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誰想火中取栗?\星期透視/中美對抗火藥庫

◆  名家縱論/誰想火中取栗?
◆  星期透視/中美對抗火藥庫 
◆  大屋頂下/王汪會胎死腹中 增信釋疑 更怕巨版「李紅」 
◆  從「積憂」股變成績優股 
◆  畫中有話/下課不管 教師「吶喊」
◆  畫中有話/比課綱更重要的事 
◆  漫畫/人質?未爆彈? 
◆  珍貴史料也得「促轉」? 
◆  屈從川普 放棄全球? 
◆  外傷專科應納部定次專科醫師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誰想火中取栗?


2020-09-19 23:58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民進黨團上月舉行第一場憲改公聽會,多位立委與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看我們這個大千世界,常會想到十七世紀法國作家拉封丹的猴與貓寓言:猴子鼓動老友貓品嚐火烤栗子的絕品,等笨貓費力掏出幾粒灼傷而走後,牠便大快朵頤。問題是我們通常不知道誰是猴子誰是貓,在爾虞我詐的現實世界,有人甚至到了最後一刻都還以自己是猴而沾沾自喜。


寓言要告訴我們的是,聽完別人熱情的高談闊論後,一定要冷靜想想這後面有什麼難以自圓其說的毛病。就拿最近國際矚目的兩件事來說吧,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和大陸外長王毅一前一後的巡訪歐盟幾個大國,他們都說了什麼?龐培歐談的是新冷戰,要自由世界重新站隊,共同與中國共產黨畫清界限。王毅則鼓吹多邊主義,強化既有的全球化架構。


出過許多思想家的歐洲大國顯然對這一切了然於心。他們知道中俄已跳出階級鬥爭和計畫經濟,重演冷戰戲碼不會給任何國家帶來好處,剛好相反,歐盟幾位領袖一致認為,干擾國際秩序的其實是現任美國總統,而他真正在意的也只是確保美國領導權,所以在共同支持 WHO秘書長、否決美國在安理會所提恢復制裁伊朗案後,WTO也裁決美國對中國課徵超高關稅已屬違法。同樣的,他們毫不含混地告訴王毅,人權保障全球化背後的自由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香港國安法新疆人權問題沒解決,中歐經貿關係不會有進一步發展。他們不會為川普去火中取栗,習近平也作不成聰明的猴子。


回到太平洋這邊,各種精彩的互動可就充滿懸念了。美國先後派衛生部長和國務院次卿到台灣來,兩度締造了中華民國和美國斷交四十一年以來訪問層級紀錄。川普要對台灣人民表達的意思已經非常清楚:我們有可能回到美好的過去。不過同樣是拉高到新冷戰的調門,台灣的分量當然不能和歐盟比,要站隊美國,該做該付的,一樣都不能少,美豬只是還舊債,要守好第一島鏈,不管多貴的武器都得買齊。台灣人不能不想清楚的是,沒有歐洲的支持,川普要怎麼打冷戰,又有多少可能和台灣簽自由貿易協定,甚至共同防禦條約,為什麼這位次卿這麼低調?兩岸弄到這樣雞犬不寧,會不會只是為了增加川普的選戰籌碼,必要時還可以變成敗選耍賴理由


聰明如蔡總統,未必沒有在川習各有盤算中吃到火烤栗子的念頭。我在本專欄曾質疑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把修憲提上政治日程的理由。民間全無修憲呼聲已經十分詭異,更奇怪的是,蔡總統也完全說不出在七次修憲完成民主化的十五年後,憲法還有什麼地方非修不可?我的猜測只有一個,就是增修條文中有關國家定位的文字,只是考慮修憲提案最起碼要有四分之三立委出席,使得在所有法案都只能狗吠火車的國民黨,難得一次有絕對的杯葛權,因此不好明說,轉個彎先來改一下修憲程序—儘管這是最後一次由民進黨主動提案而經準公投程序(類似美國選舉人團的任務型國代)才通過的新規定。我的猜測最近已經接近應驗,立法院組修憲委員會的新聞說得很清楚,民進黨、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都主張降低修憲門檻,在立法院辦的公聽會上,還有學者提出如果不能修改修憲門檻,可以聲請大法官解釋,由大法官以「憲法違憲」的解釋來降低門檻。這個算盤還不夠清楚?


