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射的三支箭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公共運輸 仍未受到信賴
◆  以巴衝突再起 未來恐仍無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射的三支箭
◆  大屋頂下/侯友宜vs.賴清德(下) 讓世界安心vs.拖朋友下水
◆  亞洲運動會的底蘊及挑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射的三支箭


2023-10-09 03:01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六月十四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組閣時提出「日本經濟再興政策」,通稱「安倍ノミスク」(安倍經濟學),結合漢字與外來語成為新造詞彙英文、法文與德文翻譯為 Abenomics。這個新造詞彙將「安倍」(Abe英文拼音與經濟學economics)的 nomics 結合而成嶄新用語,中文翻譯為「安倍經濟學」。國人慣於簡化問題,將其三大政策,簡稱「安倍的三支箭」。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分別為「大膽金融政策」、「機動財政政策」及「引導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安倍經濟學透過整體政策擬定,明確目標設定以及執行力,挽救日本失落的廿年低迷經濟。我在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到日本留學,正是日本泡沫化逐漸擴散階段,感受深刻。

台灣政界不知安倍經濟學的原意與「三支箭」的緣由,好用三支箭作比擬。更有甚者,文化界還有人不明所以地蹈襲,沾沾自喜。《水滸傳》有一則復仇之箭故事,梁山泊水寨首領晁蓋率軍圍攻曾頭市,夜裡中箭,彌留前立下遺囑,誰能抓得射他之人就能繼位首領。宋江將此箭供奉於忠義堂,砥礪復仇,智取曾頭市,擒殺史文恭,終坐頭把交椅。

施耐庵這則復仇箭的故事上溯五代十國。《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指出,晉王李克用去世前,授予獨子李存勖三箭,遺言:「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克用與後梁國主朱溫相攻伐,不克;劉仁恭反叛范陽節度使,歸李克用,並慫恿其滅范陽。克用滅之,表奏仁恭為節度使,仁恭卻歸叛不定,仁恭父子嫌隙,子廢其父自立為燕王。契丹耶律阿保機則背盟棄信。李存勖繼位,奉三箭於太廟,出征以少牢祭奠後取之,盛於錦囊,凱旋則奉歸。十五年內,存勖相繼滅後梁、擄仁恭父子、敗契丹。完成大業後,存勖縱情戲曲,自稱「李天下」粉墨登場,伶人、太監當道,賞罰失度、內亂,伶人引兵反叛,存勖中矢,渴飲漿酪而亡,伶人取樂器置其屍上引火焚之。

安倍三支箭之比喻,出自於日本中國地方諸侯毛利元就訓子故事。元就病篤,召喚三子至榻前,取一箭與三人,令折之,皆折;三矢合束,不可斷;以此勉勵三人同心永保毛利家。中國地方乃日本平安時期依據人口數、距離京都遠近所劃分之行政區域,相當於今日鳥取至山口等五縣安倍晉三出身山口縣熟知三支箭故事。他以行動力推動經濟政策開啟嶄新時代

馬援〈戒兄子嚴敦書〉有所謂「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龍伯高敦厚嚴謹之人,如果學他不成,還能是個謹慎謙虛之人,如同雕刻鴻鵠不成還像隻鶩鳥;杜季良豪放任俠之人,學不像卻成輕薄之人,如同畫老虎不成卻像條狗。謹慎易學,任俠難效謹慎有為者,射三支箭得以留名千古夸言效顰者畫虎類犬,徒然貽笑大方。 













大屋頂下/侯友宜vs.賴清德(下) 讓世界安心vs.拖朋友下水


2023-10-09 03:01  聯合報/黃年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左1)、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2)、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4)。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屋頂下》昨日指出:侯友宜與賴清德兩人最大的交集是以「兩岸和平/世界和平」為目標。兩人最大的歧異則是:賴主張「務實台獨」,侯主張「務實不獨」。

