靠中越邊境河陽省監禁,從此展開長達廿五年的戰俘人生所幸越南視他們為國際政治犯,只服勞役,並未施以電影河內希爾頓」中描述的各式酷刑。

越南芒街,可說是台灣軍情單位的痛。民國95年(二○○六年)五月廿六日,軍情局上校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同在芒街遭到中國大陸國安人員暴力綁架到中國,關押九年才獲釋

我方以為昌明班隊員全部成仁,直到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一名和昌明班隊員一起服刑的華僑越獄並逃到菲律賓,才向媒體透露越南還關押一批台灣軍方情報人員,軍情局才知曉劉蘇蝦等人下落並派人接回。回台時還有十二人,現在僅剩三人,劉蘇蝦年紀最輕。

劉蘇蝦說,被俘時,中隊長自知難逃槍決,因此交代他,活下去的隊員務必要將異死他鄉同袍帶回台灣。近年來軍方陸續迎回海外國軍將士英靈,劉蘇蝦於是在民國104年(二○一五年)致函馬總統希望協助迎返戰友骸骨。

不過軍情局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一月回函表示,相關資訊不足及未提供佐證,為符法制,要劉蘇蝦提供陣亡官兵名單、墓塚照片、地點或官方認證文件等相關資料。劉蘇蝦說,一個戰俘那有能力提供這些資料,且事隔五十多年同袍名字也記不全。不過他強調,只要有適當協助,有信心找到同袍骸骨。

美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蒐尋二戰以來陣亡戰士遺骸,以落實帶每一個人回家的承諾。台越沒有邦交,要迎回忠骸並不容易,但至少可先到芒街招魂,迎回英靈,入祀忠烈祠,代表國家沒有遺忘他們。對此,軍情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最近共軍不時擾台,台灣大敵當前。除增購武器,提升軍人士氣也是首要之務。「帶同袍返家,不論是生是死」,應是國家對第一線情戰人員基本承諾













從兩岸論壇到拜見美官 誰卑躬屈膝?


2020-09-20 23:54  聯合報 /   吳崇涵/政大外交系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在台北萬豪酒店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等官員會談。圖為經濟部長王美花(中)離開酒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務次卿克拉奇昨日離台。先前號稱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與傳出台美將在對話後簽署雙邊貿易協議,似乎是刻意操作的「假新聞」。不過民進黨政府展現十足誠意,派官員集體至飯店「拜見」克拉奇。蔡政府鍥而不捨的親美策略,讓人民不禁想問,這一系列美國官員訪問,到底替台灣爭取到什麼?

殷鑑不遠,前有美國衛生部長剛離開,蔡總統隨即宣布將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牛進口,輿論譁然。此次國務次卿前腳剛走,台灣隨即面對七項高額軍事武器的帳單。顯而易見,面對美中兩強對決的緊張情勢升級,蔡政府選擇帶領台灣單方面向美方積極靠攏。

當鄰近東(南)亞國家大聲呼籲「不選邊站」的同時,台灣卻與其他國家的彈性外交大相逕庭。面對兵凶戰危,我方不思以和為貴與強化自身國防,反而積極找美國當靠山,希冀美國給予台灣更多安全承諾與軍事保證。並期望藉由購買大量昂貴軍事武器,強化人民對政府保家衛國的決心。這就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扈從政策」。然而,台灣過度扈從美國的後果,是否對台灣人民絕對有利?

相較之下,先前吵得沸沸揚揚的兩岸論壇,無論率隊前往的王金平順道替蔡英文帶話,或央視的「求和說」針對的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國民黨毅然放棄與會,一來堅持維護國家主權,不躁進,二來亦保有將來與對岸恢復談判的機會。國民黨認知,現階段必須扮演好在野黨監督的角色;處理兩岸問題上,無需大張旗鼓打頭陣。畢竟兩岸關係在美中激烈角力下,在野黨能夠發揮的空間有限。若處理不好,選舉反而成為對手提款機。兩相權衡之下不如換個角度,將兩岸關係的問題全部歸責於執政黨的抗中政策。