這個遙遙呼應台美大遊戲的台灣內部小遊戲,被設定為貓的當然就是國民黨了。從近年很少做對事情的國民黨堅定拒絕參加海峽論壇,我對這個黨的高層還是有信心的,求和說真正問題在共產黨繼續把台灣香港化,這一點民進黨非常詭異的和共產黨唱和,而國民黨卻一直沒能說清楚:台灣不是香港,香港能讓飛機升空趕人嗎?不是香港為什麼不能大度的交流,要交流又怎麼能由黨媒任意說嘴


在這場火中取栗的國內遊戲,我相信國民黨應該深刻了解,只要修改了修憲門檻,民進黨將會吃完所有香噴噴的栗子,用法律、憲法解釋,乃至憲法條文來鬥臭主導民主化的國民黨,那比課綱快多了至於外面世界會怎麼變,台灣是否該早點深挖廣設防空洞,川普會不會以台灣民眾身家性命作他的賭本,誰又可以負起最終責任,恐怕都已經無法追究了。










星期透視/中美對抗火藥庫


2020-09-20 00:03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左)搭專機離台,圖為日前他赴政院拜會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來台訪問,原以為開放美豬可換來經貿談判,但國務院說克拉奇不是來主持「台美經濟對話」;蔡政府只好強調是國務院訪台「最高層級」官員,並指美台官員舉行「前期對話」。


對此,大陸宣布克拉奇訪台時,在台海實戰化演練是針對台海形勢所採取的必要行動,也就是對於台美關係變化的示警十八日解放軍十九架戰機分別飛越海峽中線及進入西南空域,我空軍戰機也緊急起飛十七次因應,台海軍事緊張急遽升高


同時間,美媒報導,川普政府決定再出售七項軍事武器給台灣,說是讓台灣像「刺蝟」般難攻打,但也是要裝備為台灣堡壘」,成為中美對抗的最前線


一時之間,美中台三方出現戰略擠壓,特別中美關係進入戰略對抗之際,台灣身處其中,很容易出現誤判或意外危險。


蔡政府對於美豬議題的操作,認為開放美豬可換來台美經貿協議,或至少台美經濟對話,但事與願違,想自圓其說都困難關鍵有兩個,一是機構,一是時間點


首先,沒有台美經濟對話應該是被貿易談判代表署USTR)擋下,因為對外經貿談判與對話是屬於 USTR 的權限,不是國務院,過去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都是由 USTR 出面,不可能讓國務院另起爐灶。其次,開放美豬的時間點,蔡政府明顯是押注川普連任,而非期待快速進行經貿協議談判或經濟對話。在總統大選的兩個月前開放美國牛肉豬肉,這是送給川普的禮物,協助川普在農業州表功。


深刻言之,蔡政府缺乏自主性戰略觀,以台灣利益為核心,置身中美對抗、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提出可以兼顧台海和平、台灣經濟與台灣價值的戰略觀,以此凝聚民心,不卑不亢因應外在挑戰。


然而,台美關係已完全傾斜,自然讓川普政府予取予求,這兩年通過的挺台法案與連續派遣「最高層」官員們訪台,其實也有以台制華用意台灣成為中美對抗的第一前線、先鋒堡壘,解放軍頻繁軍事演習,既是軍事威嚇,也是政治示警


探究兩岸出現軍事衝突或所謂開戰時機點,個人認為以下兩種情況出現任一種時,軍事事件可能會發生:一、台灣或美國跨越紅線(或紅區)時;二、中方或美方的國內壓力或政治需求高於和平效益時。


其中,第二項是指中國大陸或美國的內部因素,例如美國可能因為國內選舉,採取介入台海的軍事或政治動作,而被中方認定是跨越紅線舉動。這種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情況,不符合美國傳統的亞洲戰略利益但是,從川普政府的反中政策及在台灣議題上的操作,讓兩岸和國際許多觀察家都擔心可能發生


總言之,蔡政府的反中兩岸政策,讓台灣經濟無法跨越台海、走進亞洲,人民日漸感到停滯窮困;蔡政府的靠美偎川作為,讓台灣付出食安與國安代價,不僅人民生活不安,台海更可能成為中美對抗火藥庫」!