昨日談二人的最大歧異。今日論二人最大交集,追求和平。

和平低標:二人皆主張避戰。

和平高標:二人皆主張兩岸交流與對話。賴清德並願與習近平共進晚餐,以全糖珍珠奶茶招待對方。

關於低標避戰,涉及了軍事戰略與政治戰略兩方面。

若僅就軍事整備而言,二人均認為實力是避戰的必要支撐。賴清德說「備戰才能避戰」。侯友宜稱「實力確保和平」,並提出「和平鷹」的概念,很有畫面。這可謂是二人的共同點。

但二人的軍事戰略,卻呈現了極大差異。台灣在國際地緣政治上的軍事戰略呈現了兩種思考,這正是侯賴的差異:

一、以美國「遏阻中國崛起」為主體思想。此一體系的西方鷹派甚至主張,以台灣為餌,致力誘發一場國際圍殺重創中國的戰爭,以耗弱中國,阻滯其崛起。此即將台灣烏克蘭化。

欲使台灣引誘中共墜入國際陷阱的最佳途徑,就是維持台獨的主張與操作。美國鷹派對台獨寵愛有加,即在維持這隻誘餌的鮮度。

相對而言,台獨深知必須獲得美國的支撐,因此以台獨主張來表達對「遏阻中國崛起」戰略的絕對支持,要讓美國認定台獨是一隻隨時可引戰的誘餌,以此牽制中國。

在「遏阻中國崛起」這個美國戰略下,主張台獨的台灣,其主要角色其實是一個在牛棚熱身的「烏克蘭」,做一隻「美國刺蝟」,是一隻「引戰的餌」,而不在排除戰爭。

台獨是「引戰」,所以達不到前述的低標避戰。

二、台灣的另一種軍事戰略,是以「共構兩岸和平競合」為主體思想,則必不會以做為一隻「引戰的餌」或做為「烏克蘭」為目標。

台灣若以台獨做為一隻「引戰的餌」,當然「台灣有事」的概率就高。賴清德的軍事思維,即是渲染「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全球有事」,全面倒向「遏阻中國崛起」的美國鷹派。

但侯友宜的軍事戰略,以「共構兩岸和平競合」為目標,則主張「三D三安:台海安定/台灣安全/世界安心」。他說:「備戰是必要,避戰是責任。」、「台灣要做風險降低者」。台灣若不以台獨做一隻「引戰的餌」,「台灣有事」的概率就低。

有網文說,賴清德的論述是「拖朋友下水」,侯友宜的主張則是「讓世界安心」。一語道破。

從以上略論可知,侯賴軍事觀的差異,出自兩岸政治觀的差異。賴的論述,是建立在「遏阻中國崛起」及做一隻「美國刺蝟」的美國思考上,因此影響了他的兩岸思維。侯的論述則是建立在「共構和平競合」的兩岸思考上,不想只以做一隻「美國刺蝟」而存活,因此影響了他的世界思維。他說:「不做強國的棋子。」

接著,擱下軍事戰略,移至政治戰略。這就涉及了「高標/交流/對話」的問題,亦涉及侯賴二人的更大差異。

任何軍事戰略皆必須有一政治戰略為前提。賴清德的政治戰略是「借殼上市/務實台獨」,侯的政治戰略是「中華民國/務實不獨」。

如前述,台獨是引戰,因此連避戰的和平低標都不能維持,遑論進入「交流/對話」的高標。

和平的基本目標在化解仇恨、降低敵意,進而轉化敵人。賴清德亦深識此義,他經常說「我們不想與中國成為敵人,我們可以成為朋友」,「一旦成為敵人,一旦發生戰爭,兩國生靈塗炭」,「我願與中國成為兄弟之邦」。

但是,中共說,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全世界都知道中共視台獨為敵人,難道只有賴清德不知?

「我要搞『務實台獨/借殼台獨/內殺型台獨/夢遊式台獨』,但希望中共勿將我視為敵人,請將我視為朋友,我們可以交流對話。」難道這就是賴清德的政治願景與政治邏輯?

