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來畫出台灣的容貌

◆  火山浮石漂來 怎只當垃圾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來畫出台灣的容貌
◆  畫中有話/買房夢遙不可及?
◆  美或邀軍演 推台灣上火線?
◆  茶金歲月 看上一代為台灣打拚骨氣
◆  活化華視 何不拍賣資產
◆  核能列過渡綠能?可參考歐盟草案
◆  公投中的容忍與自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誰來畫出台灣的容貌


2021-12-18 02:39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安迪沃荷「無題 (自畫像)」,NFT 4500 x 6000 pixels (bytes),約1985年原創。圖/佳士得提供



人類文明從有文字開始,透過書寫記錄一連串關鍵事件與人物,賦予評價,稱之為歷史。歷史記載常因書寫者利害與好惡有別,難窺實貌

立陶宛出身的美術史家貝廉松Bernard G. Berneson)乃是文藝復興美術研究巨匠,他在《自傳》(Sketch for Self-Portrait, 1949)開頭提到,「正如同使用粉筆、顏料來描繪一般,我們能夠用言語來描繪自畫像嗎?畫家眺望鏡內,看著映現在鏡上的自己容貌,真的看清楚鏡前的容貌嗎?這樣所描繪出的容貌,是否準確嗎?」貝廉松提出視覺曖昧性嚴肅問題

記得小學美術課,有堂要畫自畫像,同學們興奮地帶來鏡子;老師先講了一個獨眼國王命畫師畫像的故事。雖稱為畫像,國王不喜受創容貌被留了下來,不少畫師畫出事實而被殺,只一人完成使命,這位聰明畫師畫下國王側面像,隱蔽了事實。荷蘭畫家林布蘭特一生留下無數自畫像,每個階段都顯示出變化與心理狀態。一個民族也能有其畫像嗎?

德國小說家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描繪悉達多求道的故事,印度人文化底層的生命容顏,躍然紙上,感動許多人。英國作家佛斯特在《印度之旅》,從種族對立、東西文明衝突當中試圖找出異民族情感與理智溝通的可能性。一個民族如同躺在小說家的解剖臺上一筆一畫地被描繪出來。當古希臘文明依然沉睡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時,德國美術史家溫克爾曼寫作《古代美術史》,喚醒早已消逝的希臘文化容顏。他以「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偉大」表徵希臘民族留在雕像上的普遍美感。正如同情人坐於船上遠別一般,溫克爾曼以離散的苦痛揮別那消逝的文明。

明末清初張岱《陶庵夢憶》以典雅而感傷筆調記錄生活;美國漢學家史景遷據此創作了《夢憶前朝: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生動描繪出明末的唯美世界。

自畫像容易陷入主觀,民族實貌易於傷害情感,魯迅的《阿Q正傳》描寫出華人劣根性,柏楊《醜陋的中國人》控訴傳統文化遺毒,兩者皆為救弊而行文痛責。面對自我民族,因為遭遇諸多潛伏於心靈深處的認同與矛盾,往往失之公允或流於激越,正如同畫家自畫像那樣常陷入主觀情思。

美國人類學者露絲班內迪克在二戰末期受政府委託,採用文化類型學,研究日本宣傳影片、文獻與採訪俘虜,提出日本文化與民族性格的研究報告,往後出版成《菊花與刀》,刻劃日本民族雙重性格,剛柔並存、唯美與黷武,日人讀之心有戚戚焉之餘有時也切齒不已。

台灣是多元社會,我們自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然而台灣人是否曾如同畫家一樣,好好凝視鏡裡的「我」,仔細勾勒出自己的真實性格呢?














火山浮石漂來 怎只當垃圾


2021-12-18 02:41  聯合報 /   石浮/環保倡議者(新北市)
海洋委員會監控日本火山浮石漂流動態,新發現已隨洋流漂流到苗栗西湖、雲林麥寮、澎湖、高雄西子灣等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尤聰光攝影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八月噴發,火山浮石隨洋流擴散,造成日本經濟、交通與海洋生態損失;當火山浮石十一月漂到距台灣三百多公里的石垣島時,日本就提醒十二月八九日間,可能漂抵台灣東海岸。

現在海洋浮石現蹤沿海縣市,中央政府卻無相應的作為,只知將行政資源投入公投,徒然浪費一個月的預警防範時間,台灣經濟與生態將面臨浩劫,再次印證民進黨政府只對政治操作議題有興趣。

目前只有海洋委員會,為掌握浮石漂流動態,嚴密掌握適時公布浮石出現位置,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惟看到的是,對於浮石待民眾通報後,由該地主管機關派員打撈當垃圾處理。令筆者搖頭,其實浮岩有其功用,普遍用於建築、園林、紡織及製衣等行業,在工業應用中可以作為濾器、乾燥器、催化劑、磨料等,如用其做混凝土,則具有隔熱、隔音的功能,且重量大為減輕。現在大自然送來免費的原料,豈能只當垃圾?

