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從航海王崛起 看掌握供應鏈重要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362/web/

◆  聯合報社論/誇口戰略優先,疫苗竟落到仰賴捐贈
◆  聯合報黑白集/端午要以母親節為戒
◆  經濟日報社論/從航海王崛起 看掌握供應鏈重要性







經濟日報社論/從航海王崛起 看掌握供應鏈重要性


2021-06-07 00: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長榮海運貨櫃輪。(本報系資料庫)


去年迄今台股最大的驚奇莫過於航運股的崛起,三家貨櫃上市公司全數列為台灣50成分股,被投資人稱為航海王。航運股從前幾年的業績平平到今年的大賺,除了股價的議題廣受關注,外界多數將航運股視為景氣循環的谷底反彈,但如果分析航運股崛起的背後因素,就會知道這不是單一產業的業績反轉向上,更預示了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都面臨供應鏈的重組與調整,這不僅是航運單一產業的變化,更是各產業面臨的新挑戰。

近期市場有兩件事反映了供應鏈對產業的重要其一是中國大陸廣東鹽田港受到新冠變種病毒影響,一度封港。鹽田港是大陸南方最重要的港口,封港影響重大,航商預估延誤至少要14天,比之前預期的12天更長。此時正是大陸製造業出口歐美的關鍵時刻,因為要抓緊解封後的商機,鹽田封港對出口商來說是一大利空。出口商在乎的不只是運費會上升多少,而是何時能將貨物運出去,這就不單只是依靠航商的櫃位與船期資訊就可下結論,而是要有更全面的評估。

遠在美國芝加哥,近期一家全球供應鏈可見性解決方案的廠商 project 44 受到市場的矚目,這家成立七年的公司最近籌資 2.02 億美元,相較於該公司之前的幾次融資,此次融資規模快速擴張且受到市場追捧,市值也達到了12億美元。為什麼 project 44 成為市場話題?因為去年開始該公司營收成長了一倍,客戶涵蓋亞馬遜、沃爾瑪等跨國企業,這些企業在過去一年多來經歷了全球物流業多次無預警的波動、瓶頸與漲價,供應鏈的高度不確定性讓跨國企業亟需一個全新的評估工具。

過去20年來,全球經濟在物流業快速發展下實現了早年豐田汽車最引以為傲的「零庫存管理」,零庫存理念的背後是要靠堅實與穩定的供應鏈來維持,但在這次疫情影響下,零庫存正遭遇嚴酷的挑戰。從日本、南韓、歐洲到美國,全球車廠都面臨到晶片短缺,一個小小的晶片卻造成了整座車廠停擺,這除了凸顯晶片在車聯網時代的重要性,更值得企業主思考的是:我們需要多少的庫存才夠?

今年以來全球製造業 CEO 都會被問到一個關鍵字:「overbooking」,overbooking 代表企業之前的庫存偏低,因此現在除了要補回庫存,更考慮要增加庫存。要不要增加庫存與要增加多少庫存,是現在所有企業正努力找尋的答案。庫存不足會重蹈車廠停工的覆轍庫存太高則會重演民國 97 年(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後的原物料崩盤歷史

台灣在這一波全球供應鏈的巨大變化中看似影響較小,這是因為台商擅長群聚生產模式,可以快速的找尋到替代解決方案,但未來三個月到一年間,國內正面臨嚴重的疫情社區傳播挑戰。舉例來說,京元電子因疫情停工48個小時,對電子產業供應鏈究竟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就缺乏一個快速與整體性評估當我們無法分析供應鏈的變化,產業與政府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應變方案

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管理和資訊,供應鏈的即時變化,過去並未列在企業最優先的評估項目內。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不會只有一年半載,塞櫃、塞港與塞物流的情況也不會在幾個月內消失。從政府到企業都必須重新評估供應鏈轉變對產業與自身企業可能的影響,包括評估原料抵達產線、半成品出貨到成品輸送到終端,讓供應鏈「可見」與「可預見」,將是未來幾年全球產業布局的新課題。當我們只被航海王股價的迭創新高所吸引時,更應看清航運股股價波動背後反映的市場變化。












聯合報黑白集/端午要以母親節為戒


2021-06-07 02:0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疫情嚴峻期間要避免移動,台鐵說許多人最近紛紛退票,退票率達七成六。記者陳正興/攝影


本周末是端午連假,台鐵說許多人最近紛紛退票,退票率達七成六。這是好現象,顯示民眾知道疫情嚴峻期間要避免移動,以免在不知不覺間把病毒帶給摯愛的親人。

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重要的源頭之一,是許多人在母親節進行家庭聚會。彰化葡萄盤商送貨去萬華後,回彰化辦了母親節大聚餐,造成全家十四人確診。萬華一個女兒回宜蘭過母親節,也導致父母和弟弟確診。另一外送員母親節在板橋與家人聚餐,一家四口染疫;新北里長參加母親節百人盛會,也被獅子會成員感染。