大屋頂下/王汪會胎死腹中 增信釋疑 更怕巨版「李紅」


2020-09-20 00:01  聯合報 /   黃年
國民黨宣布不以政黨形式參加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圖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同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由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的構想破局。表層原因是央視李紅事件,深層原因則是黨中央對王金平已失信任


王金平失去信任,是因他在「國民黨團長/蔡英文信使/蔡政府海基會董事長口袋人選/喬王王金平自己」四者之間有角色衝突,引起猜疑。


王金平要把一棟房子賣給江啟臣、蔡英文兩家,國民黨也許連王金平臨場要做什麼、說什麼都不能完全掌握,如何信任他能「代表」國民黨?


當然,李紅事件也不只是一個退場的藉口而已。當整個事件出現了「王金平/蔡英文/海基會人事/李紅」一連串變數,如果國民黨仍執意要去,卻又如果此行不能取得中共重大的正面回應,甚至又碰上了巨版的「李紅」,回來後這個攤子就無法收拾了。所以,急流勇退,其實也可說是損害控制,對兩岸都好。


日前,國台辦為此事創造了新詞增信釋疑


如果「王汪會」能實現,此會最大的看點應是,王金平如何「代表」國民黨呈現九月六日的新版兩岸論述,及汪洋與國台辦如何對國民黨新版論述作回應。這也許正是「增信釋疑」良機。但是,倘若王金平只顧自己鍍金,臨場不能「代表」國民黨完整發言,而對方發言又出現另一個大號「李紅」,這就是國民黨承受不起的大悲劇。


兩岸關係已是分崩離析。從一方面看,是民進黨「台獨/仇中」勢力的快速崛起;從另一方面看,則是國民黨「反台獨/捍衛中華民國/主張兩岸競合交流」勢力的急遽衰敗。原因在國民黨撐不起中華民國,而國民黨撐不起的原因又在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未來,就北京言,失去「捍衛中華民國」的國民黨反獨平台,比壓不住台獨的民進黨更可憂慮。對國民黨言,則李紅當然不是最大的屈辱來源,整個中共就是巨大的「李紅」。因此,雙方確有「增信釋疑」的必要。


王汪會胎死腹中,但國民黨仍須跳開王金平及李紅,另尋增信釋疑契機。此一契機應寄於中共如何理解並回應國民黨的新版兩岸論述


國民黨的新版兩岸論述,就是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原文略謂:中國國民黨堅決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共的一國兩制,因兩者均將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


亦即反對台獨消滅中華民國,也反對中共的一國兩制消滅中華民國


至於「九二共識」的闡述,則發展為「立足憲法的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可稱為九二共識的三角錐」,三位一體,一體三面


一、立足憲法的九二共識:就台灣方面言,九二共識是依據國統會的「八一決議文」。八一決議文的依據則是「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的憲法架構,因此稱「立足憲法的九二共識」,正當無誤。民進黨可以反對「九二共識」四字,但既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區)處理兩岸事務」,即至少不能公開否定兩岸關係應當「立足憲法」。至於北京,也屢稱「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胡錦濤)、「九二共識是源自於雙方各自規定」(馬曉光),王毅更曾直接稱「他們自己的憲法」。可證,北京亦知九二共識及兩岸關係若不立足中華民國憲法,就不能立足


二、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新版論述說了兩次「求同存異」,比「一中各表」還多一次。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四字,但蔡英文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五月說:「在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互相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並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也就是說,蔡英文「理解並尊重九二協商秉持求同存異思維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她反對「九二共識」四字,但不反對「求同存異」。至於在北京,「求同存異」曾經幾乎等於是「一中各表」的政治譯名。王毅任國台辦主任時說過多次:「儘管雙方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有所不同,但可以求同存異,求同存異正是九二共識的精髓。」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也說:「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政治涵義之異。」由以上論述可見,求同存異是紅綠藍三方最大交集