建議中央政府應亡羊補牢,應升級中央指揮,請駐日代表處提供日本處理浮石經驗,由行政院整合各部會及沿海縣市政府提完整計畫;否則拚完公投後,就會陸續傳出浮石造成港口無法航行春節沒有烏魚子或海鮮可吃等新聞,將比三接對於藻礁的傷害會更大了。














畫中有話/買房夢遙不可及?


2021-12-18 02:39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街頭一位民眾在房屋造型涼亭休息,對應當今高房價,顯得格外諷刺。為遏止投資客炒房,央行四度出手緊縮資金,金管會也配合出擊。打炒房,政府雖不斷出招,豈料房價越打越高;人民無感,哀哉!

古人說,有土斯有財;年輕人打拚賺錢,都想為自己掙個家,這樣的目標,曾幾何時變得遙不可及?












美或邀軍演 推台灣上火線?


2021-12-18 02:34  聯合報 /   王良言/退休外交人員(高雄市)
美國聯邦參議院表決通過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建議國防部邀請台灣參加明年的環太平洋軍演。圖/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



美國國會通過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國防授權法,待拜登簽署完成;預計投入七十一億美元用於針對中共的「太平洋嚇阻倡議」,擴大與太平洋盟友的合作。法案「建議」邀請台灣參加明年環太平洋軍演,且評估並報告如何強化台灣不對稱戰力。

外交部感謝美國會對台安全支持外,我政府也將與美合作維護台海及區域和平與穩定。惟如真邀台灣參與軍演,對此事在沒有審慎評估風險前,貿然行動可能引發嚴重負面效應。

環太平洋軍演,由美國主導,雖是例行性但針對中共意味明顯。倘若美再邀台參與,勢將引起中共更大反彈。近期台美互動密切,大陸涉台學者即指出,若美國無節制打「台灣牌」,必將加速北京解決台灣問題時間表

蔡英文總統就任後,兩岸關係陷入冰凍狀態;大陸機艦擾台次數逐年增加,經濟學人五月稱台灣是地表最危險地方。十一月拜習視訊會談時,希望美中能建立防止正面衝突的「護欄」,但習近平也表示,如果「台獨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將採取斷然措施

台灣問題無疑是美中間最需要「護欄」的議題。倘若台美跨越護欄,導致大陸做出斷然措施,直接受害的還是台灣。建議邀台參加軍演,表面看是友台保台,實際卻將台灣推上火線。在沒有建立護欄情形下,我政府千萬不可引火上身。













茶金歲月 看上一代為台灣打拚骨氣


2021-12-18 02:32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公視與客家委員會合製時代生活劇《茶金》,講述1950年代新竹北埔的茶產業發展的故事。圖/公視提供



最近在看電視劇「茶金」,原本吸引我的是女主角的古典服裝,聽說戲中共換了八十八套服裝,真是令人羨慕。

我對服裝愛好源於母親,她是一位巧手裁縫師,我的上班正式服裝大都出自媽媽之手。第一次出國開會,母親幫我做了五套衣服,結婚時又幫我做了十套衣服。這些衣服有的尺碼太小了,但是手作衣服的美麗版型,讓我捨不得丟掉,期盼著女兒長大能夠得到她的青睞。

我因工作繁忙,時間有限,也想早點知道劇集結局,常會先買原著來了解故事中歷史。前陣子引發熱議的四萬換一元新台幣緣由,好像有聽阿嬤說過,原著好像寫的比劇本正確;看歷史劇不需要完全相信內容,因為很多都是應劇情所需。

看了原著發現,這是一部台灣光復前後的歷史,作者在哪一年發生哪些事,都記載得清清楚楚。我認為原著內容,比戲劇更令人入迷,譬如台灣從出口紅茶轉成綠茶的那一段歷史,書上交代得更詳細。原著作者是茶金歲月男主角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先生,他因為愛屋及烏放棄銀行專業,轉而去扶助岳父事業;可惜岳父事業版圖擴大太快,加上管理不當,最後只好宣告破產。本來老先生無法寫下故事的結局,幸好五十年後第三代一起努力把洋樓老家買回來,他才提筆寫下結局,結果頗為振奮人心。

