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即時短評】公投摘去鳥籠 飛出來的是什麼鳥?

.【重磅快評】痴情跟蹤與糾纏 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
.【即時短評】公投摘去鳥籠 飛出來的是什麼鳥?
.【重磅快評】林肯大郡倒塌事件可能在台北市重演

.【即時短評】孫政才的「政治腐敗」去哪了?
.【重磅快評】中共軍機出沒 媒體報導只剩狗血?
.【重磅快評】花媽背書:貪扁可以不必再漏尿手抖了…

.【即時短評】同是勞工 民進黨南北硬度有差?
.【即時短評】要聽習主席的軟調 還是李公使的嗆聲
.【重磅快評】清除低端人口?雙北的競賽已鳴槍
.【重磅快評】解密川普耶路撒冷政策後的計算
.【重磅快評】孺慕柴契爾的蔡英文是左派?別逗了!
.【即時短評】勞基法一修再修 民心愈走愈遠
.【重磅快評】台灣還有什麼可揮霍?
.【重磅快評】促轉第一天 徐國勇腳踩正義、選擇轉型
.【即時短評】徐國勇口中的「製造對立」 是在打臉誰?
.【即時短評】柯文哲開始清除台北的低端人口?
.【重磅快評】來霧台免戴口罩 誰顧我們的呼吸正義?
.【重磅快評】斬首金正恩 這次為何敲鑼又打鼓?
.【重磅快評】放水填埤 小心這是毀滅歷史印記的大詭計
.【重磅快評】勞基法修惡怒火夾攻 民進黨將淪為民燼黨
.【即時短評】該被勸做功德的 是慣老闆
.【重磅快評】勞工朋友 別讓議瑩笑我們懶!
.【重磅快評】攸關署長烏紗帽 農民荷包要小心

.【即時短評】軍公教勞青年全得罪 蔡政府燒盡功德林
.【即時短評】 藝能科淪次等 美感教育變無感教育
.【即時短評】馬蔡殷鑑不遠 賴清德勿讓功德院長成標籤
.【重磅快評】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被下台
.【重磅快評】擅長抓人法辦 這個功德團隊讓人不開心
.【重磅快評】若不拆天皇總督府 就別談轉型正義了
.【即時短評】政府開支票 不能要業者做功德
.【即時短評】行政院被更名「功德院」青年團體號召全民幫忙正名







【即時短評】公投摘去鳥籠 飛出來的是什麼鳥?


2017-12-12 11:40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反公投入聯行動聯盟,在台北圓山公園舉行「真愛台灣,反對公投入聯,主張民生優先,兩岸一中,牽手未來,民眾滾動反入聯汽球。本報資料照/記者曾吉松攝影

非戰家園行動聯盟提著鳥籠到中選會,抗議中選會解釋公投法時技術干擾民間發起公投。本報資料照/記者盧振昇攝影



被綠營稱為「鳥籠公投法」的公民投票法,今天在立法院修法大幅降低提案、連署及過關門檻。回憶蔡英文在2014當選民進黨主席時曾呼籲,「降低公投門檻,落實直接民主」,但台灣過去六次全國性公投,每次都是假直接民主之名,實則激化選舉對立。現在公投鳥籠打開了,飛出來的是引領民主向前的白鴿?還是啄食台灣民主根基的禿鷹?
蔡英文在2014年曾拋出她對憲政改革的主張。蔡英文強調,當年在藍大於綠的國會下設計出來的「鳥籠公投法」,公投門檻應該降低。蔡英文也提醒,「像是主權爭議的問題,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絕不會在爭議雙方旗鼓相當的情況下貿然舉行公投,因為那將導致國內激烈的衝突。」
不過回顧過去六次全國性公投,分別是在2004年陳水扁為拚連任所提出,合併總統大選舉行的「強化國防公投」、「對等談判公投」, 2008年藍綠各自提出,合併立委選舉的「討黨產公投」、「反貪腐公投」及合併總統大選舉行的「台灣入聯公投」、「務實返聯公投」,雖然都未直接觸及統獨問題,但每次公投都挑動藍綠支持者的敏感神經,激化台灣社會對立,為的只是催出各自的基本盤。
這次公投法修正,大幅降低了公投門檻,未來公投亂象恐怕只會越演越烈。在野的國民黨修法時加碼主張,公投通過門檻為投票權人1/5以上出席,同意票超過不同意即可,比民進黨的1/4以上出席還要猛。藍營甚至嗆聲,這樣低的門檻,第一個用到的就是勞基法複決,一付等著看執政黨好戲的樣子。
公民投票的目的,應是補代議政治之不足,頻繁採取直接民主,並非健全的民主政治體制。新修正的公投低門檻,代表未來包含美豬、電力供給等各種爭議性話題,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政治目的假借名義訴諸公投,點燃衝突引信。
民主是對話不是對立。蔡英文說,過去的「鳥籠公投法」,把未出席投票者都視為否決一方。但公投同意門檻降低後,只要同意票比投票權人1/4多一票,就有可能把過半未出席投票者視為同意一方,這種更少數替沉默更多數決定的結果,只會讓民主多了對立,少了對話。

