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選舉 變成百鬼現形記
◆ 危機處理不只快狠準
◆ 潑髒水當道 反制靠選票
◆ 大屋頂下/嚴肅面對「中國方案」(上) 文明的方向與中國的角色
◆ 星期透視/戰爭陰影下的思考
◆ 名家縱論/政治公關操弄的雙面陷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政治公關操弄的雙面陷阱
2022-09-25 04:47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蔡英文總統(左)21日會晤慈濟證嚴法師(右),總統感謝慈濟投入這次地震的救災,未提疫苗採購爭議。圖/總統府提供
面對被稱為最冷血、無意義的防災讀稿機指控,蔡英文總統九二一親赴花東,由兩縣長陪同視察災區,並前往捲入「擋疫苗」爭議的慈濟基金會拜會證嚴法師,感謝該會投入救災工作。
但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表演,並未展現更溫暖更人道的關懷,讓人心緊緊相繫。幕僚解釋是工作人員「因為忙碌而溝通不足」,語焉不詳的說法再次凸顯蔡政府忙著選舉,即使花東災情慘重,也無心回應災民。到花蓮拜會證嚴,被看穿只是公關秀。
蔡政府善於政治公關操作,收編媒體、養網軍、捧網紅,都在為其塑造正面形象。蔡英文剛開始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然而權力的傲慢已變成權力的濫用。加上挾帶資源的強力行銷,在野黨吃足苦頭。
不過,近來選舉突然出現大量反面議題,都打中執政黨的要害,反諷其「清廉、勤政、愛鄉土」。政治風向轉變,政府慣用「否認、逃避、強辯、抹黑」四部曲,都被看破手腳,信任度、支持度墜崖。
公共關係對政治權力至關重要,公關操作更考驗領導人政治專業和能力。但公關絕不是單單利用輿論和操縱民意。德國社會學者魯曼說,所有公關的價值都在公眾信任,信任就是傾聽民意,並即刻回應民意。
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開始將公共關係視為民主的必要成分,並大量運用電視和麥迪遜廣場廣告,打造形象。進白宮後,重視電視傳達專業形象,開創電視記者會形式,塑造總統新聞發言人角色。他也向全民說明自己的健康狀況。用透明的溝通,創造信任、拉近人民距離。
然而蔡英文當了六年總統,近年幾乎沒有接受媒體提問,也沒有舉行不讀稿的記者會,不給問就是不給問;更別提當總統以來只公布過一次體檢結果。總統府解釋是因為總統很低調。暴露政府想玩的只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單向傳播,不是公僕和主人的關係。
水門事件被史學家判定為最失敗的公關。五十年前,五人溜進了水門大廈偷文件,造成空前的政治醜聞。白宮一開始為了掩飾錯誤,拒絕提供錄音帶,但反而讓人信心全失。歷史學家評論,水門案中,白宮「利用政府機制攻擊新聞界和政界的反對者,甚至闖入五角大廈洩密者醫生辦公室,看看能找到什麼可用來抹黑的污垢」,但「民主應該是一個法治政府,而不是人治的政府」。
南韓的世越號船難亦是如此,數百高中生畢旅變成死亡之旅。媒體質疑朴槿惠為何消失「神祕的七小時」,成為各界不解的謎團。檢方花一年半時間,重新調查政府應對船難的過程,並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確認真相,直指青瓦台「第一時間全力搜救」的官方說法,充滿謊言。
其實,真相往往愈遮掩愈糟。蔡英文遮掩論文,陳時中遮掩疫苗,都讓人民的猜疑愈來愈重。
近年來,許多政治人物把「信任」當作策略及必要的工具,濫用民眾信任以達目的。農產品外銷出包,用撒錢解決,或豢養網軍、拉攏社運,做公關粉飾。出現問題,能否認就否認,或找代罪羔羊,要不就打泥巴戰,成了公式。
然而民主如只剩公關,那民主本身就反變成災難的來源,這正是台灣當前的大問題。從太魯閣號出事,新竹棒球場和桃園羽球場的公共工程擺爛,甚至疫苗採購背後的裙帶資本主義黑箱。現代政治即使拿到媒體和網路科技的公關利器,如果抱著威權心態,活在不正常的同溫層裡,只會慢慢磨損掉正常的判斷力。
在伊麗莎白二世的喪禮上,坎特伯里大主教說,「唯權力和特權是從者,終將被遺忘」。而他盛讚女王一生受景仰,原動力就是她的「僕人式的領導」(servant leadership)。這話,值得政治人物深思。