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新版論述稱:「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績。」在此,維持了「一中各表」,又將「一中各表」與「求同存異」並稱。至於民進黨,始終沒有正面反對過「一中各表」,只說「因為中共的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所以反對九二共識」。此說,其實接近國民黨曾說的「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再說到北京,民國97年(二○○八年)的布胡熱線中,胡錦濤親口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後來的「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與「各自相關規定/他們自己的憲法」等表述,均可見北京亦不斷思考如何以求同存異來包裹一中各表」。馬習會更是一中各表的高度實踐


從以上析論可見,國民黨是費盡掙扎才留住了九二共識」。


在中共強勢操作下,九二共識不容「一中各表」,又被與「一國兩制」掛鉤,遂在國民黨黨中央交替的此際,黨內青壯主張只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定位過去對兩岸的貢獻」,欲將這個包袱甩掉


爭議的焦點在要不要再說「一中各表」。反對一中各表者認為,中共不容一中各表,民進黨也說「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國民黨卻自說自話一中各表,既說不過中共,又說不過民進黨,更不能說服台灣人。那麼,何必背著一中各表這個自曝其短的禍害東西?接下來,如果一中各表沒有用,那麼背著九二共識的空殼又有何意義?結果,因馬英九等力抗,才留下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北京過去不容「一中各表」。須知,正是一中各表維持著一中是兩岸議題」。倘若國民黨此次甩掉了「一中各表」,一中消失,就是放棄了「一中是兩岸雙邊議題」,也就是倒向了單邊架構華獨思維,這難道是中共希望見到的變化?然而,如果中共不闢出「求同存異」的空間,國民黨又如何回到「一中各表」?


從國民黨新版論述,中共必須認知台灣容不下一個以消滅中華民國為指向的統一方案」,這才是真正「李紅」。這也是國民黨必須「立足憲法」、主張「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原因。國民黨要存活,不可能在此立場撤退


中共若能從這樣的路徑來理解及回應國民黨的新版論述,也許才有增信釋疑的作用。


試問:九二共識憑什麼是定海神針?答:因為,九二共識有「求同存異/一中各表」。


李紅說:「這個人要來大陸求和」。其實,這卻正是北京應當「求知」的時刻,認真思考一下好好一個九二共識何以會被糟蹋成這樣的原因











從「積憂」股變成績優股


2020-09-19 23:12  聯合報 /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孩子不是不會,而是沒有機會表現,大人捨不得或是其他原因不放手,無法培育出獨立自主的下一代。圖為示意。 圖/精忠國小提供


昨受邀到一所小學進行親職講座,不同於其他學校的是:從接待、引導、報到、攝影及主持等工作,全由六年級同學擔任,「歡迎您,麻煩請站在這裡,測量體溫」「歡迎您,請在這裡簽名,簽完名會有同學帶您到座位」…態度從容口語清晰,讓人驚豔。校長在旁邊,完全不插手,只是微笑看著,眼裡盡是驕傲。

「我們放手讓孩子處理,我相信這是不可多得的經驗,這種做事態度、自信訓練,是課業外重要的生活能力之一」,校長說明講座初衷,眼睛還盯著孩子,她繼續說:「即使有疏漏或不夠好,都沒關係,是難得經驗。」

主持的小朋友介紹我出場前,說了一長串資歷,聽起來是從網路搜查的,可見做了不少功課,介紹完所有家長包含我在內,都忍不住鼓掌。

演講結束後,因為我有事需先離開,就和主任打招呼,悄悄從後門離去,有小朋友眼尖看到,立即快步走來說要陪我去停車場,我誇讚他們表現優異,這孩子驕傲地說:「我也覺得很不錯,有些同學真的是一百分,但我自己應該值九十分」,我很詫異地問她原因。

「在外面引導、接待的同學,必須走來走去,又得忍受大太陽的炎熱,他們真的很辛苦,值得一百分,但我是負責內場典禮組,在禮堂吹冷氣,所以九十分就夠了」,我回她每份工作都很重要,重點是能否把自己工作做好。

她點點頭,很表贊同的說起,「學校老師提這個計畫,讓同學自由報名,只是利用課餘時間教導並訓練我們整個流程該注意及該做的事,最後再由我們討論哪些人負責哪個組別,老師都只在旁邊看。」

我聽到這裡嘖嘖稱奇;一般學校為了讓大家留下好觀感,會挑出最適當或較體面學生擔任重要工作,這所學校是由學生自由報名,這才是無私的教育呀!