故事女主角原型是姜麗芝女士,她是新竹女中畢業的,算起來是我學姊;她沒有富家千金的驕氣,反而有客家人努力打拚骨氣,因此他們在落難台北時,還能身兼數職,教養出六位優秀子女,一起努力買回老家,看到五十年後眾人齊聚老家的畫面,著實令人感動。

我每年過年回新竹,常去北埔走春。北埔有好吃的客家食物,有擂茶也有客家麻糬,但我不知道北埔有一棟姜阿新洋樓,曾經發生這麼動人的故事。疫情趨緩,大家不妨利用假期,走訪一趟北埔,參觀一下故事中女主角的老家,了解台灣茶的製作過程,也回憶我們上一代為台灣打拚茶金歲月













活化華視 何不拍賣資產


2021-12-18 02:32  聯合報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華視、公視16日召開董事會,通過華視資產活化案,以融資自建方式建構媒體旗艦園區。記者鄭超文/攝影



公視第六屆董事前年九月任滿,至今屆滿兩年多,仍在位無法交接,因為文化部提名董事人選,沒辦法在審查委員會取得法定四分之三同意票

公視董事無給職,即便是有給職,這個職位也不應該要到修憲高門檻,但文化部不能以此推諉卸責。不合理的法規需調整,但法律草案沒有送進立法院,即便排入且降低門檻至合理水平獲通過,也無法用於新董事之任命。因此,文化部仍必須在既有四分之三同意程序儘快完成第七屆董事會組成

現在,文化部放著眉毛燒得精光董事改選事宜,選擇先以約五百萬招標,徵求活化華視資產建議案。然後,公視、華視聯席董事會通過自己活化案之一,要讓華視借十七億蓋樓,三年為期完成華廈,收取租金。

蓋樓作為活化方案之一,早在第五屆董事會就通過,次年元月也得到文化部支持,卻在半年多第六屆董事改選後,傳出「原董事力挺的華視兩百億資產活化案,恐再生變數」新聞。現在放著這個原有方案,第六屆董事任期屆滿兩年多後,再次提出再次通過!幸有新聞界監督,否則外界哪知這種怪事?

放任資產不予活化,當然不對。但是不是一定要招標找方案,可能未必。華視在民國 89 年(二○○○年),如同台視,都有約六億元盈餘,兩年之後華視開始虧損,累計至今「虧十八億」,還是另說卅億以上,都不妨礙華視資產少則兩百億,多達五百億事實。這些厚實資產是將近廿年來,歷屆政府散漫、對華視幾乎不聞不問原因之一,有司或許至少是下意識知道,有大資產,華視虧損是傷害華視人的工作士氣與文化,「與己無關」,銀行反正會融資。

真要活化華視資產,一舉解決華視乃至公視組織文化難題,不妨參考一個實例。BBC 在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為完成數位轉型,通過招標拍賣,將自己的傳輸平台賣了兩億五千萬英鎊,得標者另得負責傳輸所有 BBC 收音機與電視頻道的內容十年,同時必須簽約聘僱五百位符合資歷的員工。

假使拍賣華視資產,應該是最簡單活化方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多年前建議政府「大破大立」,就是指拍賣。

若賣得五百億,華視還有十五%民股,是不是可以分潤?早在民國 89 年(二○○○年)的《新聞局無線電視台總體政策及結構改造專案小組結案報告》也有意見如後,依舊可以參考:「私人股東應該正視過去三、四十年來,他們所持有的股份,基於政治因素而取得的成份相當濃厚」,現在,「捐贈或是依面值減成售予政府,再轉捐贈給…華視…很恰當的。」若此,五百億扣除必要成本與稅捐,投入改善新聞及影視事業,不是很好嗎?














核能列過渡綠能?可參考歐盟草案


2021-12-18 02:27  聯合報 /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系主任(新北市)
應對氣候變遷承諾,迫使歐盟在「綠色能源分類法」草案中,納入核能與天然氣。(美聯社)



烏克蘭危機當前,歐盟與美及北約攜手對俄羅斯示警,導致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營運,或成經濟制裁武器。只是歐洲相當依賴天然氣,對與俄羅斯交惡之後可能的能源危機,及應對氣候變遷承諾,迫使歐盟在剛剛公布的「綠色能源分類法」草案中,納入核能與天然氣

執委會主席表示,這份對氣候有益能源清單,除了可再生能源外,還應將核能視為一種穩定能源,且在過渡時期,天然氣也需考慮,尤有甚者,還討論將核能視為清潔能源。提案一出,自然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支持核電方以法國為首十二歐盟國,認為只要妥善措施就可安全處理放射性廢物,核能可視為低碳能源,應納入綠能。奧地利、丹麥、德國、盧森堡及葡萄牙為反對方,指出核能風險太大,無法根治氣候危機。在應對氣候變遷之際,是否將核能及天然氣列為過渡綠能,歐盟的討論可給予我們參考空間。