星期透視/戰爭陰影下的思考
2022-09-25 04:47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拜登總統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訪問,表示若解放軍犯台,美軍將協防台灣。(取材自CBS)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專訪時表示,如果大陸對台發動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將捍衛台灣,這是拜登去年一月上任以來,第四次作此表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解釋,拜登是在回答假設性問題,並且再次重申美國對兩岸政策並未改變,他強調如果政策改變就會主動宣布。
拜登總統數次表達防衛台灣的承諾,以他在外交事務的豐富經驗,已經不能以「口誤」理解了,這應當是很大程度反映他個人的偏好。問題是,他的職位是美國總統,必須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偏好之上,因此白宮每次都在事後強調政策不變。不過從這幾次經驗觀察,「總統承諾,體制拉回」模式,將會成為拜登總統任內的另一常態。
兩岸對於台海一旦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軍事干涉問題認知不同,中共將美國介入的可能列為必然因素,因此在心理與行動上已做好充分準備。反觀我政府的態度,傾向期待與依賴,只要是美國聲稱會支持台灣,或如最近美國、加拿大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我外交部一定制式化地表示歡迎與肯定。但是,對於美國國防部將台灣事務置於中國辦公室內,隱含「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安排,就表示尊重美國組織制度,未表達任何不滿。
當前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似乎進入現有霸權與挑戰者必然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但是回顧兩國互動歷史,卻存在不同的面貌。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開始,大陸仍在毛澤東掌政時期,文化大革命仍處高峰,政治社會的控制極為嚴密,但是尼克森卻可以與專制的大陸聯合,以遏制蘇聯擴張,同時還可以與蘇聯進行戰略武器限制談判,雙方進入和解階段,美國在戰略三角關係中取得樞紐的地位,保障與提升美國的國家利益。在此大陸政權本質與領導人特質並不是美國考量重點,戰略結構因素才是美國政策的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就明確主張,美國與中國交往政策的目標,是以地緣政治戰略保障美國國家利益,而不是推展美國價值,企圖改變中國政權的本質。
過去美國外交史顯示,當美國企圖以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推展外交政策時,往往以失敗收場,從越戰、伊拉克,到阿富汗等戰爭,都是慘痛教訓。這也是圍堵政策倡議者喬治.肯楠與現實主義大師摩根索反對美國加入越戰的理由。
因此,當前世界兩強的競爭關係,必須著重管理與合作。美國的價值在於開放與制度自信,中國大陸的崛起也不能具有威脅與侵略性,雙方都不必以打敗對方做為勝利的象徵。
此外,結構矛盾就應從結構層次思考解決方式,當前人類面臨威脅的議題亟需有意願與能力國家,特別是世界兩大超強合作,這些議題包括:氣候暖化、傳染性疾病、恐怖主義、大量殺傷性武器等。
我國應當從全球戰略角度思考「趨吉避凶」的策略,與亞太國家合作推動避免兩大強權進入必然衝突的陷阱,跳脫選邊與戰爭的困境,才是維護我國家利益的最佳選擇。
大屋頂下/嚴肅面對「中國方案」(上) 文明的方向與中國的角色
2022-09-25 04:48 聯合報/ 黃年
中共廿大將於十月十六日在北京舉行,北京街頭布置著迎接廿大的大型宣傳看板。(法新社)
中共廿大即將登場。建立自我,面對世界,中共必須拿出一套「中國方案」。