我中午參加喜宴,提到這所學校的作為及學生的表現,一位朋友感嘆:「從小訓練孩子規畫、分工、合作等做事能力,是多麼重要!孩子不是不會,而是沒有機會表現,大人捨不得或是其他原因不放手,無法培育出獨立自主的下一代。」

日前有個朋友來找我,聊起她的孩子,她說為孩子煩惱過、哭過,但她就是默默陪伴,「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為她不行,我這個媽媽依然要鼓勵她」,她讓孩子一再的try,失敗了再站起來,繼續try。

孩子終能獨立自主後,跟她說「媽媽,我以前是積憂股,讓您累積許多憂愁,但未來我會是您的績優股,讓您放心」,朋友說到這裡,眼淚盈眶,但笑容卻好燦爛。

我始終相信,孩子都有其能力,但就看能否給她/他們機會展現;我也相信孩子的學習速度,或成熟度有快慢之別,但就看我們能否耐心陪她一程。給孩子機會,不也是給我們可以「把積憂股轉變成績優股」的機會嗎?










畫中有話/下課不管 教師「吶喊」


2020-09-20 00:04  聯合報 /   陳柏亨
圖/陳柏亨

放學時間,有學生走過仿孟克吶喊的壁畫。在畫中,作畫人以雜亂線條來呈現暴風雨的環境,大膽呈現創作者內心狂放的感受。

教育部新訂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引發基層教師譁然,紛紛上網留言「吶喊」表達不滿。雖然教育部官員企圖打造優質教學環境,但卻忽略執教苦心,若非恨鐵不成鋼誰願意?否則,教師「吶喊」將不會只有文字,而是真正的音量。











畫中有話/比課綱更重要的事


2020-09-19 23:22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商場前,三位媽媽各自推嬰兒車、牽小孩散步,享受悠閒。在高齡少子化當下,未來親子同遊場景,恐將愈來愈少。

新課綱國史略古詳今」,引發討論;有些教師憂心歷代故事不復流傳,但也有認為新教材有助學生了解近代史。當然,更有人認為這是去中化策略,各方解讀,莫衷一是。

是否想藉課綱改變學生歷史認知,不得而知但少子化嚴重已是國安議題,政治議題留待後世子孫五十年後決定不遲青冊史籍流傳於今,是非功過審之在己












珍貴史料也得「促轉」?


2020-09-19 23:21  聯合報 /   鄭子曰/法務工作(台北市)
促轉會到政大封存一二四箱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文件。 圖/國民黨提供


促轉會日前到政大封存部分政大保管的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檔案行動,我認為他們忽略了幾點:

一、他不是法院,行政部門在做侵入行政時,不是有法律規定即可,尚涉及法律解釋問題,比如何者屬於政治檔案,應先充分溝通。該會的形象因案在社會上已經不佳,尤應如此。

二、這裡涉及人民的資料權,執法應符合比例原則;資料持有人無意隱匿,早已開放查閱,封存或攜走是否符合「必要」要件?政大所提由雙方專家共同認定作法,應該比較穩妥

三、這裡是因學術自治受憲法保障的大學,政府任何強制措施都要特別審慎,否則人民將重要史料捐贈或寄放大學圖書館,都會感到不安,絕對不利於歷史保存。很難想像這種事情會發生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圖書館蔣經國日記所以遠送美國,原因在此;促轉會還要繼續「促轉」珍貴史料?












屈從川普 放棄全球?


