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歐洲量化寬鬆 走向「鴿式」退場

.聯合報社論..踩在自然遺產上的天然氣站,請三思
.聯合報黑白集.當年輕人也看穿小英
.經濟日報社論.歐洲量化寬鬆 走向「鴿式」退場





經濟日報社論/歐洲量化寬鬆 走向「鴿式」退場

2017-09-16 03: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與日本央行BOJ)的貨幣政策動向,一向對國際匯市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三大央行經常是輪流做莊,現在則輪到歐洲央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觀察三大央行貨幣政策,須注意利率與量化寬鬆(QE)政策兩方面的可能變化。之前的主角是Fed,動作包括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但現在市場預期今年內Fed再度升息的機率已大幅下降,而「縮表」幾乎確定將於9月宣布,之後便進入「自動駕駛」階段;不確定性既然降低,匯市也就不大甩 Fed。日本央行在可預期的未來,也不大可能在這兩方面有所改變。ECB雖不會升息,但基於歐洲經濟復甦勢頭明顯增強,非常可能從明年開始縮減 QE 規模。

不過ECB的貨幣政策「正常化」計畫卻遭遇兩大難題。一是通膨仍遠低於目標,二是歐元走強,且兩者還形成「回饋環」;即經濟復甦帶動歐元強勢,壓低進口物價及通膨率,使 ECB 須維持寬鬆政策,又帶動經濟增強,歐元升值,循環不已。

但反過來看,經濟復甦愈強,ECB 便愈沒有道理繼續購債,而且可買的公債愈來愈少,因此2018年 ECB 幾乎非縮減購債規模不可。面對此一窘境,總裁德拉基究竟打算如何因應?他在上周決策會議後的談話已透露出一些線索。

第一,德拉基確認 ECB 開始「非常、非常初步」地討論如何縮減明年的 QE 計畫,並針對購債規模與效期提出至少四種替代方案;第二,明確指出新計畫主要部分將在10月會議上決定;第三,匯率並非政策目標,但需密切監視歐元升值對中期物價的影響;第四,仍需維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累積通膨壓力。結論顯然是明年起 ECB 縮小 QE 已勢在必行,以減量購債及維持超低利率來因應通膨偏低,使市場相信一、兩年內貨幣政策依然寬鬆。

但如何因應歐元升值?「假定其他情況不變」,強勢歐元將壓低歐元區中期通膨率,但事實上其他情況並非不變。歐元升值一方面是因為歐洲經濟成長增強,及政治風險下降等利多,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元遭遇美國政局紛擾、颶風來襲、聯準會「偏鴿」、北韓緊張等諸多利空。但這些因素對通膨的影響卻不同,因為歐元區內需增強可能拉高通膨率,且美元是對多種貨幣普遍貶值,從而拉升國際原料價格,都有助於緩和歐元升值對通膨的下壓。

再者,歐元升值對中期經濟成長的負作用也經常被高估。當2014年秋天 ECB 預告將實施QE時,歐元持續重挫;但之後歐元區經濟復甦卻主要是靠民間內需回升,而非出口增強帶動。只要歐元區擴大公共支出以促進內需,則就算歐元維持強勢,經濟也能持續復甦。

至於通膨雖尚未達成目標,但ECB不必過度執著於此,因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應是就業創造、金融熱絡及經濟大致健康。而且美、歐、日的經驗,都已證明超寬鬆政策未必就能拉升通膨,卻使資產價格大幅脫離基本面,並鼓勵非銀行機構及投資人承受更大風險。既然通膨偏低的肇因迄今不明,央行在找到答案之前仍應秉持已知的部分進行決策,而非一味等待通膨目標,否則只會造成金融動盪,傷害未來的經濟成長與繁榮。

德拉基一向主張3P:即審慎(prudence)、一貫(persistence)與耐心(patience),但現在隨著經濟情勢明顯改變,德拉基也從善如流,即使通膨目標較晚達成也要縮減QE。金融市場也非常了解歐洲經濟復甦轉強,超寬鬆政策殊不合理,縮小QE被認為是可能且適當的作法,都為ECB調整政策創造條件。

於是9月ECB會議已放出相對明確的信號,預示將於10月做成決定,從2018年元月起縮小QE,並在明年底前終結,但在2019年之前並不會升息。與Fed先升息、後縮表的作法相較,ECB絕對算不上「鷹派」,最多只能算是「鴿式」退場,這也是研判未來市場動向時應有的基本認識。












聯合報黑白集/當年輕人也看穿小英

09-16 03:2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天下雜誌日前公布2017蔡英文總統施政滿意度調查,不滿意度破6成。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在最新的媒體民調中,不滿意度超過六成。有人為她辯護,改革開了太多條戰線。也有民進黨人擔心,中央會拖累地方。

但令人意外的是:當小英前一刻還宣示,「不改革對不起選手」;下一刻卻見體育改革聯會的選手們高聲反問小英:「這是你要的改革嗎?」如此強烈的對照,轉身宣布退出體改以表抗議的,正是小英的「鐵粉」年輕族群。蔡總統對此能無動於衷嗎?

