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應該只是起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679/web/ 

◆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只圖速成的風格,是災難源頭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真會掌握時機
◆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應該只是起步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應該只是起步


2021-04-13 00: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在拉鋸聲中,房地合一稅2.0版終於在立法院完成修法。政府近來連續推出幾項政策,希冀能夠達到抑制短期投機、緩和房價上漲的效果,房地合一稅的修正被列為重點,財政部似乎也當成神丹妙藥,寄予千斤厚望。然而,就房地合一稅的本質而言,其用於抑制短期投機的效果並不可靠,財政部絕不可就此停步不前,尚須繼續推出更多有效措施。

房地合一稅」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立稅目,而是指所得稅中將房地交易所得合併計算的一種分離課稅制度。我國稅制原先對房屋與土地交易所得分別採取不同稅目課稅;前者以財產交易所得課徵所得稅,後者以土地移轉現值課徵土地增值稅。由於房地交易價格實務上很難切分,再加上土地公告現值與市場交易價格間差距頗大,致使房屋部分財產交易所得的計算不實且偏低,而土地部分土增稅的課稅效果亦不太理想,因而造成不動產資本利得課稅的嚴重扭曲與不公。

估價不實房地分離課稅一直是不動產稅制的最大盲點,而此二者又相互關連與影響。民國 100 年(2011年)為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而實施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係我國首次以房地實際價格課稅的交易稅,隨之於次年開始試行實價登錄制度,讓房地交易價格資訊逐漸走向公開與透明。此二措施雖都各自存在著制度設計與功能上的缺失,終而導致被廢除或修正的命運,但其卻也為不動產以實價做稅基以及房地合一課稅的建制,舖設了一條成功大道。

民國 104 年(2015年)財政部得以將房屋與土地交易產生的實際資本利得,於扣除土增稅稅基後,合併課徵房地合一稅,即是在此基礎之上所完成的重大所得稅改革。惟奢侈稅係為防止炒作投機與抑制房價飆漲而課,房地合一稅則是為追求資本利得課稅的公平性,兩者本質並不盡相同。

有鑑於奢侈稅的實施造成許多民怨,財政部在推動房地合一稅時,只好強調它是比奢侈稅打房效果更佳的改良品,在房地合一稅原本的課稅公平目的之外,硬蹭上打擊投機炒房的功能。

奢侈稅對持有期間一年與二年內房地分別按「實際價格」課15%與10%,房地合一稅則對相同持有期間房地分別按「實際利得」課45%與35%,藉以凸顯房地合一稅仍然具有抑制短期投機的效果。然而,由於房地合一稅係所得稅,投機炒房須有利得才課稅,反之則無,故其抑制房地短期炒作的效果當然沒有奢侈稅那麼好。其實,當年廢除奢侈稅時,財政部就應同步將土地納入課徵契稅並以實際價格為契價,如此不僅可以消弭廢除奢侈稅後可能再起的投機風氣,從而亦可減輕房地合一稅背負打房的責任。

然而,這次房地合一稅的修正,財政部並沒有跳脫這個既有的框限,除了一些將預售屋紅單與以股權形式移轉房地產視為房地交易,以及將營利事業依持有期間,按與個人相同稅率課稅等「補漏」措施外,主要重點仍放在強化合一稅的抑制投機效果上。為此而將適用高稅率的個人短期持有期間予以延長,從二年改成五年;原一年內課45%,延為二年,原一至二年課35%改為二至五年。其目的無非是擴大高稅率適用範圍,以期加強對房地炒作的抑制效果

逢此房價飆漲、民怨再起之際,財政部這種「政策投機」作法或有其政治利害上的考量。然長期而言,為加速改善現行資本利得課稅支離破碎的問題,在尚未廢除土增稅前,將房地合一稅從「稅基相減」改為「稅額相抵」,應為更值得財政部重視與推動的改革。

此外,即使從抑制投機炒作的角度言,單靠房地合一稅改革亦難竟其全功,財政部應同時將交易稅契稅持有稅囤房稅改革併入作整體規劃,才是根本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真會掌握時機


2021-04-13 03:4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針對8月公投,蔡英文總統昨在官邸邀集黨內高層會商,達成「不提公投對案」共識。圖為蔡總統(右)日前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一同出席會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討論了許久,民進黨終於決定,行政院和立法院都不提公投對案;理由是:蔡總統認為當務之急「須全力處理太魯閣號事故」。事實上,公投案與台鐵事故毫無瓜葛;只能說民進黨很懂得「掌握時機」,知道目前民怨不可碰。

提不提公投對案,民進黨內意見不一,爾虞我詐,衝突一觸即發。太魯閣號事故,其實給民進黨一個「一致對外」的理由,其他善後、改革台鐵等都只是提供下台階罷了。要論利用事故當下台階,民進黨最近種種「趁亂作怪」的演出,已到讓人歎為觀止地步。