「我是台獨,但中國不能視我為敵人」。這不啻反映了賴清德的政治境界與水準。台灣政治史上,迄今尚未見過如此自相矛盾的頂層論述,賴清德是第一人。

他一方面主張「務實台獨」,一方面又主張「親中愛台」。他甚至曾說,希望中國對待台灣像太陽一樣溫暖,勿如北風一般凌厲。各位,你相信你的耳朵嗎?

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達不到避戰的和平低標,更達不到交流對話的和平高標。

侯友宜的政治戰略則是「中華民國/務實不獨」。即使以台美關係而論,侯友宜不是「倚美謀獨」,而可謂是「倚美謀維護中華民國」。這其實是國民黨始終如一的戰略,只是心照不宣。

民進黨似乎認為,「以獨倚美」,更能拖住美國,但這卻可能是自作多情與自甘下流。此次侯友宜訪美,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接待殷勤,曾經出現一張侯持中華民國國旗與羅持美國國旗的合影,極為罕見,且美國智庫高人甚至對侯的談話表示「獲益良多」,均可見「中華民國/務實不獨」,在美國的「一中政策」戰略中仍有不可移易的地位。

問題在於台灣自己。我們究竟要「務實台獨」或「務實不獨」?此即政治戰略的大抉擇。

中華民國不是台獨。務實不獨,就是台灣不搞台獨,而在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的立足點上與中國大陸和平競合。

務實不獨,不引戰,奠定止戰避戰的和平低標;並追求交流對話,亦即和平的高標。

民國九十七年至一○五年(二○○八至二○一六年)馬政府時代,楬櫫「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就體現了止戰避戰的低標,也實現了交流對話的高標。

什麼是「九二共識」?就是:「務實不獨/一中各表/真中華民國」。為什麼「反對九二共識」?就因「務實台獨/借殼上市/偽中華民國」。

務實台獨,就是以「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五千年歷史文化/十四億人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軍事體/最成功專制強權/最狂熱民族主義/台灣與之同文同種」的中國為仇敵。請問賴清德:這是你的通往和平之路嗎?

台灣唯一的道路是「中華民國/務實不獨」。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侯賴二人最大的共同點是皆以「兩岸和平/世界和平」為目標。二人最大的差異是,賴主張「務實台獨」,指望「拖朋友下水」;侯主張「務實不獨」,希望「讓世界安心」。

請問:誰高誰下?誰是誰非?誰生誰死?













公共運輸 仍未受到信賴


2023-10-09 06:53  聯合報/ 王皓平/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桃園市)


昨日聯合報刊載公共運輸比率不增反減,隨著軌道路網完整與延伸,理應有更多的搭乘比率,但事與願違,六直轄市乃至於全國,大眾運輸的比率卻是下降,尤其公共運輸網絡相對健全雙北竟也下降。

此一訊息提醒我國大眾運輸仍未受到多數國人的信賴,而持續選擇私人運具。但交通部報告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數據,為疫情的尾聲階段,外國旅客尚未開放,部分通勤族仍然依賴私人運具。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疫情解封,捷運人流回籠,北捷的「」上、下班時段,要能坐到位子也都要靠運氣。至於桃捷,因國人出國及國際旅客持續進入台灣,車廂早已塞滿;依筆者經驗,上下班時間,大多必須站立往返台北車站、長庚醫院。目前,桃捷的搭乘運量比去年同期約為翻倍,北北基桃公共運輸比率,似可再看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數據。

北北基桃一,二○○元的月票政策,已讓部分人士轉換運具為大眾運輸。若再加上物價通膨,以及大樓車位愈來愈貴、市區收費停車位每小時費用漸高的調整,相信此等情勢會讓部分收入有限、面臨選擇臨界的私人運具使用者,在利害相權下改搭公共運輸。