這次世大運引發民眾榮譽感,但賽前體壇的茶壺風暴就陸續被掀開,情節不堪,難以想像。包括游泳金牌選手「丁妹」控訴國手選拔黑箱作業,包括詹詠然事件暴露少數選手家族獨霸國家資源等,都令人不平。蔡英文挾世大運的國民榮譽感,聲稱「不改革對不起選手」時,用的是她選總統那套戰略,向對過去失望、對未來擔心的人表態:國家爛得夠久了,讓我們帶來改革的希望吧!

但如今,正是衷心期盼改革的年輕人,聯手宣布退出體改。因為政府主導的改革,其實卻在阻撓改革,亦即說假話做虛事。回想一下:司改也由總統主導,但當時發生的,不正是「真改革者退出假改革」嗎?前瞻計畫不也如此?賴清德謂「親中愛台」不也如此?

既得利益、老成世故者,對官場的說假話、做虛事早司空見慣。但年輕人天真衝動不諳此道,卻終於看穿表象而怒問總統:這就是你要的改革嗎?國王新衣被揭穿,應是蔡英文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











聯合報社論/踩在自然遺產上的天然氣站,請三思

2017-09-16 03:1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原訂八月開工的中油大潭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已宣告跳票,只能寄望後續環差分析能順利過關。然而,環差補件期限即至,中油新董座人事未定,導致變數橫生。八一五大停電已證明大潭廠計量站管理出了漏洞,萬一新接收站接續不上,台灣恐將出現常態性的「黑燈」。

蔡總統二○二五的非核家園目標,天然氣發電占比需達五十%,其前提是大潭發電需擴大到總發電量的二十三.五%。大潭擴建除了必須及時完成,同時還需中油順利建好新天然氣接收站,燃料供應無虞,大潭才有可能彌補廢核留下來的偌大缺口。

環評要求中油環差補件,主要是中油未對新天然氣接收站可能破壞大潭藻礁作出具體因應,顯示該公司不了解大潭藻礁的珍貴。尤其,國際權威科學期刊已披露相關論述,更凸顯中油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極不到位,這可能引發環保人士對台灣擬犧牲珍貴藻礁的大規模抗議。

中油對這座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顯然志在必得。主要原因,一是接收站所在的觀塘工業區,一九九九年已通過環評;二是蔡英文就任時即對環評喊話,天然氣又是能源轉型的關鍵項目,大潭擴建被定位為台灣最大的火力電廠,而中油是大潭廠獨家長約供氣商,不相信哪個單位敢阻攔該接收站興建。因此,先前環評還未審,中油即先宣布八月要開工。

正因志在必得,中油顯得托大,忽略了科學界近年對大潭藻礁珍貴性的學術證據愈發堅實,也未在意南北長廿七公里、厚度達四.六公尺的這塊藻礁,是地球上最完整、最大的藻礁,更是多為沙岸的台灣北段西海岸之天然屏障。中油不在意二○一四年桃園市府才劃設「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更未理會今年五月農委會才公告「柴山多杯孔珊瑚」為瀕危、一級保育類動物,事實上,接收站預定地正在柴山多杯孔珊瑚棲地上。

大潭藻礁的珍貴性亟待保護,業經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珊瑚礁》上,更定位該藻礁是地球的自然遺產,地球公民必須善盡保護責任。尤其,近年學界深入研究,陸續發現八個新物種。問題在,中油接收站的南、北堤及港區幾道突堤工程,必將搗碎七千多年累積而成的珍貴藻礁,且必然波及棲息其間的生物。

環評以中油對大潭藻礁認知太過欠缺,裁定中油必須補件再議。中油或許高姿態慣了,應對策略竟是大肆貶抑大潭藻礁的珍貴性。中油前董事長陳金德說,「藻礁到處都有」,意謂剷了大潭藻礁沒什麼可惜。接著發動「御用」學者攻擊柴山多杯孔珊瑚,認為應自一級保育類降級云云,刻意扭曲事實。中油更憑恃蔡總統的政策指示,高調稱「沒有替代方案」,一副橫柴入灶之姿。

中油興建北部天然氣接收站確有其客觀需要。目前南部的永安、台中港兩座接收站已過飽和,送到大潭計量站的天然氣靠永安-通霄-大潭,及台中港-大潭兩條合計三七二公里的三尺直徑海管運送。台灣的地震和颱風多且地質條件不佳,海管送氣風險很高,任一管線若出了狀況,後果就是斷電,將遠超過八一五大停電的規模。

再說,天然氣接收站的天候要求嚴苛,卸載時海面風速不能太強,大潭接收站因地形因素風勢強勁,並不利於 LNG 槽船卸載,更北的台北港條件其實更理想。全球的最新趨勢,是建「離岸接收站」,新加坡及南亞幾國採取此法,以因應對生態衝擊及氣候限制。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不應用傷害國家自然遺產的方式來達成。

馬祖的「藍眼淚」是甲藻門夜光藻的生態景象,為當地觀光注入活水;桃園藻礁春天也呈現如紅寶石的景致,風華不遜於藍眼淚。如何呵護珍貴的自然資產,蔡政府必須拿出大智慧,橫柴入灶是會自取其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