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馬斯克替川普助選 恐得不償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311/web/ 

◆  聯合報社論/國防靠文人部長,民防賴全民皆兵?
◆  聯合報黑白集/等待光復節的新詮釋
◆  經濟日報社論/馬斯克替川普助選 恐得不償失







經濟日報社論/馬斯克替川普助選 恐得不償失


2024-10-25 00: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斯克耗資7,500萬美元成立了「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旨在幫助川普競選。 美聯社


美國企業家馬斯克所創辦的產業,往往異想天開,從衛星天網到電動車,從腦植晶片到人工智慧機械人,但是從來沒有像現在玩政治,玩得這麼令人瞠目結舌。

今年5月,馬斯克耗資7,500萬美元成立了「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旨在幫助川普競選美國今年的總統大選結果,要由三大「鐵鏽州」及四大「陽光州」所決定,馬斯克也把重點放在這七大搖擺州。只要是這七個搖擺州的選民在請願書上簽字,內容有二項:一是捍衛憲法第一修正案,即言論自由;二是捍衛憲法第二修正案,即擁槍權,並留下個人資訊者,每人給予47美元的獎賞,如果選民向其他合格選民推薦簽署,每推薦一名額外獲得47美元的獎勵,重中之重的賓州連署者的資金,更提高到每人100美元

此舉表面上是支持美國憲法,但實際上,馬斯克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就是支持川普競選活動的組織,幫助動員並登記搖擺州的選民,被視為是以「鈔能力」為川普催票

馬斯克的目的是,在七大搖擺州拉到80萬至100萬政治冷感的人士出來投票,他相信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最終會把選票投給川普。10月19日馬斯克更宣布,從現在起至11月5日投票之日,每天他會從簽署請願書的賓州選民中,隨機抽取一位幸運者發放100萬美元,從而把選舉推向賭盤狂歡之中

川普則投桃報李,在重回他被刺殺的地點辦造勢會時,馬斯克是特別來賓;他更宣布,如果當選將成立一個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委員會」,對聯邦政府進行「全面財務和績效審計」並且提出「積極改革建議」,削減不必要開支。

馬斯克雖然沒有要求投給川普為由付錢給選民,但明顯是在介入選舉,更何況,他還使用他的社群媒體X,大肆散播川普陣營製造的陰謀論,完全不顧及媒體的中立;川普宣布選上後要賦予馬斯克重任權位,相對則是在吸引馬斯克的粉絲,也是對價關係,更何況,馬斯克的諸多企業,接受政府契約,絕對會有利益衝突問題。

如果川普穩贏,我們可以說馬斯克是精明的生意人,早在所有人不敢投資的時候,洞燭機先,先下先贏,但是距離投票只有兩周之際,川普與賀錦麗兩人不分上下,馬斯克的新台幣22億元多投資,很有可能打水漂,更不用說,將危及他的企業未來,馬斯克自己也清楚,曾經承認「如果他輸了,我就完了」(If  he loses, I'm fucked.)。

為什麼馬斯克要這樣做?馬斯克已經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沒有甚麼東西他是要不到的,但是過去他所創辦的企業,往往與政府法令起衝突,像是無人駕駛車,或是 Space-X 太空科技,他曾經公開解釋,他之所以這麼挺川普,無非是要「合理的規定」,「如果現在過分管制的趨勢繼續的話,將會扼殺我們到達火星的夢想」。

不過如果川普真的選上,執掌「政府效率委員會」的馬斯克可能會失望了,因為在美國,削減政府職位的權力掌握在國會手中,是由國會來掌控政府財政問題。美國的制度不容許將權力集中在任何一個辦公室或任何個人手中,准許他們像馬斯克在X、特斯拉或 SpaceX 那樣透過命令來進行管理。

對馬斯克的大撒錢,美法律專家警告,馬斯克的行為可能越界根據美國《司法部選舉犯罪手冊》,「誘導或獎勵他人投票或登記而付錢,是一種聯邦犯罪,可被判處監禁。馬斯克雖然沒有直接以選票為由付錢給選民,但如果證明其收集選民資訊的行為是在干預選舉,將構成違法

企業家對政治熱中,但通常不會公開表現出來,只會悄悄捐錢,建立與政治人物的關係,沒有人會像馬斯克這樣直接介入,但就像他創業一樣,勇往直前,完全不顧及後果,但是這次搞糟了,恐怕會得不償失,即使是全球首富如他,恐怕都承受不了。











聯合報黑白集/等待光復節的新詮釋


2024-10-25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是台灣光復七十九周年,過去曾是重要的節日,近年在「去中」與「戀殖」史觀下備受冷落。隨著賴總統近期發言,或許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蔡英文提到中華民國,一律從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起算。但若無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的抗戰勝利,台灣如今仍是日本殖民。賴清德一向標榜台獨路線,最近卻在國慶以國元年(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破題,讚揚志士建立民主共和國。他在陸軍官校百年校慶,也讚揚黃埔校友在東征、北伐、抗戰的犧牲。