普亭是習近平的鏡子,俄羅斯是中國的鏡子。這場俄烏戰爭,使中國從平視世界不得不轉身面對自己。這是省思「中國方案」的嚴肅時刻。
一九八九年,法蘭西斯‧福山發表「歷史終結論」稱,西方的自由民主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
如果福山當年有更佳的文采,他或許會說:「這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是歷史自信。」
福山的終結論發表後,發生了柏林圍牆倒塌及「蘇東波」,立竿見影取得了歷史的驗證。這彷彿是「歷史達爾文主義」。
但是,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重擊了終結論,二○○八年的金融海嘯更暴露了民主體制與資本主義在道德上的弱點及實踐上的缺陷,至川普標榜「美國第一」,則已完全無法掩飾美國「不再那麼偉大」,而美國代表了民主自由體制。
與此相對的是,在一九八九年(終結論發表當年)發生天安門事件的中國,自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全力推進改革開放,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反而成為全球治理的支撐因素,至二○一○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又變成世界金主。二○一二年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到二○一六年添了「文化自信」,在二○二二年再加上一句「歷史自信」。
中共近兩年的口號是:東升西降、平視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尤其令人玩味的是,中共開始直面內外的民主挑戰,高調主張「中國式的民主」,指西方「只有選舉」的民主是假民主,而稱中國的「全過程民主」才是真民主。更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
拜登政府說:「中國是美國唯一的系統性(systemic)敵手和競爭者。」這是在歷史終結論發表三十三年後,美國對世局的評論。歷史顯然並未終結,且好像正從福山的判斷中逆向翻轉。
美國的民主自由體制,使此時的美國徹底撕裂,許多觀察者認為距內戰僅在咫尺。相對而言,中共因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習近平在廿大將進入第三個任期,似乎處處皆顯現其「制度優勢」。
歷史的走勢似乎已從福山終結論翻轉。至少在表象上呈現出美國自由民主體制的耗弱及中國專政體制的崛起。回應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是中共的「五個自信」,而以「歷史自信」歸結。
那麼,借用福山的語法,難道中國式的專政體制將超趕並勝過美國所代表的自由民主體制,而成為人類「歷史」的新「終結」?
這未必是杞人憂天。
因為,廿世紀蘇聯式的專政體制,軍事強大,卻在經濟、社會上的治理失敗。但至廿一世紀的中國式專政,表現最突出的卻是治理效率,在軍事、經濟、科技、基礎建設各方面「系統性」的表現均甚優異,甚至連二次分配的能力(扶貧脫貧)也令人刮目相看。
相對而言,美國曾自詡為民主自由體制的典範,卻從廿世紀的自信、富足,至如今廿一世紀卻落入社會撕裂、治理失敗的境地。民調顯示,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最大的危機就在自由民主體制已撐持不住。
再就全球視角看,廿世紀「防止核子武器擴散」的口號,如今卻變成「防止華為5G擴散」;當年主張「打開鐵幕」,現在卻說「抵拒一帶一路擴張」。
歷史正在翻轉。世紀之變,主要的變化是:自由民主體制將國家治理交給撕裂的社會,而專政體制將國家治理交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權。
更大的變化是,專政的「舉國體制」在經濟、科技及社會治理上皆有表現,自由民主卻相對出現失能失效。
失能的民主vs.有效的專政,是人類文明正在面對的新課題。(當然,不能過度延伸這個論述,本文主要指美中的對照而言)
那麼,難道歷史將就此翻轉,專政將「終結」民主嗎?
