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873/web/
◆ 聯合報社論/面對民意反潮,小英該看看日韓的調整
◆ 聯合報黑白集/港府踐踏了那條紅線
◆ 經濟日報社論/抖音微信禁令引爆美中數位大戰
經濟日報社論/抖音微信禁令引爆美中數位大戰
2020-08-12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兩強爭霸,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再從實體打到網路世界,上周啟動的對抖音及微信禁令,開了第一槍。
按照川普發布、45天後生效的行政命令,抖音及微信構成美國國安及外交威脅,因此被禁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抖音及微信搜集了千百萬美國用戶的個資、搜尋紀錄、發言及位址,並根據中國「網絡安全法」等規定,中共得以輕易地取得這些資訊;第二,抖音及微信配合中共進行政治言論審查,封鎖敏感內容,更可能利用抖音及微信散播假新聞。以上的理由有很多人深表同意,也有人認為是欲加之罪。不過川普此舉其實醞釀已久,並非神來一筆。
自民國107年(2018年)開始,美國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到軍方單位,就已經陸續禁止使用抖音,微信也在這段時間刪除美國用戶對於香港的發言後引起各界及國會注意。
抖音雖然透過增加運作透明度等方式期望降低西方的質疑,但美國的不信任感其來有自。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於民國107年(2018年)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致歉與反思」的文章,表示由於「出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保證將痛改前非,加強黨建工作,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與權威媒體合作,保證權威聲音有利傳播,並將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違反社會價值觀的創作者永久封禁。
張一鳴這個效忠黨國的聲明在中國稀鬆平常,卻令民主國家匪夷所思;反映出數位世界「中國式治理模式」與西方價值體系碰撞的衝擊,會比貿易與科技戰更為嚴重。
這次微信看似是受了池魚之殃,但實際上微信可能才是美國真正要打擊的對象。這是因為微信的功能,結合了即時通訊、臉書、電子支付及電商平台等諸多功能於一身,用戶數又遠遠大於抖音,才是真正的網路巨獸。固然微信進行言論審查、利用支付追蹤行蹤的國安機制,早已是大陸及各國熟知的潛規則,但是不走出中國沒事,一旦走向世界,就會無可避免地陷入同樣的治理模式衝突中。
抖音及微信都屬於典型的網路經濟,亦即現有用戶愈多,就愈能吸引新用戶;超過一定用戶規模門檻後,就會形成大者恆大難以挑戰的地位。封鎖抖音及微信,就是用人為力量強制降低用戶數,使其失去對新用戶的吸引力而無法擴大,阻止其達到網路經濟規模的門檻,甚至失去成長動能。
當然,美國禁令的算盤絕對不止國安及維護民主價值,更與確保數位經濟的主導權有關。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網路力量穿透全球,只有在中國碰壁;從Google、臉書、IG、Twitter、亞馬遜到 WhatsApp 及 YouTube,這些美企稱霸全球的數位平台,沒有一個能穿越中國的網路長城,成功落地。因而用禁令制裁中國App,至少將微信及抖音封鎖在自建的長城內,更可成為美國未來談判要中國開門的工具。無論美國的真正目的為何,只要中國治理結構不變,網路長城大門不打開,這些對抗風險會持續存在。
封鎖中國 App 有技術挑戰,也因為例如 LINE、WhatsApp等軟體在大陸無法使用,而會墊高各國與中國商務往來的成本及不便,但對經濟的直接衝擊還是低於貿易戰及半導體。因為就算抖音無法賣給美商,市面上也有如 IG、Byte 功能接近的 App 可以立即取代,微信也是如此。
不過,若是連中國長城都能翻牆,美國禁令真能有效封鎖?又中國人口眾多,若加上國家有意扶植,有亮點的 App 要在中國達到網路經濟門檻並非難事,美國要如何圍堵?這些都是變數。最後,美中對抗若連數位世界都要走向「一個世界、二個系統」,對台灣及各國的長期影響,才是必須關注之處。
聯合報黑白集/港府踐踏了那條紅線
2020-08-12 00:3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香港警方日前以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大舉抓捕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右一)等十人。 (美聯社)
港版「國安法」制訂後,舉世都在注意港府會將這部嚴刑峻法推到什麼地步。從最近的連串逮捕行動看,特首林鄭月娥不僅對諸多反送中領導者下了重手,還把大隊警網開進《蘋果日報》進行搜捕。這種踐踏新聞自由的粗魯行徑,是冒犯天下大不韙的不智之舉,如同拿斧頭劈了香港的文明與開放社會招牌。
