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國安補漏洞 交通部非局外人
◆ 賴政府先光復中華民國
◆ 友善婦女、長者 廁所待改進
◆ 從光復節改國假開始「跨越」
◆ 加重罰鍰+實名制 杜絕黃牛票亂源
◆ 力挽少子化 政府下決心了?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海上國安補漏洞 交通部非局外人
2024-10-25 00:56 聯合報/ 許家誠/美國執業律師(美國紐約)
海巡署10月14日於猛虎嶼一帶緝獲陸籍偷渡人士1名,研判以小艇偷渡在灰色地帶襲擾我水域。 圖/海巡署金馬澎分署
十月十四日,有一名中國籍男子企圖偷渡金門虎嶼,經金門海巡隊查獲。無論該名男子動機為何,似乎以小型船艇作為偷渡的載具,已成為新常態。此等事件引發國人對於國安的擔憂,儘管國民都將焦點放在海巡,海巡確實也是阻卻此等違法行為的重要實力機關。然而,若從船舶監理的管理根本而言,交通部於海上國安實有其重要角色。就此,筆者提出以下分析:
一、海巡與交通部所屬涉海交通單位的協調聯繫工作必須強化與法制化。
任何國家安全的初步都來自於治安工作,然而自民國八十九年(二○○○年)成立海巡以來,海巡與交通部所屬權責單位,一直是各行其是,沒有緊密的聯繫,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海委會成立為專責部會機構後,這個問題更是嚴重。海巡與交通部間的定位,就好比是陸上交通警察與交通部公路局等相關單位的關係,交通部負責汽車監理、交通法規制訂等,交通警察負責執法以落實這些規定,並由執法發覺一些違規或者犯罪事件。
這樣的邏輯,在海上亦是如此。事實上,若觀察日本海上保安廳、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及九一一事件前的美國海岸防衛隊等國外海巡組織的實踐,都可以發覺這些海巡單位都隸屬在交通部,因此相關海巡機關對於船舶監理與海上交通執法有其一致性與系統性;其他並非隸屬於交通部的海巡組織者,有直接在法律上賦予海上交通職權者,如韓國海洋警察廳,有直接設置執法組織者,如中國海事局所屬海巡。畢竟,這些實施偷渡的載具屬於船舶,涉及的海上交通事項,並非僅僅是海巡就能獨以解決者。
二、海上交通安全法必須盡速立法,才能對非法船舶進行監管與執法。
我國四面環海且倚賴海上貿易,在往來頻繁的海路上卻沒有一部體系性的海上交通安全法。哪些船舶可以航行在海面上、又這些船舶應遵循何者安全規則等海上交通安全事項,乃是散落在不同的法令的規定中,例如:商港法、船舶法等,一方面各法的立法目的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這樣的立法方式有時會因競合而有所矛盾且碎裂,更重要的是,這些法令在立法當下,都沒有處理到交通部與海巡機關間的關係。這導致海上一些不適格的船舶航行在海上,海巡明明登檢該船舶時發現,又無能為力。抑或是,一些可疑船舶航行在非指定的航道,卻無法有所積極作為。試想,AIS 等船舶識別裝置就像是車子的車牌一樣,倘若交通部允許車子不裝車牌,交通警察對之有何能奈呢?
