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  王健壯/蔡清祥該聽聽昆德拉的控訴
◆  方祖涵/「廣播」「電視」金鐘獎?
◆  王正方/天下沒有教不會的笨孩子
◆  盛治仁/資本主義是環保解方或病因?
◆  楊志良/世間蠢人多?
◆  林中斌/武統台灣?
◆  周行一/迴旋空間

◆  嚴震生/貶抑軍人的川普 還能發動戰爭嗎?
◆  薛承泰/道路上的無知之幕
◆  馬凱/30年前的預言與超級全球化
◆  洪蘭/讓孩子去做白日夢吧
◆  盛治仁/125個死刑冤獄
◆  劉維公/「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方祖涵/捕手鈴木清的川普紅帽

◆  王健壯/大法官對憲法閉上了眼睛
◆  趙春山/巧婦難為,不要吝於給江主席按讚
◆  黃介正/美對兩岸「戰略模糊」的終結?
◆  葉銀華/康友之公司治理警訊
◆  沈呂巡/美國對台灣主權爭議轉折記
◆  羅智成/「真」的貶值







羅智成/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2020-09-21 01:27  聯合報 /   羅智成(作者為作家、詩人)
貴州獨山縣花了近十億台幣興建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圖/取自央視網


真正傷害美的,是對醜的麻木。


在良莠不齊的生活習俗積累下,有時候比美化更迫切的,往往是除醜。


我總覺得,一個不文明或缺乏美學素養的社會,一旦富裕起來,造成的景觀破壞往往更大;而國內外許多名勝古蹟之得以保存,往往是因為交通優勢不再、產業衰落,窮得沒錢、沒心情去除舊布新、東施效顰。


華人社會的此一現象似乎更令人無奈。當一個地區開始繁華,緊隨而至的總是髒、亂與透過視覺進行的,最原始的競爭與殺伐。


傳統華人還有一種審美傾向,認為越多、越華麗的裝飾或不斷增加色彩與擺件就是美化。


我還記得小時候上館子、去冰果店或雜貨店的印象,在狹小迫促的空間裡,填滿了各種裝飾物:牆上貼掛著日曆、月曆、匾額、標語、電影海報、風景照片或五彩繽紛的掛飾;櫃檯上擺著人形、玩偶、風水球、招財貓或廉價旅遊紀念品…五彩繽紛、熱情洋溢、令人眼花撩亂。


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裝潢技術、材質與品質稍微改善了!但是想把整面牆、整個空間都加以裝飾、布置的衝動依舊洋溢。為什麼會去塗抹更多顏色,添置更多物件,把生活空間搞到目光無處留住、視覺無法喘息?也許是華人喜歡熱鬧的美學,視之為富裕的象徵,視之為喜氣的表現,或是某種把無窮欲念的滿足當成美好生活展示的慣性吧?


另外一種任意添加的慣性,則來自前現代的混亂心智既缺乏事前規畫、整體考量,也缺乏公德心、環境意識和品味。因此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凌亂的招牌、各式纜線、鐵窗、冷氣箱、形形色色的加蓋滋生蔓延。風景區的攤販、違建、溫泉水管更是美景殺手。為了圖一時一己之方便,破壞了環境與市容。結果就是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習於醜陋,進而麻木於醜陋


還有一種審美扭曲的現象更為複雜、龐大。


那就是這些年來,看到大陸網站選出的「年度醜陋建築」或「N大醜陋建築」,覺得深有同感。這當中包括了最近頗出鋒頭的水司樓。那是一座頂著繁縟樓閣屋宇、量體超大的混搭民族風建築,光怪陸離、莫名其妙,透過視覺的無謂鋪張,傳達出精神上的浮誇茫然。


其實我個人也累積了不少難以下嚥的建物名單,像法門寺新舍利塔臨汾華門、快要蓋的楊浦太平報恩寺、某些巨型塑像被重建整容過歷史古蹟,也許更早就被點過名了!也許有更多人喜歡或還擠不上名額有限的排行榜。


評價美醜本來就相當主觀。有時候某些建築只是平庸,有時是專業不足,素養太差。不過這些缺失如果加上炫耀的心態或「金氏紀錄」的膚淺,想把宇宙填滿,醜就被深化、放大了!我所謂土豪劣紳式的美學,指的就是這類現象:穿金戴銀、錦上添花、畫蛇添足、窮奢極欲…有時再加上唯我獨尊特權驕縱就更令人無語了


在好發議論的學生時代,我也曾開玩笑地提過好幾份「想要炸毁的建築物」名單:一些求大求滿的「蜂巢」建案、許多學校的校門與圍牆、還有些寺廟與公共建築、他們通常都因為有著巨大的量體、顯眼的造型而屢屢造成視覺公害


如今,走在各個華人社會的角落,發覺想要移除的水泥腫瘤,還是遠遠、遠遠多過想要增加的景觀。美化莫如除醜,但是除醜沒有商機,而且會得罪許多人我的焦慮來自於人類犯錯的能力太強大,醜陋的事物永遠比美好的事物更堅實,扎根地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