公共運輸天敵機車。購入便宜、持有成本低、機動性強,以及幾乎沒有「出門第一哩路」及「回家最後一哩路」的運具銜接問題。筆者非常贊同聯合報報導所言,棍子與胡蘿蔔應該並進,應逐步的提高諸如機車或汽車的持有成本。例如,減少免費停車格增加收費格數提高停車費,並改以累進費率計算。此外,更為便宜的機踏電輔車都應有進一步的管制規範

就誘因面來說,計程車其實也是公共運具範疇,計程車如何公車化;而公共汽車如何利用「大數據」或「需求數據整合系統」,像計程車一樣具有靈活機動的性質,這也都是強化公共運輸第一或最後一哩路的可行對策。

如同日本一樣,我國的人口結構不僅「少子高齡化」,更已進入「生不如死」的局面。面對此一局勢,日本部分的城市地區,選擇「縮小城市富山市刻意縮小城市範圍,促使居住與主要經濟活動限於有限區域,並完善該區域的交通網絡系統。此舉使私人運具少了、步行者變多了、公共運輸的自償率提高了、郊外人口少了、核心區域樓層變高了,個人及社會的交通成本也都降低大興土木或許是人口成長期思維主旋律,但局面變了,政策的觀點視角也應隨之調整
















以巴衝突再起 未來恐仍無解


2023-10-09 06:53  聯合報/ 陳國銘/出版業(基隆市)


十月七日,哈瑪斯極端組織向以色列發射五千枚火箭。雖然後續以色列官方宣稱只有二千多枚,但還是造成以色列許多民眾甚至外籍人士的傷亡;以色列政府動員後備兵源,並呼籲民眾拿起槍枝抵抗。一時之間,烽火連天。

對外界來說,這場衝突最讓人震驚的是,過往享有盛譽的以色列情報機構失靈了。事實上,以色列軍力目前堪稱中東第一,有新銳的 F-35戰機、海軍薩爾六型護衛艦、梅卡瓦戰車,甚至還有自己的影像衛星與龐大的無人機監偵能量。先前海軍曾在公海上攔截伊朗來的軍火船舶,陸地上也曾以探地雷達偵測到許多地道,邊境間還築有比柏林圍牆還長的「電子化圍牆」。這種密不透風的硬體設施,卻無法讓情報機構提前預判這次衝突的時間與規模,主要原因在於以色列缺乏在巴勒斯坦的人力情報HUMINT),因為這部分比較難「打入」、後續也比較難「拉出」所致,彌補之道只能以大量的訊跡情報SIGINT)來補足這方面的不足。

對巴勒斯坦來說,外界雖然以「第二次贖罪日戰爭」來看待這次衝突,但整體來說卻無法改變以、巴雙方,以色列占優勢的態勢。以軍事面來說,火箭的穿透力不大,更何況大部分是無導引火箭,這些武器只能造成部分人員死傷。若說希望以第二次贖罪日戰爭的樣態來壓迫以色列,以目前海外以色列人紛紛請纓回國參戰的姿態來看,可知哈瑪斯這類以發動衝突為手段的心理作戰完全失敗的。

雙方後續態勢不會改變的原因在於,以色列在歷次中東戰爭後,陸續掌握戈蘭高地加薩走廊與西岸屯墾區範圍也愈來愈大,雙方對土地議題幾無協商空間。對巴勒斯坦來說,日常生活物資、飲水、能源等多半都要靠以色列輸入,光是這些物資的輸入與否就足以讓巴勒斯坦就範;更何況巴勒斯坦承平時期有許多在以色列工作的勞工,就業機會的取得與否也是以色列可用的手段。

對以色列來說,巴勒斯坦需先根除境內哈馬斯等極端組織,否則後續安全議題沒得商量。只不過巴勒斯坦與黎巴嫩一樣,所謂的政府組織無法根除境內外國勢力的介入,因此未來中東衝突恐將無解的持續下去