從歐盟的考慮,及正反兩方立場觀察,有幾個重點:其一、應對減碳,不能犧牲經濟發展。作為不被掐脖子的穩定能源,歐盟考慮了核能和天然氣。當世界各國處於用電增長,又須承諾達到淨零碳排目標,重啟核電成為一個選項。二、如何克服核能風險大、升級版核反應站速度太慢、成本太高,及高放射性廢物長期儲存問題。三、歐盟身為氣候變遷領頭羊,如將核電定位為綠能:歐盟為防止企業作怪,嘗試統一「永續」、「環境友善」標籤規範,方有「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與定調永續經濟活動分類」。如果納入核能投資與使用,將充斥著核電製造的「綠色商品」,並且依此謀取綠色金融補貼。儘管歐盟標準碳排放作為重要指標,但仍須考量「不造成環境顯著傷害」,換言之,核電所產生的廢棄物需一併考慮。

整體觀之,歐盟為了擺脫能源依賴、穩定能源供給與應對氣候變遷,在可再生能源難以全數供電情況下,不得已在綠色能源分類法草案中納入核能與天然氣。面對經濟成長所需供電,及同時達到減碳目標,重啟核能再度成為歐盟穩定供電選項之一,歐盟內部正進行搶救核能大作戰。哪一國有本事完全排除核能在「永續能源」之列,將考驗該國的決心與技術。










公投中的容忍與自由


2021-12-18 02:24  聯合報 /   黃瑞彬/大學生(新北市)



昨天十七日)是胡適先生的一三○歲冥誕,胡適是近代重要的文學家、歷史家與思想家。在中國近代史中,胡適是有名的自由主義者,然而其雖主張自由與民主,晚年的胡適思想卻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何謂真正自由的社會。

他曾在自由中國雜誌中撰寫「容忍與自由」一文,引用康乃爾大學史學教授喬治布爾的話:「年紀越大,越感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不管在宗教、文化、政治上,每個人或群體總相信自己觀點是對的,如此堅定的信心最終導致彼此無法容忍不同主張。文中舉出的宗教改革者新文化運動領袖等實例,讓我們理解到,原來領先時代改革者與反抗者,最終也成為不容忍的一員。

其實這樣的觀點,出自一個自由主義者的口中,尤為珍貴,因為他看出了容忍與自由相輔相成的,而且唯有在容忍的基礎上,才能發展與實踐真正的自由風氣。然而這類既不慷慨激昂又不轟轟烈烈的主張,實在沒有人愛聽,但他代表了一代自由主義者最後覺悟與忠告,也是在現代台灣社會特別缺乏特質

今天是公民投票之日。公投直接民主展現。透過公投,針對不同議題,舉辦說明會與討論會,找出社會共識,凝聚社會的向心力並促進和諧,若在公投時期造成台灣更多的對立,或許就背離了公投的初衷,也並非民主政治的目標。

因此,在公投前,胡適容忍與自由」的主張,值得我們仔細琢磨。究竟我們經過長久奮鬥得到自由民主社會,是要塑造一個被撕裂過後傷痕累累的土地,還是要在尊重與理性討論空間中,建立一個充滿包容力團結精神家園呢?

不管公投結果如何,筆者依舊期待今後的台灣社會,在不同領域中,能秉持開放的胸襟,在自由的環境中,多一點容忍態度,也多「捍衛對方說話的權利」。不再有那麼多的二元對立,也不再充斥武斷與攻訐,如此便能向真正的自由民主社會更邁進一步,也不負前人的奮鬥與殷殷期盼。

懷念胡適先生


李念晨/勤益科大教授(台中市)



當我們看到經數千年形成的美麗藻礁,了解其孕育豐富生物,為世界珍貴自然區域,相信每個人都想將其保存下來。然而一旦藻礁保存經濟民生有所牴觸,就會令許多人感到猶豫了。

對大自然的喜愛是人的天性,誰不想徜徉於自然的懷抱之中。但各種利害得失計算,往往因為一點微小利益,逐漸蒙蔽心靈,忘卻初心。

一代大師陳寅恪曾說,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於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中,「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其實不只讀書治學,只要能常保本心,不受世俗利害熏染,就能得到心靈真正自由。當我們願意為了保護藻礁放棄些許利益,將讓我們的心靈更接近自然,回復純真的本心。