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經濟/化危機為契機 新政府和時間賽跑

.聯合報社論..馬總統留給蔡總統的執政水位
.聯合報黑白集.來遲的張善政
.經濟日報社論.化危機為契機 新政府和時間賽跑






經濟/化危機為契機 新政府和時間賽跑


2016-05-16 01: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再過四天就是520準總統蔡英文就職的大日子,在新舊政府交接的前夕,台灣經濟正面臨逐漸升高的危機,情勢之嚴峻,較2008年馬政府剛上任時遭逢金融海嘯衝擊,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危機也是轉機,大多數人民更期待新人新政能為台灣經濟帶來契機。
馬政府執政八年留下很多未妥善處理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瀕臨破產的各類年金制度、政府財政惡化、產業轉型升級遲緩,薪資倒退、貧富差距擴大等,已是新政府一時難以解決的頭痛問題,然而,更多如浪潮般的迫切危機正逼近台灣。
首先,經濟惡化。台灣出口已連續15個月衰退,超越金融海嘯時期連14個月衰退的紀錄;景氣燈號連亮十個藍燈,平歐債危機時期紀錄;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估計-0.84%,連續三季衰退;這些總體數據令人心驚,不僅是因為目前全球經濟非處於危機狀態,而且去年台灣出口及GDP成長皆很差,比較基期已低,這也充分反映台灣經濟已從短期景氣衰退逐漸惡化為長期結構性衰退。
其次,股市反轉。近年台股長期低迷,直到總統大選後才出現一波榮景,但曇花一現,股市在今年3月創下逾8,800點高峰後,迄上周五已回跌近800點,跌幅將近一成;股市大幅回檔難免影響投資及消費信心,對國內景氣雪上加霜,而股市是否重回長期低迷困境,更攸關未來經濟信心。
第三,資通訊產業危機再現。根據日本媒體報導,世界IT產業景氣先行指標的台灣19大IT企業,涵蓋半導體、代工製造、面板和其他電子零組件等,今年4月合計營收年減11%,已連續第六個月衰退,是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最長跌勢。
資通訊業是台灣主力出口產業,近年危機頻仍,成為經濟最大風險,這一波危機是否會重創資通訊業的根本,更深值關注。
第四,主要內需產業告急。新政府政策希望以擴大內需來彌補出口衰退的缺口,但是,內需主力房地產業景氣最近明顯走弱,據統計,520檔期北台灣新宅推案量約1,222億元,較去年銳減三成,創金融海嘯後新低紀錄。
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房地產業景氣衰退,台北市商業總會理事長王應傑等向準閣揆林全建言,呼籲新政府不宜再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以免造成供給量過剩,使房市雪上加霜。
經濟惡化、股市反轉、資通訊產業危機再現、房地產業走下坡,再加上520兩岸關係不確定性可能影響陸客來台觀光等,這些相互影響的因素加總在一起,就是一股巨大的經濟海嘯,如何化解日益逼近的危機,可說是新政府當務之急。
顯而易見,當前經濟危機不是傳統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可以因應及解決;這對新政府而言,是一項嚴厲挑戰,但也是一個改變傳統、跳脫既有振興經濟框架的絕佳機會。
新政府強調要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為產業發展引進「創新」元素,大力推動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帶動投資及產業轉型升級。此一方向試圖從供給面切入,改善經濟結構及資源有效運用,若這樣的模式能夠普遍落實在各行各業,對低迷的經濟必能有振衰起敝的作用。
在攸關產業發展的兩岸政策上,新政府也有截然不同的新思維,尤其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威脅,更加強調連結全球的經濟策略,並要組成「台灣隊」,和大陸國家隊相抗衡。這些新思維和新做法能否為台灣經濟及產業轉型帶來契機,在相當程度上,繫於改變的過程能否為經濟注入新的活水,改變速度能否及時扭轉台灣經濟下滑趨勢,同時也繫於兩岸關係大局能否持續穩定。換句話說,新政府是和時間在賽跑,能否成功,就看蔡英文和財經內閣的能耐和努力了。