【重磅快評】林肯大郡倒塌事件可能在台北市重演


2017-12-12 10:46 聯合報  主筆室

汐止林肯大郡災變,後方的擋土牆受到擠壓而房屋坍陷。本報資料照片



還記得發生在汐止山坡地上的林肯大郡事件嗎?1997年8月溫妮颱風來襲,基地在順向坡且砍了坡腳的「大眾貴族化社區」慘遭摧枯拉朽,造成28人死亡,無數棟房屋毀損,居民無家可歸。北市議員正全力推動位在盆地邊緣、山坡地上的「住三」老舊住宅納入都更,以高額容積獎勵吸引建商投資建高樓,複製林肯大郡的「貴族化」新廈,不在乎新廈與災害更緊密的互生關係。
很難想像北市議員撇開平日藍綠橘白的色彩分歧,多達超過8成的50位議員昨天一起舌戰市府官員,要求修改都更自治條例,將原本排除在外的「住三」納入。議員請命的「住三」共計40處,超過3,400戶,絕大多數海拔超過100公尺,且都位在地質敏感的山坡、坡腳,坡度超過5度,若納入都更透過容積獎勵蓋起高樓,容納戶數至少翻倍。
林肯大郡崩坍事件已滿20年,多年來受災戶與政府在國賠金額上纏頌,至今「貴族化社區」雖經整理稍許恢復些元氣,但當年重大死傷、無家可歸的陰影仍不時襲上心頭。如果「住三」納入都更適用,勢必引來山坡地大面積開挖,為地質敏感地區帶來新一波危險衝擊。
其實,現有「住三」的3,400戶老屋可以依據「危老條例」改建,為什麼一定要爭取納入都更?其間差異是,危老條例是只准原容積改建,4樓改建後還是4樓;納入都更有1.5倍的容積獎勵,這才是建商有興趣的原因,4樓長高為10樓,建商有暴利可圖,自然會很「善心」的積極促成。
「因為愛情」是陳奕迅、王菲唱得紅遍海峽兩岸的電影主題曲;台灣每逢選舉政壇的「因為選舉」更是狂熱。大部長可以放言「明年10月前不漲電價」、「空汙基金分2成給地方」;地方首長也能開免費巴士服務市民;手上沒有行政權的議員們,為「住三」爭取納入都更,賺些選票獎勵也可以理解,只是事涉公共安全,不能不慎重,萬一催生了再一次的林肯大郡事件,恐後悔莫及。

【重磅快評】痴情跟蹤與糾纏 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


2017-12-12 21:25 聯合報  主筆室

世新大學一名男大生疑因追求學妹不成,11日持預藏的水果刀刺傷學妹。圖/報系資料照


世新殺人案的輿論風向,在兩人的LINE激烈對話出現後,出現戲劇性轉變。從原本同情被砍的女學生,如今出現「口氣這麼差,被砍不意外」的冷酷評論。
沒人教我們怎麼談戀愛,但不表示我們不需要為盲目的手段負責任。在台灣,「痴情/糾纏與騷擾」的分野,少有討論。世新為情喋血案,媒體先安了一個「情殺」的框架,這可大有問題──兩人根本還未交往,男方糾纏5年,這是騒擾,哪有「情愛」可言?
跟蹤者多半是無法接受拒絕的情愛失能者。若真相信古話「烈女怕纏郎」,那絕對是中了舊時代的觀念遺毒;堅持「痴心絕對」能換來愛情,那真是今年最火紅的「情緒勒索」的案例。
此案中透露的問題在於:痴情並不是死纏爛打,「苦苦追求」演變成「不容許你拒絕」的感情支配,進而訴諸暴力。
砍人的陳姓男學生從學妹高一時就苦苦追求,5年來不斷跟蹤,甚至在女方上了大學之後,跟著轉學到同一學校;學妹經營網拍,陳男就以購物為由,猛傳訊息,質問為何來電不回。學妹不悅,他又以道歉為由,要求見面。
不堪其擾的學妹斷然回應:「我們只是陌生人,你既不欠我道歉,也更不用說什麼原諒不原諒」、「就算全世界的男人都死光了,只剩你一個我也不會喜歡你」。氣極敗壞處也用了粗話。
不少人的回應是:「封鎖他不就好了?」、「這女的態度也很差,被砍不EY(註:意外)」。要當「騷擾防治」鍵盤專家,很容易;實情是,台灣社會對「跟蹤狂(stalker)」的認識不足,而台灣現行法令,也無法有效對付現實及網路跟蹤者。
美國的調查指出,美國一年有300萬人被跟跟蹤所苦,大部分是前伴侶。十分之一的跟蹤受害者憂心自己有生命危險,導致在精神上有種「癱瘓」感。跟蹤行為包括重複的控制欲望,不斷出現周遭以對某人宣示主權。
輕微一點的,可能不斷的打電話、傳訊、信件;嚴重的就包括在被害者的住家附近徘徊、出言威脅、傷害寵物、偷走對方的物品蒐藏、破壞被害者與他人的關係。最終,轉變成暴力行為。
美國各州對跟蹤有不同的標準,受害者人身安全是重要考量。比如,每周送花的暗戀者不算是跟蹤行為,但持續性的接觸頻率如果多到足以控制對方及引起情感上恐懼,就是跟蹤。諷刺的是,跟蹤者總是宣稱,這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