儘管朝野認同提升海巡偵監裝備,如紅外線裝備、無人載具等,是必要的努力方向,然而,沒有良好的法制要求船舶監理與執法無縫銜接,恐怕也無法讓偵監裝備有效判讀可疑目標與提前作出預防措施。
賴政府先光復中華民國
2024-10-25 00:48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中興新村早年在元旦、國慶日、光復節等節日旗海飄揚,為迎接建國百年還在元旦升起全國最大幅國旗。 圖/資料照片 南投縣政府提供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五條定有「台灣光復節」,並規定「由有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儘管馬英九執政時台灣省已虛級化,但省政府仍會舉辦慶祝活動。民進黨為建構台獨理論主張迄今「台灣地位未定」,且總統賴清德任行政院長時也已違憲實質廢省,連舉行慶祝「台灣光復」的有關機關也沒了。然而,就算台灣並未被「祖國」光復,但在日本殖民統治前總會有個祖國。
一八九四年七至九月,大清帝國與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十一月,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矢志革命推翻滿清,他們就是賴清德在國慶文告中提到,充滿理想抱負、揭竿起義及推翻帝制那「一群人」的最早「發起人」。但賴清德刻意不提那「一群人」是「中國人」,且他們是在「中國」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以「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的身分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割給了日本。此條約的正本現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條約文字中也可看到是「中國」將台、澎割給日本,證明了日據時代台灣的「祖國」,是由大清帝國代表國際法上的「中國」,並在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後由中華民國繼承了「中國」的主權。
換言之,台灣是被大清帝國政府割給日本,中華民國政府「光復」台灣,使之重回「祖國」的懷抱,而此祖國自係指跨越朝代的「中國」。並且,清朝前所有以傳承中華文化建立的朝代政權,亦皆是以「中國」為國名的「祖國」。
清末被迫引進西方「主權」意義的民族國家觀念後,梁啟超要為自己國家撰寫「國史」時,才困惑於自己國家沒有「國名」,只有如漢、唐、明等歷代王朝名稱。梁啟超考量了各有緣由的「國名」選項後,雖認為「曰中國,曰中華,又未免自尊自大」,因具有居天下中心且文化華美之義,但最終決定「仍用吾人口頭所習慣者,稱之曰中國史」。同時,梁啟超著有〈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也意味了祖國乃祖上各朝代政權所代表的中國。
中國大陸憲法在「序言」的開頭即謂「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這當然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序言也敘述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創立了中華民國,表示「中國」包含了五千年來建立的各朝代政權,也是祖國意義的中國。
在賴清德提出「祖國論」後,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及「這是在中國這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情況下的政權更替」。此將「中國」注入了朝代「政權更替」概念,實屬少見。
不過,台灣長年去中國化的作為,如歷史教科書分成了「中國史」和「台灣史」,已讓多數民眾認為「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是「台灣」,故仍難聽懂國台辦愈加精準的表述。其實,賴清德曾在追悼八二三砲戰典禮上說,要捍衛及團結「中華民國」以抵抗「中國」的威脅;若民進黨政府真的舉行慶祝台灣光復節活動,就會讓人發現,更有待「光復」的是中華民國。
友善婦女、長者 廁所待改進
2024-10-25 00:57 聯合報/ 李湧清/退休公務員(桃園市)
很卑微地說,這是我們自詡為民主自由先進的社會,要去面對的。是呼籲也是請求。
兩個提供大家參考的數據,一組看性別,另一組看年齡。
先看性別。不管世界任何國家,性別再怎麼失衡,也不可能會是一百比六十。不管誰執政,都不會有劇烈變化。然而,為何廁所的比例不均,更罔顧非男性上洗手間會花上更多的時間。特別是,有太多的公共場所或女性員工較多的公家機關,似乎有意無意忽略此一事實,形成另一類霸凌。所以,有很多人會問:難道女生上廁所不重要嗎?
再看年齡。需要去找數據證明台灣已經老了嗎?住在台灣地區的人正在老化中,事實所在,無庸證明。老化的問題之一,就是上洗手間不方便了,必須花更多時間,同時還必須坐著,因為不太能蹲了。
座式廁所是友善的,需要證明嗎?我們正在往更文明、更進步的過程中,但有考慮到這些嗎?
請正視這些事實,請用努力去克服!