當然也未必。因為,歷史雖有曲流、亂流、逆流。然而,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專政畢竟違逆人性的本質與文明的方向。
本文認為,民主政體與專政體制經過這幾年來的大碰撞,尚未判定勝負,而應是相互比較、相互學習,進而各自演化出一種「道德與治理」更能兼容並蓄的新方案,甚至可能相互趨同為一種較佳治理體制的共同方案。
一九九○年代的蘇東波已證實蘇聯式專政不是歷史的歸趨,而二○一六年以後的川普風潮也證明了美式失能的自由民主體制也是文明的悲劇。世人得到的答案是:兩者都有缺陷,都不是文明的終極追求,人類必須找到一個超越二者的新方案。顯然,這已是現今的一種普世覺悟。
新方案的主題是:維持道德高度,落實治理能力。因為,專政的道德高度不夠,民主的治理能力不足。
本文關切的主題是:在人類文明的導向上,在世界歷史的歸趨上,中國及中共能夠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中共仍在文革狀態,這個問題毫無意義,中國可能只是「西朝鮮」。但今日的中國已被美國稱為「唯一的系統性敵手與競爭者」,這說明中國的地位已超過了「舉足輕重」四字。因此,若問中共或中國對人類文明及世界歷史有什麼抱負,這是理所當然,甚至也應是中共及中國的自期。
以前中共常說,中國的治理模式只是用於中國的「特殊國情」,且否認有普世企圖,這是韜光養晦,也是自知之明。但是,當中國已強大至此,也就再也不能迴避對於人類文明及歷史歸趨的承當,這已是責無旁貸,甚至是捨我其誰。
亦即,在人類文明及世界歷史中,有沒有「中國方案」?
其實,今日中國已部分掙脫馬列原教旨的捆綁,尤其在經濟轉型層面;且中國文化的積澱,使中國社會不致如美國那般個人主義及縱情任性。政府的真誠改革開放加上文化底蘊的善良,中共應當可以引領人民有序共創一個「治理與道德」兼具的「中國方案」。
但是,中國方案倘是劫奪了改革開放的全民心血,竟回過頭去標榜「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那非但不可能「和平崛起」,也不可能「偉大」及「復興」,而恐將糟蹋了一個好好的中國,汙辱了一個好好的中國。
建立自我,面對世界。中國方案必須能夠匹配中國的自尊與世界的期待。中國方案,必須嚴肅省思。
一場選舉 變成百鬼現形記
2022-09-25 04:49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嗎?從選舉文化裡看到是惡毒、充滿仇恨、挑撥離間,令人作嘔!
日昨,網路群組有人在講該不該補習,好奇點了進去,原來並非在討論教育和教改,而是民進黨支持者對選舉競爭對手丟泥巴,指責其靠補習上頂尖大學!筆者倒是認識一些沒補習、也沒上頂大,甚至不適合上大學的人,於是手癢回應,等再從電腦起身,竟已過了四小時。
真是萬分懊悔,壞了每天早晚看廿分鐘國內新聞的常規,又陷進政治口水戰。這就像在路上看到車禍,忍不住多看兩眼,追蹤相關消息,慶幸自己不是車禍主角。每每打算關電腦,從某人爸爸的緋聞、誰買疫苗就是「中共同路人」的烏煙瘴氣脫身,群組就出現迷因梗圖、網友按讚,結果浪費許多時間,除了社會再次顛覆我的三觀,更震驚於執政黨選舉操盤之下流。
選舉成為百鬼現形記,平常總愛喊「同島同命」那群人,拿下面具,不是同夥就是敵人,驕悍嘴臉讓人狐疑現在的總統,究竟是全民總統或一黨總統?前立委黃國昌批評,下流選舉策略已跨越文明底線,前副總統呂秀蓮亦直言民進黨「和以前不一樣」。
然而,這擅長選舉的政黨很清楚,在幾個三腳督激戰的地方,只要拿到剛好足夠選票就能勝選,他們再怎麼惡毒仍有三四成死忠派埋單,所以有恃無恐。一朝得道,雞犬都升天,瓜分資源,整個選舉文化就如此螺旋下降。
距離投票還有兩個月,選戰卻愈來愈像瘋子演戲,對手都是該死傢伙,自己人都是聖潔先知;曾經人才兼南北、議論忘彼此的純樸台灣去哪了?人民眼睛還雪亮嗎?或已被政治巫術擊潰心防?