2020-09-19 23:17  聯合報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左)搭專機離台,圖為日前他赴政院拜會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來台,主要目的在敦促台灣能配合川普脫鉤中國敵中政略同時力促台能翼助川普成為反中橋頭堡

克拉奇率團訪台,出席前總統李登輝告別追思禮拜;由於克拉奇是斷交以來訪台國務院最高層級官員,因此予蔡政府高層極高期待,並有台美關係將更上層樓的幻夢。甚至親近蔡政府的學者專家一廂情願以為,或有可能帶來類似台美 BTA 的重大利好訊息。(但檢索過往記錄,美國在台美 FTA 洽談前提障礙中,設置一個歷經多回合洽談,迄今仍無進展的 TIFA 協商就可知,在可預見未來絕無可能。)

克拉奇在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政務委員鄧振中等人會晤,以及不公開的所謂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前期對話,民間重量級工商領袖都缺席狀況,多少顯現出「克拉奇次卿之行」,祇是政府官方熱,民間經濟部門冷的台灣經濟社會現實態勢狀況

現階段,要民間企業界與大陸產業供應鏈脫鉤,要台灣與大陸經濟脫鉤,重建「美產業供應鏈」或「台美經濟共榮圈」,都是極其不可能的任務。

對台灣經濟發展以及民間產企業界而言,兩岸產業供應鏈既有其莫大的目標市場需求未來性,但台美產業供應鏈或台美經濟共榮圈,則否;前者可以將台灣經濟帶向全球市場,以及巨大的大陸內需市場,後者只能引進有限且未來可能愈來愈小的美國內需,在川普逆全球化保護主義政策下,台美產業供應鏈的全球市場願景,只會愈發黯淡,豈是台灣產企業界所欲?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美國盟邦對川普對外政策,包括貿易戰及印太戰略或所謂亞洲北約倡議敵中反中政策,整體支持度都在巨幅銳降,尤以歐盟各國及日本的態度最為突出。在這全新態勢下,台灣有必要屈從川普脫鉤中國嗎?













外傷專科應納部定次專科醫師


2020-09-19 23:15  聯合報 /   林恆甫、傅志遠/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秘書長(台北市)
衛生福利部緊急醫療能力評鑑,要求具規模醫療院所成立「外傷小組」,處理多重外傷病患。圖為示意。 (路透資料照)


九二一前夕,討論外傷專科醫師更顯重要。回憶廿一年前地震時筆者之一在台大外科第四年住院醫師時,從九月廿一日夜間開始,在南投埔里隨台大醫療團隊救人,那情景好像昨天一般。

「年輕男性,機車打滑!目前沒有生命徵象!」救護車送入一位嚴重外傷病患,需要立即搶救。傷患右下肢碾碎骨折;超音波檢查顯示腹腔內出血;重度昏迷及兩側瞳孔不等大,預期應有顱內出血。

外傷的可怕即在於同時發生在多處外傷科主治醫師當日外傷小組長立即進行緊急手術止血,同時連絡神經外科骨科醫師協同處置。經過一夜搶救,總算將一條年輕生命從鬼門關拉回來。這些處置流程需要有嚴謹的外傷治療制度在背後支持,才能給病患完整照護

衛生福利部緊急醫療能力評鑑,要求具規模醫療院所成立外傷小組」,處理多重外傷病患。然而許多機構的外傷小組停留在「任務編組」,並未成立外傷科,遇到「同時多部位手術優先順序?」「手術後由那一科來做照顧?」若無一綜觀全局的外傷小組長負責,就可能落入三個和尚沒水喝窘境。這些問題在專職、收跨器官系統治外傷病患的外傷科出現後,迎刃而解

不同於癌症、心血管疾病,外傷是不分年齡層之疾病!」對年輕、健康的生命打擊尤大也造成家庭沉重負擔!在疫情陰影下,車禍外傷住院不減反增,更讓外傷醫師責任沉重。

身為醫師,常被問:「你是什麼科的醫師?」然而當回答:「我是外傷科醫師!」時,對方常恍然大悟:「所以你是急診科醫師囉?」「我不知道急診醫師還要負責開刀。」急診室外傷醫師的一處工作場所,但在手術室、加護病房都可看到外傷醫師身影,外傷醫師是外傷病人全程守護者秉持救命,一秒都不能等!」的使命感,主治醫師廿四小時在院值班,零時差完成外傷病患評估處置

台灣外傷醫學會外傷專科醫師認證行之有年,已產生六百廿位以上外傷專科醫師。為提升認證公信力,呼籲衛福部官方授權認定,使外傷專科醫師成為「部定次專科醫師」,保障民眾健康。

站在外傷醫療第一線,我以身為外傷專科醫師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