外交代表國家的格調與尊嚴。國民黨面對美中對抗,除拒絕參與海峽論壇,也拒絕 AIT 對立委的邀約。這種親美友中的等距策略,應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驗。相較於民進黨官員到飯店拜見美國務次卿的奇景,誰卑躬屈膝,誰腰彎得比較低,顯而易見。在提倡台灣價值的同時,必須維護主權與尊嚴。就算台海戰雲詭譎,中華民國面對美中兩強,仍須昂首挺立。












小心!勿掉入美南海戰略陷阱


2020-09-20 23:53  聯合報 /   魏國彥/台大兼任教授(台北市)
海巡署長陳國恩(左)請辭,官方說法是「家庭因素」;但陳國恩去職,由海軍出身的海委會主委李仲威(右)領軍,明示拉高國安層級,隱約是中、美、台三方戰略關係調整的前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洋委員會副主委兼海巡署長陳國恩閃辭,官方說法是他因「家庭因素」請辭,外界則認為與稍早行政院長蘇貞昌怒斥,使他覺得受辱有關。另有一說,陳署長因海巡署人事及新建艦艇等大權均改由海洋委員會主委李仲威執掌兵符而被架空,故而選擇不如歸去無獨有偶,美國駐北京大使布蘭斯塔德日前也宣稱因「家庭因素」,決定提早離任。

台美兩位高官的辭職,隱約是中、美、台三方戰略關係調整的前奏,「家庭因素」只是託詞。布蘭斯塔德匆匆卸任,明白宣示降低美中外交關係;而陳國恩突然去職,由海軍出身的李仲威直接領軍,簡化海洋安全事務的統御關係,與海軍更能互為表裡,明示拉高國安層級。陳國恩請辭,恰在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台前夕,顯示情勢上一天都不能拖。美國對這項表態與人事部署,應該心領神受,下一步與台灣展開在南海與東海作為的對口單位就更清楚了。

而且就在克拉奇訪台之際,中共接連兩日共卅七架軍機飛越海峽中線或侵入我防空識別區,示威意味濃厚

這些發展其實有跡可循。六月底海洋委員會公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將核准第一擊權責由海巡署長移給海洋委員會主委;以現狀而言,就是由陳國恩移給李仲威。由此觀之,陳國恩下台,是蔡政府回應美方拉攏或裹脅台灣參加美包圍中國大布局的象徵動作,是配合的表態。

從這樣的布局看,未來有幾個問題將考驗蔡政府的國安團隊,其抉擇將深刻影響台灣的未來。第一,蔡政府仍堅持中華民國在南海「十一段線」主張的固有疆域嗎?第二,如果是,若美軍以海難或人道需求要求在太平島停靠軍艦或降落軍機,我方會同意嗎?秋颱季節,這樣的戲碼極可能隨時上演。第三,為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際共識,台灣會放棄南海「十一段線」的主張嗎?如果會,那台灣即就可加入美國和南海周邊國家組成的「反對中國霸占南海聯盟」,台灣也藉此正式脫離與國民政府的臍帶關係;但東沙與太平島是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前即收歸於中華民國領土的島嶼,將置於何地?第四,若台灣放棄南海領域主張,是否可將太平島中立化、國際化,周邊畫設為海洋保育區,建立國際生態研究與珊瑚保育基地?把太平島當成南海「島礁」和平使用的新典範?

美國的南海布局已綢繆多時,自歐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起,到川普時代與澳洲、菲律賓的外交部署。一個由澳洲達爾文港出發,由東南隅切進南海,途經太平島,沿菲律賓西方海域,通往巴士海峽、台灣海峽,銜接沖繩,直達日韓的「聯盟連線」呼之欲出。美國正在做的,是完成南海東北角台灣管轄之最後一塊補丁,屆時美中台關係將由量變成為質變。

克拉奇訪台,若能完成美國這個大戰略部署,將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緣戰略的重大斬獲。川普若在美大選前製造一點中美摩擦,藉由太平島生事把台灣正式拉入「台澳印菲日韓連線」,將更有利於他的連任。但川普的豪賭是不計代價的,台灣卻可能因此涉入深遠的泥淖,惹來兵凶戰危。