從光復節改國假開始「跨越」
2024-10-25 00:42 聯合報/ 童言/台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青年代表(台北市)
勞動黨昨天在立法院外舉行「匡正歷史正義! 弘揚民族主體! 恢復台灣光復節為法定假日」記者會。記者黃義書/攝影
兩周前,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拋出了「六個跨越」的思想主軸,其中第一條就是要「跨時代歷史精神」。在演說中,賴清德透過梳理中華民國的建國,及台灣「不分族群你我」共同守護中華民國的歷史歷程,這才引出結論-台灣人民應當不分對國家國號的認識分歧究竟是「中華民國」、「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台灣」,共同捍衛國家主權。
遺憾的是,在演說中,賴清德雖然一再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卻始終沒有解釋清楚「為何台灣成為了中華民國扎根的土壤」,也就是「中華民國光復台灣」這一關乎到國家主權的關鍵問題。如果不面對這個問題,賴清德無論嘴巴上提再多遍「中華民國」,都無法掩蓋掉他與民進黨渾身上下,不斷散發出的那種「利用中華民國借殼上市」、「利用省籍矛盾搞政治投機」的臭味,從而只會讓台灣內部各族群對於國家主權意識的分裂,更加難以彌合。
當然,筆者相信大多數民眾並不期待賴清德是真心實意地宣誓這「六個跨越」,也不會期待他會認真推動「時代歷史精神」的跨越。但正如同那句經典的電影金句:「他如果不體面,你就幫他體面」;如果賴清德不願意真誠地推動「時代歷史精神」的跨越,那麼在野黨,尤其是國民黨,便有義務替賴清德填補這分缺憾,響應賴總統的國慶號召!
恰巧,近期立法院正在推進「國定假日法」的修法,各黨團亦正在研擬各自的修法草案。對此,筆者認為,國民黨務必提案將「台灣光復節」納入法定節假日;畢竟,是賴清德總統首先主動釋放「六個跨越」的「善意」,也是他首先提出「中華民國落地生根」的口號,以呼籲國人要「不分族群」、「不分黨派」共同秉持中華民國的時代精神、守護國家主權,那麼作為中華民國抗日先烈保家衛國、克復台灣主權的重要日子,我們哪有不重視的道理呢?
加重罰鍰+實名制 杜絕黃牛票亂源
2024-10-25 00:36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警方破獲經營黃牛售票平台,逮捕43歲劉姓男子(外套蓋頭者)與33歲張姓女子夫妻檔黃牛到案。記者林伯東/攝影
近日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公開銷售,近十五萬張門票吸引超過八十萬人搶買熱潮,短短五分鐘全部門票就秒殺,同時傳出一張黃牛票最高喊到卅萬元的天價。
依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十之一條「黃牛條款」規定,對於以超過票面金額或定價販售藝文表演票券者,得按票券張數,由主管機關處票面金額或定價之十倍至五十倍罰鍰;此外,文化部設有「檢舉黃牛專區」網站,並提供檢舉獎金等措施。不過,從上揭黃牛票的天價行情來看,黃牛票可能存在銷售利潤超過罰鍰金額的誘因,加上熱情歌迷強烈購買慾創造出市場需求,是以未能杜絕市面上黃牛猖獗的現象,難怪文化部長只能無奈表示:「我討厭周杰倫」。
司法實務上有關銷售黃牛票是否構成詐欺罪的疑義,大法官會議第一四三號解釋,認為黃牛兜售娛樂、交通或競賽等票券,若向購票民眾誆稱票已售完,買家因此陷於錯誤,而以高於原本票價購買黃牛票,該售票黃牛有可能成立刑法詐欺取財罪,最重處五年有期徒刑及併科五十萬元罰金。
然而,在黃牛未實施詐術的情況下,現行法僅得處以罰鍰的行政罰則,違法嚇阻效果似有不足。
日本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六月開始實施「禁止不當轉售特定演藝入場券相關法律」,防止黃牛高額轉售票券牟利,藉以振興文化及運動產業,達到滿足國民豐富心靈的消費生活環境目的。其中,第九條規定,對於以不當轉售目的訂購或取得票券,或不當轉售票券者,最重處一年有期徒刑及併科一百萬日圓罰金。對照我國法律,日本法律對販售黃牛票處以刑事罰則,顯然較為嚴厲。
此外,同法第二條規定,發行特定票券應採實名制,票券應記載表演之時間、地點及具入場資格者之指定座位;發行人應採取確認入場者或購票者之姓名、電話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方式措施。依此實名制規定,購票者原則不得轉讓票券,但若有急症病情等緊急特殊事由,且獲得發行單位同意,例外得以在發行票券官網以原價轉售。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強化我國法律遏止黃牛票實效,對於處黃牛罰鍰額度,宜應以實際轉售票券價格之倍數為計算標準,如此方能充分剝奪其不法利得,達到懲罰性罰鍰的制裁目的。關鍵的是,同時實施票券實名制,才是解決黃牛票亂源問題的治本之道。
力挽少子化 政府下決心了?