亞洲運動會底蘊及挑戰


2023-10-09 03:00  聯合報/ 黃煜/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桃園市)
經歷20個比賽日的杭州亞運,今天畫下句點,中華代表團帶著平史上最多的19金凱歸,今天共48人出席閉幕儀式,在「大蓮花」奧體中心體育場留下大合照。特派記者季相儒/攝影


國內選手在亞洲運動會頻傳捷報,讓本屆的杭州亞運會受到更多矚目。而這個在奧運體系被稱為僅次於奧運會規模綜合性賽事確實夠強調在地文化底蘊,也與歐美國家籌辦賽事強調經濟思維有所差異。當然,在面臨國際賽事行事曆滿檔的情況下,也出現諸多挑戰。

首先是亞運會共融文化。以全球綜合性賽事歷史發展而言,亞運會與泛美運動會都是起源於二戰之後,但亞運會辦理的規模持續成長,特別是在辦理項目上。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亞運會賽事種類近卅項,頒發金牌數目超過三百面;到了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之後,賽事種類就超越四十個,金牌數目高達四七○面。杭州亞運競賽種類雖略少於廣州亞運但運動員逾一萬二千位,已經超越東京奧運。而汎美運動會的運動員與會人數約為六千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賽事屬於非奧運項目,而這些運動種類卻有濃厚的民族風;包括華人傳統的龍舟及圍棋、東南亞流行的卡巴迪、中亞盛行的克拉術等。毫無疑問,亞運會可以說是兼容並蓄的賽事,在賽事過程中有機會展現不同文化的特色

其次,運動界亞洲能量的持續提升。基於賽事籌辦費用龐大,許多歐美城市在賽事籌辦上得考量經濟永續,錙銖必較,以免招致浪費公帑的批評;而不少亞洲國家及城市籌辦賽事,都以城市轉型提升國際聲譽以及凝聚社會向心力為主,因此,籌辦賽事成為前述目的的重要手段。以本次杭州亞運會為例,報導指出其整體費用高達二千億元人民幣,已經是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廣州亞運的二倍,而城市硬體建設則是重中之重,也期待能夠擦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招牌,甚至與大陸四個一級城市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看齊。

此外,賽事主辦城市與運動界也力保國際運動賽事的韌性。數年前的新冠肺炎肆虐影響各行各業,運動賽事也不例外,包括東京奧運杭州亞運都被迫延後一年,但賽事終究順利辦理。同樣地,兩岸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下,如何讓運動賽事成為政治絕緣體是一大學問,但奧會模式似乎成為兩岸運動界人士互動的最大公約數,盡量降低可能衝突與摩擦,兩岸緊張的局勢似乎沒有影響我們運動代表團的運作,從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都有亮眼的表現。這或許也可以作為說明運動促進和平的重要案例。

當然,亞運會不是沒有危機,由於國際運動賽事行事曆滿檔,加上許多職業運動賽事仍在進行,如網球、高爾夫、足球及棒球等,導致一些國家派出二軍與會,特別是日本將亞運會視為二級國際賽事。同時,也有其他好手因要參與奧運資格賽而忽略亞運會,如奧運排球資格賽幾乎是同步辦理,運動明星的缺席讓亞運會星光黯淡不少,也降低賽事的媒體能見度商業價值,進而影響賽事永續發展。事實上,也有部分項目將亞運會列為奧運資格賽,如此會提升優秀選手參賽的意願。

亞洲多元文化與政經發展也反映在賽事特色上,凸顯運動文化的獨特性以及追求城市發展等雙主軸,與歐美籌辦賽事的經濟掛帥有所差異。然而現代運動的發展長期受歐美價值觀及政經局勢所影響,掌握許多典章制度及規範制定的話語權;事實上,亞洲運動選手在許多運動種類都有競爭優勢,應充分利用此優勢,透過國際賽事辦理將運動擴展至更多國家,韓國的「國技跆拳道就是利用亞奧運賽會辦理,加上政府及企業奧援才得以輸出至全球。這些更需要運動組織跨國際合作,才得以讓國際體壇有更多的亞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