【2020美國大選】大法官之死按下選舉重設鍵 催化兩黨各自歸隊


2020-09-20 15:37  聯合報 /   編譯田思怡
美國大法官金斯柏的粉絲19日晚間在最高法院外舉行燭光集會悼念她。金斯柏的突然辭世,將促成民主黨選民大團結。歐新社
美國大法官金斯柏突然辭世,對目前民調落後的川普有利,因為他得以將選戰焦點從疫情轉移到大法官的提名戰。圖為川普(右)19日前往北卡羅來納州造勢,顯得信心滿滿。路透
美國大法官金斯柏辭世,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面臨全新的選局。圖為拜登(前)18日在明尼蘇達州杜魯斯市掃街拜票。美聯社


美國大法官金斯柏在美國總統大選前46天辭世,為這場選舉按下重設鍵,尋求連任的川普總統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都將面臨全新的局面,這對目前民調落後的川普有利,因為他得以將選戰焦點從讓他居於劣勢的新冠肺炎疫情,轉移到大法官的提名戰。


大法官可決定重大議題 川普本周提人選

由於美國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可以決定美國選民關切的社會議題,包括堕胎權、LGBT權益、健保、移民和槍枝管制等,金斯柏在選前辭世,留下大法官空缺這件事,立刻引起選民的高度關注,因而也改變了選戰的方向,堪稱為足以扭轉選情的10月驚奇,雖然在9月提前到來。


川普表示,他有義務提名新的大法官人選,填補金斯柏留下來的空缺,不得拖延。他將在本周提出一名人選,可能為女性。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也說,要讓川普提名的人選在共和黨控制的參院迅速表決通過。



選舉戰場轉至參院 疫情、種族議題先等等

接下來的幾周,選戰的戰場將轉移到參院,原本受關注的疫情、經濟和種族不公等議題都將變為次要。


在自由派的金斯柏去世前,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已有五位保守派,川普若再提名一位保守派大法官,保守派將形成六比三的絕對優勢,金斯柏的辭世將成為這場選戰的強力催化劑,對於非常在乎最高法院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的福音派基督徒和其他保守選民來說,這又給了他們一個投票支持川普的理由,儘管有人不滿意川普的行事作風,但看在捍衛最高法院優勢的份上,還是會含淚投川普。


民主黨選民焦慮 恐更團結挺拜登

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更焦慮,深恐女權和民權鬥士金斯柏為他們爭取的權益不保,民主黨選民也將更團結支持拜登,尤其是女性,以及視金斯柏為自由派偶像的年輕選民,他們可能不滿拜登不夠支持進步派理念,但看在唯有拜登勝選,才有希望爭取由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法官的份上,含淚投拜登。


金斯柏丟出的超強催化劑將促使兩黨選民踴躍投票,因為他們爭的不只是四年的總統任期,而是會影響美國幾十年的意識形態保衛戰


民調專家:選民兩極化已破表

共和黨的民調專家紐浩斯Neil Newhouse)說,美國選民的兩極化已經破表,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將獲得新動能,選戰強度會更強,因為雙方都有不能輸的壓力


這場提名戰將如何演變,變數仍多。川普早有準備,他在金斯柏去世前一周,就提出了大法官的提名人選名單,因為在四年前,他就是以他當選可以提名保守派大法官為誘因,說服福音派基督徒支持他他也做到了,上任後讓最高法院新增兩位保守派大法官


反觀拜登之前沒有提出大法官提名人選名單,僅表示當選後會提名非裔女性為大法官。現在金斯柏突然留下空缺,拜登勢必也得提出大法官提名人選,與川普抗衡。


拜登將面臨全新的選局,令民主黨選民大為焦慮,在金斯柏去世不到24小時內,民主黨陣營就湧入上億美元捐款。


民主黨不但無法阻止川普在選前提名新的大法官,還得面對這次選舉因為郵寄選票過多,可能出現選舉結果有爭議的狀況,拜登陣營已組成律師團,準備把選舉結果送到最高法院。現在如果共和黨掌控的參院在11月3日投票日之前,就通過川普提名的大法官人選,紐約時報指出這在技術上做得到,那麼,選後最高法院由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將有六位,對選舉結果的判決恐對民主黨不利。


民主黨曾因選舉官司痛失江山。民國89年(2000年)總統大選,當時民主黨候選人高爾和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在佛州的得票太接近,最後由最高法院裁決,以五票比四票把總統大位給了小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