2024-10-25 00:31 聯合報/ 朱楠賢/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美國中情局今年五月公布的全球生育率預測,在二二七個國家與地區中,台灣的生育率全球最低,少子女化問題嚴重,但國發會的對策報告卻僅有一四三個字,立委質疑就像是 ChatGPT 寫出來交差了事。
依據國發會日前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民國一一三年至一五九年(二○二四年至二○七○年))」,出生人口數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為三九四,○一五人,今年降為一三一,七四五人,到民國五九年(二○七○年)將再下降至五四,一二二人,這是何其嚴重的事,對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影響至鉅,很難想像到時候國家哪來的生產力或防衛力!
近年來為鼓勵生育,中央及地方政府雖共編列上千億的預算,推動公共化教保及幼保等計畫,但顯然未竟其功,生育率仍然是直直落。
少子化的雪崩現象,錯綜複雜,既有文化的問題,也有社會的問題以及經濟的問題等。
在文化問題上,又可區分為傳統文化及職場文化。就前者而言,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已被打破,對於高學歷又有經濟能力者,結婚不一定是人生必選題,這一部分難以勉強。後者指的是職場缺乏生養的友善環境,就業婦女或有職場競爭壓力或是事業/家庭難兩全,選擇不生或少生。這時就要看看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對照國外,我們給的產假、陪產假、留職停薪的育嬰假及家庭照顧假等應全面檢討,不是給假太少(如產假台灣給八周,世界各國多數都給十二周至十四周),就是補助太少(如育嬰留職期間只領六個月由勞工保險支付投保薪資的八十%,而非實際薪水的八十%),家庭照顧假比照事假,但因要扣薪所以也很難用。
在社會問題上,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讓女性肩負大半養兒育女的重擔;另外,早早就要籌措經費讓小孩去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升學競爭,這些壓力都令人為之卻步。
在經濟問題上,低薪族、躺平族占有一定比例,他們有的選擇不婚,有的縱使結婚,在面對高房價、高物價的今天也不敢生小孩。
面對這麼多問題,修正性別平等工作法是第一步,鬆綁放寬相關假別的天數,尤其是延長育嬰留職停薪的給付月數及金額,上述增加的經費前幾年由政府籌措財源編列預算支應,爾後再與民間企業分攤費用。這部分也要衷心期待立法院能夠支持修法。
再者,寬列經費作直接補助,每生一個小孩,政府就補助一定金額(韓國今年開始每生一個小孩每月補助約七七○美元,約新台幣二三,一○○元),這時候是真的叫增產報國。
最後,由政府聯合非營利組織及民間企業共同推展性別平等教育,這是長期的工作,但能愈早作愈好。
這些工作不但是跨領域,也會是跨部會,又因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所以建議組織高層次的專責單位(可以是正式單位或常設型任務編組),並由行政院長親自主持及統籌。這些問題政府都懂,只是我們現在在跟時間賽跑,非常時期需有非常的作法,政府你下決心了嗎?
圖/季青漫畫/低薪、高房價、缺公投、高養育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