兩百港警湧入香港《蘋果日報》大樓的場景,令人震駭。在民主國家,報紙作為社會公器,一直被稱為「第四權」。即使主政者不能苟同乃至厭惡其立場,仍必須尊重不同言論的存在;那些極不悅耳的聲音,往往具「權力防腐劑」的效用。蘋果日報處理新聞的腥羶尺度,或許不是特別受到尊敬;但港府將港警大軍開進該報社,是赤裸裸地踐踏新聞自由,顯示林鄭的粗暴與失格。
黎智英先前已在家中遭到逮捕,港府若欲以「勾結外國勢力」的罪名辦他,只要證據足夠,應在法庭上見真章。不料,港府進而對蘋果日報下手,逮捕報社高層人士,一副斬草除根之狀。如此一來,正犯了株連及打壓言論的大忌,讓人看破林鄭的手腳:她一味聽命北京,已失去拿捏自由民主與自治的能力。
這兩天,港股和港民以奇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港府的憤怒。壹傳媒股價連日翻倍上漲,散戶大買股票以示支持;港民則在市面上搶購蘋果日報,以示力挺。與其說這是港人對黎智英的支持,不如說是對港府暴行的抗議:打壓新聞自由的政府,已不值得信任。
聯合報社論/面對民意反潮,小英該看看日韓的調整
2020-08-12 00:2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日前喊出「完全執政不需要貪腐劇本」,近來因民進黨內弊案接連爆發,屢受外界批評。 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總統喊出「完全執政不需要貪腐劇本」的說法言猶在耳時,民進黨內的弊案,卻如滾雪球般的接連爆發。先是爭議不斷的民進黨立委蘇震清捲入 SOGO 經營弊案遭押,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隨之請辭下台;然後,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李厚慶涉嫌違反利益迴避,導致故宮主動終止其經手標約。「綠色評委」橫行公共標案,不僅重創政府威信,也讓民眾對民進黨標榜的「清廉」大打折扣。完全執政,完全貪腐,似乎成了民進黨無法逃避的政治宿命。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並不只是一句警語,而是歷史上歷經驗證的鐵律,至今屢試不爽。就民主的過程看,一個政黨透過選舉取得行政及國會的絕對優勢後,當外在競爭對手不再構成執政的威脅,主政者便會逐漸轉向內部的權力和利益分配;派系勢力開始坐大後,制度性的貪腐便會漸漸浮現。簡言之,權力與監督的不對等,是導致貪腐的重要因素。遇到這種情況,許多當權者為了挽回下滑的聲望,會試圖跳脫派系的箝制,以爭取更多社會支持。如果能有效修正,將執政拉回到中間路線,便會贏回民心;當然,繼續走向極端的例子也是常見的。
觀察鄰近國家的情況,蔡政府目前所面臨的貪腐困境而致民意下滑,並非台灣所獨有。日本的安倍政府與韓國的文在寅政府,在完全執政後也都有過高峰期,但其後也都深陷貪腐的泥沼。為了擴大民意基礎,乃至尋求在野黨的支持,安倍和文在寅都在外交政策上進行了調整,跳脫過去對美一面倒的政策,回到美中之間的平衡政策。
先看安倍政府的變化。安倍是在日本人民期待政權穩定的情況下,取得參眾兩院的過半優勢。完全執政後,安倍內閣卻爭議不斷,包括東京高檢檢察長黑川弘務在防疫期間涉嫌聚賭,經濟產業大臣菅原一秀捲入送禮醜聞辭職下台。此外,安倍的親信法務大臣河井克行則因買票而遭到檢方逮捕,還被稱之為「廣島之恥」。接二連三的政治醜聞,使安倍的不支持度一路上升。
安倍為了挽回低迷的民意,不得不放下身段,積極拉攏不同立場的自民黨派系大老。因此,有「對中綏靖派」之稱的二階俊博與今井尚哉,便成為安倍結盟的對象。他們不僅成為安倍重要的左右手,也成功說服安倍在香港國安法上不跟進美國的制裁政策,並在美中兩強對抗中採取等距觀望態度。
再看南韓的情況。以反貪腐、反特權起家的文在寅,在取得完全執政的優勢後,也重蹈了朴槿惠時期的特權和貪腐醜聞泥沼。青瓦台首席政務秘書田炳憲,以贊助名義收取樂天集團三點三億韓元的賄賂,前釜山市副市長柳在洙則涉嫌收賄濫權及妨礙調查,遭到韓國檢方逮捕。此外,文在寅的政治親信曹國的女兒以特權免試進入高麗大學就讀,曹妻更以十億韓元投資私募基金涉嫌逃漏稅,曹國胞弟還以名下「熊東學院」的土地違法低價高貸。這些醜聞,讓曹國一家人被譏為「寄生上流」家族。
面對黨內弊案叢生,文在寅今年五月在國會開議前,史無前例地邀請最大在野黨「未來統合黨」黨鞭朱豪英共進午餐,請他一同推展朝野共治的「協制政策」。文在寅也改變過去親美路線,改採「戰略曖昧」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維持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另一方面則不積極參與美國圍堵中國的「可信賴產業供應鏈」,試圖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
同樣受貪腐醜聞所困,日本和南韓政府都在政治策略上做了調整,以化解民意不滿。蔡英文則請出「老藍男」李大維擔任府秘書長,以改善派系權鬥觀瞻;不同的是,民進黨的親美抗中路線仍絲毫未變。這是對民意仍有幻覺,或是意識形態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