民主政治本質是對立嗎?倘若我們還有點信心,認為民主制度能除弊,即使無法選賢與能,至少把造謠抹黑陰險都除掉吧。
危機處理不只快狠準
2022-09-25 04:49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日前開記者會強調沒有抄襲及版權問題,但卻陷入學歷歧視風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地方九合一選戰打成學術論文抄襲揭發戰,所有專家、名嘴絕對始料未及。新竹市高虹安的即時處理「快狠準」,但桃園市張善政的「慢善妥」,或也未嘗不好。
危機處理強調「快狠準」,第一時間要能止血,甚至予揭發方迎頭痛擊。高虹安能在周刊一早發布,立馬舉行記者會澄清。主因一年多前即有匿名檢舉者至其美國母校舉發,高陣營對此論文議題準備良久,資料備齊的「準」和處理的「快」,原則上滿分,在「狠」的反擊原則,「夜間部」發言遭綠營反撲則屬瑕不掩瑜。
事實上,台灣的「菁英傲慢」和「學歷歧視」現象存在已久,否則為何教改多年,街頭巷尾依舊林立升學補習班?台灣父母絕大部分希望子女能上當地前三志願,確保爾後能至國立大學甚至台大就讀。批評高的「菁英傲慢」,不如說是長久以來「學而優則仕」、「來來來,來台大」根深柢固教養和期盼心態反射。正常父母應該沒有不以孩子考上台大、拿到國外大學博士為榮吧?
再看桃園張善政面對服務宏碁時代的計畫案抄襲,延宕近月方召開記者會澄清,電視名嘴大都撻伐張的不以為意「善哉、善哉」,譏諷其佛系選戰作風必然落敗。以「快狠準」標準檢視,張處理速度絕對不及格,但危機處理不是只重第一時間站上發言台,倘若資料準備不夠與不實,反倒落人口實。
若追究張善政的研究抄襲,張不能在三天之內說明清楚都顯反應遲鈍,惟批評張佛系緩慢作為,不如去思考張在宏碁十二年,曾經手多少計畫案?而當時承辦人員、承辦過程、所有計畫案來龍去脈,究竟還有多少資料存在?張不能「快」,合理邏輯就是要求資料對應要「準」,而不對競爭對手強烈反擊,這是當事人為人處世態度與格局的取捨。
藍綠對戰多年,現今又有側翼、網紅和一四五○加入混戰,政黨對所謂網軍操縱,可說進入失控狀態。媒體人對於參選人家人緋聞爆料,就連不相干女性都捲入,前立委黃國昌批評「已經跨越了文明的底線,讓人無法忍受」!
張善政「慢善妥」對理性選民而言,也是另外一種檢視參選人人格特質的機會,張「與人為善」的危機處理,可以讓桃園選民審慎觀察是否適合擔任地方父母官。
前外長葉公超解釋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台灣選將不時面對危機,能否轉危為安,在於參選人與其團隊能否妥適處理,「快狠準」和「慢善妥」都可,不是嗎?
潑髒水當道 反制靠選票
2022-09-25 04:49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因論文抄襲退選桃園市長的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左),日前與蔡英文總統(右)同台,為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輔選。
不同於既往選戰,今年縣市長選舉,指控參選人學術論文或研究計畫報告抄襲,成熱門話題。遺憾的是,在潑髒水熱潮中,外界看到政治人物很容易取得高等學歷,除佩服之餘,也讓人質疑教育界和學術界是否已泛政治化?
無論研發創新或學術論文,都不容許抄襲;至於政府委託的研究計畫性質與要求,本就與學位論文有別。委託研究計畫案有一套嚴謹審查和結案流程,經同意後才會結案。張善政遭爆料任職宏碁副總,向農委會申請研究案計畫主持人的報告,「疑似」多處抄襲;農委會即主動調查,並認定報告內容和六篇文章重複度高,卻未明指是抄襲及違反合約規定,也無後續懲處動作,政治 痕跡明顯。
不想,農委會主委近日也遭指控,過去研究亦「疑似」抄襲。主委立刻於臉書回應,強調重複比率僅三%。當時研究團隊人員同時參與兩項計畫撰寫。細觀成員確有重複,且該研究員與另一研究計畫執行人是師生關係,所使用資料權利屬誰?有無「一魚多吃」?有無詳細列出出處?有無違反計畫合約規定,計畫委託承辦單位農委會應出面說明,而不是由主委臉書回應,反予外界更多不良觀感。
「譁眾取寵」成主軸,民眾不能置身事外,想撥亂反正,請審慎使用手中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