這類肯定中華民國法統的發言,立刻有側翼文人「捧哏」,讚揚賴清德向光譜中間靠攏,是爭取認同的高招。藍營內部也有警覺,若不釐清論述,將在紅綠夾擊下邊緣化。

賴總統推崇辛亥革命,強調民國創立早於人民共和國,過去綠營抨擊的「外來政權」、「流亡政府」也就無法再提。如此一來,不僅八二三絕非「他們國民黨的事」,抗戰也不再事不關己;長年拼湊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也可送進歷史垃圾堆。對於「皇道樂土」的孺慕,這類日本主流社會都羞於提及的論調,也別再說出來丟人現眼

民進黨若不願放下「去中」與「戀殖」,即證明對中華民國的強調只是「提籃假燒金」,政治操作罷了。賴總統想讓大家相信自己「玩真的」,就請從正視光復節,肯定台灣脫離殖民、回歸中華民國開始。













聯合報社論/國防靠文人部長,民防賴全民皆兵?


2024-10-25 01: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防部長顧立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共對我軍事威嚇動作越來越大,賴清德政府也積極推動自製潛艦,七年要完成十一艘千噸級海巡艦艇,展現全力捍衛台海決心。然而,賴政府對軍人和用兵的態度,卻引起一些議論。他一方面任命顧立雄為文人部長,一方面以震怒方式向將領立威,另一方面大舉建立民防;當海峽情勢日益緊張,這能否克服元首與將領對戰爭應變的認知落差,仍存在偌大疑問。

賴總統任命顧立雄為國防部長,固有利推動軍事改革,但也引發國防決策可能與軍事專業脫節之疑慮。稍早賴清德與將領茶敘,因將官們未起立相迎而當場震怒,他固表達了三軍統帥的威儀,顧立雄則顯得難堪。最近總統召開因應中共圍台軍演的國安高層會議,顧立雄與會,但會中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現身,卻未見現任參謀總長梅家樹與會。此景,遭外界質疑為「擺拍」作態,認為是對軍事專業的輕忽。

總統府針對演習召開的國安高層會議,並非國軍高層應變會議,但決策高層絕對需要對瞬息萬變的演習狀況與軍事動態掌握最佳情資;因此,需要軍事參謀意見作為決策依據。以往的國防部長具有軍事背景,因而能及時轉述及分析情勢;顧立雄的軍事背景比較欠缺,外界難免擔心一向「政治反應」高過「軍事決策」的國安高層是否掌握充分資訊,協助三軍統帥下達準確有效的應變指令,這並非杞人憂天。

在蔡總統時代,一樣是應變,蔡英文往往立即進入衡山指揮所,在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陪同下,做出一線指揮的姿態。這當然也是安定民心的宣傳,但之所以不會引發疑慮,就是因為軍政和軍令系統皆隨侍在側,國人對軍方的信心也能投射到總統身上。但這次府方公布國安高層會議,卻招致各種議論,除對顧立雄個人能力缺乏信心,也對賴政府和軍方信任關係有所疑慮。要化解此一疑慮,賴總統須設法拉近他與三軍的心理距離,那絕非靠震怒所能奏功。

再看,當中共威迫台灣的動作越來越緊,賴清德推動社會防衛韌性的急迫性也越來越高。賴政府透過各項政策落實民防準備,諸如:調查高中生戰時「服勤意願」,推動廢校用地變成防衛中心,要求宮廟、區公所作為彈藥儲備場所等,都在將過去「備而不用」的民防法規化為實際防衛準備。問題是,由於民眾的應戰意識並未隨之提升,這些作為不免變成了「驚民」、「擾民」之舉;高中生「服勤意願」調查驟然喊卡,原因在此。

府方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成員中,除了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具軍事專業外,黑熊學院董事長曹興誠、顧問曾柏瑜和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等都深受賴清德倚重。然而,要說這些民防專家的智慧要勝過演練了幾十年的軍方,恐難讓民眾信服。這些離譜的體制外民防規畫,除影響到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的作業,在實際戰況中也可能成為另一種應戰亂數,對全盤防衛整備不利。畢竟,實際戰場的真槍實彈廝殺,絕非政治表演的花拳繡腿所能抵擋。

賴總統宣示要建立「四十萬民力」,遭質疑是要推動「全民皆兵」,為兩岸戰爭預作準備。如果賴政府真覺得戰爭不可避免,即應該把話說清楚,讓社會大眾做好應戰之準備,做到真正的社會韌性強化,改變民眾目前對戰爭無感、無謂的心態,以共同面對國家威脅。政府要成為國軍的後盾,讓人民成為社會防衛的實力,讓軍方成為國防的中堅力量;否則,什麼「韌性」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