例如,與王定宇傳出緋聞的顏若芳,原已暫停民進黨發言人職務,最近悄悄復出;因緋聞形象受創的「海派」,也大動作宣示將投入明年選戰。更誇張的是,在「中天下架、華視上架」後,華視突然任命海派媒體人陳雅琳華視新聞台台長」,為醜陋的「五十二台三部曲再添一抹綠意

此外,台電突襲重啟中火三號機組,內政部要國民黨「改黨徽」,也都是蔡政府「掌握時機」的傑作。民進黨看準最近輿論焦點都對準台鐵事故,無暇顧及其他;此際乘虛而入,許多醜事就趁亂混過去了。

政治操作,民進黨是一流高手。遺憾的是,蔡政府若肯把政治操作的心思花在治國上,有些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只圖速成的風格,是災難源頭


2021-04-13 03: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行政院長蘇貞昌迅速超前部署,高築防火牆。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魯閣號出軌意外事故,除讓大家看到台鐵的系統性失靈,更讓人看清蘇內閣怠於台鐵改革的真實面目。連日來,行政院不斷辯解,甚至移花接木,都掩飾不了閣揆蘇貞昌對台鐵改革的漠視。這一切,其實都根源於蘇揆只圖速成政績的施政風格。

蘇貞昌自詡是「行動內閣」,凡事講求速效,因為如此最能凸顯他「會做事」,可以製作哏圖放上粉專強力放送。各部會官員都知道,蘇揆的名言是:「我的施政都是以一年為限」,要求所有計畫必須在一年內見效。但政府施政有短、中、長期規畫,只問一年成效,怎麼推得動需要長期擘畫的基礎工程?台鐵的百年沉痾,哪裡是一年改革得了?但蘇揆凡事只求速效,形塑了他抓小放大的施政風格,不僅欠缺遠見,也讓國家陷入盲轉危機。

因此,大家看到他親臨中角灣衝浪基地檢視沙灘是否夾雜石塊,為了醫院院長答不出停車格數量當眾發飆,要求農委會一年內移除外來種埃及聖䴉銀合歡。然而,這些都屬於部會乃至三級機關範圍的政策,需要由閣揆親自督導嗎?國家沒有更重要的事嗎?

蘇貞昌動輒對瑣碎庶務發飆,但許多閣揆應定期召集的重要全國法定會議,諸如治安、食安、毒品防治、性平等會報,卻被踢爆長期嚴重停擺。說穿了,召開這些會議無法製作哏圖宣傳,他便無心投入。以台鐵改革為例,他在普悠瑪事故後接任閣揆,竟袖手不核定台鐵體檢報告。最近,他眼見輿論究責焦點逐漸轉向自己,趕緊推說該報告不需核准即可逕自執行,並稱待改善項目一四四項已完成一○九項。但如果他真的盯緊台鐵的改善,這次會白送四十九條人命嗎?

這番「執行率」的巧詞,正好讓其失職露了餡。台鐵待改善事項事涉不同規模,理應依權責分由台鐵、交通部、行政院分級列管。其中,軌道改善工程或可由台鐵執行,但包括票價調整、組織定位與改造、鐵路法修法等問題已超越交通部層級,須由行政院推動。蘇貞昌說已通函各部會執行,試問,他自己的角色何在?難道院長一聲令下,就算責任已了?即使管一家公司,也沒這麼輕鬆吧!

蘇揆自知馬腳已露,趕緊翻出過去兩年來由副院長及秘書長主持的台鐵相關會議,為自己諉過卸責。但細看會議內容,卻多半是台鐵去年中發生成功段斷軌後所召開的改善會議所涉只是低階技術性問題,也與改善台鐵體質和財務兩大痛點無關。蘇內閣打迷糊仗推諉,真的功夫一流。

最近,在野黨還揪出,蘇揆上任後主持的一百多次院會中,僅三次提到台鐵。而且,內容是關於乘客為了寵物鼠的口角風波、疫情班次安排及感謝搶修列車,沒有任何一項與行車安全或改革台鐵病灶有關。台鐵意外事故連連,可說是官員長期怠惰下的人禍。

除了台鐵,蘇揆對於其他吃力不討好的體制問題,也從不願花心力解決。討論多時的行政院組改最後一哩路,到他手上便完全停擺。例如,前年他即興發起「向山致敬」活動,宣布開放山林。但去年民眾登山活動因疫情活動而大增,亂象四起,凸顯登山活動沒有主管機關;登山相關事業如登山社、高山協作等,也沒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行政院為此召開了幾次會議,也了解問題所在,但蘇揆就是不想處理。

以蘇揆這種凡事只問一年成效的領導風格,今天台灣不會有竹科,更不會有台積電,卻只會一次又一次因人禍發生災難。高官短視近利,正是台灣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