端午節母親節中秋節一樣,都是民間珍視的節日,也是家人聚會的重要時光。但目前台灣疫情已經散入社區街巷,許多確診者的足跡難以追蹤;此時如果返鄉探親,極可能助長病毒的傳播。去年耶誕節,美國民眾不顧政府「不要出門」的呼籲,有八千多萬人搭機返鄉或出遊,結果造成一波疫情高峰,平均每天有廿多萬人確診。這是血淋淋的教訓

最近,「家族群聚」已成台灣新疫情高峰。台中北屯一家族多達廿一人染疫,仍未確定感染源;另有萬華大舅子到花蓮女婿家作客,造成家族十五人染疫。家人相聚,不會戴口罩交談,更容易造成難以防範的破口。有母親節的殷鑑為戒,大家端午節的聚會更要小心。












聯合報社論/誇口戰略優先,疫苗竟落到仰賴捐贈


2021-06-07 02: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二)昨天上午在國軍松指部接見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右)、蘇利文(左)、昆斯(左二)。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三名跨黨派參議員昨天旋風式來台訪問,在機場與蔡總統簡短晤面,宣布美國將贈台七十五萬劑疫苗,隨即匆匆離台。美國將透過 COVAX 發送的疫苗,臨時安排由議員親口宣布,對為疫情所困的蔡政府,倒也算是一陣及時雨。但從日本贈送 AZ 疫苗,到這次獲贈不知品牌的美國疫苗,在在凸顯我國的疫苗過度倚賴外援。蔡政府宣稱自產疫苗是「國家戰略目標」,這個大話,竟是不堪一擊。

對三位美國議員的友好,我們表示感謝。他們此行,主要在與韓國討論產業鏈脫鉤中國韓國代工美國疫苗議題;臨時撥冗來台「意思」一下,蔡政府應該點滴在心頭。上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赴美與拜登會晤後,取得了莫德納諾瓦瓦克斯在韓的代工生產合約,分別由三星和 SK 集團執行。相形之下,蔡政府不斷宣傳美台關係友好,我們卻僅能從 COVAX 平台分得七十五萬劑美國疫苗,尚且不知名稱。這樣的失落感,豈是參議員匆匆一行所能彌補?

蔡政府的疫苗政策失利,最近因民間、企業和地方紛紛要求自購,更備顯窘迫。分析疫苗供應困窘的源頭,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在去年疫情平穩時期,政府並未積極布局對外採購,預算僅僅編了一一五億元,毫無企圖。相形之下,新加坡人口僅台灣四分之一,卻寬列台灣兩倍的預算。第二,政府在「國產」、「外購」與「代工」之間游移不定,本應多管齊下,卻在猶豫中喪失良機,最後落得代工落空、外購失利,而國產緩不濟急。第三,民間志願捐贈疫苗原是好事,政府卻刁難設下重重障礙;但國產疫苗若無第三期臨床試驗,即難獲國際認證,將使國人變成疫苗白老鼠。

諷刺的是,就在蔡政府打出「國產牌」以阻攔民間自購疫苗時,執政黨吹捧最力的高端疫苗竟連跌五個停板。這說明,這支國產疫苗的夢想泡泡已被政府吹破。主要關鍵是,在太平歲月,政府可以運用大內宣向人民催眠;但現在台灣確診人數已經破萬,每天都有雙位數民眾死於疫情更多人因隔離、禁足、無法就醫而陷於恐慌。蔡政府以為可用國產疫苗的前景來安慰百姓,但生命受到威脅的人,還會相信「未來疫苗」嗎?

因此,當蔡英文喊話說,擁有國產疫苗是我們「國家戰略」的優先項目時;民眾必然會反問:那政府去年為什麼不早日拍板國產疫苗的研發,卻袖手旁觀?當蔡英文說,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供給能量,我們就會處處受制於人時;民眾會問:那政府為什麼不積極在國際市場下單搶購,卻悍然拒絕東洋已取得的三千萬劑 BNT 疫苗在先,又刁難郭台銘及佛光會等民間的捐贈於後?

試想,當初如果蔡政府順利購入東洋的三千萬劑 BNT 疫苗,如今全台人民都已至少施打一劑以上;若是施打兩劑,也已有逾六成民眾具群體免疫。如此一來,碰到五月這場本土迅猛疫情,損害即可大幅降低。壞就壞在蔡政府逢中必反,完全不讓大陸代理商復星經手,結果落得自己兩手疫苗空空,讓病毒趁虛而入。而如今,台灣竟只能仰賴其他國家東捐一點、西贈一些疫苗,這哪像「國家戰略」優先項目?又要打到哪年,才能全台解封、全民集體免疫?

表面上看,美國三名參議員送來疫苗的佳音;實質上,卻暴露台灣疫苗裡外皆空的困境。原因沒有別的:蔡政府好說大話,卻不懂務實誠懇之道;對人民傲慢,自己卻依偎在美、日大國的身影下,只能靠別人施捨的小惠來驕其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