聯合/來遲的張善政


2016-05-16 01: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四年前,張善政被馬政府當成延攬企業人才的樣板入閣,為的是借重其科技專長;四年後,張善政在毛治國遁逃後接下閣揆遺缺,雖然只短短的一一○天,他卻不卑不亢地闖出高人氣,留下了有尊嚴的身影。
如果早點重用張善政,馬政府的施政評價會不會改觀,國民黨能否逃過接連選舉慘敗的命運?這是一個引人遐思的問題,但張善政自己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認為,台灣選舉常把一切都打成負面,他若選前就接閣揆,一定得不到今天的六成民意支持。這是台灣政治的詛咒。
換一個角度問,以馬政府決策的小圈圈模式,以國民黨的排他習性,張善政這類「非我族類」的人才真能浮出檯面嗎?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國民黨多年來未曾培養新人,選舉提名窘迫不堪,施政決策但求無過,走的都是平庸路線;張善政在最後一刻被擠上院長職位,也與馬英九的慧眼無關。
說來可悲,台灣政治成就國家進步的本事不多,蹧蹋人才的能力卻很強。尤其政務官行經立法院,少有不汙穢沾身、遍體鱗傷,這也是林全內閣二軍充斥的主因。而明知張善政是個不俗的人才,蔡英文也未留他,或作出任何安排。主政者的算盤上,果真只有藍綠兩色?
出身企業的科技人,能在政治腥風中吹出一波小清新,來遲的張善政,至少填補了交接期的空白。至於他呼籲藍綠「不要冤冤相報」的提醒,政治人物聽得進去嗎?

聯合/馬總統留給蔡總統的執政水位


2016-05-16 01: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政權交接的最後時刻,即將卸任的馬總統在幾件決策上採取了大動作,也形同給即將接手的蔡政府訂下了參考水位。民進黨八年來對馬政府的攻擊可謂鋪天蓋地,但馬政府走過的路,以及民進黨反對過的言行,都將成為新政府必須面對的界碑。
首先,是瘦肉精美豬進口問題。四年前馬政府擬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遭遇民進黨強力反對,當時綠委甚至連續夜宿立法院議場杯葛;在當時的對峙壓力下,馬政府拍板決定「牛豬分離」原則,不開放瘦肉精美豬。而如今,民進黨尚未正式登台,卻已對美豬進口鬆口。民進黨的政策轉彎,宣稱是為了加入TPP、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等堂皇理由;但平心而論,這些經濟及外交考量,難道不是馬政府的思考重點?至於「牛豬分離」原則,彰顯的則是「先內政,後外交」的政策優先原則,維護國內豬農與國人健康權益應列為優先。
其次,是對主權立場的堅持。近期不論馬總統登太平島宣示主權,或派遣艦艇到沖之鳥礁海域護漁,目的都在維護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和人民權益。在這兩項議題上,民進黨卻仍以「反對黨」的態度一貫抨擊,甚至冷嘲熱諷,而忽略了五二○新政府就任後會不會自陷於前後矛盾。不同政黨主持的外交政策,自可有布局或戰略上的調整;但是,面對主權和領土之爭,朝野都必須團結一致共同維護。如果民進黨政府為了「親日」或「反中」,而對漁權及主權爭議低調以對,甚至屈從退讓,除了造成自我矮化,勢必使我方權益一點一滴地流失。馬總統在臨去秋波之際採取護漁、登島措施,強力宣示「主權不可退讓」,才是務實之計。
第三,是國際參與的衡平原則。過去七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毫無阻礙,今年卻困難重重;主要變數,在於北京對蔡英文立場的不信任。過去,台灣之所以能順利參與世衛組織活動,主要是有「九二共識」作為兩岸的互信基礎;新政府若不承認或否定九二共識,參與WHA的前提崩壞,出席年會的道路即可阻障重重。民進黨對馬英九一再強調的「九二共識」重要性嗤之以鼻,但想要拋開「九二共識」以甩掉「一中原則」,它最後卻連「各表」的機會都失去。蔡英文一再強調「維持現狀」,卻又刻意忽略現狀所繫之基礎,自然不可能走得通。
第四,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准辭的處理。馬總統突然批准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辭呈,時機雖嫌稍晚,卻宣示了一個重要的道德底線。馬總統執政八年,政績雖未能獲得國人肯定,但比起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帶頭貪腐,兩個政府的道德標準宛如天壤。政務官涉貪者必須下台,或有司法或黨紀的其他規範;但翁啟惠涉入浩鼎案被列為貪汙被告,馬總統決定他應該離開院長之職,其宣示的標準自非法律,而是道德。民進黨批評馬總統此舉為「政治處理」,其實與稍早綠營要求翁啟惠立刻下台的立場已前後反覆;此外,以宇昌與浩鼎兩案中民進黨與生技業的密切關係看,翁啟惠去職恐怕只是一連串問題的開始。未來,民進黨能否以相同的標準處理類似問題,就得看蔡英文能否以相同標準看待政務官和自己的道德問題。
馬總統在最後「看守」階段的作為,難稱其為亮麗,卻中規中矩;而事實上,有些事件的處理其實是在幫助新政府順利過渡。以WHA邀請函為例,馬政府沒有「擺爛」,而不斷居間聯繫;以主權、漁權爭議為例,官員大可雙手一攤,看民進黨如何收拾;如翁啟惠辭職,馬英九也大可把燙手山芋丟給民進黨,不必搶當「壞人」。無論如何,馬總統這些時日的最後作為,都將留下一個可供參考的執政水位,讓民眾評價新總統的決策是否夠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